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生物安全尤為重要,雖重視但有百密一疏之時,很難做到滴水不漏,非洲豬瘟病毒一旦進入豬場內形成感染和傳播,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也是生豬行業的剛需,非洲豬瘟疫苗與豬場生物安全強強結合才是最有效的疫病防控手段!
我們都知道,研發疫苗首當其衝考慮的是安全性,是否符合常規活疫苗的安全標準?其次考慮的是有效性,能否達到70-80%的保護率?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副所長馮力在2020年(第五屆)國際畜牧業創新論壇分享《非洲豬瘟疫苗創製進展與應用前景》,重點闡述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國家已經緊急啟動科技攻關,基因缺失疫苗的研製是重中之重!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馮力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挑戰與機遇
一場非洲豬瘟疫情改變了傳統養豬的許多模式,疫情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也是機遇,生豬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機遇挑戰與行動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科學挑戰:(1)無法經其他動物傳代適應致弱——只感染致死靶動物豬或野豬;(2)無法經體外細胞傳代適應致弱——絕大多數病毒株只感染豬原代巨噬細胞;(3)沒有異種宿主近親病毒可借用。因此,致弱活毒疫苗可行性最大,精準敲除毒力基因,尤其是對抗宿主適應免疫、天然免疫的調控基因,從而獲得致弱的減毒活疫苗,基因缺失活苗成為目前唯一可行選擇。非洲豬瘟病毒基因型複雜,必須以中國分離株為親本。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戰略機遇:(1)黨和政府強有力的領導,社會產業迫切需求;(2)一百年科研基礎積累,突破性技術不斷湧現;(3)高素質人才隊伍擔綱,強大的平臺條件支撐;(4)標準化生物材料保障,充分的科研經費投入。綜上所述,天時、地利、人和是研發疫苗的強大助力。防控非洲豬瘟是攻堅戰,《孫臏兵法·月戰》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馮力透露,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目標必須符合一定標準的設定,疫苗的安全性必須達到活苗應有標準,疫苗生物有效性體現在能夠有效地阻斷流行傳播,疫苗後期具備大規模生產工藝,並且性價比高,綜合性考慮過後才能放開去做!
暴發非洲豬瘟疫情之後,黑龍江疫點樣品分離出HLJ/18株、完成了HLJ/18株基因組演化分析、完成了HLJ/08基因組突變解析、完成了HLJ/08株病毒顆粒高分辨結構解析、提出了ASFV的裝配機制、建立了HLJ/18感染SPF豬動物模型、建立了HLJ/18感染SPF豬發病模型、建立HLJ/18標準強毒種子批,完成毒力測定。總體來看,對於非洲豬瘟病毒的認知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生豬產業上中下遊共克時艱,攜手抗疫,雖然勢頭控制得不錯,但現在疫情還在蔓延,防控仍需努力,要全力搞好疫情防控,直面機遇與挑戰,符合中國國情的非洲豬瘟防控道路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鞏固發展。
非洲豬瘟疫苗優化的關鍵點
據了解,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複雜、基因組龐大,目前已報導了24個基因型,病毒編碼超過150多種蛋白,其中超過一半的蛋白功能還不清楚!馮力也表示,基因組150餘種可能編碼基因,三類功能基因篩選如下:幹擾素反應抑制基因、細胞凋亡誘導基因、炎症反應相關基因。
在研、學、產、用聯合協同攻關非洲豬瘟的背景之下,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臨床試驗取得了積極進展 。
馮力透露:
(1)接種育肥仔豬生長發育良好,無明顯異常的不良臨床反應;
(2)接種後剖檢未發現病理損傷,無疫苗毒排放及水平傳播;
(3)免疫豬群整體累計死淘率介於1%,與對照群無顯著差異;
(4)臨床試驗第一階段初步證明,疫苗在現地仍保持良好安全性;
(5)試驗豬陸續轉運至生物安全設施開展強毒攻擊免疫保護試驗。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非洲豬瘟疫苗攻關快速突破的優化點在於兩個關鍵支撐保障,一方面是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平臺支撐,另一方面是高標準的SPF豬生物質材料保障!據了解,非洲豬瘟疫苗正在按實驗室研究、產品產業化研究、註冊申報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值得注意的是,養豬人既不能「萬能化」疫苗?更不能「妖魔化」疫苗?非洲豬瘟疫苗最終是否使用也是利弊平衡的結果,而突破的最關鍵之處在於生物安全性與大生產工藝!
非洲豬瘟的可行性防控策略
隨著對非洲豬瘟認識的深入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升級,我們認識到非洲豬瘟可防可控。在沒有可行性疫苗的背景之下,生物安全、阻斷傳播、精準清除、群體健康是防控的主要措施!在不久的將來非洲豬瘟疫苗面世後,疫苗免疫、群體免疫、生物安全、陽性清除是主基調!值得注意的是,有疫苗與無疫苗的防控具有顯著差異。
馮力提及,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的傳染性疾病,控制的核心理念以預防為主!的確,預防哲學是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再有效的事後管理都比不上事前的預防管理,放在非洲豬瘟防控上也是行得通的!
防控非洲豬瘟疫情要從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三方面入手,有效性高與經濟性好的疫苗能夠保障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什麼說疫苗對傳染病防控的三個層次均起作用?我們舉例來看:(1)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體現在口蹄疫、偽狂犬、豬腹瀉等;(2)清除和淨化傳染病體現在H5,H7亞型禽流感;(3)根除和撲滅傳染病體現在牛瘟、牛肺疫等。
馮力強調,在大生物安全的概念之下,安全有效的疫苗也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豬場生物安全措施的確非常重要,在這場非洲豬瘟持久戰中,疫情是難防難控的,但同時也是可防可控的。
非洲豬瘟對我國養豬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只有持續抓好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工作,才能做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系統防非,科學復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非洲豬瘟對抗的道路頗為曲折,但前途一定充滿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