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2020-12-19 高校這些事兒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位近代被稱為「鬼才」的作者,堪稱「民國第一鬼才」的也僅僅只有他趙元任能配上。

趙元任出生於晚清時期1892年,生於天津書香門第,在家風方面趙元任一家文墨氣質十足,祖上也擁有許多著名人物,比如「趙翼」等,因為優秀的先人指導,趙元任童年時期文學方面就十分優秀。1907年,在那個大學概念剛剛萌生的年代,趙元任去往了南京進入江南高等學堂進行深造,在「大學」期間,趙元任異常努力學習,最終得以憑藉優秀的成績為自己的大學生涯畫上句號。

1910年夏天,趙元任在江南高等學堂畢業後,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夠,於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留學」之路。因為自己的文化功底很強,所以順利地拿到了康納爾大學的邀請通知。在康奈爾大學期間,趙元任選擇的是對自己數學方面進行深造,在此期間又選擇了物理學與音樂兼修,並成功獲得了這2個專業的學士學位。1918年民國時期,趙元任成功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這在如今都是一個極高的成就,況且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趙元任憑藉著這一身榮譽加持,在旁人看來,遲早會是一個在那個年代叱吒風雲的人物。事實上的趙元任也是如此,在民國無數青年中,趙元任可以算排得上名號的榮譽學生了。

1919年學成後,趙元任選擇國內外同時發展,開啟了國內外高校任教的生涯, 不僅在康奈爾大學物理系留校任教,而且還在清華大學還有專門課程任教理論語言教授、清華大學物理、數學、心理學等課程。趙元任憑藉著自己超高的專業文學素養,一舉成為國內外著名教育學者之一,經過趙元任教導出師的知名學生也有很多,為下一代優秀人才選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元任一生榮譽確實很多,不過,如今的人們提起趙元任時總是會想起他的那段著名文章。1930年,趙元任在國外寫下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施氏食獅史》,光讀名字可能很多南方朋友就已經讀不來了,更不用說文章內容,雖然僅有96個字,但是字字讀音是一致的。

文章的內容為:「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篇文章通篇下來只有一個音,可以說是將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發揮到了最大程度,在懂中文的外國學者看來,他們也不一定能完整地讀下來,特別是文章的最後一句,更是其精髓所在。那麼,為什麼趙元任要寫下如此一篇特殊文章呢?其實關於這點也是有一個小故事的。

當時的國內很多人都希望學者能將中文拼音化,畢竟那些強國所使用的都是字母,認為應該全面學習強國「師夷長技以制夷」。然而,趙元任對此表示嗤之以鼻,在無奈之下,趙元任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以表明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拼音是無法替代漢字的。

民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還有許多,比如著名的魯迅先生等,在動蕩不安的時代,他們雖然沒有槍炮,但是他們的「筆桿子」卻在那個年代發揮了巨大作用。就拿趙元任來說,雖然這篇很出名,但是更加出名的其實是趙元任精通多國語言,外加三十三種方言,不管到了哪個地方,趙元任總能用當地語言與對方交流。

1982年2月24日,趙元任逝世於美國麻薩諸塞州,享年90歲!

相關焦點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大師雲集,短短幾十載中大師如雨後春筍接連出現,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讚嘆不已。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一切都可解讀,一切都有深意,這便是漢字。當年,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統共一個讀音。 瞿秋白與趙元任 瞿秋白生於1899年1月29日的江蘇常州,作為中國最早期的我黨領導人物之一,他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有著無比重要的貢獻。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1917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他率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趙翼的後人趙元任則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另外趙元任還是我國首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因此,中國人開始反思落後的原因,很多人對幾十年來的中西文化進行了對比,有些人則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即落後是因為古老的傳統文化,而漢字是頑固的傳統文化的「元兇」,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人都紛紛表示贊同。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最初會注意到趙元任這位民國大師,是因為他和夫人楊步偉的愛情故事。 他們結婚的時候,楊步偉下廚做了四樣菜,請了兩位朋友作為見證人,為了合法化,又花了四毛錢貼了印花稅。 整個婚禮簡陋得不可思議,第二天還上了報紙的頭條。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為此特地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一大半人都是北方人,由於南北文化的差異,北方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國所有地區的意見。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1892年11月份,趙元任出生於現金江蘇地區,是清朝詩人趙毅的後人,可見趙元任出生的家族背景已經富有詩書氣質。所以在家族背景的影響之下,趙元任對於中國文學研究也極富興趣。1901年趙元任參加了當時的國家統考,進入了南京高等學堂深造。然而自此之後趙元任的學習科目也變得廣泛了很多。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並且,從漢字中又衍生出例如西夏文以及契丹文等等文字。並且,不僅僅是中國,數千年來,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也都曾或多或少的受到過漢字的影響,可以說,漢字底蘊之深厚,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面對如此情況,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站出來進行反擊,而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三、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趙元任原籍江蘇武進,也就是如今的常州。他於1892年時生於天津,作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代,趙元任是一名語言天分極高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天才般的存在。
  • 瞿秋白建議漢字改成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胡愈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秋白是拉丁化北方計劃的最早發起人,也是拉丁化寫作的創始人。僅僅通過這一件事就能讓全中國人民都銘記他。"各路文人觀點不一起初,魯迅也支持新的拉丁文字。然而,"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卻反對漢字的字母化書寫。趙元任是當時的一位巨星,大家都讚譽他是個奇才。他除了語言天賦好,他還在現代音樂學方面有所建樹。他被世人譽為萬年難得一年的天才,因為他不僅在十多個領域都教過學,他還會說包括英語、拉丁語和俄語等十幾國語言。不僅如此,他就是全國各地的方言都說得十分良好,令人欽佩,為我國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
  • 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曠古奇文清朝統治推翻之後,許多文人提出了「文化改革」的口號,進而提出「文字革命」。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精英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以他們極力推動廢除漢字。趙元任就是在這樣危急的背景下,作下了這樣一篇「曠古奇文」——《施氏食獅史》。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它跟英文、印地文、俄文都不一樣,但它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到現在為止,漢字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從漢字中又衍生出西夏文、契丹文等等,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曾受到過它的影響。漢字的數量沒有準確的記載,只是大概知道有十萬個,不過人們日常使用的只有幾千個字。廢除漢字在許多人看來都是難以想像的事,但確實是有人提出過,大概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間。
  • 神一般的文章,被大英百科收錄,96字讀音一致,能讀懂堪稱有大才
    不要說外國人,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大部分也都沒認全漢字。但漢語雖然難學,卻也具備其他很多語言無法替代的趣味性。1960年,有一篇叫《施氏食獅史》的文章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錄在有關中國語言的條項裡。我們先不說文章的內容,先讀一遍文章的標題,很顯然,標題的五個字讀音是完全一致的,只有聲調不同。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據說當趙元任15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學習,那個時候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有兩百七十多名師生,這些人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而此時的趙元任能夠利用七八種方言和學校的師生交談。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但是,語文學家趙元佑,默默地寫下一段只有96字的故事,讓所有人看過後都不說話了。一、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 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民國有一位語言大師趙元任,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是他的祖上有一位叫趙翼的詩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即便不知道,趙翼的那首千古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作為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趙元任的成就一點也不比趙翼差。
  • 他寫下神一般的文章,78字讀音一致,讀完真過癮,書法更過癮
    首先要普及一個冷知識,「她」和「他」,大家都知道指稱的對象是不同的,「她」是指女士,而「他」是指男士。但是在二〇世紀二〇年代之前,字庫中是沒有「女」旁的「她」字的,連康熙字典中也只有「人」旁的「他」,也就是說,此前咱們的老祖宗們其實是「他她」不分的。
  • 北大教授費盡心思寫篇神作,通篇96字都一個讀音,寫完就該後悔了
    1930年前後,關於漢字是否該拼音化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些支持者中有不少社會名流,其中有一位就是本期的主人公趙元任先生。趙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北大等多所名校的教授,被稱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或許因為他也深諳音律,所以他十分推崇漢語拼音,他認為完全可以用拼音代替漢字,這其實就是支持漢字字母化。
  • 民國有專家提議廢漢字,才子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對於專家的這個提議,有一個人為此寫兩篇奇文進行反駁,更加奇葩的是,這兩篇文章全文讀音是一樣的,說到這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別慌後面就會講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了。2.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推崇中國文字拉丁化的標準隨著時代不斷的改變,為了能夠讓國家越來越強大,很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作出了偉大的嘗試,這當中自然也包括漢字領域。我們現如今所學的漢字是經過簡化的,相比較於民國時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