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下神一般的文章,78字讀音一致,讀完真過癮,書法更過癮

2021-01-08 有畫說藝術

在上世紀二〇年代,還沒有出現所謂的「流行歌曲」,但是卻已經有很多歌曲成為了事實意義上的「流行歌曲」,舊上海老歌自不必說,那被稱為「靡靡之音」,真正有文化底蘊的「流行歌」,當屬兩位語言學家合作的那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甚至於這首九十多年前的歌,今天還有不少的人在傳唱。

黃胄餵雞圖

咦,怎麼說歌曲和文化卻放了張什麼《餵雞圖》呢?不急,等會就會有關聯,暫時咱們還是先說那首「有文化底蘊」的「流行歌」。首先要普及一個冷知識,「她」和「他」,大家都知道指稱的對象是不同的,「她」是指女士,而「他」是指男士。但是在二〇世紀二〇年代之前,字庫中是沒有「女」旁的「她」字的,連康熙字典中也只有「人」旁的「他」,也就是說,此前咱們的老祖宗們其實是「他她」不分的。

趙元任(左)

既然英文裡面都有「he」與"she」之分,漢語作為最科學和古老的文字,怎麼可能「他她」不分呢?當時,一個在大不列顛國留學的青年就被外國同學笑話:你們大清真是沒文化,連「他她」都不分!這個憤憤然的青年,便一氣之下作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教我如何不想她》,其中他將自己獨創的「她」字運用在裡邊。

豐子愷餵雞圖

但當時這首詩還沒有火,真正火起來,是由於一個叫趙元任的人,他給這首詩編了個曲子,隨後,這首詩、或者說這首歌便火了,自此以後,「她」便成為了一個常用字,從此國人就可以區分「她他」了。如今,咱們可以準確地使用「她他」,其功勞就應屬於寫詩的人和譜曲的人,而今天咱們要介紹的,就是譜曲的那個人,他就是對語言痴迷一生的趙元任。

趙元任(左一)

趙元任可以說是最會交認老鄉的人,為啥?因為他走到哪都有老鄉,老鄉怎麼認?通過說話,口音一致的,大家就自然知道是老鄉,而趙元任這個人,竟然掌握有三十幾種方言,天南海北自由行也從不怕被「殺生」,幾乎是走到哪兒他就可以說哪兒的方言,別人一聽他說話就暗自嘀咕:誒呦,來了個本地人,不能宰。

季姬擊雞記

不過,趙元任並非因為掌握了三十幾種方言而成名,他之所以成名,其一是由於那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其二,就是因為他寫了一篇曠世奇文《季姬擊雞記》(見圖五)。內容在此不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圖五中的這篇奇文,一共就七十八個字,但你只需要念七十八聲「ji」,就可以了,因為整整七十八個字,讀音完全一致(有聲調差異)。此文,世人稱為「神文」——神一般的文章!

趙元任書法

當然這文讀起來雖過癮,但若不明白其含義自然也是索然無趣,所以就勉強譯成白話為大家釋義:有個叫季姬的閒得慌,弄了幾隻雞當寵物養,品種是野雞,野雞要吃東西就朝季姬唧唧亂叫,她就用竹箕餵米,雞吃飽了搗蛋、飛到了衣柜上(或者書柜上),她就去趕,雞在飛逃過程中將陶製的伎俑摔壞了,她就用鞋子去打,結果把雞打上了西天,她又傷感思念,寫文記事成就了此文。

趙元任書法

這文其實就一流水帳,只是讀起來過癮,當然,趙元任也沒打算炫耀其文採,目的就是彰顯漢文字之精深奇妙。不過,趙元任可不光是耍嘴皮子厲害的人,他的書法也很了得。雖然他不是一個書法家,但是,他的一幅字(圖六)在四年前就拍出了138萬的高價!趙元任作為舊時典型的文人,其實是根本無需說自己的字是書法藝術,因為他隨便一寫,就已經足以秒了今日百分之八十的書法大師,所以如今有很多人說:看趙元任的書法更過癮!

讀完趙元任的「神文」,看過他的書法,不得不感慨:傳統文化在這短短百餘年間,就快被我們這代人給丟了!到了我們的下一代,恐怕連這種「神文」讀都讀不到了,至於書法,恐怕也早已是書法大師們的天下。嗚呼!

(文:路過)

閨蜜找父親學畫,結果成了姨太太,生下兒子21年後吞苦果

美院拒絕錄取這個18歲少年,沒想到後果很嚴重,招生老師悔之晚矣

過去一年,美協和國家畫院「掌門」雙雙換人,網友連連叫好

相關焦點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讀完大呼過癮
    今日我們要介紹的這篇,則是極為有意思的——整篇文章78個字,但是這78個字的讀音,卻都是一致的,能完整的讀過去,便已經是強大了。這篇文章便是《季姬擊雞記》。相信有些朋友在讀標題的時候,就已經敗下陣來了吧。現在,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全文的魅力: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神一般的詩詞,78個字的讀音一致,讀完大呼過癮
    比如,有一位專家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我們可能看起來非常正常,但是當我們讀起來了,會發現這篇文章所有的字都是一個音。而且問一共有78個字。
  • 神一般的文章,被大英百科收錄,96字讀音一致,能讀懂堪稱有大才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篇神一般的文章,就站在了繞口令的金字塔頂端。漢語對很多外國人來說堪稱「世上最難學的語言」,沒有之一。不要說外國人,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大部分也都沒認全漢字。但漢語雖然難學,卻也具備其他很多語言無法替代的趣味性。1960年,有一篇叫《施氏食獅史》的文章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錄在有關中國語言的條項裡。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小時候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父親曾中過舉人,母親也擅長詩詞,而且擅長崑曲,趙元任自幼居住在北京,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保姆學會了保定話和北京話,5歲時候趙元任回到老家江蘇常州,在江蘇常州他又學會了常州話,再後來又和大姨媽學會了常熟話,不久又和自己的伯母學會了福州話。
  • 78年的美女,硬筆寫鍾繇楷書《宣示表》,這才叫書法
    對於咱們絕大多數朋友來說,平常接觸最多的,實用頻率最高的,當然還是硬筆書法。這裡的硬筆書法,包括鋼筆、鉛筆、中性筆、以及粉筆等等。怎麼寫好硬筆書法呢?相比軟筆而言,由於書寫工具的不同,硬筆書法的變化不像軟筆那樣多,掌握起來呢,需要考慮的要素也相應少了一些。如果您只是從實用角度考慮的話,只是想讓寫出來的字工整美觀一些,那麼,您只要掌握好整體的結體布局,處理好點畫的長短疏密,把字形弄的平穩工整一些,寫出來的字就不會太難看。
  • 江青:真過癮
    我知道蔡瀾謙虛,不喜歡大家這樣稱呼他,但確實蔡瀾出名是因為他有一張好吃、會說的嘴和一桿犀利的筆,而筆又包括了寫文章和書法兩方面,他的文章和出版的書,前前後後我看了不少,概而言之簡潔幽默,輕鬆易懂,人生感悟,聲色犬馬,七情六慾,包羅萬象;他自稱:「不是『書法家』,但絕對是書法愛好者。」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書法欣賞:王羲之《蘭亭序》)情況二:不同讀音,使用情況不同。以漢字「薄」為例,同樣是形容詞,同樣與「厚」相對,一般單用時讀作【báo】,比如薄餅、薄紙、薄厚。但在合成詞中,一般讀作【bó】,比如單薄、厚此薄彼。而「薄荷」則是專有名詞,此處應讀作【bò】,需要單獨記憶。(漢字書法欣賞:顏真卿《祭侄文稿》)情況三:讀音不同,場合不同。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全文採用的一個音,聲調不限,但是不能為同音而同音,通篇讀出來應該有個主題。 季姬怕它們弄髒了書箱,連忙去趕走雞,雞大懼,又飛到了桌子上,季姬更著急了,拿著竹箕砸向雞。 竹箕的速度快,雞的反應速度更快,靈巧地躲開了,於是砸中了桌子上的陶伎俑。陶俑被打中之後,順勢掉在地上,摔成粉碎。季姬看到雞還在桌子下亂叫,更是生氣,脫下木屐來打雞,結果失手將雞給打死了。季姬激動的心情不能平復,於是寫下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 他是20世紀畫壇四大家之一,書法險峻凌冽,絕非一般「畫家字」
    他曾說過:「學畫大概二十年可成,學書至少要三十年。我的畫還馬馬虎虎,字還不行。」作為一代國畫大師,他的繪畫是完全建立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這當然離不開書法的陶養。這也是他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時,力主中國畫要從傳統線條、筆墨(書法)入手,而不能築基於西方素描的原因。
  • 這篇古文共78個字,卻全部讀一個音,舌頭捋不直的建議多讀幾遍
    它又叫口吃詩,即每行每句皆採用聲母相同的字,讀起來像讀同一個字,像有口吃的人在讀一樣。再說淺顯些,也就相當於現代的繞口令。口吃作品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少才子文豪都寫過,像王融、溫庭筠、蘇軾等都是「口吃」的高手。其中蘇軾的《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水平很高,我們簡單領略兩句:「江幹高居堅關扃,犍耕躬稼角掛經。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兩篇奇文強烈反擊,通篇同一讀音實在解氣
    民國時期,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很多學者提出要廢除漢字,採用西方簡單的字母模式,發起了「漢字拼音化」運動,這引起了語言專家趙元任的不滿,他立刻寫了一篇文章做回應,這篇文章叫《施氏食獅史》。原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
  • 硬筆書法:寫一手好字,寫一手規範字,從六稜格練字開始
    孩子心浮氣躁,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寫字寫得歪歪扭扭?那就讓你的孩子接觸六稜格練字吧!常言說:見字如見面,字如其人!隨著社會信息化和電腦的普及,寫字的觀念逐漸被改變。但是國家發布將傳統書法文化納入教育之後,書法的熱潮隨之而來,越來越多人練習書法,學習書法。
  • 邵巖研究新書法:寫4字春聯祝福書法,作品風格很像沈鵬
    甚至連沈鵬書法家也不否定邵巖的存在,沈鵬的說法就是:允許書法圈裡有百花齊放的效果才好,說明書法市場是興盛的,是可以稱讚的。邵巖研究新書法:送4字新年祝福書法作品,風格發生大變化!邵巖的射墨書法還沒有玩夠,更沒有獲得廣大網友們的一致認可,但他又研究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書法,你信嗎?在牛年到來之際,邵巖大師又寫了一幅4字新春聯的祝福送給大家。
  • 他是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非常喜歡寫書法,書法水平卻很一般
    他是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非常喜歡寫書法,書法水平卻很一般 文/秋香如今,各行各業的人都愛寫書法。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大牌導演馮小剛,他也很喜歡寫書法,他的書法清雅娟秀,水平也算得上高超。和馮小剛一樣,潘長江也非常喜歡寫書法。身為一名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潘長江在主持節目、演戲等方面都很厲害,不過,他的書法水平卻很一般。很多人認為,潘長江的書法寫的很不好,充其量只不過是業餘水平,事實果真如此嗎?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在2012年的時候,他被第二次選為日本自民黨總裁,2014年的時候又連任自民黨總裁。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全文96字讀音都是「shi」,讀音相同,但是字不相同,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讀來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一下不同的字的意思。這一篇文章的現世,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趙元任通過這篇文章提出了「漢語拼音化」的主張,向社會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使一些崇洋媚外的青年認識到漢語言的魅力。正是基於趙元任對於拼音做出的突出貢獻,他被稱為「現代漢語言之父」。
  • 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趙元任是一位語言大師,自然在語言功夫上比較深,他自創過一種名叫同音文的文章類型,意思就是在一篇文章中要求所有的字都發一個讀音,這種文章難度極大,若非有深厚的文學語言功底和知識,根本不可能寫得出來。趙元任有一篇同音文的代表作,叫《季姬擊雞記》,全文七十八字,帶上標題八十三字,每個字讀音都相同,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78歲老書家楊再春:書法自己大膽寫,別聽他們瞎忽悠!
    日前,中書協創始人、央視書法主講人、現年78歲的老書法家楊再春在節目中談「書法誤區」。他指出,有關書法的很多論述,很多認識,或因人而異,不能一概唯命是從。特別是一些從事教學或著書立說的人來說,有一些「食古不化」的現象,有一些所謂的技法根本不適用,甚至有一些就是「忽悠人」。
  • 他不寫書法,他是書法界的搬運工
    這是小澤侃書法的第15篇文章 說起《大話西遊》中的叨B叨個沒完、把妖精小牛都說得上吊自殺的唐僧,想必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