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怡博士:聽障兒童四段式康復要領

2021-02-18 耳朵樹


楊欣怡博士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及ATStill大學,先後獲得了言語及聽力科學學士與聽力學博士學位,並持有美國聽力學家職業執照,目前為峰力集團的專家顧問。在一次聽障兒童家長交流會上,楊博士進行了關於聽障兒童四段式康復的專題講座。家長們快來看看耳朵樹又幫大家總結了哪些乾貨吧~

(一)三早:早發現、早幹預、早康復:0到3歲孩子的家長們走的最多的彎路就是等待。

(二)選擇專業的驗配中心

兒童聽力保健和成人是不一樣的。在美國,一個從業人員只要具備高中學歷和必要的培訓就可以獲準給成人驗配助聽器,而要給兒童驗配助聽器,則需要碩士以上學歷及進行特殊的培訓,通過嚴格的考核,具備聽力學家資格才行。

兒童驗配助聽器最怕兩點:1、過度放大----不舒適,孩子不願佩戴。會給僅有的殘餘聽力帶來二次傷害,導致聽力下降;2、放大不夠----會導致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沒辦法聽到應該聽到的聲音,耽誤語言、認知、社交甚至智力的發展。因此一定要選擇專業的驗配中心進行驗配以保證佩戴效果。

(三)五個一:即一個星期一位家長至少有一天陪孩子在一家康復中心進行一次親子課。

重點不是你把孩子送過去,看他學了什麼,而是向老師學習怎麼教,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靈活地實踐與運用。

(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很多聽障兒童的家長會發現孩子上小學後在一二年級的成績還可以,但之後可能就會越來越吃力。這不見得是孩子的思維能力差,而是他們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與同齡的孩子比發育比較晚,跟不上,基本上所有學科都會受影響,而及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則是避免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小編認識的學業和職業發展不錯的聽障朋友們在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幾乎無一例外都提到過,一定要從小多讀書!)

給孩子營造讀書氛圍的方法:規定閱讀時間,大人以身作則。

(五)三心一意:即信心、耐心、責任心和意志力。

聽障兒童的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包括聽覺康復、語言康復、心理康復、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面面,是對孩子的磨鍊,更是對家長的挑戰。對於家長來說,「三心一意」一個都不能少,你的投入程度和水平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康復效果。

對於心理康復多說一句,不要因為聽力不好就過於寵孩子,愛是要講方法和原則的,溺愛只會害了他。

峰力的兒童專家委員會經過研究發現,聽障兒童的聽力需求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且由於成長階段不同,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需求,他們把0-18歲的兒童分為四個階段,提出聽障兒童四段式康復理論,在每個階段都有家長需要注意以及可以立即應用的技巧。

(一)兒童整體特點:

1、需要更低的混響時間,而且很少能活用語境信息。

聲波在室內傳播時,要被牆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礙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礙物吸收一些。這樣,當聲源停止發聲後,聲波在室內要經過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後才消失,我們就感覺到聲源停止發聲後聲音還會繼續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叫做混響,這段時間叫做混響時間。混響時間太長,聲音就會互相干擾聽起來不清晰,且兒童不善於根據語境理解,使他聽到的話變得更難懂。

一般來說,空曠房間的混響比放滿物品的房間長,水泥牆壁的空間的混響比布制牆壁的空間的混響長。所以,在家裡,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地毯、窗簾、布藝家居等幫助孩子創造混響更低的環境;

2、需要輔聽設備具有更寬的頻寬,保留頻譜線索,使語言理解最大化。更寬的頻寬和頻譜線索可以還原更多聲音的細節,加強寶寶的聽覺認知;

3、孩子需要更高的信噪比(言語聲比噪聲至少應該高20分貝)

助聽器的信噪比是指信號聲(想聽到的有意義的聲音)與噪聲系統的聲壓級之比。由於環境噪聲和助聽器本底噪聲的存在,助聽器的噪聲無法完全排除,但可以控制,使其小於信號聲。一般情況下,信號聲高出噪聲20 dB方能滿足正常通話,對於聽障兒童來說,助聽器的信噪比不能小於30 dB(SPL),否則就會影響助聽後聲音的清晰度;

4、兒童更依賴高頻放大的可聽度

女性、兒童的聲音頻率較高,而聽障兒童日常接觸的人群媽媽、老師、夥伴多為高頻,所以需要輔聽設備在高頻補償表現更好些,否則對語言發育和日常交流都有影響。

有一種說法是,高頻管清晰度(能不能聽清楚),低頻管能量(能不能聽到),所以高頻的孩子的語言發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如果要學第二語言的話,在英文中有75%都是高頻,聽障學生普遍在英語學習中會遇到較大障礙,就是這個原因。

(二)階段特徵

1、0-3歲----語言發展黃金期


A、0-3歲的寶寶最大的特點是對什麼都好奇,沒有自我防護意識,對助聽器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比如電池艙門設計是否可以起到防止誤食助聽器電池的作用,還有安全防護鈕、耳鉤等設計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B、確保清晰度:1-3歲是言語發展黃金期,輔聽設備的聽力補償一定要到位,聽得清楚才能說得清楚;

關於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的通道數術語就不多說了,你可以藉助手錶的錶盤刻度來理解。有的錶盤只有指針沒有刻度,就相當於只有一個通道,或者在12點、3點、6點、9點的位置各有一個刻度,相當於4個通道,這樣的表你只能讀出一個大概的時刻,有時沒看清楚的話誤差甚至可能超過一個小時。而如果是12個刻度或者60個刻度,就可以很容易讀出準確的時刻,可以精確到分甚至秒。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也是一個道理,理論上講,通道數較多聽的效果會較為清晰、準確。

C、在佩戴合適的輔聽設備後,一定要跟進科學有效的語言康復訓練;

進行語言、言語發展要注意以下3點:

(1)語言和言語是不同的,簡單來說言語是發音,語言是表達與交流;

(2)語言環境是否豐富很重要;

(3)3歲內,孩子需要每天聽到至少30000個詞彙才能發展語言。

D、注意效果評估

輔聽設備的效果和多方面因素有關,應密切觀察,科學評估與分析。具體到助聽器,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採取以下思路解決——

a、測聽力及言語解析度,包括裸耳、助聽聽閾及林氏六音;

b、檢查助聽器故障,維修保養或重新調機(記得測不舒適閾);

c、試聽新的助聽器;

d、如果十句話裡有一半聽不懂,排除助聽器故障,可考慮做人工耳蝸;

E、開始培養閱讀習慣。

2、4--8歲學習與集體生活時期


A、聽覺和語言康復仍是基礎,並且要求更高。不只要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更要注重適應幼兒園、小學的學習需要和集體生活需要;

B、心理康復的重要性日益凸;

現在銷量最好的是肉色耳背式助聽器和深耳道式助聽器,說明家長們普遍還是更希望把孩子有聽力損失這一情況隱藏起來,甚至有些重度聽損的孩子家長犧牲大功率也堅持配更隱蔽的耳內式助聽器,這其實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及身心發展都非常不利。

楊欣怡博士分享了她在國外留學的一段經歷。她那時剛到一個陌生的國家,語言基礎比較差,很難適應這種全英文的授課環境,聽不懂也說不好。她主動找到任課老師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問老師是否可以每次課前提前發給她講義和資料以便預習,老師很爽快地答應了。

於是,每次課前她都會先預習老師的講義和大綱,上課時請學習好的同學幫忙做筆記,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聽和理解老師的講話上,這樣理解能力提高了很多。同時還把課程錄了音,實在聽不懂的地方,課後整理筆記時再重聽幾遍直到弄懂為止,順便還複習了。慢慢地,她不僅沒有跟不上,還成了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而這一切改變,都源於她正視自己英語聽力方面的弱點,主動尋求幫助並付出努力。

聽障兒童在入學時也可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上課時聽得困難,容易走神(走神的主要原因還是某段沒聽清或沒聽懂,後面就跟不上了,只能走神),或者不懂裝懂。

如果在入學之初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和老師同學提前溝通,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

有個家長在孩子入學時除了和老師溝通外,特意向班主任要了一節班會的時間,給全班同學講解了關於聽力障礙的科普知識以及和聽障小朋友交流的小技巧,事實證明效果很不錯。

另外,入學後孩子的聽力需求會更高,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聽能管理:

(1)聽覺狀況:兒童在身體發育過程中,身體各方面發展變化都比較快,建議至少每半年做一次純音測聽(包括裸耳和助聽聽閾),平時注意觀察和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聽力變化以採取相應對策;

(2)助聽效果:定期調機,學會通過聽力圖了解助聽聽閾,判斷調機是否合適。注意輔聽設備的日常使用與保養。要特別關注助聽器是否能滿足孩子因學習增加的聽覺需求,如果不能很好地滿足,考慮升級或採用FM、Roger等輔助系統;

(3)聲場環境:為孩子的學習營造良好的聲場環境,比如在家的話,房間避免臨街(噪音會比較大)、面積不要過大,控制家用電器噪聲、多用地毯、窗簾、桌布等布藝家居用品。學校的聲場環境更為重要且更為複雜(空間大、人多,牆面地面光滑,容易造成混響幹擾導致聽不清),但又往往較難改變,可以和老師溝通安排更有利的位置(經驗表明第二排正中間最好),提醒老師板書字跡更清楚些(也要注意保護視力,聽不清楚時看板書和老師的唇形可以很好地輔助理解,看不清楚該戴眼鏡戴眼鏡)。

C、職業體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對職業有了一定認知,因此可以到一些兒童職業體驗機構進行有趣的模擬職業體驗,增加孩子對職業的了解和期待,讓理想萌芽;

D、閱讀培養:與親子閱讀結合,讓孩子逐漸學會自主閱讀。

3、9-12歲-學習、社交時期


A、學習--關於學習的要點已在4-8歲階段做了詳細講述;

B、注意不要讓聽力情況限制了孩子與其他兒童的交往,形成孤立感;

C、此時他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聲場環境也越來越複雜,應該開始讓孩子逐漸學會自主控制和保護自己的助聽器,也可以升級可自動切換場景的助聽器或人工耳蝸;

D、比較好動的小朋友,可以選擇防水防塵級別高一些的產品,目前助聽器防水級別最高可達IP67,人工耳蝸的防水防塵等級最高可達IP68。

4、13--18歲----學習、社交、心理、職業、技能培養


A、學習--進入中學,學習壓力增大,應及時檢測聽力補償效果是否可以滿足聽課的需要。此外,注意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和用耳習慣,避免造成聽力下降;

B、心理、社交---這一階段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變得更加敏感和情緒化,需及時、妥善地引導,正視自身情況,培養堅強、樂觀的人格。隨著升學,孩子的社交範圍進一步拓展,將會面對更多人和事,但原則是相通的--先做人,再做事;

C、職業:很多孩子直到中學畢業選專業或職業時還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難免迷茫,而此時選擇什麼專業很大程度影響了以後的職業生涯。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各行各業,初識社會,初步培養職業興趣和理想,為以後進入社會做準備;

D、技能培養----注意發展孩子的興趣和特長,以後也許可以發展成某些特殊的技能。另外,不管以後的職業是什麼,有些技能或習慣是多數行業都需要的,如閱讀、書寫、數字、電腦、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與人協作的能力等,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培養。

(耳朵樹根據楊欣怡博士關於聽障兒童四段式康復的專題講座整理,轉載請聯繫耳朵樹)

如果你看到這裡,也許還會對下面的精選文章感興趣,戳題目就可以讀

·自費人工耳蝸8問(含講價攻略,掏錢之前一定要看看)

·人工耳蝸日常保養小竅門

·乖乖媽媽對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的思考

·耳科趙醫生: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通過怎麼辦?

·我的愛對你說:耳朵樹與南都周刊聯合發布情人節公益短片

·聽力設備最酷的佩戴方式——驕傲地秀出你的「小耳朵」

·關於小耳畸形的一些科普知識

·聽障寶寶入園及幼升小成長實錄---愛的正能量

— END —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內容

聽力科普|康復知識|讀者分享|沙龍視頻|救助項目|補助政策|醫生專訪|品牌專題|千字千元徵稿|二手助聽器轉讓|關於我們

相關焦點

  • 「高調少年」走進聽障兒童康復中心,以音樂打破「無聲世界」
    近日,抖音攜手大學生音樂大賽選手方志軒等4位參賽學子,共同參與公益機構「愛的分貝」聽障兒童幫扶項目。在聽障兒童康復中心,參賽選手們通過多樣有趣的互動活動,幫助聽障兒童接觸聲音、感受音樂,為他們帶來陪伴與幫助,並帶動社會圈層積極關注聽障兒童群體,助力這些兒童早日回歸有聲世界。
  • 珠海市特殊教育康復幼兒園開展聽障兒童晨間運動
    「加油」「加油」,清晨的操場上傳來此起彼伏「加油」的聲音,這是珠海市特殊教育康復幼兒園聽障孩子們在參加晨間運動。 幼兒園聽障組的老師們充分利用戶外空間和現有的各種體育器材,結合3-6歲孩子健康發展目標,設計了適合不同年齡層次孩子的體能活動,例如跨欄、平衡木、跳圈、障礙跑等,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展孩子跑
  • 女兒走出無聲世界後 她幫八百聽障兒童獲「新聲」
    22年前,伍雪玲的女兒晴晴有聽力障礙,她第一次到特殊學校學習如何幫助聽障兒童恢復聽力。經過1年多的艱辛努力,她的女兒終於可以開口說話。當更多人得知伍雪玲女兒的奇蹟後,許多聽障兒童家長找到伍雪玲,希望她幫幫自己的孩子。「我是被孩子的家長們推著走到今天的。」伍雪玲說。
  • 作為特教老師 她為聽障兒童打開有聲世界的大門
    這群孩子來自西安市啟點之星康復中心,在這裡,孩子們從聽不見、不會說,到離開時能夠正常聽說,一步步融入到正常生活中。而負責人蔣孟雲,這位90後的小姑娘撐起了這個機構,也為400多位聽障孩子打開了有聲世界的大門。先後接收420位聽障兒童 90%的孩子進入普通學校繼續學業啟點之星康復中心主任蔣孟雲是中心的創始人。
  • OPPO Enco再次助力聽障兒童救助,袁婭維唱響愛的分貝
    近日,OPPO Enco 耳機聯合騰訊公益與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邀請唱作人袁婭維與聽障小朋友組建「聽不見的樂隊」,共同錄製MV。旨在籌集公益善款,為聽障兒童升級人工耳蝸體外機,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聽到聲音,走向更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數據顯示,我國聽力殘疾患者超過2780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99%,居五大殘疾之首。
  • 抖音「高調少年」幫扶聽障兒童,用音樂治癒孩子
    近日,抖音大學生音樂大賽《高調少年》攜手公益機構「愛的分貝」共同發起一項聽障兒童幫扶活動,方志軒等多名參賽選手一起走進聽障兒童康復中心,用音樂治癒孩子們,幫助他們恢復語言能力。「愛的分貝」是由眾多播音員主持人共同發起的一項針對聽障兒童進行救助的公益項目。《高調少年》的高熱度為這次聽障兒童幫扶活動帶來了更多關注,不少抖音上的大學生們也參與到了此次活動中。此次幫扶活動旨在以音樂為載體,建立社會對聽障兒童的理解認知和長期關注,幫助孩子們回歸有聲世界,為萬千家庭提供支持和幫助。
  • 情滿康復院 德州關注殘疾兒童康復事業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韓佩軒 通訊員 李春陽 德州報導12月18日,德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淑華一行前往德州市殘疾人康復活動中心走訪慰問,並將12萬元慰問金分別送給入駐的4家機構,用於購買康復器材和教學用具等
  • 騰訊會議和愛的分貝加持,騰訊天籟行動發起「幫聽障兒童說出愛」項目
    12月25日,騰訊會議在成立一周年之際,聯合騰訊基金會、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幫聽障兒童說出愛」項目,同時號召騰訊會議用戶捐贈會議時長,按照一定比例兌換為公益金,用於幫助更多聽障兒童參與語言康復訓練。
  • OPPO Enco 耳機聯合袁婭維推出最新單曲,資助聽障兒童再獲新「聲」
    旨在籌集公益善款,為聽障兒童升級人工耳蝸體外機,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聽到聲音,走向更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數據顯示,我國聽力殘疾患者超過2780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99%,居五大殘疾之首。其中,7歲以下的聽障兒童約有20萬人,每年新增聽障兒童達3萬人。
  • 為大陸聽障兒童搭一座「彩虹橋」——記臺灣「媽媽」李紹華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陳旭 季小波)她曾是一名職場白領,現在選擇做一名志願者,成為近30個大陸聽障孩子的「媽媽」,她就是來自臺灣的李紹華。在北京通州區,李紹華創立了「彩虹天使咖啡屋」,凝聚社會各界愛心,為聽障兒童提供幫助。
  • 為愛發聲·世界文化藝術協作組織協辦小桔燈兒童康復公益捐贈活動
    (北京市昌平區小桔燈兒童康復教育中心)小桔燈兒童康復中心每年接收來自全國的聽力障礙寶貝,是北京市4A級公益組織。成立10年來,小桔燈一直專注於0—12歲聽障兒童聽力、言語的康復和教育,是中國專業的聽障兒童康復機構。多年來,小桔燈秉承一份責任和擔當,堅守一份愛心和情懷,幫助眾多聽障兒童回到了有聲世界,感知到了世界的美好。
  • 修補翅膀,重建生命,康復訓練為殘疾兒童帶來新希望
    走進麗水市殘聯康復醫院,專業的特教老師們正為腦癱、聽力語言障礙、智障、孤獨症等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治療和訓練。在肢體康復科,治療師通過水療、磁療、感覺統合課訓練和器械訓練等現代康復治療,以及針灸、小兒推拿等傳統康復治療,為腦癱兒童運動功能障礙、發育遲緩及高危兒等兒童實施康復基本訓練。測聽室、水療室、作業理療室、言語訓練室、物理治療室、功能評估室等分區明確;各項儀器設備一應俱全。
  • 唱響「愛的分貝」,OPPO Enco再次助聽障兒童重獲新「聲」
    OPPO Enco將向愛的分貝捐出1062019.3元善款,用於人工耳蝸體外機升級,幫助更多聽障兒童重獲新「聲」。通過此次活動,也喚醒了社會上更多愛心人士對聽障兒童的關愛和重視。2月8日,愛的分貝聯合OPPO,攜手唱作人袁婭維共同推出的公益歌曲《聽見日出》在QQ音樂等平臺上線。
  • 14年守候用愛讓聽障兒童學說話,蘭陵縣這位女子不簡單
    聽力語言康復事業從來不是一項平凡的崗位,但是因為這群特殊群體的靜默,很少人知道在這些人的內心在吶喊些什麼。而劉相英,卻在14年時間裡,走進聽障患者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
  • 22年傾力兒童康復 張溫靜:愛心助殘永不歇
    這位善良的母親名叫張溫靜,現任鹹陽康復教育學校校長。20餘年來,她懷揣一顆滾燙的心,獻身殘疾人康復事業,在社會力量興辦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領域做出了驕人的業績。她創辦的3所非營利性康復教育學校,已成功康復聾兒、智障、腦癱、自閉症等各類殘疾兒童500多名,其中有85%的孩子進入到普小、普幼就讀,部分就讀中學、大學,康復教育水平領先全國。
  • 轉轉攜手人氣演員朱元冰公益拍賣「開箱」商品,關愛聽障兒童
    1月9日下午,轉轉二手交易網攜手超級星凡團App,聯合北京天雲語言無障礙康復中心和北京億天使公益基金會舉辦「小手牽小手·攜愛一起走」2020年新年兒童公益聯歡會,將人氣演員朱元冰在轉轉App拍賣「開箱」手機、數碼商品的收入悉數捐贈,支持關愛聽障兒童公益項目。
  • 博鰲樂城為1歲半合併腦白質異常聽障兒童植入特許人工耳蝸
    腦白質異常分不同程度,重度極重度耳聾兒童中,合併腦白質異常的病例不少見。大部分患兒,在出生後12-15個月會發現站立和行走等運動發育遲緩。小航這種斑片狀腦白質異常屬於臨床較輕類型,按常規微創人工耳蝸植入即可獲得較佳聽力康復效果。嚴重腦白質異常者建議先行半年以上MRI(磁共振檢查)隨訪及長鏈脂肪酸和腎上腺促激素等檢查,待病情穩定後再考慮是否接受手術治療。
  • 關愛聽障兒童:願寂靜的世界從此充滿歡聲笑語
    有一位林宥嘉又發新歌啦,《火焰小溪》這首公益單曲的全部銷售額將捐給公益組織「愛的分貝」,用於幫助貧困聽障兒童的治療,讓更多聽障兒童回歸有聲世界個人生命歷程邁入全新階段的林宥嘉,在成為人父之後,滿懷對聽障兒童和家長們的不舍與疼惜,傾盡全力為愛義務演唱的公益歌曲,可以說是林宥嘉歌手生涯以來最具社會關懷與大愛情感的一首歌。
  • 天津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親親寶貝,叫醒你的耳朵
    天津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親親寶貝,叫醒你的耳朵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6月01日 18:38 A-A+ 在家長、老師和志願者們的幫助和鼓勵下,天津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終於做到了:今年7月,他們將參加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成為全球第一個參演此盛會的聽障兒童合唱團。  給聽障兒童進行聲樂訓練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個母親的堅持:讓聾兒學唱歌
  • 「全民找耳蝸」遭質疑背後,是你不知道的80萬聽障家庭的傷痛
    你可能從來沒有想到,中國的聽障兒童數量有多龐大。據報導,在我國,0~6歲聽力障礙兒童有80萬,而每年還有3.5萬左右聽障新生兒出生,加上遲發性耳聾和藥物性耳聾患者,我國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高達6萬人。這些數字是很驚人的。之前央視拍了一則關於聽障兒童的公益短片,看哭了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