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

2021-03-02 鋼琴課堂

  降E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作於1809至1810年。貝多芬的朋友、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魯道夫大公爵,在1809年因法國軍隊侵佔維也納而憤然離去,一年之後才返回故土。正是以這段故事為背景,貝多芬創作了這首鋼琴奏鳴曲,在本曲中充分反映出他與魯道夫公爵這對摯友從「告別」到「重逢」期間的感觸,隱含著他們深深的友情和對法國侵略者的憎惡。

  這首奏鳴曲屬於貝多芬中期的作品,強烈地散發著一種已日漸成熟的新風格的芳香。本曲除了具有相當華麗的鋼琴技巧,還另有一種由冷靜的理性所磨練出來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現的情緒非常細膩。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告別》,慢板,降E大調,3/4拍子;轉快板,降 E大調,2/2拍子;奏鳴曲的形式。本樂章表現出一種深沉的離別之情,在其開頭的三個和弦上面就附加有「告別」的字樣,可謂「開門見山」。樂章的尾奏具有令人回味的優美氣氛。

  第二樂章《別後》充滿感情的行板,c小調,2/4拍子。 第一主題是g小調,以帶有一絲憂傷的氣氛開始。全樂章滲透著一種孤獨和充滿思念的情緒。

  第三樂章《重逢》十分活潑地,降E大調,6/8拍子,奏鳴曲形式。這是一首充滿喜悅而活潑的終曲,擁有像透明的光輝繽紛交錯一樣的美感,而且在尾奏中更有感慨萬千的思緒流露。

相關焦點

  •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賞析
    降E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作於1809至1810年。貝多芬的朋友、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魯道夫大公爵,在1809年因法國軍隊侵佔維也納而憤然離去,一年之後才返回故土。正是以這段故事為背景,貝多芬創作了這首鋼琴奏鳴曲,在本曲中充分反映出他與魯道夫公爵這對摯友從「告別」到「重逢」期間的感觸,隱含著他們深深的友情和對法國侵略者的憎惡。   這首奏鳴曲屬於貝多芬中期的作品,強烈地散發著一種已日漸成熟的新風格的芳香。
  • 巴倫博伊姆演奏貝多芬降E大調第26號鋼琴奏鳴曲(告別)(1)
    貝多芬《降E大調第26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介紹  《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Piano Sonata in Es-dur 「Les Adieux」 Op. 81a ,作於1809至1810年。
  •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
    ,具有「火山爆發」一樣的熱情,三個樂章,是一首技法艱難,音樂氣質非凡的奏鳴曲,作品78號(升F大調)兩個樂章,從慢樂章開始到快樂章結束;作品79號(G大調)三個樂章,由於樂曲中可以聽到杜鵑叫聲,所以,這首樂曲也稱「杜鵑」奏鳴曲;作品81號(告別,降E大調),這是一首非常有特性的奏鳴曲,第一樂章,慢板(告別),第二樂章,充滿感情的行板(別後),第三樂章(重逢),十分活潑生動的表現了「告別」的憂愁和悲傷
  • 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貝多芬《A大調第二鋼琴奏鳴曲》賞析
    A大調奏鳴曲作品第2號之二的性質與第一奏鳴曲大不相同,除第二樂章以外,整個奏鳴曲裡沒有戲劇性的因素。在這首明朗、歡快、活潑的奏鳴曲裡,特別在它的末樂章,獨特的鋼琴寫法因素要比第一奏鳴曲多得多,同時這首奏鳴曲得性質和風格要比第一奏鳴曲更接近古典交響曲。    第一樂章    本奏鳴曲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快板。
  • 貝多芬第十一鋼琴奏鳴曲作品22​ 降B大調
    22 降B大調獻給馮·布朗伯爵作於1800年 貝多芬初期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到此為止,以後的創作顯示了他的自由作風,他的自我境界。貝多芬在努力探索新手法和新形式的同時,創作了幾首情緒十分明朗,形式樸素清新的這首第十一鋼琴奏鳴曲即屬此。貝多芬對這首奏鳴曲似乎非常滿意,認為這首奏鳴曲是非常傑出的奏鳴曲。伯爵是住在維也納的愛爾蘭裔貴族,是貝多芬音樂的熱情支持者。貝多芬在呈獻給他這首奏鳴曲之前,曾把作品9三首弦樂三重奏寫上「僅將最高之作獻給我的藝術最高的愛護者馮布朗伯爵」。此外,他還獻給該伯爵夫人作品10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 薦書|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曲式作品分析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導讀:在貝多芬眾多作品中,鋼琴作品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作鋼琴家的「新約全書」。至61小節進入第二主題,它出現在降E大調上,主題的旋律雖然明朗,卻以急速的運動暗示著不穩定的心態。78小節進入第三主題,以A大調,是幽靜柔和的一個主題,其中巧妙使用了對位的技法,旋律以一種宣言式的語調表達了堅強穩定的意志。在連接段的音樂之後,第一主題第三次再現,同時轉入C大調,緊接著第二主題在C大調上第二次出現,隨後主部主題又一次再現,進入尾聲。
  • 貝多芬《降B大調第11號鋼琴奏鳴曲》賞析
    這首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OP.22,與OP.18的弦樂四重奏同時著手創作,作於1800年。在出版時貝多芬命名為《大奏鳴曲》,獻給布勞尼(Browne 1767—1827)伯爵。共4個樂章。    《降B大調第十一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in Bs-dur Op.22 充滿著青春的氣息和年輕人的感情,沒有一絲灰暗的陰影。這個類型的作品已是最後一首了,此後的作品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嘗試。
  •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降E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貝多芬創作交響曲)
    今天來了解一下,貝多芬創作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4年的交響曲,作品55號。交響曲第一樂章描繪了英雄在戰鬥中成長;第二樂章是葬禮進行曲,亦是貝多芬獨創;第三樂章是諧謔曲;第四樂章是凱旋進行曲式的終曲。
  • 不可不學的5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鋼琴音樂作品以熱情豪放和對比強烈的交響性著稱。鋼琴奏鳴曲在他的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但體現了他個人音樂創作風格的演變,而且預示了鋼琴音樂從古典主義進入浪漫主義的過程。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奏鳴曲結構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在鋼琴力度對比、戲劇化因素、不同音區的色彩變化上做出了重大發展,使之成為與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齊名、在音樂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作品。
  • 5首最著名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本曲的演奏技巧並不太難,因此被演奏的機會也非常之多,更是許多鋼琴初學者愛不釋手的曲目。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悲愴》是第一首由他本人親自寫上標題的作品。
  • 演出快訊 | 旅英鋼琴家孔嘉寧「致敬貝多芬」鋼琴獨奏會上海場現已開票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華裔教授孔嘉寧將於上海帶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之夜。《降E大調奏鳴曲「告別」》Op.81a《告別》是貝多芬創作於他的鼎盛時期,並由他親自冠名標題的作品。25號鋼琴奏鳴曲「杜鵑」》Op.79貝多芬《G大調第25號鋼琴奏鳴曲》Op.79創作於1809年,由於在樂曲中可以聽到杜鵑聲,所以本作品也被稱為「杜鵑」奏鳴曲。
  • 鋼琴上的《第九交響曲》丨淺析貝多芬《降B大調第29號「槌子鍵琴」鋼琴奏鳴曲》(Op.106)第一樂章
    王羽佳演奏《第29鋼琴奏鳴曲》聆聽貝多芬《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欣賞指南
    該曲作為早期奏鳴曲的傑作已經明顯地體現出貝多芬奏鳴曲戲劇性、英雄性、交響性的基本風格和特徵。這些新的特徵擴大了鋼琴的表現力,展現了鋼琴藝術發展的新天地。由於貝多芬對鋼琴奏鳴曲的卓越創造與貢獻,使鋼琴藝術的創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在鋼琴藝術的發展中,是一座重要的裡程碑。
  • 第6號F大調鋼琴奏鳴曲 op.10.2——貝多芬
    第6號F大調鋼琴奏鳴曲 op.10.2 概況 Overview貝多芬第六號鋼琴奏鳴曲,F大調,OP.10.2
  • 「貝多芬馬拉松」導賞 | 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重點聽什麼?
    第一樂章:以一個18小節的緩慢引子開始,其中最初的四個小節是A大調的小提琴獨奏。接著是鋼琴進入,在a小調上奏出陰沉的和聲。然後樂曲轉入憤怒的急板,標誌著這一樂章主題的開始。而之後E大調上的第二主題則表現出些許不安的情緒。在以悲楚的尾聲結束之前,開始的慢板旋律會復現一次。該樂章長約15分鐘。第二樂章:充滿了變化,由一個F大調上的平靜主題與五個迥異的變奏組成。
  • 貝多芬《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賞析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Piano Sonata in c-moll "Pathetique" Op.13,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 鋼琴奏鳴曲中的皇冠明珠—《降A大調貝多芬31鋼琴奏鳴曲Op.110》
    「假如有一個火星人來到我們的星球,他懷著好奇心想探索這個行星最深邃的文化,想帶回最能代表我們文化最高榮譽和最能反映人類研究成果的稀世珍寶,我將毫不遲疑地把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推薦給他。」——英國著名鋼琴家,指揮家路易·肯特納《第31號鋼琴奏鳴曲》是偉大作曲家貝多芬全套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中的倒數第二首。這不僅是貝多芬晚期極為重要的一部作品,更是他一生中所作32首奏鳴曲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