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輪轉,便當盒裝著家的溫暖,盛著愛的滋味。成都、北京和臺北,不一樣的異鄉風景,一樣的家常實惠。四十個和風便當,四十種生活體會。
異國他鄉的家常滋味
法國美食家布裡亞·薩瓦蘭說:「告訴我你平時吃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什麼樣的人。」看完《四季便當》,能感覺到作者吉井忍是一位溫柔而長情的女性。這位嫁到北京的日本媳婦,將四十個和風便當與生活故事娓娓道來,關於自己的先生與家庭,關於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經歷,提及最多的還是在日本與爸爸媽媽共度的美好時光,即使是簡單的茶泡飯,甚或是冰箱裡的剩菜做成的無名菜,都有了讓人難以忘懷的溫度。其實,我們最眷戀的不過是家的味道。
吉井忍畢業於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曾在成都留學,也曾在法國南部務農,輾轉臺北、馬尼拉、上海等地,擔任經濟新聞編輯。現在專職寫作,致力於向華語讀者介紹日本文化。不過她對自己的定義卻非常簡單,微博裡她介紹自己用了簡單的幾個字——「居住在北京的日本媳婦」。雖然曾為不少中日媒體撰寫有關日本美食、書店及其他文化方面的文章,但她覺得自己並不是美食家,而是像每個普通的家庭主婦那樣為自己的先生做最家常的食物而已。
現在生活在北京,吉井忍每天早上都會做兩份便當,一個給先生,一個給自己。到了中午,她聽著自己喜歡的歌,倒茶,打開便當盒,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
曾經覺得在北京做日式便當不太方便,但經過多次試驗,她慢慢開始用當地的普通食材做出便當。這本《四季便當》中介紹的菜譜,雖然是做日式料理,但所用的材料都是本地購買的,大部分食材可以在普通的超市和菜場買到,也因此有了「中國特色」。作為日常料理,營養美味之外,實惠也是重要的考量標準。吉井忍製作的一人份便當,成本控制在人民幣十元以內。書裡的菜式,並不需要高明的刀工和烹調技藝,還真是「便當」的便當了。
吉井忍與中國的緣分開始於成都。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留學生活的第一天,吉井忍認識了第一個中國朋友。這個重慶女孩叫彩霞,是四川大學留學生樓的服務員。
到成都沒多久,吉井買了輛舊自行車,問彩霞要不要一起騎車兜風。但是彩霞卻說:「重慶人都不會騎自行車。」在大部分日本人的印象中,中國就是滿街騎車上下班的人流,而且吉井在成都看到的最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自行車。彩霞很有耐心地向吉井解釋說,重慶多斜坡,騎自行車太辛苦,不能當交通工具。恍然大悟的吉井想起日本人也說長崎人不會騎自行車,因為長崎斜坡多,騎車很費勁。
在一個新的地方,認識新的朋友,發現一些奇妙的相同處,是生活在異鄉時很有趣的事情。後來吉井忍騎著自行車載著彩霞在川大校園兜風,彩霞告訴她重慶也有櫻花,很漂亮,明年要請她去看。吉井一邊答應一邊想像,那個斜坡很多沒法騎車的城市,那些落英繽紛的櫻花樹。只是這個約定始終沒有辦法實現。不過每年春天,在賞櫻花做櫻餅的時候,吉井關於櫻花的記憶裡也會增加一絲難忘的重慶味道吧。
普通日本人家庭做的最多的壽司,並不是我們印象中小塊米飯上放生魚的握壽司,也不是海苔捲起來的卷壽司,而是散壽司。所謂的散壽司,是將壽司飯放在一個容器裡,在上面撒海鮮、糖醋藕片、荷蘭豆、蛋皮絲、紅燒香菇、海苔絲等等,吃的時候並不需要加醬油或芥末,配的糖是醬油味清湯或味噌湯。我們做壽司飯可以用東北大米或珍珠米,煮好後加上白醋、白糖和鹽,扇風冷卻後就可以用了。壽司飯裡因為含醋,所以不大容易變質,用作夏天的便當很合適。日本母親夏天做便當的時候,常會用這種壽司飯。
「便當」這個詞源於中國,但在日本形成了獨特的便當文化。在日本旅行的時候,會看到車站小賣部出守的「鐵路便當」。由於使用了當地的土產和優質的稻米,使用傳統方式進行烹飪,搭配本地風格的餐盒包裝,別具風味。我們也時常能在各種社交網站上看到日本年輕媽媽最喜歡的卡通便當,在方寸之間用各種材料做出可愛的卡通造型,只為了讓孩子能多吃一點。而《四季便當》中著重介紹的普通家庭便當,給孩子的要考慮營養均衡,給上班的先生做的,要少油少鹽還得美味、分量足。因為時間安排、工作節奏、家庭情況與口味的不同,每個便當體現的是不同的個性和生活,甚至是人生。
喜歡吉井忍,也許是因為喜歡她記錄的小事,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是認真生活的質樸與溫柔。即使是中國讀者並不熟悉的日式便當,因為有了相似的感情和經歷,因為做食物時的精力與心情,所以也會不知不覺被打動,想要嘗一口。我們所眷戀的食物,因為有了獨一無二的記憶,才變得更加難以忘懷。我們所做的食物,因為用了心思和情感,才變得更加美味。
吉井忍是從大學離家時開始自己動手製作便當的,在日本,無論是全職家庭主婦還是上班的職業女性,做便當都不是陌生的事情。現在,吉井忍雖然生活在北京,但是為丈夫做便當還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作為丈夫的午餐廚師,每周日的晚上她就開始琢磨便當,一直到周四的晚上為止。明天的餐盒裡放些什麼?主菜用雞蛋還是肉還是魚?蔬菜和水果夠不夠?電飯鍋的時間有沒有調好?……給自己準備的便當往往是給丈夫準備便當時多出的飯菜。中午吃飯時,也會自我檢討:「哎,魚的味道淡了。可惜,炸雞應該多放些辣椒才對……」等到晚上丈夫下班回家,取出吃得空空的便當盒,吉井忍才有點成就感,悄悄開心起來。
其實,「愛妻便當」的出發點並沒有那麼浪漫。丈夫開始新工作的時候,這對小夫妻並沒有多少存款,房東又會拿走一大筆租金。會過日子的吉井忍決定從吃的方面省起來。在不影響丈夫在公司的人際關係的前提下,開始為丈夫做便當。省下的午餐費投入家庭快樂基金,用於周末外出、紀念日下館子,給家裡添幾株大大的綠色植物。
現在,比省錢更重要的是自己做的便當吃起來放心,蔬菜徹底洗乾淨,還可以避免地溝油。雖然便當是自己每天都要做的,但是每次做便當的感覺都不一樣。有時花點力氣,用了高價的牛肉,做出來的大菜還不如梅乾飯團;有時候隨意發揮,卻有意外的驚喜。
便當對於日本家庭主婦是很普通的事情,作為普通家庭主婦的一員,吉井忍把便當看作生活,每天把便當做好,把生活過好。雖然是每天都會做的事情,但是還是會去考慮細節,加些心思在裡面。如果早上便當做得成功,仿佛是對一天的祝福。吉井忍說如果有一顆為小事而歡欣的心,幸福或許會離得更近些。畢竟,生活就是這些小事的積累,用她的話說,幸福就是每天好好過嘛。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往期「書影人生」精華內容
愛瑪 | 畫中仙 | 傾城 | 梧桐雨 | 印度 | 秋刀魚 | 時間針腳
京華煙雲 | 漁光曲 | 像霧 | 人間 | 陳雲裳 | 太太 |上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