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2020-12-21 解讀有趣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大師雲集,短短幾十載中大師如雨後春筍接連出現,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讚嘆不已。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

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

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趙元任太瘋狂,作為老師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趙元任的博學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以至於人們給他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

有人這樣評價趙元任,「這是一位能把科學、語言、藝術與人生融為一體,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體現得那麼淋漓盡致的真正大師。」趙元任的性格幽默,比如1926年他在《清華周刊》15周年紀念刊上發表的「語條兒」就非常幽默,「笑話笑著說,只有自己發笑。笑話板著臉說,或者人家發笑」、「正經話板著臉說,只有自己注意。正經話笑著說,或者人家也注意。」

當然,趙元任在語言上的天賦最高,他寫下了眾多匪夷所思的詩歌。1930年,趙元任在美國寫下了一篇96字(包括標題)奇文,名曰《施氏食獅史》。很多人看完這篇文章後,認為這是一篇千古奇文,千年內很難有人超越,因為它96個字的讀音一樣。

《施氏食獅史》的全文是這樣的,「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是不是很神奇的一篇文章?當年趙元任聽說國內有人要把漢字拼音化,他強烈反對,於是寫下這篇文章反駁。1982年2月24日,趙元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病逝,享年90歲。

參考資料:《清華四大導師之趙元任》、《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

相關焦點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民國鬼才趙元任 趙元任,字:宣仲,宜重。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當年,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統共一個讀音。 瞿秋白與趙元任 瞿秋白生於1899年1月29日的江蘇常州,作為中國最早期的我黨領導人物之一,他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有著無比重要的貢獻。而趙元任出生於1892年11月3日的江蘇武進,他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亦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人物之一。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趙元任1920年,「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提出「國語羅馬字」的方案,這一方案遭到了翟秋白的反對。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詩人主要是憑藉這兩句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苦之情,然而李賀所被美名的稱號和詩聖、詩神不一樣的是,李賀的名號是詩鬼。主要是因為李賀的詩中多有一些鬼怪題材的因子,所以才有了這一名號。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1892年11月份,趙元任出生於現金江蘇地區,是清朝詩人趙毅的後人,可見趙元任出生的家族背景已經富有詩書氣質。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趙翼的後人趙元任則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另外趙元任還是我國首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為此特地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一大半人都是北方人,由於南北文化的差異,北方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國所有地區的意見。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面對如此情況,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站出來進行反擊,而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三、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趙元任原籍江蘇武進,也就是如今的常州。他於1892年時生於天津,作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代,趙元任是一名語言天分極高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天才般的存在。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最初會注意到趙元任這位民國大師,是因為他和夫人楊步偉的愛情故事。 他們結婚的時候,楊步偉下廚做了四樣菜,請了兩位朋友作為見證人,為了合法化,又花了四毛錢貼了印花稅。 整個婚禮簡陋得不可思議,第二天還上了報紙的頭條。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它跟英文、印地文、俄文都不一樣,但它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到現在為止,漢字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從漢字中又衍生出西夏文、契丹文等等,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曾受到過它的影響。漢字的數量沒有準確的記載,只是大概知道有十萬個,不過人們日常使用的只有幾千個字。廢除漢字在許多人看來都是難以想像的事,但確實是有人提出過,大概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間。
  • 瞿秋白建議漢字改成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在南京發布,這代表著已經有官方機構開始提倡漢字使用字母表示了。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於次年2月擬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的春天,《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著引起了社會上的巨大反響。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據說當趙元任15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學習,那個時候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有兩百七十多名師生,這些人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而此時的趙元任能夠利用七八種方言和學校的師生交談。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當時正處於民國初期,周圍的局勢也是動蕩不安。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相互衝撞,不少人都在懷疑漢字的存在必要。甚至有不少專家直接表明,用西方的字母來代替中國的漢字。
  • 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曠古奇文清朝統治推翻之後,許多文人提出了「文化改革」的口號,進而提出「文字革命」。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精英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以他們極力推動廢除漢字。趙元任就是在這樣危急的背景下,作下了這樣一篇「曠古奇文」——《施氏食獅史》。
  • 民國有專家提議廢漢字,才子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對於專家的這個提議,有一個人為此寫兩篇奇文進行反駁,更加奇葩的是,這兩篇文章全文讀音是一樣的,說到這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別慌後面就會講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了。我們現如今所學的漢字是經過簡化的,相比較於民國時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民國時期所用的繁體字,看起來晦澀難懂,不僅結構複雜,而且筆畫很多根本就記不住,這麼複雜的文字並不利於向廣大基層民眾推廣。看著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有一些專家學者覺得只有廢除了漢字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通過字母的組合來表示含義,才能夠挽救中國。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但是,語文學家趙元佑,默默地寫下一段只有96字的故事,讓所有人看過後都不說話了。一、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 語言大師趙元任,被人說國語不標準,寫下奇文,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上個世紀20年代,趙元任為了推廣國語,為商務印書館錄製了一套留聲片。後來,趙元任夫婦到香港購物時,便用國語與店員溝通。但是,當時的港人習慣是用英語和粵語,會國語的人很少。所以無論如何,店員都聽不懂趙元任在說什麼。無奈之下,趙元任只得離去。
  • 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民國有一位語言大師趙元任,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是他的祖上有一位叫趙翼的詩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即便不知道,趙翼的那首千古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作為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趙元任的成就一點也不比趙翼差。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兩篇奇文強烈反擊,通篇同一讀音實在解氣
    民國時期,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很多學者提出要廢除漢字,採用西方簡單的字母模式,發起了「漢字拼音化」運動,這引起了語言專家趙元任的不滿,他立刻寫了一篇文章做回應,這篇文章叫《施氏食獅史》。原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