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經常聽到房子降價的聲音,在阿里的某法拍網上,今年新增法拍房數量達到50多萬套,現在累計法拍房數量一度超過115萬套。什麼叫做法拍房?顧名思義,就是有115萬人(其中也有開發商拋出的房子)因為無力償還房貸,最終棄房斷供,導致自己的房子被銀行拍賣。
同樣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底的時候,法拍房數量才70多萬套,短短幾個月就增長至115萬套,速度真的挺快。另外易居研究院副院長發表一條動態表示,一位來自北京的炒房客在2020年把手中的118套房子全部降價50萬元/套打包轉讓給了房地產中介,房產中介說,這些房子全部購買於2年前,這位炒房客眼見不保值了,所以就向市場出售這些房子。118套房子,每套調低50萬元,累計降幅達到9000萬元,堪比王健林「一個小目標」。
很多人說,這種房子降價出售的事情,僅僅在網上才會出現,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因為網上的信息亦真亦假,而且很多開發商為了促銷,樓盤明明漲價了,卻在網上說降價,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吸引客源。
現實中,真的不存在嗎?未必,在房價平穩期,開發商為了保持利潤高水平,所以新房價格穩居高位,但是二手房可就沒那麼幸運了,經常出現二手房價格陰跌的事情。前不久朋友(暫且稱之為老王吧)就貨真價實地感受到了價格陰跌的威力。因為突如其來的家庭大開支——看病急需,所以不得不把自己的房子儘快出售掉。
老張的這套房子說來話長。
2015年,老張的手上已經有了50萬元積蓄,老張很想買房,但被家人屢屢勸阻,因為父母和妻子都覺得房價可能漲不動,認為當時的房價處於高位,買房得不償失。誰知道這一等就是3年,三年時間過去了,老張手中的50萬元還是50萬元,但是心儀的那套120萬元房子已經漲價到了210萬元,漲幅接近100%。2018年,老張力排眾議,拿出手上的50萬元然後借了13萬元,咬牙採用按揭貸款的方式買下來這套210萬元的房子,首付30%,按揭貸款利率5.8%,月供1萬多元。
雖然這套房子讓老張心情沉重,但最終還是買到手了,這讓老張心稍有欣慰。時間一晃到了2020年的9月份,老張這套房子已經還債2年時間,2年以來,這個城市的房價平穩、基本沒有上漲也沒有明顯的下跌。雖然明面上感覺這套房子沒有升值,但最起碼沒有貶值現象,畢竟是為了自住,也管不了那麼多,只要房價沒有大幅下跌就好,這也是老張一直安慰自己的話。
210萬房子降至160萬,還是無人接盤?
然而,一場病讓老張的家庭資金規劃捉襟見肘。老張月收入12000元,老張妻子月收入6000元,二人加起來收入一共18000元,房貸月開支1萬元左右,還有家庭的撫養小孩開支約4000元,再扣除日常生活開支之後,簡直就跟「月光族」無異。所以說,從2018年老張購房之後,家庭開支基本上沒有任何留存,2年時間裡,家裡累計存款才1萬多元。
外科醫生告訴老張,這個病治療需要總計30萬費用。怎麼辦?經過多番商量,老張和妻子準備出售掉手中的這套210萬元房子,只要在基本保本的情況下,降價多少都可以。根據2019年房價均漲6.5%計算,老張第一次掛牌價格為223.6萬元,出售掉房子償還完貸款之後,還能剩下約70萬元,開支綽綽有餘了。然而現實卻不如預期的這麼好,223.6萬元掛牌之後根本無人看房,隨後老張掛牌到220萬元,還是無人訪問。
中介告訴老張,現在的二手房都不值錢了,買房人都願意買新房,所以真的要想出售的話,這個價格肯定是太高了。建議老張掛牌在200萬元以內。過程就不詳細說了,現在老張的房子已經從9月份的210萬元降到了160萬元,雖有看房者,但是老張卻不願意轉賣了,因為只要低於210萬元,其實不僅賠了利息、還賠了買房成本,不如從其他途徑想辦法籌措這30萬元錢了。
房子從210萬降至160萬,還是賣不掉?外科醫生6個字直言。老張在與醫生的交流中說出了自己的賣房經歷,醫生6個字說到:市場預期變了。這一句話讓老張恍然大悟。不是房子賣不掉,而是在房價平穩期,買房人的心理預期大幅下調了,按照原來的價位已經高於市場預期,所以房子難銷售。
什麼叫做市場預期?
簡而言之就是:當房價上漲期的時候,市場上的買房人都會認為接下來房價還會漲,所以都紛紛掏錢買房,不管買到的房子價格貴不貴,只要能買到房子就好。而在房價平穩期(或者略有降幅),市場上的買房人心理預期很低,多數人會認為價格已經降至很低水平,即便是老張把房子降到了2年前的水平,買房人依然不敢貿然出手,因為擔心還會降。總結為一句話:買漲不買跌。
對於這種「追漲」的買房方式,你認為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