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傳統武術師徒關係在現代社會的窘況

2021-02-16 實戰功夫

點擊上方↑"實戰功夫"快速免費訂閱天下第一功夫資訊

 
  在經濟社會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武術練習者的功利性也越來越強,根本沒有尊師重道的觀念,初學者意識不到自己是「徒弟」的身份,態度不端正,好高騖遠,稍懂皮毛就不屑於師父的指導,自己學練心態不純,盲目追求虛名,迷信「秘笈絕招」,不理解傳統武術內涵,反而認為師父不傳真功而恨之入骨。
尊師重道觀念被淡化的主要原因是:
一、舊社會武術界師徒之間有很多規矩,依賴這些規矩戒律保障制衡師徒關係。法制社會人們重視的是人權、平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際關係主要界定為法律關係,而倫理道德關係已降到次要地位。師傅不能用戒律來規範學徒的行為,這就是當前越來越多的「師徒關係出現的尷尬期」表現的主要原因。
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雨後春筍般的各種武術培訓班、散打速成班、私立武校、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種武術比賽都在很大程度上衝擊著師徒的傳統關係模式。年輕人練武的目的是為了博取虛名,追求短期見效。而社會武術卻恰恰相反,社會武術初期注重的是乏味的功法練習及套路練習,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規律。年輕人迷信的是「絕招加力量」的短期訓練,短期達不到預想值,就直接影響師徒關係的持續性。殊不知天下武術無絕招,所有招式練精練熟都是絕招,世界拳王,哪個不是訓練十幾年。
三、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重利而輕義是一種社會通病,見利忘德,謀利失德在武術界時常發生。如:已故巨星李小龍師弟、國際詠春總會創辦人梁挺,控告徒弟李潤添自立門戶盜用他親自設計國際詠春總會的會徽。究其原因是弟子想出名而出賣師父,也是一個「利」泯滅了師徒情義。其實師徒關係是一個利益共存體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見利忘德,謀利失德真正失去的是各自的名節操守。
四、互相傾軋,互相抵毀,是傳統武術的一大流弊。說到底還是一個利益問題。同行是冤家,同門死對頭,社會傳統武術者也不例外。最討厭的同門都是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同門同派師兄弟在評論同門師兄弟時。客氣的會說那人學的不到家,直爽一點的話就難聽了,十有八九不會有好話,再者就是借名造勢。很多武術名人死後。連平時不怎麼來往的弟子,也會一口一個家師,神乎其神地述說故去人的各種神奇經歷,病榻之邊弟子更是針鋒相對,究其原因是師已成佛,都想籍以英名獨霸鰲頭。這樣就給再傳弟子帶來了師尊形象誤區、甚至會導致從內心唾棄。
那麼怎麼改變當今社會傳統武術師徒窘況呢?
首先為人師者還是要在擇徒方面下功夫。師父,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傳統上中國人跪拜的對象是「天、地、君、親、師」,師為五倫之一,尊師是重道的具體表現。師徒傳承是傳統武術傳承的一個最主要的傳承方式,談拳授道,貴乎傳人,怎麼選擇傳人,選擇怎樣的傳人,是中國傳統武術能持續發展的內在因素。而徒弟的品德是師徒關係處理的必然條件。
《史記》中曾經說過,「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如果缺乏了這樣四種品德,就不能傳兵論劍,「習拳應以德行為先,」是古時整個習武群體的普遍認識。在各項要求中,道德是最基本的基礎。道德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日常道德倫理。 「未習武,先觀德。」這個德,是指未教授之前,要先考察受授之人德行如何。
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有「五不可傳」「十條戒規」,五不可傳的內容表現為:
一,心險者,二,好鬥者,三,狂酒者,四,輕露者。第五,骨肉之鈍者。
全是道德標準,不論是心地險惡的人還是好酒狂飲的人,還是動不動就想顯露一下自己的人,都在他的否定範圍之內。
「十條戒規」 要孝敬父母,尊師教訓;要扶老憐幼,和睦鄉裡;要敬藝練習,保持功夫;要戒花煙賭,慌言曠語;要行俠尚義,尊敬掌師;要中正老誠,品行不苟;要戒持藝欺人;要戒亂拜掌師;要戒私自傳人;要戒教無義子。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者,及以上十條犯其一條者,概不傳。門規之嚴厲,就是為了防範師傳非人,師徒反目。事實上不管內家還是外家,不管是少林還是武當,在擇徒的道德問題上,是趨於雷同的。但身為師長,要深知現代擇徒對傳承的重要性。
「要學真本事,首先重擇師」,那麼擇什麼樣的師也是一個關鍵,現代社會是資訊時代,各種視頻、VCD、武術教科書滿街都是,但是傳統武術往往是「苦練三年,不如老師一點」,說的就是社會傳統武術的內涵是永遠離不開口傳身授,擇一個有真功夫的明師,才會讓好武術愛好者心誠悅服,  功夫有所收益.
可在現今武術界龍蛇混雜什麼人都有,一是假師,假師常常吹捧自己的前輩藉以抬高自己,吹傳自己是名師的嫡傳。二是刁師,刁師大多都有點功夫,學過真玩藝,拳譜丹經背得滾瓜爛熟,伸手能放人,張嘴有東西。刁師開門授徒是變著法兒掏空別人的腰包。三是劣師,劣師一般都有名,賣的是名,靠弟子們供養,道德修養又極差,有的原本就是流氓無賴,說翻臉就翻臉。
習武者應該拜什麼樣的人為師呢?
明師,有真功夫,有愛國情懷,有高尚品德, 明師的宗旨是替師門傳藝,為社會傳統武術續香火,是傳統的拜師禮還要傳承的,明師摒棄享樂,對虛名更無所謂。當代傳統武術師徒關係的善惡不僅直接影響拳種的傳承,更影響傳統武術的發展。我們在認識舊時師徒關係的弊端的同時,也要睿智吸收古時尊師重道對傳承社會傳統武術的重要性。都說拜一位能讓自己終身敬佩的明師很難,其實找一個好的傳人更難。為人子弟首先要學禮,要尊重師父的習慣性格,始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當然為人師尊首當自重。而師徒之間如何相處,是當今傳統武術師徒都在深思的事情,師徒關係怎樣改善窘況其實關鍵是營造一個互尊互敬、真心實意的氛圍,共同維護共榮共辱的團隊協作精神。

 

倘若您喜歡此篇,記得分享給您的朋友哦!傳播正知正念正能量,好運常伴您!(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關注)內容來自於網絡(中國形意詠春拳會館)整理製作 歡迎加入公眾號szkfhy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倫理與現代社會生活
    第二屆海峽兩岸倫理學學術研討會近日在廣東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位專家學者就中國傳統倫理與現代社會生活的關係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一、中國傳統倫理及其特點與會者認為,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生產勞動中形成了共同的道德意識、道德感情、道德心理和道德習慣。傳統倫理指儒、釋、道三家之倫理,其中儒家倫理居主流地位。儒家倫理產生於小農經濟時代,有它歷史的局限性。從總體上說,它與現代工商社會、信息社會是不相適應的。
  • 《武術諺語辭典》:武術文化基因的話語建構
    郭玉成教授經12年主編完成的《武術諺語辭典》,2020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概括武術諺語的工具書,該書從武術修身、武術技法、武術防身、武術健身、武術教學、武術訓練以及其他拳種等七個層面對武術的傳統從諺語層面實現了一個全面的建構。
  • 《糰子大家族 第二季》現代社會中的古老傳統
    許多人感慨Clannad給他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不僅指前面的對親子關係的重新理解,更是對這種現代社會下定義的「出人頭地」的祛魅。比起「背井離鄉,出人頭地」,在自己生長於斯的故鄉老婆孩子熱炕頭反而更有吸引力。俗嗎?好像這種價值觀看起來挺俗的是吧?可「背井離鄉,出人頭地」為了什麼呢?為了活得體面?
  • 中國傳統武術狂熱(上)
    無論是刀槍劍戟的使用方法,還是騎馬射箭,都可以被算入武術的範疇。而到了現代社會,駕駛軍用飛機,開坦克,操作步槍,拼刺刀,也都可以算作武術,但都是現代的武術。只不過由於操作載體的限制,我們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去觸碰的。 至於傳統武術,指的是歷史上存在過的武術。這些武術通過直接的傳承流傳至今,故被稱為傳統武術。
  • 中國武術名家吳連枝:詳解傳統武術八極拳
    現在八極拳在孟村還沿襲著古老的師徒口授身傳的教學模式,都是師傅帶著幾個徒弟在業餘時間練習。 滄州的武術學校的規模和數量遠遠落後於河南、山東等地的武術館校,這是和滄州這個著名的武術之鄉的名聲極不相稱的,也影響了八極拳的發展普及。 八極拳定名和源流 「其次,對八極拳的研究也出現了許多誤解。
  • 金秋話重陽,用傳統文化為現代社會賦能
    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王勃的「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傳統佳節的賦能,讓先賢在創作上更加具有應景的靈感與思緒。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我們矗立在九月初九的這個時間節點之上,如何與不曾謀面的古人心意相通,並去品味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底蘊,去挖掘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意義。這也是當代人該所思所想的事情。
  • 中國傳統武術各種被KO,傳統武術真的不行了嗎?
    說白了,現代搏擊是格鬥競技,是體育,有各種條條框框,我們的中國傳統武術誕生於刀光劍影的中國江湖,那是為實戰而生的。 傳統武術因為有門派之分,會產生藏私、利益紛爭等各種體系弊端,各流派的搏擊技巧沒有融合,再加上現代動不動就是各種大師造假,讓很多人對傳統武術產生了偏見。
  • 筆談丨郭曉東:「親親」之「家」:傳統之「家」在現代社會的重建
    然而,自現代以來,傳統「家」道卻在逐漸沒落。「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社會批評最激烈的,莫過於「家」,陳獨秀、魯迅、吳虞等人無一例外地都將對傳統社會批判的矛頭指向傳統的家族倫理。如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批判了傳統家族倫理中的父子關係;《我的節烈觀》一文,則瞄準了傳統倫理中的夫婦關係。
  • 工業偃武——生產力的發展與傳統武術的消亡
    武術是人類社會出現分工,有了職業化武士以後,幾千年來不斷積累下來的殺人技術。相比之下,武術類似一種不斷進化的生物,格鬥運動則是一種規範化、標準化的產品。武術不光中國有,外國也有。所以,以下分析的武術,不局限於中國武術,也包括日本古柔術、古拳術、古劍術、古杖術,韓國花郎道、泰國古泰拳,以及其他各國起源於戰場,沒有進行現代體育改良,以殺人為目的,以師徒秘傳為主要傳授方式的格鬥術。每一種拳種,其實都是若干代人殺人經驗的積累。這種經驗包括體能訓練的方法,技術動作要領和臨機處置等等。武術之威力在於秘,武術之衰落也在於秘。
  • 中國傳統武術,究竟是「花架子」還是「真功夫」?
    在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腳下的崆峒文武學校裡,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每天研習崆峒武術,傳承弘揚崆峒武術的精髓和文化。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一場太極與格鬥較量引發的討論一場非正式的較量,將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格鬥推上風口浪尖。短短20多秒,「太極高手」即被現代綜合格鬥MMA選手挑落。
  • 傳統武術,一定要能打?
    普通人可能從武俠作品中能夠看出些端倪,而外國人則基本是從成龍、李連杰、李小龍等動作巨星的作品中了解到中國的武術,甚至外國人還拍攝過相應的作品,例如《功夫熊貓》。有網友戲稱,這部作品導致外國人看到熊貓耍竹子,會以為在中國,連熊貓都會武術。曾幾何時,中國與武術有了密不可分的關係,武術在中國的歷史歲月長河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 現代社會契約論
    乍一聽像是一種尷尬悖論,但「言而無信」後的「有法可依」,確是現代社會契約精神的基本規則。早在《萬曆十五年》中,黃仁宇就斷言中國歷史上有兩大問題:一是缺少數目字管理,二是以道德代替法律。道德口號的分貝,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總是高過規則與契約的底線。
  • 《我們的師父》:師徒關係,原來還能那麼可愛!
    韓愈的金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相信人人都耳熟能詳,這句話精煉地概括出了師父的定位,但是對於師徒關係卻眾說紛紜,所以,師徒關係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師徒關係從古代發展到現代,除了「授」和「禮」之外,其中也產生了「共樂」的氛圍,德雲社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慄子。
  • 加強武術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自身建設,推動武術依法健康發展
    -2020年北京職業武術社會體育指導員新時代發展論壇」在京成功舉行2020年12月19日,為更好地發揮武術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加強武術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推動北京武術更好的依法合規在北京許武尚德體育研究社秘書長酒大雷先生等共同倡議下,由參加北京市武協2019年、2020年武術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的同學們,自發策劃組織了「北京武術職業社會體育社會指導員新時代發展論壇」。北京市武協副會長劉彥英先生和主管培訓的王文佳女士受邀參加論壇。
  • 傳統、現代和流氓
    我認為武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傳統武術、現代武術和以菜刀、磚頭為代表的流氓拳手。傳統功夫的目的是修身養身,強身健體,殺敵衛國,消滅暴君,保證身體健康。現代功夫是在物質、精神、法治高度發達的環境中進行的一種體育鍛鍊和強身健體活動。即使在競爭中,也有嚴格的規範和保護措施。三是流氓拳腳的延續,沒有任何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欺凌、鬥膽、狠狠。
  • 中國傳統武術真的一文不值了?
    這就是為何清朝宮廷衛隊中,有善撲營這種專門訓練摔跤技術的建制,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日本時觀看的甲冑柔術,也屬於典型古代戰場上的「放倒型」武術。總之,傳統武術的普遍特點就是追求超級平衡性,也就是絕對不能摔倒在地!那麼這和這場比武有何關係呢?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徐曉冬發動的攻擊是衝擊同時出拳,這是非常典型的現代擂臺格鬥技術特點,也就是所謂的衝打一體。衝
  • 武術套路到底有沒有用?|武術套路|傳統武術|中國武術|格鬥
    這種觀點我們可以稱之為「套路無用論」,它和視傳統武術為糟粕的「歷史虛無主義」一樣充滿了對武術偏見和的無知。把現代搏擊作為傳統武術的試金石,依此來全盤否定傳統武術未免過於以偏概全了,僅僅因為實戰中對手不可能按照套路出招就認為套路無用同樣也是膚淺得可憐。試想,就算從有據可查的明代算起,武術套路存在肯定超過600年了,難道幾百年間那麼多先賢竟沒有人連這麼淺顯的道理都看不透。
  • 現代社會,人人都是忍者
    說來霓虹這幫子人的確對延續傳統文化,尤其忍者這種偏亞文化的事物,有奇怪的執著。幾百年前用來訓練忍者的小村落,諸如伊賀附近的區域,如今順理成章化身開宗立派的根據地。2020年6月的時候,45歲的三橋源一,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究歷史文獻,磨練武術技能,學習傳統知識。最終成為了首年招收的三名學生中,唯一一個成功畢業的人,也成了第一位科班出身的現代忍者,有證書的那種。
  • 有功夫質疑傳統武術,不如多讀書
    先此聲明,我們不是「傳統武術」的門徒,而且多年前就在看金腰帶拳擊賽和UFC,不但不偏向於「傳統」,反而更偏向於「現代」,只不過我們更在乎用常識和邏輯去看待現象,絕不人云亦云而已。我們還是用問答法來思考和推論吧。1、有沒有「傳統武術」?「傳統武術」究竟是什麼?
  • 傳統武術技擊談
    傳統武術技擊特點中國傳統武術技擊具有鮮明濃鬱的民族風格和特點,其本質特性是她千百年來不斷發展的內因。歸納起來,傳統武術技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一、拳無空出手無空回《拳經》中講,「拳無空出,手無空回,拳打不空回,空回不為能」。「出手如飄風,收手如狡免,出手要抖,回手要勾;出手如鋼銼,回手如鉤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