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本書,熱情洋溢的歌頌一位結束戰亂、造福蒼生、功勳卓著的救時真宰。
作者讚揚的是誰?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還是力挽狂瀾、粉身碎骨渾不怕的于謙?
都不是,作者讚揚的居然是秦檜!就是那個跪在嶽飛面前的秦檜!
這本書叫《秦檜大傳》,確實很大,確實驚世駭俗。
開篇直言「謹以此書熱誠紀念為結束戰亂、造福蒼生做出卓越貢獻的南宋傑出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救時真宰秦檜誕辰九百三十周年。」
僅看書中目錄,赫然能看出秦檜是志存高遠、忠肝義膽、憂國憂民、良風懿範的大英雄;而嶽飛則是盡失仁義、妄自議儲、貽誤戰機、謀朝篡位、死罪多多的大奸臣。
書中後語還有作者一段話:「我通過四十多年查閱墮料深入研究秦檜,認為有人將秦檜鐵鑄跪像向嶽飛「謝罪」是古今中外最大的謬誤、最大的冤案;是法制的悲哀,正義的悲哀。因為嶽飛被高宗皇帝欽定「謀反」等三項「死罪」而賜死於大理寺,鐵案如山,不容否認……為了宣傳秦檜,伸張正義,我不慮個人得失……儘管有人笑話我費力花錢反而招罵,但我無怨無悔,為自己能為伸張正義即堅持並宣傳正義精神有所貢獻而感到自豪和暢爽。」
這本書的封底,還有一幅荒誕的書法作品——秦君輔宋以敷興,嘆推施卓著,造福於民,得高度褒揚,賞勳赫赫,不愧一朝聖相;
檜譽逢妖而毀敗,嗟責罰荒唐,指功為罪,遭極端凌辱,跪像悽悽,胡成萬古奇冤。
嗯,該書作者是一個深受國家多年教育、培養的前廳官。
作者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為秦檜出書立傳,把秦檜描寫的成一個勤政愛民、憂國憂民、忠肝義膽的大英雄,一連串噁心吹捧、肉麻至極的話語加在了秦檜頭,而千年來被人敬重的嶽飛在他嘴裡卻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犯人。
說實話,這本書我沒看過,以上所有內容都是網友發布出來的。僅憑這些,就足以斷定,這部作品不堪入目。
關於嶽飛含冤風波亭,史書早有論述;嶽飛謀反的莫須有罪名,歷史學家早有定論,天日昭昭,如此跳梁小丑根本無法也不會詆毀嶽飛盡忠報國之名,我實在沒有耐心為這位作者科普。
就簡單說說作者歌頌的秦檜究竟是一個什麼嘴臉。
作者說秦檜結束戰亂,造福蒼生,再造南宋,這指的是秦檜最大的「功績」——紹興和議,紹興十一年(1141年),在秦檜的大力推動下,宋金達成和約。和約三個內容,割地:南宋割讓唐、鄧兩州和商、秦兩州各一半,並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稱臣:宋向金稱臣,宋高宗成為金國皇帝侄子;納貢:南宋每年向金國上貢二十五萬兩白銀、絹二十五萬匹絹。
金國之所以會籤訂和約,正是由於嶽飛等抗金義士有力打擊了金國,讓金國任何到有嶽飛等人在,金國無法滅宋,這才是和約達成的基礎。
如果秦檜通過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就能說是造福蒼生,請問作者有何面目應對抗金烈士的質問?
更諷刺的是,這個和議維持了不過區區二十年,金國皇帝完顏亮毀約南侵,此時「救時真宰」秦檜剛死了六年,這就是他的功。
作者說秦檜「遠離黨爭樹正氣」,可諸多史籍明確記載,秦檜睚眥必報、屢興大獄,株連無數,呂頤浩、趙鼎、張浚胡寅、張光等無數人被秦檜排擠。
作者說「秦檜遠離貪慾培清德」,實際上秦檜貪得無厭,賣官鬻爵、開門納賄,向各級府衙索要珍寶,秦檜家的府庫財富,超過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數倍」。當時凡是南宋宮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檜的相府都應有盡有,一人就富可敵國。《宋史》稱「開門受賂,富敵於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
作者說秦檜「結束戰亂百民樂」,可秦檜及其黨羽為了媚事敵國和一己私慾,大肆收刮民脂民膏,還不斷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導致人民生活重困、餓殍遍野,朝廷財政陷入全面窘困,《文獻通考》稱:「自檜再相,密諭諸路暗增民稅七八;民力重困,餓死者眾,皆檜之為也」、「府庫無旬刀之儲」。
作者說秦檜「謙和容讓播清風」,可秦檜獨攬朝政後,堵塞言路,粉飾太平,對輿論控制更加嚴密,不斷興起文字獄。因一句話或一句詩詞而被治罪的屢見不鮮:太學生張伯麟曾題壁說:「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的父親嗎」,被杖脊刺配到吉陽軍;趙令衿讀秦檜的《家廟記》,順口說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被投入大牢;沈長卿賦詩「寧令漢社稷,變作莽乾坤」,被編置化州等等。
正是秦檜喪心病狂的控制言論,導致南宋初期的正史資料一片空白,給後人研究這段歷史帶來極大的困難。
作者說秦檜「疾惡好善彰明心」,可秦檜喜用貪宮汙吏,排擠廉潔之士;群臣為了媚事秦檜,便以刻剝百姓為急務,有因此貪贓枉法而被檢舉的,秦檜也都盡力保護。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毫不誇張的說,秦檜罄竹難書。因此《宋史》評價秦檜道:「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檜立久任之說,士淹滯失職,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與擢用。自其獨相,至死之日,易執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直接將其送入《奸臣傳》。
公道自在人心,即便在秦檜父子黨羽最得勢時,民間對他的憎恨也是持久、執著和普遍的。韓世忠之面折質問秦檜,義士施全之捨身行刺,臨安市井小販「油炸膾」(油條)的流行。
這正是南宋不同階層所有民眾對秦檜的抨擊和怒斥。
這些時人的評價,又通過一代代小說家言、評書戲文的口耳相傳,傳誦千載,流傳至今。
元朝百姓在秦檜墓前便溺以快意,謂「遺臭冢」,有詩曰「太師墳上土,遺臭遍天涯。」
明朝百姓嶽飛墓前種檜樹,一劈為二,名曰「分屍檜」。
清朝時期,甚至有人因演秦檜太過逼真,被觀眾上臺刺死。
就連很多秦氏子孫也懂得潔身自好,和這位劣跡斑斑的祖先劃清界限,寫下「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樣傳頌千古的名聯。
上至正史,下至評書戲文,對秦檜的風評幾乎是眾口一詞,以至於千秋之後再也無人以檜為名,秦檜名聲之臭由此可見一斑。
可作者為何以自以為是,自覺正義,抱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大無畏」精神寫下這麼一本引起公憤,完全顛倒是非,違背歷史的大作呢?
因為作者曾說,「主和賣國」的極左言論,引導人們沽名釣譽,為了博取美名,一味主戰,哪怕由此導致國破家亡,也不敢提及和議,如果不是宋高宗和秦檜不避毀謗,力推和議,依主戰派意見硬與金國血戰到底,則南宋的前途與命運,不堪設想。
原來在作者看來,抨擊「主和賣國」是極左言論;原來無數主戰派是為了沽名釣譽,博取美名,會導致國破家亡;原來真正保家衛國的是「主和賣國」的投降派,而不是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
只是不知道,作者是否知道,秦檜死後66年後(1221年)他的孫子秦矩也曾在蘄州率眾抵抗金國,終因寡不敵眾,和兒子、女兒一起壯烈殉國。
只是不知道,作者是否還有意為「曲線救國」的汪精衛鳴不平,是否為無數籤訂賣國條約的奸臣賊子鳴不平。
只是不知道,當帝國主義再次入侵,作者是否會反對他所謂的「極左派」,是否會學習秦檜割地救國,主和安民。
這或許才是作者寫此書的目的,為秦檜洗地暴露的只是他反對抵抗,對敵人卑躬屈膝,畏敵如虎,害怕犧牲的真實目的。
我只想問問這位鄧先生,如果人人都如秦檜,人人都如此反對所謂的「極左」,我們的國家如何結束近代百年屈辱?我們的民族如何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我只想問問這位鄧先生,如果不是有無數甘願捨棄優越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自己所有一切,奉獻自己所有的才智、血汗的烈士,我們的祖國如何會有今天的局面?
我只想問問這位鄧先生,如果讓秦檜這種賣國求榮,喪權辱國的奸臣賊子站起來,會有多少英雄在流淚,會有多少百姓又跪在敵人面前?
天日昭昭,想給秦檜洗地,嶽飛等抗金烈士不答應!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不答應!我食堂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