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丨涼州有一種說唱藝術,連著名作家都喜歡

2021-03-01 隴上非遺

「賢孝」這個詞,僅僅從字面意義來說,「賢」可以是賢臣、賢子、賢徒、賢惠等 ;而「孝」,肯定是孝順、孝子等。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就有一種被稱為「賢孝」的民間說唱藝術。我想大家不用猜,這肯定與字面意思差不多。

「涼州賢孝」又稱「涼州勸善書」,是流布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城鄉及毗鄰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縣部分地區的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民間曲藝說唱形式。「涼州賢孝」以其獨特的方言唱腔,鮮明的藝術表現方式,積極的社會價值而成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實,對於「涼州賢孝」的起源,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為清末說,一種為明朝說。但不管起源於哪個時期,它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始終是不可動搖的。甘肅本土著名作家雪漠先生,曾經用他精彩的筆觸寫過「涼州賢孝」。

▲ 著名作家雪漠與民間藝人在一起


關於「涼州賢孝」的傳說

據說在清末年間,因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涼州地區饑民日增,乞丐成群。涼州四個城門洞中經常有許多乞丐(其中多盲人)唱著悽涼的歌,向行人乞討。

當時,涼州有一落第秀才名叫沈其玉,能詩善文,會拉彈唱。雖家道豪富,卻無力解民倒懸,感慨之餘,便想出一個辦法來:借鑑乞丐的唱腔和當地民歌,根據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編出若干唱段。把一些盲人請到家中口授給他們,讓他們以此去謀生。

從此,涼州城鄉便出現了一批身背三弦、手拄長棍以賣唱為生的盲藝人。沈其玉家中經常住著許多盲藝人,結果把一份家產耗費完了,但從此徒弟滿天下。


涼州賢孝最早記載始於明朝

在現存文獻上所能看到的關於「涼州賢孝」的最早記載始於明朝(1368—1644)。「涼州賢孝」的起源跟歷史上「西涼文化」的繁榮有著密切的關係。傳說「涼州賢孝」源自西夏(1038—1227),它是党項羌人用於加強思想教育、宣揚儒家文化、教化子民的一種服務工具,也是我國較早的說唱曲種之一。

經過不同朝代的發展,「涼州賢孝」演變成了風格獨特的曲藝表演形式。「涼州賢孝」的內容主要是讚頌先賢聖人、英雄好漢、貞節烈女、才子佳人等,宣揚因果報應,讚揚孝敬長輩,勸人向善,又稱「涼州勸善書」。


唱詞以涼州方言為主

「涼州賢孝」所表演的內容以各種歷史典故為主,如元代郭居業撰寫的一本宣揚孝道的《二十四孝》,裡面包含了從舜到黃庭堅等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還有許多關於讚揚孝道和賢淑的故事,都被編成「賢孝」進行演唱。

「賢孝」的唱詞語言以涼州方言為主,語言風格通俗幽默,風趣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又蘊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賢孝」的歌詞曲調都比較隨意,句式也是長短不一,有時表演者還會即興創作調侃熟識的看客,充滿著濃鬱鮮明的地方特色。


「賢孝」融文學、音樂於一體

「涼州賢孝」以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表現普通民眾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往往是在緊張的勞作之餘,人們聚集在農舍院落,聽幾個曲兒,以消遣娛樂、排憂解悶,尋求精神慰藉。同時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增長見識、洞曉世理、了解生活、明辨是非。作為一種散韻結合、融文學、音樂於一體的說唱藝術,滲透在涼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涼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涼州賢孝」有專門的曲調,演唱時,先調弦,爾後拉「過門」,用八譜兒起調,再依不同的內容而變換調子,有的一調到底,有的中間換調,若有悽悲內容,則用散板,很講究內容與曲調的和諧統一。

如今,在「網際網路+」和「一帶一路」的戰略大背景下,「涼州賢孝」作為武威人民幾百年共同創造、傳承下來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一定會在新時代下煥發出新的光芒。

相關焦點

  • 涼州「兄弟藝人」醉心「說唱」:在家設唱臺傳千年韻
    (資料圖)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11月13日電 (閆姣 崔琳)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燈山村,自小相熟的兩位「兄弟藝人」,醉心於涼州寶卷的說唱韻味,在政府和愛心企業的幫助下,募集資金改換家宅為涼州寶卷傳習所,並設立唱臺,致力於傳承流傳千年的民俗。
  • 甘肅涼州「兄弟藝人」醉心「說唱」:在家設唱臺傳千年韻
    圖為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兄弟藝人」,身穿大褂,為遊客念唱涼州寶卷。涼州寶卷產生於唐代,門類豐富,是河西寶卷中的一種。(資料圖)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11月13日電 (閆姣 崔琳)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燈山村,自小相熟的兩位「兄弟藝人」,醉心於涼州寶卷的說唱韻味,在政府和愛心企業的幫助下,募集資金改換家宅為涼州寶卷傳習所,並設立唱臺,致力於傳承流傳千年的民俗。
  • 楊玉鵬「涼州」系列作品---《涼州馬》隆重出爐
    為涼州加油!為夢想加油! ——《涼州馬》作詞楊玉鵬詞作者簡介:楊玉鵬楊玉鵬,甘肅武威人。青年詞作家。供職於甘肅省文聯文學院。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首期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中國音協第二、三期全國優秀青年詞曲作家高研班以及其特訓班學員。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 陳有順與涼州姓氏文化研究
    據資料統計,在當今臺灣2200萬人口中,漢族佔96.4%以上,幾乎每一個姓氏都保留著傳統的姓氏郡望,以示不忘對故土先人的眷戀之情。臺灣同胞每遇紅白之事,多在門前懸掛標有郡望的燈籠,向世人宣告自己身世的同時,也有彰顯自己家族曾經顯貴的炫耀,當然最多的還是對遠離故土的一種思念。尤其近年來隨著全球尋根熱的興起,海外炎黃子孫紛紛歸國,旅遊觀光,尋根問祖。
  • 著名作家李學輝長篇小說《國家坐騎》榮獲梁斌小說獎
    在榮獲第六屆《芳草》漢語文學女評委獎最佳抒情獎、第九屆敦煌文藝獎後,我市著名作家李學輝長篇小說《國家坐騎》日前又榮獲第29屆梁斌小說獎長篇小說二等獎。《國家坐騎》講述了清末年間,地處西北的涼州馬戶們為了培養「龍駒」(即國家之馬),在馬政司官員的督導下,忠實履行職責的故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語言樸實自然,許多業界大家給予《國家坐騎》高度評價。
  • 張立軍 | 男人,涼州
    喜歡涼州,仔細想想,因為小時候三國演義小人書裡的馬超。馬超一出場「我西涼馬超是也」。人家那個盔甲,人家那個功夫老帥了。涼州西南部是祁連山,東部是騰格里沙漠,中間有一條狹長的山谷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國唯一一個同時連接中原、西域、草原、高原的過渡地帶。跨過涼州,草原鐵騎的兵鋒就直指長安。馬超、魏延、姜維都做過涼州刺史,個個我都喜歡。16國時間這一代一共出現5個涼國,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個個都很短命。估計是名字起的不好。
  •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的歷史造就了西涼軍的悍勇
    此地民族多樣化,漢、胡、羌交雜,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紛爭更是不斷,時有摩擦。酷暑寒冬,暴烈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人們一言不合就動刀的習俗,絕不像溫風軟雨的江南那麼斯文。「大漠豪俠出涼州」,涼州又被稱為俠都。姑臧復原圖漢朝著名的夜市「姑臧夜市」,就在武威郡,是史書上第一個明確記載的夜市,每到夜晚燈火通明喧譁熱鬧,各種貨物應有盡有,又被稱為「涼州不夜城」。
  • 視頻丨CCTV-3《幸福帳單》走進武威涼州,尋找追夢的綜藝達人!
    此次走進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武威涼州,來到百姓身邊,貼近百姓生活,為有才藝、有故事、敢於挑戰的有識之士提供圓夢央視舞臺和報銷帳單的機會。     節目由央視名嘴朱迅領銜和馬躍、宮巖共同主持。涼州-中國旅遊標誌之都      1983年,國家旅遊局正式把「馬踏飛燕」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來自何處?她的故鄉就在武威。
  • 涼州文化 | 涼州攻鼓子與苗莊王的傳說
    在武威市涼州區,有一種聞名遐邇的鼓舞——涼州攻鼓子。涼州攻鼓子是一種鼓樂和舞蹈相結合的民間樂舞,它不僅體現了鼓子威武、浩大的特點,還體現了擊鼓的西北漢子的陽剛之氣。涼州攻鼓子被稱作「中國西部鼓魂」,是涼州區的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詩讚曰:「此鼓只應涼州有,隴上難得幾回聞 。」
  • 著名作家邱華棟力作《北京傳》的5大看點 你Get了嗎?
    著名作家邱華棟新近出版了
  • 說唱藝術與說唱音樂的特徵
    「這是真正像水銀洩地無孔不入」,「是真正的被婦孺老少所深愛的作品」,「他們是另有一種極大的魔力足以號召聽眾的」。確實說唱藝術以其獨具的魅力,爭取到最廣大的民眾,他們捨棄了群眾性的舞蹈,而緊緊圍聚到了說唱藝人的書壇跟前。中國近代的文化名人也對說唱藝術非常重視。
  • 你在《中國新說唱》看到馬思唯了嗎?今年CDC的rapper有多搶眼?
    不得不說《新說唱》真會造勢,不僅介紹了AnsrJ和李爾新來自成都集團,還把成都集團五月份發的cypher給剪進去了。最意外的是連隔壁《說唱新世代》的導師馬思唯居然都在《新說唱》正片中出鏡了,簡直堪稱「商業奇蹟」。從場外採訪反饋和露臉時長來看,他們倆都會是今年新說唱的主要人物。
  • 黃天驥:說王翰《涼州曲》
    但對它的理解,卻不容易,人們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說它寫出軍營裡的樂觀精神;有人則從最後一句,說它表現出將士們悲涼的心境。是喜,還是悲?人們感覺的滋味很不一樣。正像看達·文西的名畫,那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笑,人們可以各有不同的理解。這也很自然,因為審美受體對待文藝作品,總會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去觀察揣摩。如果客觀形象一眼便被看穿,那麼只能是淺薄之作。
  • 電影資源丨《彼得兔》十大看點全解析
    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 史特勞斯(Levi Strauss)也成為了當時牛仔面料的發明者。為貼合農場的身份,彼得兔的牛仔服也一度成為電影的亮點。後續將解析莊園農場裡牛仔服稻草人的看點。
  • 《涼州詞》中的「涼州」在哪裡?為何現在沒有一個城市叫「涼州」
    統一的滿腦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探勘地圖對應省份,各個城市會發現,現在社會吧定沒有一個叫「涼州」的地方。其實這也難怪,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經歷 老這麼多的朝代更替「涼州」也許早就改名換姓了。《涼州詞》中的「涼州」在哪裡?為何現在沒有一個城市叫「涼州」。那麼,《涼州詞》的涼州,究竟在哪裡?
  • 藝術有見Di 丨再大的藝術腕兒,桌布也要畫出摺痕
    對不少強迫症來說,桌布怎麼可以有摺痕?然而撇開眼前的事實只談藝術和歷史,也會發現,摺痕不但不是討厭的小瑕疵,還是大師們心心念念要追求的「生活的真實」……認得這幅超著名的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不,桌布看見沒?
  • 寶卷丨中國的說唱藝術
    那麼,身在文津公司的小編不禁開始思考,選手們把說唱的內容變成中文,並設計了押韻,但搭配的旋律還是以美國嘻哈為主,難道這就是說唱了嗎?或者說,說唱的形式只有歐美的嘻哈?中國沒有本土的說唱文化?(沉思了1秒鐘)當然有了!中國的傳統說唱文學也叫講唱文學,敘事多用散文,讚嘆多用韻文。說唱文學的主要特點是既說又唱,其次是內容世俗化、語言口語化(使用白話)。
  • 著名作家、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院長徐兆壽: 新龍門客棧有我珍貴...
    在文學的道路上,晚報有我成長的足跡,這段經歷直到現在我都記得特別清楚。」6月2日,在西北師範大學的一棟教學樓裡,徐院長回憶起與晚報一起走過的日子。1997年,詩人、影像評論家、紀錄片策劃人及撰稿人張海龍在《蘭州晚報》擔任副刊編輯,在他的邀請下,蘭州市一些有才學的文學愛好者走到一起,徐兆壽就是其中一員。
  • 《說唱聽我的》看點大揭秘!
    5月15日,萬眾矚目的《說唱聽我的》終於發布了導師Cypher,並且宣布節目將於6月7日正式開播。次日,節目官博又放出了所有的選手名單。87位風格迥異的選手和8位實力強勁的導師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勢必是所有人都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今天,就為大家詳解一下節目的各類看點。
  • 《說唱新世代》說唱也許不只一種情緒
    一個藝術形式成熟的標誌,就是讓題材和體裁分離的時候。 如果說中國有嘻哈是第一次將說唱這一藝術形式推向大眾,那麼說唱新世代無疑是標誌著中國說唱踏上了更加成熟的臺階。 以前看說唱,雖然Flow、hook、結構、風格都在不斷出新,但是其內容確實大面積僅僅停留在表達所謂的「態度」。第一次看說唱:哇塞,他們好牛批,好有態度;第二次看說唱:哇塞,他們好牛批,好real;第三次看說唱:他們是不是只有態度?讓人總有種錯覺,說唱作為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其題材必須得是我牛批你菜雞,不然你就不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