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製作的三色便當
作者簡介:劉小禾,畢業於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布朗大學流體力學在讀碩士。曾任「沒人性文學社」書記,非正常文藝青年,嬉皮士。
新浪微博:Instagram: @sd_athena
小紀找我約稿的時候,是美國東部時間上午九點半,我正在給依次蘸過麵粉和雞蛋液的大蝦裹上椰蓉和麵包糠,準備放進烤箱。弄得雙手黏糊糊的,沒有及時回復小紀的消息。
這是我本學期的第一頓便當,給自己做了椰蓉蝦(菜譜見於:http://www.justonecookbook.com/coconut-shrimp/)和咖喱飯。做蝦用的多餘的雞蛋液則「回收利用」成了蛋皮絲,擺在米飯上也挺好看。自打來了美國讀書,便開始給自己做便當。通常是睡前想著次日便當的菜譜,帶著美味如夢;起床便做好熱騰騰的便當,帶著去學校聽一節連續介質力學,然後趁便當尚溫趕緊享用,一邊還不忘發一張美圖到Instagram上。後來有一次大驢跟我說,她每天中午吃自己的飯時都默默地把我的ins打開——我心甚慰啊,哈哈。
本文作者製作的便當
於是當小紀讓我推薦一本書的時候,這本《四季便當》便從菜板上切好的土豆塊和胡蘿蔔塊中脫穎而出。這本書,為我的便當製作技術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我的便當製作事業樹立了良好的三觀。出國之前,曾以1.99元一本的價格在豆瓣閱讀上買了《春日便當》《夏日便當》《秋日便當》和《冬日便當》,本來只是覬覦其中精美的便當菜餚,沒想到每個菜譜附帶的小品文也是很有意趣。每晚睡前讀上一兩篇,猶如吃下一碗小份的茶泡飯,心裡既滿足,又放鬆,又寧靜。
作者吉井忍是現居於北京的日本媳婦,在日本文化下長大、打工,又輾轉漂泊到中國,最終在這裡定居下來。她分享的菜譜,用的都是中國菜市場上常見的食材,但按她的做法和搭配,卻能做成地道的日式美味,且營養均衡、賣相上乘。最有趣的是,每份便當的參考成本她也列出來了,大部分便當都在7元/人的價位上,偶有十幾元/人的價位,就算是小奢侈了(當然,三年前的物價要更低一些)。看到這樣的菜譜,真是很想嘗試呢!在每一篇菜譜的後面,還附有「小貼士」,講一些日本便當文化的點滴,以及做便當的小竅門。我很喜歡吉井的一點,就是她在教你如何做出美食的同時,還會告訴你如何避免浪費。比如,在《土豆燉肉》這一節的「小貼士」裡,吉井貼心地給出了對做多而剩下的土豆燉肉的處理方法:一種是改成日式咖喱飯,另一種則是搗碎成泥、重新投胎做成「可樂餅」(croquette)。吉井在豆瓣上也很活躍,經常會與讀者在評論中交流,把更多便當心得分享給大家。
土豆燉肉,摘自《冬日便當》
吉井在每一篇菜譜的前面,還會講一下跟這道菜有關的小故事。這頗有點像日劇《深夜食堂》裡的模式。都是那種很有生活氣息的小事,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但讓你亦或心中一暖,亦或陷入沉思,亦或會心一笑。這種精緻雋永的小品,有時反而能道破一些我們視而不見的天機。在《培根卷便當》附帶的小品文裡,吉井講述了她在農場實習看農場主殺豬、用豬肉做培根的故事。她說,「在日本,人們打開便當盒,拿起筷子時會說『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這句話一般中譯成『我開動了。』日語的『itadaku(得到)』是自謙語,降低自己的位置,以示尊敬對方。而『itadakimasu』的原意是『我從您那裡領受(生命)了』。平時我總是匆匆說完這句,但偶爾會想起農場裡的小豬們。好好欣賞培根的味道、吸收它的營養,好好生活,這就是領受它們生命的方法。」吉井對小豬們的看法可愛極了!日本文化裡對自然造物的謙遜與熱愛可見一斑。現在我在給自己做便當的時候,也努力把它們做得好看又好吃,這樣也算是在感激這些胡蘿蔔、土豆和大蝦們的生命了吧!
吉井在書裡寫道,「帶便當不僅僅是為了營養和省錢,關於它的回憶會一直陪伴你。」
正是如此。
《四季便當》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