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作於1809至1810年。貝多芬的朋友、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魯道夫大公爵,在1809年因法國軍隊侵佔維也納而憤然離去,一年之後才返回故土。正是以這段故事為背景,貝多芬創作了這首鋼琴奏鳴曲,在本曲中充分反映出他與魯道夫公爵這對摯友從「告別」到「重逢」期間的感觸,隱含著他們深深的友情和對法國侵略者的憎惡。
這首奏鳴曲屬於貝多芬中期的作品,強烈地散發著一種已日漸成熟的新風格的芳香。本曲除了具有相當華麗的鋼琴技巧,還另有一種由冷靜的理性所磨練出來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現的情緒非常細膩。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告別》,慢板,降E大調,3/4拍子;轉快板,降 E大調,2/2拍子;奏鳴曲的形式。本樂章表現出一種深沉的離別之情,在其開頭的三個和弦上面就附加有「告別」的字樣,可謂「開門見山」。樂章的尾奏具有令人回味的優美氣氛。
第二樂章《別後》充滿感情的行板,c小調,2/4拍子。 第一主題是g小調,以帶有一絲憂傷的氣氛開始。全樂章滲透著一種孤獨和充滿思念的情緒。
第三樂章《重逢》十分活潑地,降E大調,6/8拍子,奏鳴曲形式。這是一首充滿喜悅而活潑的終曲,擁有像透明的光輝繽紛交錯一樣的美感,而且在尾奏中更有感慨萬千的思緒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