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拯救被邊緣的中國傳統音樂?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勝芳音樂會中的老樂手在演奏。

         

  勝芳音樂會的主要演奏人員年齡基本都在40歲以上,跟隨他們學習的年輕人為數甚少。

          

在長輩和家庭的影響下,仍有少數孩子堅持學習傳統音樂。

  王 晟

  編者按:本文的作者是一名普通的鄉鎮小學教師,土生土長於距北京120公裡的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已有2500年歷史的勝芳古鎮,經濟富庶,文化積澱深厚,以中國傳統音樂、武術、花會等為代表的文化傳統整體保存完好,一個小鎮即擁有兩項國家級非遺項目,被學者們稱之為北方民俗的「活化石」。難能可貴的是,在勝芳有一批熱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他們積極與專業學術機構合作,自發進行田野考察,自費購買設備錄音錄像,並撰寫文章、建立網站,向世人傳揚古鎮的傳統文化。本文作者王晟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這些來自勝芳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用實際行動喚醒了當地民眾對傳統文化的珍視,也直接推動了勝芳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然而,歷經幾年詳盡的田野調查,他們在尋獲許多令人驚喜的寶藏之餘,也留下不少疑惑與思考……

  勝芳古鎮,始建於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坐落於北京、天津、保定之間,勝芳河、中亭河在此穿流而過,可謂北方罕見的水鄉商業文化名鎮,至今仍有90%左右的本地人從商,以生產玻璃、鋼材和家具為盛,2010年的社會生產總值達310.5億元。

  勝芳不僅富甲一方,文化積澱也十分深厚,尤其是中國傳統音樂,甚為豐富多彩,且保留相當完整。除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南音樂會(音樂會是當地對民間樂班的一種稱呼)外,還有六七檔不同於南音樂會的傳統音樂會,歷史都很悠久,演奏技藝也不亞於南音樂會。

  這些音樂會歷經數百年而變異甚微,少有雜染。其演奏方式、演奏內容(曲牌)、使用樂器等都有嚴格定規,鮮有改動。至今還能完整演奏七八十個大小曲牌,如《山坡羊》、《關公辭曹》、《錦堂月》等。

  尤為珍貴的是,在勝芳鎮的南、北兩個音樂會中,至今仍留存著學者們曾認為早已失傳的「翻七調」演奏技法(亦稱「七宮還原」),這樣的活態傳承在今天已極為罕見——據了解,在目前中國傳統笙管樂的民間班社中,只有勝芳仍完好保存著這一演奏技巧。令學者們驚異讚嘆的還有,這些音樂會仍採用最傳統的工尺譜教學,靠師徒間的口傳心授來完成音樂教育。

  因此,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項陽等在內的一大批民俗專家,均認為勝芳的傳統音樂會可謂是我國傳統音樂活態傳承的寶庫和範本,堪稱古代藝術的活化石。

  無人可傳的音樂會——只值20元」的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史料

  勝芳鎮的這些傳統音樂會,和當地諸多民俗活動如花會、盂蘭盆會等密切相關,故至今在鎮子上還常常能見到它們活躍的身影。

  勝芳鎮周邊的村鎮歷史上也曾有過許多檔音樂會,筆者自2010年起陸續對周邊的音樂會進行梳理調查,結果發現這些音樂會或是消失,或是處於解散的邊緣,即使個別歷經多年變遷留存下來,能夠演奏的曲目也已寥寥無幾。這些曾經活躍的音樂會,為何瀕臨消亡?勝芳鎮上的音樂會,又為何得以留存?

  今年春天,筆者同一位學者在勝芳鎮周邊做田野調查時,在舊書攤上發現了一本民國八年採用工尺譜記譜的官本子(一種記錄曲牌的教材的俗稱),其中共記錄了108個曲牌。根據上面的記載,我們找到了本該擁有它的音樂會,可惜的是,因無年輕人可傳,這個音樂會早已解散,只剩幾個耄耋老者還能用工尺字斷斷續續地哼唱幾句。

  更令人痛心的是,1995年該音樂會解散後,這本樂譜及會裡的一些老樂器,被以統共20元的價格一同當做廢品賣掉了。在很多人既不珍視也難以讀懂傳統文化的當下中國,這種令人唏噓的事情,恐怕並不鮮見。

  然而,被賤賣掉的又豈止是樂譜樂器?事實上,整個中國傳統音樂的歷史,都在逐漸被人淡忘,失落在唯西方標準是從的音樂教育之中。

  通過幾年來的田野調查,筆者深刻地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主要問題,並不在於資金,而是年輕傳承人的急劇減少。而造成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的原因,則是整個教育體系乃至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的淡漠與輕視。

  工尺譜的困惑——單憑愛好 傳統音樂能撐多久

  工尺譜是中國特有的記譜方式,在簡譜和五線譜出現之前曾是中國最常用的音樂教育模式和記譜方式之一,對中國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2011年夏,筆者曾訪問過勝芳鎮北音樂會中兩名學生——16歲的魏子豪,20歲的李鑫利,二人俱已不再上學,每天晚上下班後,跟隨音樂會裡的師父,用工尺譜學習傳統音樂,至今已有四五個年頭了,儘管已能吹奏大小傳統曲牌幾十個,但他們仍不懂簡譜和五線譜。

  在學習傳統曲牌之餘,兩人也很喜歡流行音樂,「最愛聽周杰倫的歌。」他們告訴筆者,會裡的年輕人經常會用熟習的傳統樂器學吹流行歌曲,無論是《菊花臺》還是《北京歡迎你》,都不在話下,只是必須先將這些歌曲「翻譯」為工尺譜,再用工尺字唱出旋律才能演奏。問及為何要來這裡學習工尺譜,他們表示,只是因為愛好。

  魏子豪、李鑫利這樣的年輕人,畢竟不在多數,即使在相對注重文化傳統的勝芳,參加音樂會的孩子也不算多,其中不少還有家傳等因素。勝芳史上有72道花會,如音樂會、武術會、高蹺會等等,每個會有會首和師父等免費教習,送孩子參加花會一直是當地的重要傳統。可是單憑愛好,我們的中國傳統音樂教育能存活多久?

  勝芳鎮附近的王疙瘩村,在歷史上有著深厚的崑曲傳統,被稱為「崑曲窩子」,新中國成立初期北方崑曲劇院曾經數次來這裡搜集曲目。他們的樂隊伴奏至今也仍在採用工尺譜,但傳承已出現了大問題:班社裡最小的崑曲會眾也已經40多歲了,村裡的年輕人對此毫無興趣。這也是全國民間樂班共同面臨的難題:年輕人離傳統音樂越來越遠。

  勝芳一向有著「重商輕學」的遺風,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不以求學為唯一出路,而且這裡經濟較為發達,年輕人不用外出打工就能生活得不錯。由於鎮子上還有些熱愛傳統音樂的年輕人和懂得工尺譜的老人,所以這裡的孩子尚有機會通過工尺譜來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音樂。一旦用工尺譜教學的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徹底消失,我們的傳統音樂,恐怕真將成為博物館裡的幾本讀不懂的樂譜,幾把無人能演奏的樂器了。到時,我們還能用如此低廉的「20元」將它們贖買回來嗎?

  誰關上了另一扇大門——現代教育中的西方音樂「強權」

  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孩子學習音樂是許多家長的第一選擇。可讓人痛心的是,家長們花費每小時幾百元的學費學習的,卻是來自西方的鋼琴、小提琴、五線譜。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音樂,怎就無法真正回歸現代中國人的視野呢?

  其一,或許是源於對於傳統國樂的陌生,無論是我們的音樂教育,還是現實中的影音作品,基本都看不到中國傳統音樂的影子。除了《二泉映月》、《喜洋洋》等極個別著名的民樂曲目之外,大多數中國人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曲式、樂器包括記譜方式一無所知。

  其二,即便是有機會耳濡目染,傳統音樂本身的難度也令一般人望而卻步。據了解,一般說來,在20個學習傳統音樂的孩子中,僅有一個能夠成材。

  最為可悲的是,現行教育體制關上了用傳統方式學習音樂的大門。在一個以西方模式為藍本的教學體制下,口傳心授是落伍的和無法實現的,而民間音樂更是無法登大雅之堂。

  以勝芳為例,鎮內的所有中小學音樂課全部採用簡譜教學,音樂特長生則要掌握五線譜。此外,鎮上還分布著七八所學費不菲的音樂學校,招生情況都很不錯,多的達八九十個學生,為與現行音樂教育體制接軌,這些音樂學校也全部採用簡譜和五線譜教學。

  大批的孩子為了升學,寧肯花費大量金錢也要去學習西方音樂的有關知識,而南音樂會等國家級非遺項目即使免費教授,也乏人問津。學工尺譜?一不能升學,二不能發財,費這個勁幹啥?

  曾幾何時,別人家誕生不過幾百年的鋼琴、五線譜,成了正規軍;而「禮樂之邦」流傳數千年的偉大音韻,卻成為了受人冷眼的雜牌軍?

  「西」貴「東」賤——傳統音樂註定落寞?

  據筆者所知,現在中國所有的音樂學院,都不招收只識工尺譜而不識簡譜和五線譜的學生。這意味著,一個想學習音樂的孩子,必須首先學習西方的音樂理論,即便有工尺譜的基礎,也必須改弦更張,改學簡譜和五線譜。

  一位曾在傳統音樂會中學習過、如今改投鎮上一家「正規」音樂學校的孩子對筆者說,老師告訴他:要是為了升學,就要徹底忘記在傳統音樂會上學習的一切。

  這樣的一個唯西方論的音樂教育體制,已從學業上堵死了傳統音樂傳承者的出路,怎能還去要求年輕人不遠離我們的傳統?怎能還要求他們去傳承工尺譜記譜這樣「不被承認」的文化遺產?

  更何況,學習這些傳統音樂不僅幾乎毫無收益,甚至可能還要終生與清貧相伴。在勝芳,傳統音樂班社均是免費義務教徒,並且工尺譜全靠人的記憶,需要傳承者不斷地念唱,投入極大的精力和時間,以鞏固住這種技藝。

  在筆者2010年走訪過的一個傳統音樂會裡,該會會首、60多歲的王金堂老人居然連一個現代化的通訊設備都沒有,兩間低矮的平房內,只有一臺電視機尚帶著些許時代的痕跡。老人掌握著60多首大小傳統曲牌的工尺譜,幾十年來,他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牢記這些工尺譜上,因而放棄了經商和工作的機會,就是希望能有人把它們繼承下去。平時因為能用上這些傳統音樂的時候不多,來學習的年輕人又少之又少,無奈老人只好每天自己將曲牌默唱幾遍。在教授西方樂器的音樂老師們有車可開、有鈔票可得的當下,能有幾個年輕人如同王金堂老人一般,珍視傳統,安貧樂道?

  一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期待——請為年輕傳承人多開些綠燈

  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分外重視,對非遺保護投入的力度也非常大,不僅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設立了非遺保護的職能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保護資金,還制定了非遺保護法,開展了「非遺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

  但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更稱得上豐富多樣,能被列入各級非遺名錄並真正享受到政策優惠的,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大量存在於基層的非物質文物遺產仍有少人問津的情況存在。

  在多次的田野調查中,我不斷地在思考,怎樣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後繼有人,特別是吸引年輕人加入,有了他們才有希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求學和工作卻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急功近利的填鴨式教學,讓他們無暇也無力接過傳承中國文化的大旗。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期待著,教育部門能對從事非遺傳承的年輕人開一些「綠燈」。例如:中國的各個音樂學府能特招一批認識工尺譜的學生,讓那些學習工尺譜的孩子也能看到學業上的希望等等。只有這樣,家長們才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有關非遺的知識,不然,即使在勝芳這樣民俗傳統保護較好的地方,也難以從根本上走出非遺傳承上的困境。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陳曦,蔡利攝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將上線,誰來拯救2019音樂綜藝?
    此時,蕭敬騰、王嘉爾、陳粒三位明星嘉賓的作用被牽引而出,「現在將有三位『原創捕手』,來挑選出他們欣賞的唱作人,這些唱作人將有更多的機會,被大家聽到。」《這就是原創》第一期的主題或許可以說是「拯救」,三位明星嘉賓的選手選拔區叫做「拯救區」,挑選原創唱作人的過程被視為一場拯救,讓被市場粗暴淘汰的原創音樂,有更多發光的機會。
  • 田青:中國傳統音樂的根與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了找尋和研究中國傳統音樂的足跡,並在之後的數十年裡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   中國傳統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近百年來遭遇了和傳統文化同樣的命運。田青說,中國的音樂曾影響了整個亞洲,日本、韓國至今有所保留,而在中國卻逐漸沒落,甚至被遺忘。在當下的音樂教育領域,西方音樂完全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傳統音樂大多只存在於鄉間的舞臺上,苟延殘喘。
  •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樂理
    對於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來說,首先要學習和接觸的課程,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識,應該是「基本樂理」。由於在我國音樂藝術類的院校裡所講授的「基本樂理」課程中,幾乎都是西洋音樂的樂理知識,並不講授中國的傳統音樂樂理內容。而且,迄今為止,也還沒有哪一所音樂藝術院校,系統開設過中國傳統音樂基本樂理這門課程。所以,我們的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比較欠缺和陌生。
  • 《這就是原創》上線、《我是唱作人》即將播出,誰來「拯救」2019年音樂綜藝?
    《這就是原創》第一期的主題或許可以說是「拯救」,三位明星嘉賓的選手選拔區叫做「拯救區」,挑選原創唱作人的過程被視為一場拯救,讓被市場粗暴淘汰的原創音樂,有更多發光的機會。2019年以國內視頻平臺為基準,音樂綜藝市場將迎來一批「新血」,大家不約而同發力原創音樂。優酷《這就是原創》成為了「先鋒兵」,愛奇藝出品的《我是唱作人》也即將播出,兩家的樂隊競演綜藝《一起樂隊吧》與《樂隊的夏天》也正在籌備中。擺在各大節目面前的問題是,誰能在音樂綜藝的萎靡期裡,率先突出重圍?
  • 直播拯救中國音樂平臺
    如果仔細分析,TME營收貢獻最大的業務頗有「中國特色」——直播和在線K歌。作為中國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公司,旗下坐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4大平臺,TME的處境,幾乎是中國音樂產業的一個縮影,它清楚地揭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音樂消費習慣,以及真正的偏好。不信你看,在國內主流的音樂平臺中,排名靠前的哪家沒有直播業務呢?哦,對了。
  • ...帶來全新創意-作曲家 中國傳統音樂 花木蘭 中國傳統樂器 中國...
    他們根據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編創的交響作品昨天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由上海愛樂樂團上演,熟悉又陌生的風格、傳統而新奇的表達贏得觀眾掌聲。「聽見中國」藝術總監葉國輝說:「當中國風格遇到西方傳統,文化的互動帶來全新的創意。」
  • 吳蠻「中國傳統音樂在世界音樂市場中的角色」
    中國傳統音樂在世界音樂市場中的地位微弱,我們在海外推廣中國傳統音樂任重道遠。藝術無需特意迎合市場,但藝術家要將藝術精品提供給市場。音樂家的責任應該是領引和培養觀眾,創造出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來豐富音樂市場。中國音樂豐富至極,希望不久的將來,在世界音樂的市場中能夠聽到更多蘊含中國精神、中國特色的高質量音樂。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力求復興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專家們指出,非遺音樂具有複雜性、豐富性等特點,希望該項目挖掘其背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最終以開放性的形態呈現。研討會分為探索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具體呈現模型與研究方向、歷史傳承與發展現狀以及平臺資源數據標準等三部分。與會專家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視角出發,就初步成型的項目模型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中國或將拯救古典音樂市場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我知道,這些故事情節大家用2分鐘讀一讀簡介就能知道,我花這麼長時間解釋,就是希望能帶入我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大家,希望大家為觀賞這部歌劇做好情感上的準備。」但就我看來,他還是非常有可能會被上帝接受,因為他拯救了泰伊思,完成了自己最初對上帝的承諾和使命,也許最後上帝會給他重新回到泰伊思懷抱的機會。這會是一個可能性。還有,泰伊思去世了,在失去泰伊思之後,也許他能重新找回對上帝這種純粹的愛,重新在死之前成為上帝的人,這也是有可能的。」
  • 中國傳統音樂多聲思維之存在
    對禮樂和俗樂形態及中國特有樂器辨析和整體把握,可認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多聲形態「道法自然」的存在,具豐富性意義,卻提升不足,多聲思維下的相關技術理論難以達到西方音樂那樣的高度。應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多聲思維觀念進行深入探討,強化本土意識,有意識提升,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定有促進作用。
  • 宮、商、角、徵、羽—中國傳統音樂知多少?
    了解中國傳統音樂,就要首先知道傳統音樂的號——「宮、商、角、徵、羽」,這是我國五聲音階中五個音符的名稱,類似現在簡譜中的 1、2、3、5、6,即宮為1(Do),商為2(Re),角為3(Mi),徵為5(so1),羽為6(La)。
  • 中國傳統音樂知識,你知多少?【教學基地專題】
    今天的這條內容是中國古箏網教學基地的教學專題。今天給大家講講「中國傳統音樂知識」。
  • 《高個兒》誰來拯救他(她)們?
    電影的色調並不是暗沉的,反而用了非常多鮮豔的撞色;在聲音的處理上,捕捉了許多細微的聲音,我們甚至能聽到人的喘息聲和鐘錶的滴答聲,沒有音樂,有的只是聲音。我想還是需要有人反覆把這些題材拍出來,為的是讓人們不要忘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可能難以想像戰後的世界,而這一切都是真實存在過的,這種壓抑和絕望是世界性的,並不僅僅是屬於某個民族的。誰來拯救他(她)們?或者誰能拯救他(她)們?
  • 蔚來一年:從破產邊緣到「泡沫之巔」
    來源:一財網近期,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都公布了好於華爾街預期的財報,這不斷推升了這些公司的股價。蔚來汽車過去一年從破產的邊緣又重回「泡沫之巔」,股價上漲超過20倍。這讓一些投資人試圖從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發現下一個「特斯拉」。但市場人士認為,無論從市值還是技術方面,中國電動車廠商想要超越特斯拉仍然存在巨大挑戰。
  • rap拯救了jazz,蛋堡拯救了jazz rap,誰來拯救蛋堡?
    杜振熙的同學不知從哪弄來一張熱狗的demo,杜振熙聽了之後感覺超酷,尤其是《讓我rap》,他能背下整首歌。熱狗的歌令他虎軀一震,「原來歌還可以這樣寫」,於是和同學組了個團體叫「竹幫」,名字取自臺南一中的別稱「竹園岡 」(地勢高,有竹林),出了一些作品,比如《臺南一中地下校歌》,令他小有名氣。
  • 日本的傳統音樂——雅樂,實質是中國唐代的宮廷俗樂?|日本傳統
    它不單是外來的元素,而且是一種混合多種文化的音樂藝術,因為它是由中國的唐樂、朝鮮的高麗樂(獨樂)、百濟樂、亞洲其他古代音樂以及日本傳統的本土音樂結合而成,並以之為基礎,逐漸融入日本的文化中去。我國也有一種叫雅樂的傳統音樂,雖同名,但內容卻區別於日本的雅樂。
  • 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奏響中國傳統民族音樂
    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奏響中國傳統民族音樂 ( / 5)發布時間: 2015-10-08 14:39: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丁海嘉  |  責任編輯: 李福森 作為中國駐捷克大使館的文化參贊,我曾在這片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土地上,度過了難以忘懷的五年時光。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歷史與文明,有民族靈魂的優秀代表人物。身為一名文化官員,我自然就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機會,接觸和結識這個國家當代優秀文化、藝術代表人物並與他們結為莫逆之交。
  • 中國多次拯救人類,拯救世界多次,而我們卻不知道!
    其實在好萊塢大片當中,拯救世界的其實不只是美國,還有我們國家「中國」!而且不止一次,是因為我們是,中國·China!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中國歷來都參與並以一種主導而神聖的形象來拯救過整個世界!在2012這麼個末日環境中,中國直接化身成為了救世主,成為拯救人類最後一線希望一般的存在,一群逃難的美國人迫降在中國的西藏區域中的雪山,一展無望時中國軍隊從天而降實施了救援,並且告知我們正在建造諾亞方舟!
  • 誰來拯救2020年音樂綜藝熱度?
    這次ikun「屠熱搜」、「屠評論」的行動,就是源於24日節目組發布,青春製作人代表蔡徐坤、舞蹈導師LISA、音樂導師Ella陳嘉樺與說唱導師JONY J合體的那張海報。 除了《青你2》邀請LISA,近日,網上流出《中國新說唱2020》節目通案PDF文件截圖,除了已經確認將繼續留守擔任導師的吳亦凡,樸宰範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隨後,《新說唱》導演車澈更博「開躁」並關注了樸宰範的微博,疑似證實消息。
  • 傳統音樂與中華文化的復興——田青在四川音樂學院的演講
    田青先生講座現場今天我的題目叫《傳統音樂與中華文化的復興》,先講一講什麼是傳統音樂,什麼是傳統文化,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這個詞大家平常都說,但是我不知道你們每個人在說傳統音樂的時候,在說中華文化的時候,有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比如說中國的傳統音樂都包括什麼,中華傳統文化裡包不包括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