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集團企法部負責人就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北京12月24日電 建築物退讓鐵路安全距離不達標,檢察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促使行政機關嚴格規範涉鐵建築規劃許可審批;村民放養馬群侵入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逼停列車,檢察機關督促、協調政府機關、鐵路部門、養馬村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治理……12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十起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發人深省。檢察公益訴訟緣何將辦案重點聚焦在鐵路安全生產領域?該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又具有怎樣的辦案特點?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企業管理和法律事務部主任魏南珍就相關問題回應了記者關切。

記者:請問,以鐵路安全生產為主題發布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胡衛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鐵路建設特別是高鐵建設,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絡和最完整的技術產業配套體系,高鐵動車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鐵路運營安全關係著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的幸福。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對高鐵沿線安全隱患治理作出重要批示。

鐵路安全生產領域雖然不是檢察公益訴訟的法定領域,但卻是公益訴訟新領域探索的一項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最高檢認真貫徹落實,將探索公益訴訟新領域的指導原則,從「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已出臺的一些中央層面改革文件中,也要求對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進行研究探索,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的「研究建立安全生產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制度」,《2020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提出的「探索開展危化、尾礦、交通等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等。2020年1月的全國檢察長會議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都強調辦理安全生產等領域公益損害案件。2020年9月,最高檢第八檢察廳下發《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指導意見》,就規範和引導新領域案件辦理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明確將安全生產領域納入新領域案件重點範圍。

近年來,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的獨特優勢,積極穩妥辦理鐵路安全生產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推動解決了很多鐵路沿線重大安全隱患和周邊環境治理難題,為加強鐵路運營安全、推進平安鐵路建設、服務平安中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此次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聯合發布鐵路安全生產領域的典型案例,是檢察機關與鐵路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鐵路安全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國鐵路護路聯防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協作配合,推進平安鐵路、平安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成果;對於進一步規範和引導各級檢察機關辦理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也可以通過以案釋法,增進社會各界對維護鐵路安全、加強公益保護的關注度和認同度。

記者:我們注意到,與以往發布的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不同,此批典型案例是最高檢和國鐵集團聯合發布的,這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魏南珍: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一直和我們鐵路部門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前幾年圍繞推進鐵路廉政建設,我們召開過聯席會議,建立了協作機制,聯合發布了相關會議紀要。在國鐵集團和國家鐵路局的協作配合下,最高檢於2017年3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推動解決鐵路線下安全隱患專項活動,2018年跟進開展「進一步推進推動解決鐵路線下安全隱患深化鞏固年」活動,推動解決了一大批鐵路部門一直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鐵路沿線重大安全隱患。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就高鐵沿線安全隱患治理作出重要批示後,國鐵集團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自2019年10月20日起,與國家有關部委以及鐵路沿線各省(區市)地方政府協同組織全路開展了為期近三個月的高鐵外部環境集中整治大會戰。在大會戰期間,國鐵集團與公檢法機關成立執法監察組,充分藉助刑事司法手段,將重點督辦的高鐵沿線安全隱患作為公益訴訟線索移送檢察機關辦理,共同推動高鐵沿線安全隱患治理。大會戰推動高鐵沿線環境安全形勢得到根本好轉。在大會戰結束後,我們繼續與檢察機關加強協作配合,移交相關問題線索,檢察機關延伸辦案職能,推動類案監督,持續跟進監督短期內未能解決的鐵路沿線安全隱患,辦理了一批典型案件,得到各級地方政府和鐵路部門的充分肯定。

最高檢在發布這一批典型案例前,曾多次徵求我們鐵路部門的意見建議。聯合發布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希望在各級鐵路部門和檢察機關形成示範效應,同時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在全社會形成愛路護路、熱心公益的良好氛圍,切實加強新時代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鐵路。

記者:請介紹一下,此批鐵路安全生產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具有怎樣的辦案特點?

胡衛列:此次發布的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主要有以下四大特點——

一是違法類型多樣化。有違法佔地、違法建設、公路上跨鐵路立交橋等常見的鐵路線下安全隱患;有放養馬匹、危樹、砂石、彩鋼瓦等「異物侵限」影響高鐵安全類問題;有非法採砂、天然氣管道穿越、違法抽取地下水等影響鐵路路基穩定安全類問題;還有行政機關違規作出行政許可給高鐵運行安全帶來的潛在風險。

二是涉及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問題成因複雜,解決難度大。鐵路沿線漫長廣闊、情況複雜,以及一些沿線居民認識不足、意識淡漠,其安全問題涉及面廣、表現隱蔽、類型繁雜、整改艱難,且整改後容易反彈回潮。鐵路管理體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與地方行政機關溝通不多,管理權存在交叉、重合等,加之社會經濟特別是鐵路事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歷史遺留問題、法規滯後問題等,導致涉鐵領域安全生產公益問題成因複雜,解決難度大,存在監管「盲區」和薄弱環節。

三是靈活運用多種公益保護手段。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靈活運用訴前磋商、檢察建議、圓桌會議、工作函等多種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推動相關企業積極整改,形成解決鐵路安全隱患的公益保護合力,以最小的司法投入取得了最大的公益保護效果。

四是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的綜合治理效果。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一般具有跨區劃、跨部門、專業性強的特點,沿線安全隱患成因複雜、治理難度大、責任主體多元,往往成為困擾路地雙方的老大難問題,需要鐵路沿線有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加以解決。檢察機關作為第三方力量,通過公益訴訟的方式介入涉鐵安全隱患整治,為各方搭建磋商交流的平臺,督促鐵路沿線職能部門、屬地政府和鐵路部門依法履職、形成合力,取得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辦案效果。

記者:請問,檢察機關與鐵路部門在開展鐵路安全生產公益訴訟、推進平安鐵路建設方面,下一步有什麼工作計劃?

胡衛列: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加大鐵路安全領域公益訴訟辦案力度。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鐵路安全工作重要指示,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鐵路護路聯防工作,以現有的鐵路運輸檢察機關為主體,積極探索、紮實推進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工作。

二是堅持以公益為核心,進一步推動鐵路安全生產領域立法研究和法律完善。認真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部署,注意總結、宣傳辦案成果,擴大涉及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工作的影響力。加強與國鐵集團、應急管理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溝通,爭取在安全生產法、鐵路法修訂、高鐵安全立法和地方性鐵路安全法規制定修訂時,單設公益訴訟條款,不斷提升鐵路安全管理法治化水平。

三是堅持雙贏多贏共贏,進一步加強與鐵路部門、鐵路沿線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認真研究總結專項活動中形成的有效經驗和做法,進一步發揮檢察機關和鐵路部門各自優勢,採取召開聯席會議、開展聯合調研、聯合掛牌督辦、出臺指導性文件等多種方式,加強信息互通、會商協調、職能分工,嚴厲打擊危害鐵路安全行為,共同研究鐵路安全生產領域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綜合整治鐵路沿線安全隱患,研究制定推進問題解決的長效機制,為新時代鐵路安全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這起案例入選最高檢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12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10起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各地檢察機關拓寬相關領域案件線索,加大辦案力度,規範辦案提供指引。
  • 最高檢、國鐵集團聯合發布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本文轉自【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10起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各地檢察機關拓寬相關領域案件線索,加大辦案力度,規範辦案提供指引。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的獨特優勢,積極穩妥辦理鐵路安全生產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推動解決了很多鐵路沿線重大安全隱患和周邊環境治理難題,為加強鐵路運營安全、推進平安鐵路建設、服務平安中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 保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解決了 我們的困境」 故事圍繞「豬」來講起 「感謝上海、江蘇兩地檢察機關、農業主管部門對我們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支持,你們提出的一系列整改要求和建議對推動我們企業安全有序的恢復生產很有幫助
  • 「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在海洋生態環保中的獨特作用——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發布時間:2020年4月29日4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了14件「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其中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案例9件,行政公益訴訟提起訴訟案例
  •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答記者問
    守護好全體國民共同的寶貴財富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就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國有財產、國有土地是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12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一批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記者:為什麼說國有財產保護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重要領域?這兩個領域公益訴訟檢察主要對哪些具體的違法情形進行監督?
  •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負責人就指導性案例答記者問
    強化刑事立案監督依法保障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最高檢第十檢察廳負責人就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答記者問檢察機關負有刑事立案監督職責,應當依法監督糾正涉及非公經濟案件不應當立而立和應立不立等突出問題
  • 最高檢發布典型案例 檢察公益訴訟堵住養老金冒領漏洞
    檢察公益訴訟堵住養老金冒領漏洞  最高檢發布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本報記者 周斌  本報見習記者 趙婕  房產開發建設工程項目未繳納環境保護稅;老人死亡後家屬繼續領取養老金;偽造材料申請扶貧項目補貼……12月17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 本報記者 周斌盜掘行為對墓葬本體造成嚴重破壞,檢察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因拆遷八路軍兵工廠舊址面臨滅失危險,檢察介入推動有效保護;古建築群被破壞,公益訴訟保護傳統村落……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行「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兵團檢察機關開展...
    今天主要向各位通報兵團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3年來服務保障兵團工作大局相關情況,通報兵團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及「公益林和草原保護、基本養老保險、文物保護」兩個專項監督活動基本情況,同時發布兵團檢察機關2019年辦理的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希望大家進一步了解公益訴訟檢察制度,繼續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 最高法刑四庭負責人就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負責人就《解釋》涉及的主要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請介紹《解釋》的出臺背景和起草經過?答: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不斷增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民事糾紛後,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通過法律途徑保護權利、定紛止爭,成為解決民事糾紛、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途徑。
  • 以環境公益訴訟推進「無煙列車」,綠髮會訴三鐵路公司已立案
    中國綠髮會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環境汙染責任糾紛案(環境公益訴訟),1月4日已由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這是《民法典》正式實施後的第一例環境公益訴訟案
  • 應急管理部公布6起建築施工領域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督促吸取事故教訓推動壓緊壓實安全責任應急管理部公布6起建築施工領域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21 14:56 星期一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巖紅
  • 走私凍肉百餘噸,公益訴訟促被告人承擔無害化處置費|公益訴訟典型...
    走私凍肉百餘噸,公益訴訟促被告人承擔無害化處置費|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2020-12-26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黑龍江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 龍江公益...
    央廣網哈爾濱1月6日消息(記者馮志遠)記者從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獲悉,1至12月,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其中,民事公益案件線索314件,佔6.6%;行政公益案件線索4408件,佔93.4%。共立案4362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91件,佔6.7%;行政公益訴訟案件4071件,佔93.3%。共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3927件。
  • 青海省檢察機關公布6起典型案例
    >原標題:【青海省檢察機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公益訴訟檢察典型案例】近年來,青海省檢察機關始終聚焦服務保障省委「一優兩高」戰略實施,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持續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協同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辦案質效,積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助推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實穩固。
  • 李樹森:「大氣汙染公益訴訟第一案」 有四大亮點
    2020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公告,該案被評選為指導案例(第二十四批,131號)。再次梳理總結「大氣汙染公益訴訟第一案」,具體有以下四大亮點,對推進環境司法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該項目由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凱盛科技集團與德州晶華集團共同出資建設,佔地1000畝,總投資30億元,計劃分兩期建設,同步建設脫硫、脫硝、除塵等一體化環保設施,確保清潔、綠色生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新組建的凱盛晶華公司被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依託這個項目,德州將建設輻射京津冀的綠色建材市場,打造300公裡玻璃產業圈。
  • 公益訴訟「調查難」有了破解樣本
    從全國範圍看,已有18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支持檢察公益訴訟的決定,江蘇省緊隨其後,於去年底將出臺決定列入2020年立法規劃正式項目。「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為了進一步提升我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法制化、規範化水平,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制定決定十分必要。」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主任委員王臘生告訴記者。
  • 「DEF」守護美好生活|基層院品牌建設·上鐵
    自2016年9月起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相繼集中管轄全市破壞環境資源保護、危害食品藥品安全一審刑事案件和相關檢察公益訴訟,四年多來「DEF」團隊積極主動履行檢察職能,探索專業化辦案、一體化協作、綜合化治理,為上海國際化大都市「藍天、綠水
  • 辦了2萬多起公益訴訟案件後,河北得到了什麼?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國有財產保護領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英雄烈士名譽榮譽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施行三年以來,河北檢察機關依法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履行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職能。截至目前,河北檢察機關共立公益訴訟案22518件,履行訴前程序19759件,提起訴訟238件。
  • 北京:檢察監督助力保障鐵路旅客「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北京:檢察監督助力保障鐵路旅客「舌尖上的安全」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熊琳)列車盒飯、站內餐飲……鐵路出行「舌尖上的安全」如何有效保障?記者22日從我國首批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試點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了解到,針對轄內涉鐵路食品安全工作,檢察機關創新工作機制,探索以檢察監督助力保障鐵路旅客「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12月30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北京鐵路運輸分院基礎上掛牌成立。「涉鐵」作為該院傳統工作,被賦予「跨區劃」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