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前勝後敗
對於劉備所領導的蜀漢政權來說,夷陵之戰的失敗,可能象徵著劉備自己統一天下的可能性也就不復存在了。夷陵之戰給蜀漢政權所帶來的打擊,是十分巨大的。蜀漢最精銳的中央軍,基本上被徹底殲滅,而南方的蠻族部落也同樣在夷陵之戰之後,給整個蜀漢政權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和地理麻煩。但是在夷陵之戰初期,劉備所率領的蜀漢軍隊是獲得了絕對戰略優勢的,那麼,為什麼劉備會最後在夷陵之戰的關鍵時刻,輸掉了自己最後的家業呢?
在夷陵之戰之前,蜀漢軍隊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要了解劉備的軍隊為什麼在夷陵之戰中會慘敗,最主要的就是要知道夷陵之戰時間點。這場戰役在爆發之前,劉備所率領的蜀漢軍隊已經與吳國打了一年的時間了。蜀漢軍隊的整體士氣已經出現了嚴重下滑,而且在後勤補給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缺乏。
在劉備討伐東吳以後,這支軍隊就基本上沒有得到任何的休息,雖說在戰爭前期因為戰略上的正確性,劉備所率領的軍隊近乎勢如破竹地收復了大半個荊州,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劉備就可以在戰爭中獲得勝利。劉備是趁著孫吳的軍隊正在和曹魏進行軍事對峙的情況下,採取了突然襲擊的方式攻入到了吳國境內的。
對於蜀漢軍隊來說,如果沒有辦法在一年之內解決戰鬥,後續的拉鋸作戰中蜀漢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吳國可以憑藉著豐厚的物資補給和整體運輸能力,快速地將各種戰場所需的軍械物資補充到前線。而蜀國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國內的限制,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一支大軍在前線戰鬥如此長的時間。所以在夷陵之戰之前,蜀漢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就已經削減到了一個較低的水平,所以才會一敗塗地。
作為蜀漢皇帝劉備自身的戰略指揮失誤。
而除了蜀漢士兵在士氣上的整體下降以及補給不足以外,劉備自身的戰略判斷失誤,也給蜀漢軍隊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夷陵之戰的整體地理環境,基本上是處於山嶺,而附近又靠河流。而劉備軍隊的水軍要比對手強大不少,蜀漢不應該在一地和吳國消耗太多。
對劉備來說,他完全可以帶領軍隊橫穿夷陵,依靠自己在水軍上的優勢,不斷南下一口氣收復荊州甚至是攻入吳國境內,給吳國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但是他卻選擇的夷陵駐兵,這給了吳國集結部隊和相應的作戰準備時間,而這也被歷史證明所帶來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而且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時,也採取了錯誤的指揮措施。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蠻族部隊不斷去消耗吳國部隊的整體作戰實力。其目的首先是為了節省蜀漢兵力,同時也是為了消耗吳國軍隊的實力。但是此時,蜀漢已經在整體戰場上獲得了優勢,消耗戰只會白白浪費戰機。蜀國本身在物資補給上就有著一定的缺陷,四川之地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卻是天險。想要從蜀漢腹地將物資運輸到前線,本身就面臨著困難。而劉備放棄自己在軍事上的戰略優勢,主動和吳國打消耗戰,是不符合當時的戰場整體走向的,這給了吳國更多的反應時間。
劉備在戰場上的猶豫,最後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徹底的軍事失敗。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所率領的蜀漢精銳部隊基本上被全殲,而劉備自己也在返回成都的途中病逝。這給蜀漢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自此之後,蜀漢損失了自己最精銳的一支野戰部隊,也徹底失去了北伐中原可能。後來哪怕是天縱之才的諸葛亮,也只能維持局面,而想要北伐其實已經是不可能了。
後續的北伐,其實更多的是出於戰略角度自保罷了。所有人都知道以蜀國自身的國力,想要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夷陵之戰給蜀國所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而如果劉備在自己的戰略規劃中果斷一點的話,甚至有可能完成在南方地區的割據。當然,夷陵之戰畢竟已經結束了上千年的時間,現在說什麼也沒有用了,但是這場戰役的可惜程度卻依舊是我心中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