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為著名奸臣秦檜翻案,並把他重新塑造為曠世聖賢形象,吹捧者要麼無知,要麼無畏。
《秦檜大傳》的作者是曾擔任海南省社會保險事業局局長,能在仕途升到廳官,而且能寫出一本書,可見此人絕對不是無知之輩,應該有較高的人格、文化修養。
那麼只剩下一種可能—無畏。
《秦檜大傳》書中,重新定義秦檜為「南宋傑出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救時真宰」,還稱頌其「為造福蒼生、結束戰亂做出卓越貢獻」。
對於作者給秦檜戴的這些一大串頭銜光環,我來做以簡析、解讀。
說秦檜是政治家、書法家,客觀地講,這個結論不為過。
在外,秦檜曾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竟能見風使舵,受到金太宗之弟撻懶(完顏昌)信用;
在南宋朝廷,秦檜歷任高官,直至兩度拜相,深得高宗寵信,歷封秦國公、魏國公,因而獨攬權柄,同黨伐異,前後執政長達十九年。
可見,他的政治謀略、才幹、手腕非同常人。可以算是政治家。
在書法方面,秦檜的字體齊整工穩,擅長篆體,而且自成一體,從古至今一直受到書法界的稱讚。
作者還說秦檜是文學家,這就很牽強了。
秦檜自小好讀書,曾經做過私塾先生,後來進士及第,接著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學而優則仕,這種人生履歷在中國古代很常見。
他雖然擅長詩文,但是出名的作品極少。
他著有《北徵紀實》,《全宋詩》等錄有他的《題范文正公書伯夷頌後》及殘句一句。除這幾件不為世人所知的之外,他的文學作品乏善可陳。
再者,不說「唐宋八大家」,就說南宋時期的姜夔、楊萬裡、範成大、陸遊、李清照、葉紹翁、謝枋得等人,是公認的文學名家。
所以,秦檜頂多是個詩文出眾的文人而已,距離文學家還差很遠。
至於作者說秦檜是「思想家、戰略家、外交家」,簡直是在戴高帽。
如果非要往這幾個頭銜上靠,那麼可以根據秦檜複雜、曲折的一生,概括一下他的思想哲學、施政戰略、外交策略。
他的思想哲學是:典型的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思想。
他在做私塾先生時,生活清貧,對自己的處境很不滿意,曾作詩「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他入仕之後,一心媚上邀寵,結納私黨,攻伐異己,包括屈從於金國皇帝還是諂媚宋朝皇帝。
他的最終目的是爭取自己的名利地位,不惜犧牲他人和集體、國家的利益,以實現個人的人生成就。
在施政戰略方面,秦檜也沒什麼突出的政績,他的主要心思放在拉幫結派、排斥政敵、粉飾太平、討皇帝的歡心的方面。
當然,他執政期間最大的工作挑戰是金國入侵問題。
面對外敵入侵,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這也是他的外交策略。
無論是向金國皇帝屈膝,還是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撓收回失地,都是他的外交思想的體現。
當然,秦檜只是個臣子,施政、外交方面很多時候得按照皇帝的意圖行事。雖然這其中有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但他也並未奮起直諫抗議,而是見風使舵,煽風點火。
或者說,他曾經心懷赤誠、正直,但他最終的人性變化以及種種行為、後果,也更加說明了他是個奸臣。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被皇帝追贈申王,諡忠獻。51年後,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諡謬醜。
所以說,秦檜雖有個人才能,但是個誤國殃民的奸臣。這一點,歷史早有公論。
近一千年來,一直有人為秦檜叫屈,但也只是剖析、還原一些歷史細節,修補他的形象而已。
象《秦檜大傳》的作者這樣著書立說,冒著顛覆歷史公論的風險,徹底翻轉黑白、顛倒乾坤,實在令人震驚!
雖然說歷史就是供人考證、評判的,而且公民有言論自由。但是敢冒天下之不韙,公然挑戰歷史公論和國人道德底線者,還是很少。
所以,只能說此作者無畏,或者是有所圖。
一語驚四座,《秦檜大傳》堪稱千古奇書,必將引起熱議,在飽受關注、爭議之下甚至大賣,作者賺個盆滿缽滿。
同時,作者也會與歷史名人秦檜捆綁在一起,名留史冊,即使是惡名也無所謂。
也許這就是作者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