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的歷史造就了西涼軍的悍勇

2021-02-07 玉門歷史文物

東漢末年,有一支悍勇之師名揚四海,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天下的格局,那就是西涼軍。

董卓挾西涼軍之威,鎮壓黃巾軍起義,名聲大振;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進京討伐十常侍,立下救駕大功;之後殺丁原廢少帝,擁立劉協即位,又弒殺少帝及何太后,獨斷專行,權傾朝野。

王允設下反間計,利用呂布殺死董卓之後,其舊部李傕和郭汜集結了數萬西涼軍直攻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劫持了漢獻帝和眾臣,東漢就此大亂。

他們憑的是什麼?當然就是西涼軍。可以說黃巾軍予東漢重擊,但真正直接摧毀東漢的卻是西涼軍。

這西涼軍為何如此厲害呢?那是有歷史原因的。

董卓

歷史造就了西涼軍的悍勇

西涼軍出自涼州,又叫涼州軍。

史書上提起涼州,最常用的形容詞就是「民風剽悍,悍不畏死」,這一點兒也不誇張,涼州自古就不是一個太平地方,怕死的早死了,想活命的只能剽悍。

涼州地處漢、羌邊界,遊牧文明重於農耕文明,畜牧業發達,養出了許多好馬,使漢朝有了大建騎兵的基礎。

此地民族多樣化,漢、胡、羌交雜,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紛爭更是不斷,時有摩擦。酷暑寒冬,暴烈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人們一言不合就動刀的習俗,絕不像溫風軟雨的江南那麼斯文。

「大漠豪俠出涼州」,涼州又被稱為俠都。

西涼鐵騎

上古分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到了西漢時期,則分了十三州,根據《漢書》的記載,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三國豪強們,若能割據一州之地便可稱霸一方。

朔方和涼州,就是從雍州分化出來的,所以又被稱為雍涼之地。「涼州」這個名字是漢武帝取的,他認為此地屬金,土地必然寒涼,因而取名涼州。此後涼州成為河西第一要地,制衡西北1300多年。

到了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涼州轄武威郡(治所)、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張掖郡、張掖屬國、居延屬國,大約是今天的甘肅、寧夏、陝西等地,疆域非常廣闊,各族之間的貿易來往也很頻繁。

姑臧復原圖

漢朝著名的夜市「姑臧夜市」,就在武威郡,是史書上第一個明確記載的夜市,每到夜晚燈火通明喧譁熱鬧,各種貨物應有盡有,又被稱為「涼州不夜城」。

這樣的好地方,胡、漢、羌各族都想佔為己有,漢朝實力強盛時,胡、羌只能忍著,漢朝只要一露出疲態,必有兵禍。其實就算異族不作亂,涼州本地豪族也是要打一打的,所以此地的老百姓都習慣了戰爭,說句全民皆兵並不為過。

而真的軍人就更厲害了,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這指的可不只是馬,還有馬上的騎兵,涼州鐵騎一出便可天下橫行。據說當年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就是因為他得到了涼州騎兵。

涼州大馬

東漢的涼州軍閥們

眾所周知,董卓出自涼州,但董卓卻並不是涼州的第一個軍閥,伏波將軍馬援才是。

王莽當政的時候,馬援得到重用,新朝滅亡後,馬援不敢呆在中原,帶著族人逃到涼州避難,受到隴右割據勢力隗囂的器重,被任命為綏德將軍,參與隗囂的決策定計。自此,馬家在涼州紮下了根。

「隴右」,脫胎於「隴西」,是以隴山為標誌,指稱其西(右)的廣大地域。古人以西為右,很長一段時間內,隴右其實就是指涼州下轄的隴西郡。隨著隗囂及另一個軍閥竇融的興起,隴右才有了明確的指代。

之後劉秀建立東漢,承繼了西漢的邊境政策,對涼州的控制力度並不強。隗囂受到手下人的挑撥,對漢朝有二心,想要自立稱霸,馬援卻忠誠於漢朝。後來劉秀親徵隗囂,馬援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馬援雕塑

建武十一年(35年),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馬援多次與羌人作戰,威名大振。他的小女兒嫁給了劉秀的兒子劉莊(漢明帝)為皇后,馬氏一族在涼州一躍為豪族大戶。雖然馬援死後被冤,馬氏受到了一些打擊,但在涼州大勢已成。

許多年後,東漢大亂,涼州刺史耿鄙任用奸吏,逼反了胡、羌等民族,朝廷在當地召集勇士平叛,馬援的後代馬騰應徵,因戰功而被升為偏將軍,也許是見到朝廷已無希望,馬騰歸順了叛軍。

他能振臂一呼就拉起一票人,就是因為祖上積下的名聲。畢竟那是一個極其注重家門的時代。劉備逢人必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和馬騰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為了自抬身價,而事實也證明,這招很好用。

為了擴大勢力,馬騰還聯合了另一個人:韓遂。

最終被曹操殺死的馬騰

韓遂本來只是涼州從事,被羌人北宮伯玉劫持為首領。韓遂自覺朝廷不會赦免他,索性真的反了,漢朝派司空張溫統率著董卓和周慎前來剿殺,韓遂軍不敵朝廷軍,敗走榆中,朝廷軍追擊,結果周慎那一路糧道被韓遂所斷,大敗。

對於劫持自己的北宮伯玉,韓遂懷恨在心,在朝廷軍退走後就殺了北宮伯玉,聚集十萬大軍圍困隴西,馬騰就是在這個時候和他接上了頭,兩人後來結為異姓兄弟,有過一段蜜月期。但終因爭權奪利而生了嫌隙。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召進京,拉攏馬騰和韓遂一起去,當時兩人沒去。192年,兩人去了京城,但此時董卓已死,掌權的是李傕、郭汜等人,對他們大加封賞。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奇怪,馬騰、韓遂不是叛軍嗎?朝廷是官,他們是賊,董卓他們怎麼還這麼客氣?只能說,亂世不分官軍叛軍,勢力弱的就算是官軍也很容易被滅,勢力強的哪怕是叛軍,朝廷也得承認他的地位主動遞出橄欖枝,就是這麼現實。

馬騰長子馬超

曹操挾天子把持朝政之後,也來拉攏馬騰、韓遂,韓遂本來和曹操就是朋友,馬騰也看好曹操,兩人欣然同意,各自派兒子去做人質。

馬騰、韓遂雖暫時是同一陣營,卻因利益內鬥得很厲害,大打出手,韓遂還殺了馬騰的妻子,兩家遂成仇敵,連年徵戰。

曹操派人調解,勸說馬騰入朝做官,遠離涼州。迫於曹操和韓遂的壓力,馬騰不得不同意,但也留了一手,留下長子馬超在涼州,統領馬家部隊,其餘家屬遷往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曹操的大本營)。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馬騰帶著全家入鄴城實在是個昏招,這就等於是把自己送到了曹操手裡。

馬超

馬超,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在涼州和韓遂繼續死磕。因曹操的插手,雙方稍微克制,大戰不起,小戰不斷。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蜀,曹操想拿下張魯所佔據的漢中,好扼制住蜀地的門戶,打的主意是借道涼州。馬超和韓遂等涼州軍閥都懷疑曹操名義上要拿漢中,實際上是想佔涼州,於是暫時放下仇怨,聯合了十萬大軍共同抗曹。

馬超為了讓韓遂和自己通力合作,甚至說:「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沒錯,馬超的老父親馬騰和韓遂的兒子都還在曹操手中呢,但為了保住涼州,父親兒子什麼的,就都別要了吧,咱們一父一子,同樣可以組成新的父子關係。也許韓遂所殺的馬騰之妻,並不是馬超生母吧。

曹操

曹軍、涼軍大戰數月,雙方都損失慘重,曹操更是差點被馬超亂箭射死,後來採用了離間計,讓涼州諸軍相互猜疑,曹軍趁機發動潼關大戰,聯軍大敗。

曹操本要趁勝追擊,不料河間有人叛亂,只好回師平叛,與涼州的戰爭告一段落。

馬超則退回涼州上邽,迅速兼併隴上諸郡縣(隴西、南安、漢陽、永陽等),當地百姓像接待英雄一樣接待他,可見在涼州人眼裡,外來的曹操是侵略者,本地的馬超才是父母官。

張魯也派了部將楊昂去支持馬超,馬超實力大漲,圍攻涼州刺史韋康於涼州治所冀城。

曹操大恨,回去後就殺了馬騰,並夷其三族。同時派夏侯淵領徵西部隊去救援冀城,但救援沒成功,無奈返回長安。馬超殺了韋康,以冀城為根據地,自任徵西將軍、涼州牧,督涼州軍事。

馬超

第二年,韋康的舊部起兵作亂,聯合內應殺了馬超的妻子兒女,並在馬超外出徵戰時關閉了冀城城門。夏侯淵趁機攻來,馬超不敵,逃往漢中依附張魯。但他看出張魯不是成大事的人,在劉備攻劉璋(益州牧)時投奔了劉備,劉備高興極了,連說有馬超就能拿下益州。

後來的漢中之戰,曹操之所以不敵劉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馬超在涼州素有威名,策動了涼州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響應劉備,牽制住了曹操的主力。

劉備也沒有忘記馬超的功勞,稱帝後封馬超為涼州牧,此時韓遂已死,涼州無人能與馬超爭鋒,曾經落寞的馬氏一族,再次稱霸涼州。但馬氏宗族幾乎都被殺絕了,只剩馬超的從弟馬岱,繼承了馬家。

劉備

【結語】

總之,涼州出悍兵,涼州出軍閥。涼州軍閥各領風騷十幾年,不但影響著東漢末年的天下格局,魏晉時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五胡亂華時更建立了前涼、後涼、西涼等政權,繼續上演著自己的故事。

涼州鐵騎之名,天下皆知。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典略》





相關焦點

  • 《涼州詞》中的「涼州」在哪裡?為何現在沒有一個城市叫「涼州」
    涼州的歷史太遙遠,就如同我們國家的歷史手抄本。走進涼州就仿佛看到了那邊佔戈鐵馬。我們一般指的涼州,就是現在的武威市。涼州屬古雍州,雍州為九州之一。九州中雍州為較大的一州,而雍州又以涼州為最,所以三國時期中國劃分為十三州的時候,直接把雍州更名為涼州《晉書地理志》記,涼州「統郡八,縣四十六」。
  • 張立軍 | 男人,涼州
    細細一查又出自涼州,我開始對涼州細細的打量。暗中觀察:涼州驚若天人! 涼州古往今來流光溢彩,恣肆澎湃磅礴,豪邁粗獷大氣。這不就是男人嗎?涼州恰恰給了我們對男人所有的詮釋。涼州胸懷廣大,容下了整個中華。西漢末年,天下大亂,但是涼州卻成了大亂中的一片樂土。後漢書記載「時天下憂亂,為河西獨安」。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天下氏族文人名士紛紛聚攏涼州,中華文明的火種被涼州細心呵護。歷史總是驚人的重複,西晉末年中原發生「永嘉之亂」,西晉的涼州刺史張軌建立前涼,長安洛陽的儒家大族四處逃亡,一部分逃往江南,還有很大的一部分逃往涼州。
  • 楊玉鵬「涼州」系列作品---《涼州馬》隆重出爐
    楊玉鵬「涼州」系列作品---《涼州馬》隆重出爐 2020-05-02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涼州文化 | 涼州攻鼓子與苗莊王的傳說
    在武威市涼州區,有一種聞名遐邇的鼓舞——涼州攻鼓子。涼州攻鼓子是一種鼓樂和舞蹈相結合的民間樂舞,它不僅體現了鼓子威武、浩大的特點,還體現了擊鼓的西北漢子的陽剛之氣。涼州攻鼓子被稱作「中國西部鼓魂」,是涼州區的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詩讚曰:「此鼓只應涼州有,隴上難得幾回聞 。」
  • 陳有順與涼州姓氏文化研究
    40年後的今天,他一下子又把近40萬字的文稿《敦煌遺書與涼州著姓》交到了我的手裡,我在驚訝的同時,對他的博學多才,以及他對家鄉文化的推崇和熱愛,更加欽佩有加。姓氏學是一門專門研究人類姓氏和名字起源、意義的學科,但又包含或涉及民俗、民族、社會、人口、歷史、政治以及生物群體遺傳學等學問的綜合學科。中國姓氏學更是一門古老而又現代且旁及多門類的人文學科。
  • 【隴上趣方言】涼州方言雜談
    這則趣話中村民們讚嘆的話,就是典型的涼州方言,意思是不識人才,把人才埋沒了。  涼州方言是涼州人的性格寫照,含義豐富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涼州人的思想、精神、文化、風尚等,大部分是涼州先民智慧的結晶。
  • 《河西走廊》涼州會盟之蒙藏交融
    河西走廊成為了蒙藏兩族歷史交融的重要地點。通過這集了解到,1247年,蒙古派駐涼州的首領闊端與西藏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會盟,使吐蕃歸順蒙古。此後,薩班留駐涼州,在闊端的支持下傳播藏傳佛教。他的侄子巴思巴後成為薩迦派五祖、西藏帝師及最高行政長官。
  • 《涼州講壇》之《五涼史》《前涼風雲》開講
    為「弘揚涼州文化,建設書香武威」,7月3日下午,武威市圖書館舉辦2020年《涼州講壇》之《五涼史》第三講《前涼風雲》之一。活動由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武威市新聞傳媒集團主辦,武威市、區圖書館承辦。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河西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賈小軍教授作主旨演講。
  • 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攝製組在武威市涼州區取景
    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攝製組在涼州取景每日甘肅網7月1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連日來,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攝製組一行,分別在武威市涼州區鳩摩羅什寺、北關市場等地拍攝取景。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是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的續集作品,是一部全視角展示武威人文歷史題材的紀錄片,由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該公司在拍攝《河西走廊》等紀錄片時收集了涉及武威歷史文化、人文地理、自然景觀等方面的珍貴資料。
  • 中秋節,聊聊涼州的大月餅
    這不,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各式的月餅擺滿了各超市的櫃檯,不過,與超市裡的月餅相比,我卻更偏愛於武威本地的"涼州大月餅"。這種月餅,也叫「武威花饃饃」又稱「藏地月餅」,武威本地人幾乎人人會做;它不僅造型花樣繁多外觀可愛,而且口味獨特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 【西夏●党項 】武威西夏歷史文物展(一)大夏輔郡——三代畢世謀涼州
    【西夏●党項 】武威西夏歷史文物展(一)大夏輔郡——三代畢世謀涼州 2020-02-27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涼州「兄弟藝人」醉心「說唱」:在家設唱臺傳千年韻
    (資料圖)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11月13日電 (閆姣 崔琳)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燈山村,自小相熟的兩位「兄弟藝人」,醉心於涼州寶卷的說唱韻味,在政府和愛心企業的幫助下,募集資金改換家宅為涼州寶卷傳習所,並設立唱臺,致力於傳承流傳千年的民俗。
  • 看點丨涼州有一種說唱藝術,連著名作家都喜歡
    「涼州賢孝」又稱「涼州勸善書」,是流布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城鄉及毗鄰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縣部分地區的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民間曲藝說唱形式。「涼州賢孝」以其獨特的方言唱腔,鮮明的藝術表現方式,積極的社會價值而成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實,對於「涼州賢孝」的起源,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為清末說,一種為明朝說。
  • 非遺文化 | 涼州攻鼓淵源考——鼓與腰鼓
    單人動作有退步擊鼓、踏步擊鼓、攻著上、躺著打、䠍著過(䠍,qia,涼州方言,意思是跨步)、弓步擊鼓等。雙人動作有䠍著套、跋著套、對鼓子、打著踩、套步。涼州攻鼓子表演打起鼓來要手到、眼到、神到,儀態瀟灑,乾淨利落,穩健大方。它的基本打法可以用四句口訣來概括,即「雙手胸前劃弧線,交錯擊鼓輪換翻,上前踏地憑腳力,挺胸抬頭身不彎。」
  • 甘肅涼州「兄弟藝人」醉心「說唱」:在家設唱臺傳千年韻
    圖為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兄弟藝人」,身穿大褂,為遊客念唱涼州寶卷。涼州寶卷產生於唐代,門類豐富,是河西寶卷中的一種。涼州寶卷產生於唐代,有社會、歷史、娛樂、教育、佛教等門類,是河西寶卷中的一種,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涼州寶卷主要分布在天梯山石窟所在的張義山區及周邊地區。「小青講罷來路情,嚇得白雲膽戰驚。
  • 從三國歷史出發,談談鴻圖之下出生洲選擇
    在歷覽各州結合歷史、地理及三國史之後,特意為給位主公整合了最詳細的分析,供選州使用。  一、揚州—資源豐富,大佬居多  就益州的關卡而言,與交州接壤的望海、夜郎,與涼州接壤的西平、白水不僅在歷史上耳熟能詳,在地貌上也是非常難以展開大軍團作戰的地方。「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並非全無道理。
  • 非遺文化 | 涼州攻鼓子淵源考——臉譜與服飾
    涼州攻鼓子表演這兩段,是對涼州攻鼓子鼓手外貌特徵的描寫。攻鼓子傳統上是涼州社火的組成部分,只在春節鬧社火期間表演。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攻鼓子演變為一種鼓樂鼓舞表演形式,表演時間和場合沒有了限制,開始參加各種文藝表演和商業演出。
  • 為什麼涼州并州的邊地武將在漢末動亂中過於暴虐?
    在漢末的大動蕩中,以董卓、李傕、郭汜為代表的涼州將領,和後來與他們抱團的呂布以及涼州騎兵橫行一時,但是最終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十分負面的形象,他們以極其殘酷的方式對待關東和關中的吏民,而且留下了奸詐殘酷的暴虐惡名。
  • 黃天驥:說王翰《涼州曲》
    涼州,在甘肅河西地區。在唐代,這裡是邊患嚴重、交戰頻繁的地方。《涼州曲》是曲調,屬唐代樂府,以琵琶演奏,聲調悲壯,多用於表現邊疆風光或軍旅景況。唐代張祜有《王家琵琶》詩:「只愁拍盡『涼州破』,畫出風雷是撥聲。」至於王翰這首詩,直接以曲調為題,寫的是將士在臨戰前的情懷,它應該是一首可以用作歌詞的詩。
  • 視頻丨CCTV-3《幸福帳單》走進武威涼州,尋找追夢的綜藝達人!
    武威涼州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2005年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為中國葡萄酒城。 武威歷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