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行招募·黃聲遠特輯 黃聲遠作品漫遊

2021-02-18 有方空間

「沉潛的現代:臺灣現當代建築」(第5期:2015年3月29日—4月4日)學術考察之旅正在招募中!中國建築傳媒獎這樣評價黃聲遠:他的作品是「無形」的,形式語言完全擺脫對單純視覺形象的迷戀,建築創作回到最基本的對生命品質,普通人的生活體驗的追求上。有方君今天就為大家導覽臺灣行程中的黃聲遠建築作品。

如何報名:回復「臺灣」了解更多考察項目,報名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官網報名!

特別提醒:近期入臺的配額緊張,欲參與本次考察,請立即自行辦理赴臺通行證,並抓緊報名。


羅東文化工場

建築設計:黃聲遠

竣工時間:2012 年

建築類型:文化中心

羅東文化工場原名宜蘭縣立第二文化中心,各縣市建設文化中心為蔣經國執政時在1980 年代提出的文化政策,此後興建的文化中心,內有演藝廳、圖書館和藝廊等,但實際上常為一龐大黑盒子,與民眾生活遙遠。在此語境下,羅東文化工場企圖為文化中心提出新定義,以往拒常民於千裡之外的封閉形象,在這裡找不出一絲痕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宏偉壯觀、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皆可自由進出的「大棚子」,它就是毫無拘束的公共生活的空間化身。

「大棚子」高18 米,面積廣闊,除可供舉行大型藝術文化活動外,也讓小區居民每天的散步、運動和休閒可以在遮陽避雨的環境下進行。除此之外,文化中心也是鄰近都市空間的整合器,借著空中藝廊的引導,原來因外環道開闢被切斷的空間紋理被重新接續起來,同時借著這些新通道,居民可以很容易地走進參與文化中心的展演活動。而借著東光國中的開放式校園與文化中心附屬公園的延伸,整個地區被整合成一個廣大的開放空間,並且可與樟仔園、羅東夜市和中山公園等小區中心密切串連,對於促進公共生活幫助頗大。

▲ 羅東文化工場與周邊環境(攝影:AC)

▲ 羅東文化工場棚底空間一(攝影:AC)

▲ 羅東文化工場棚底空間二(攝影:AC)

▲ 羅東文化工場外景(攝影:AC)

▲ 羅東文化工場屋面平臺(攝影:AC)

▲ 羅東文化工場剖面

宜蘭縣社會福利館

建築設計:黃聲遠

竣工時間:2001 年

建築類型:市政服務、辦公

社會福利館位於宜蘭市舊城區西陲地緣上,臨近環河西路及同慶街的宜蘭縣立大樓,右側圍空地,另一側為舊有傳統住宅。建築為三棟由廊道連接的量體,臨同慶街近宜蘭河的一棟有高架人行道橋橫跨於河堤上,在河堤上以一個可上下自行車的人行緩坡聯結,與另一側的弧型車道形成有趣的對話,這是黃聲遠第一個具有都市議題的建築作品,也間接說明了與舊都市紋理可能的溝通性格。

建築沒有依賴特別可辨讀的實物轉換出來的語彙,黃聲遠利用平常的材料,將建築賦予輕鬆的個性、低調的姿態,看起來有著似乎仍未真正完成,依舊可後續生長的開放結構個性。屋橋連接著社會福利館與河堤,漂亮的屋橋從大樹邊曲折而過,不僅可以讓老人通過屋橋到河邊看夕陽,甚至屋橋的一個轉角處也成為看護老人的菲傭們最喜歡聚集聊天的地方。人性化的細微考慮可見一斑。

▲ 福利館外景1

▲ 福利館外景2(攝影:楊宇振)

▲ 福利館剖面

津梅棧道

建築設計:黃聲遠

竣工時間:2008 年

建築類型:景觀設施

建築師利用原有機動車行橋梁,以巧妙而簡單的構造,營造出步行棧道的空間,採用一種非傳統整理交通的方式,像田中央過去處理舊城空間的「附屬」、「改造」方法,保有舊的都市紋理與有故事的事物,用生活中隨處拾來的材料,在舊的大橋體上構築出細膩的新表情。建築師讓這座新的棧道依附在原本沉默的水泥橋上,新與舊看似合體交織,但又清楚互相表述,也掛上了人群想自由在城市遊移的渴望。

津梅棧道使得跨越宜蘭河的民眾有了安全的、親切的廊道和交往空間,凸顯建築師從生活場景的細微處去反映一種平實的社會關懷的意識。


▲ 棧道整體遠景

▲ 棧道與橋體剖面圖

宜蘭火車站丟丟當森林

建築設計:黃聲遠

竣工時間:2008 年

建築類型:公共廣場

《丟丟銅》這首臺灣民謠描述出火車進山洞、水滴落地的聲音,而黃聲遠巧妙地把宜蘭本土印象和火車相結合在一起,將宜蘭火車站最有代表性的地標取名為丟丟當森林。園中高大的綠色裝置是代表樹的意象,一共有九株鐵樹,九株代表宜蘭的舊稱「九芎城」。高大的鋼鐵樹木穿插在真實樹木之間,滿眼的綠色讓人真假難辨,散步在其中仿佛走進了綠色清新的隧道裡,恰好又呼應了「山洞」的意境。為了模擬森林的效果,設計師在這裡增添了不少可愛的細節, 鐵樹的葉片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有這不同層次的綠,就如同森林裡高低不一的樹木被陽光照射的效果。在一些樹幹之上,還能發現一些模擬結網的「鋼鐵」蜘蛛,足見設計師的童心未泯。

該項目在最繁華的車站前方,並沒有開發作為商業用途,反而是留給旅客、居民一個可以坐下來乘涼休息的地方。整個裝置藝術規劃相當鮮明顯眼,但卻沒有剝奪當地民眾原本的生活作息,也充滿了悠閒舒服的氛圍。


▲ 站前「森林」全景

櫻花陵園及入口橋

建築設計:黃聲遠

竣工時間:2010 年

建築類型:景觀園林

在海拔750 米的山地上,藉由山坡地高差水平發展,讓臺灣過去一般山上聳立的納骨塔(嚴肅封閉又耗能的室內空間),得以水平舒展開來,同時也在一條條長廊的端點留下了些許的小眾聚會空間,有樹林、花園,完全無障礙,讓來這邊追念先人的親友跟長眠在此的祖輩,一起用不同的視角望著自己的故鄉。

園區中沒有以宗教分類的特區,也沒有不必要的裝飾來誇示家族成就,用現地最簡單的材料及工法,讓生者靜下心來看清生命的自然與單純,隨著山下四季顏色更替的蘭陽平原、雲影,還有開闊的太平洋。

▲ 局部鳥瞰圖

▲ 入口橋

雲門舞集

建築設計:黃聲遠

竣工時間:2014 年

建築類型:劇場

雲門舞集為臺灣最負盛名之國際級舞蹈團體,本建築為該舞團的大排練場。基地位於淡水河口高崗,鄰接1880 年代中法戰爭時劉永福所建的滬尾炮臺。雲門舞集大排練場原位於現基地隔淡水河對岸的八裡,2008 年初遭大火燒毀,鑑於雲門舞集為臺灣重要文化遺產,政府和民間攜手合作協助重建,最後選址於此,並邀請最具臺灣特色的建築事務所田中央擔任設計工作。

本基地保留原有的中央廣播電臺建築,並將其融合為新建物的一部分。原有建築建於二次戰後,留有該時代獨特痕跡,改建為排練場使用。新建物內部包括一座可容納400 人的表演場,雲門舞集的辦公室以及非常重要的儲藏空間。由於位於高崗並鄰近古蹟和大片樹林,建築體量儘量收縮,並積極與周遭環境融合。本建築預計於2014 年10 月完工。

▲ 雲門舞集實景1(攝影:劉振祥)


▲ 雲門舞集實景2(攝影:劉振祥)

編輯:張遠博(有方)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有方所有,轉載需保證內容完整且在顯著位置註明「轉自有方(微信號:youfang502)」。部分照片信息版權缺失,請版權作者聯繫我們加注。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相關焦點

  • 臺灣建築師黃聲遠說,宜蘭的房子會唱歌
    他的工作隊伍,從最初的一個人、五六個人,發展到現在將近三十人。 因為大多數的工作都是在田野當中完成,他們把自己的這個團隊親暱地稱為「田中央」設計群。如今,整‍‍個宜蘭遍布黃聲遠和夥伴們的建築作品,其中絕大部分是公共建築。
  • 沉潛的現代:臺灣現當代建築
    【沉潛的現代:臺灣現當代建築·第7期】即將招募,由臺灣最知名的兩位建築學者王俊雄、王增榮擔任學術領隊,行程涵蓋臺灣現當代最具代表性的10餘位建築師的30餘個作品,更安排有事務所深度交流。近年來,諸如姚仁喜(如法鼓山農禪寺)、黃聲遠(如羅東文化工場、津梅棧道、櫻花陵園及入口橋、宜蘭縣社會福利館等)等一批建築師佳作迭出,設計語言日益不同於國際流行風格,尤其像黃聲遠在宜蘭的作品,具有傳統傳播媒介難以再現和訴說的與在地的咬合特徵,建築現場和設計事務所的考察,以及與設計師的交流,將成為非常難得的學習機遇。
  • 探尋臺灣文創空間的設計與運營——阿客行天下第三期臺灣招募進行中!
    姚仁喜&黃聲遠,臺灣建築大師有什麼不一樣?沒有親自品味過這些經典作品,如何感受臺灣建築大師的與眾不同?我們希望,這趟行程可以幫你找到滿意的答案。5大文創類型+多維度文創項目宜蘭·礁溪生活學習館(黃聲遠)一個老幼皆宜的共享空間。黃聲遠一直在設計中強調人性化,「無形無名」成為他作品的最主要特徵。
  • 「在場·遊學」招募 | 蔣勳、林懷民等6位臺灣頂級師者帶你知道關於臺灣的一切
    黃聲遠探討田中央的「設計」;聽攝影教父阮義忠用鏡頭語言講愛;聽臺灣首席文藝青年馬世芳用音樂讀懂臺灣…跟隨這些人文美學的師者,遇見最美的臺灣。9.22 課程 / 誠品敦南店10:00-12:00 | 黃聲遠黃聲遠,1963年生於臺北,臺灣東海大學建築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早年曾於Eric Owen Moss Architects擔任Project
  • 奇幻旅程 建築妹眼中臺灣正確的打開方式
    (第三屆中國建築傳媒獎最佳建築獎)我並不熟識黃聲遠,只是這裡的兩個小時,才有我騎了三個小時自行車只為多了解黃聲遠一點的「駭人」事跡。2、三星張宅民宿設計師:黃聲遠這裡有賴特草原住宅的痕跡,這裡有黃聲遠尊崇的建築思想。當黃先生為高中同學畫下這裡每一筆,他一定不曾知道,這裡將成為臺灣偶像劇的「家」。
  • YELLOW黃宣:臺灣新青年漫遊
    黃宣也想試試網絡的力量。「當時我的想法比較極端,想知道如果把我的作品放在網絡上什麼都不做的話,它會發酵成什麼樣子?」 於是,黃宣隨便找了個電動玩具的名字,署名「飛知和五次郎」,上傳了自己的作品。這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幸運故事,黃宣調笑道,自己憑一己之力證明了,單單只是上傳作品,只能是沒幾個人關注。
  • 《臺灣漫遊》
    在大家千呼萬喚中《臺灣漫遊》姍姍而來《臺灣漫遊》是我的第一本
  • 【臺灣建築大咖秀】臺灣建築師重視的展覽都在這裡,大開眼界
    看膩了大陸如出一轍的建築,一定要去看看臺灣那些著名的現代建築。臺灣湧現了眾多有獨立思想的建築師,以姚仁喜、黃聲遠、廖偉立、楊家凱、謝英俊為代表,他們難得地被政府和企業所接受,將一代臺灣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思想表達出來,這是一份建築師的榮譽,更是一份屬於臺灣的厚重。  臺灣京華城——雙龍抱珠
  • 專訪|YELLOW黃宣:臺北新青年漫遊
    主流與獨立逐漸融合的趨勢在臺灣整個的音樂行業中看起來十分順暢,但對於黃宣而言,遊移在兩者中間,摸索到規律並不是太過於容易的事。「當時我的想法比較極端,想知道如果把我的作品放在網絡上什麼都不做的話,它會發酵成什麼樣子?」 於是,黃宣隨便找了個電動玩具的名字,署名「飛知和五次郎」,上傳了自己的作品。這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幸運故事,黃宣調笑道,自己憑一己之力證明了,單單只是上傳作品,只能是沒幾個人關注。
  • 招募!臺灣建築小清新旅行
  • 伊東豐雄臺灣建築作品漫遊
    「沉潛的現代:臺灣現當代建築」(第5期:2015年3月29日—4月4日)學術考察之旅正在招募中!
  • 特輯 她說,臺灣適合一個人旅行
    從臺北出發,走過平溪線、淡水、北投,坐台鐵南下到花蓮,包車經花東縱谷線到達最南端墾丁,再乘大巴和臺鐵北上,經過高雄、臺南、臺中,最後回到臺北。臺北的第一晚找不到青旅時路過的阿嫲主動來幫忙,爬陽明山時同路的年輕媽媽把傘伸過來為我遮雨,在墾丁的烈日下等公交時民宿小哥主動幫我查公交,每一次下車時公交司機只會提醒你握好扶手慢慢來,每一次消費都能得到一句真心實意的「謝謝」,每一句「謝謝」
  • 臺灣最值得看的十座現代建築
    看膩了大陸如出一轍的建築,一定要去看看臺灣那些著名的現代建築。臺灣湧現了眾多有獨立思想的建築師,以姚仁喜、黃聲遠、廖偉立、楊家凱、謝英俊為代表,他們難得地被政府和企業所接受,將一代臺灣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思想表達出來,這是一份建築師的榮譽,更是一份屬於臺灣的厚重。臺灣京華城——雙龍抱珠
  • 絕版招募 沉潛的現代:臺灣現當代建築·第7期(16年4月27日-5月3日)
    有可能與黃聲遠、江文淵等知名建築師面對面溝通,這不僅可以觀摩草圖、模型,與建成項目參觀有機對照,了解創作原點與曲折歷程,更能一窺臺灣實踐團隊的工作與生活現場,探索他們閱讀建築與城市的心境,感受他們「在場」的精神狀態。
  • 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是藝術家|《臺灣漫遊》分享會
    這位老師,就是《臺灣漫遊》的作者王曉林。王老師的《臺灣漫遊》吸引了許多書友。或者抱著對臺灣的好奇,或者源於對手繪的喜愛,赴約而來。於是,一個叫做「邊走邊畫」的夢想就這樣出現在我們眼前。《臺灣漫遊》是王老師「邊走邊畫」的第一部出版作品。但本次分享不僅限於書,而是他繪畫夢想的傳遞。
  • 臺灣下半年換宿招募一 | 我在臺灣街頭聽過最溫暖的36個故事
    ▼/ 臺灣暑期換宿招募 /· 臺北 · 臺中 · 臺南 ·從繁華的都市到最古早味的臺灣芋圓珍奶牛肉麵蚵仔煎一網打盡3、歡樂製造機:活絡大廳氛圍、辦活動、做特輯、管理粉絲專頁,工作時間7pm-11pm;/招募要求:希望你明白換宿精神,工作認真負責,有人格特質,還要有一定英文基礎哦~/獲得福利
  • 清單 去臺灣只知道逛夜市?不看這10座現代建築才是虧大了.
    看膩了大陸如出一轍的建築,一定要去看看臺灣那些著名的現代建築。臺灣湧現了眾多有獨立思想的建築師,以姚仁喜、黃聲遠、廖偉立、楊家凱、謝英俊為代表,他們難得地被政府和企業所接受,將一代臺灣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思想表達出來,這是一份建築師的榮譽,更是一份屬於臺灣的厚重。
  • 跨越Ⅳ TOPYS MindWalk主題旅行 臺灣站正式招募
    ,在各種建築類型作品中,體現深刻淬鍊出來的醇厚內涵,除了被譽為臺灣最佳的建築師事務所之一,同時享譽國際。」以及臺灣最大的傳播集團「和信傳播」,臺灣ADK聯旭廣告不斷刷新著世界期待臺灣廣告的目光,最新作品《小時光麵館》憑藉著別樣的生活情境以及功力獨到的故事張力,為臺灣首度贏得了亞洲創意節Spikes Asia的年度大獎。
  • 看看臺灣最值得看的十座現代建築盤點....
    看膩了大陸如出一轍的建築,一定要去看看臺灣那些著名的現代建築。臺灣湧現了眾多有獨立思想的建築師,以姚仁喜、黃聲遠、廖偉立、楊家凱、謝英俊為代表,他們難得地被政府和企業所接受,將一代臺灣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思想表達出來,這是一份建築師的榮譽,更是一份屬於臺灣的厚重。臺灣京華城——雙龍抱珠
  • 遊來遊去 臺灣的 N+1 種打開方式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個處處充滿小清新的地方——臺灣。除了美食和美人,臺灣的建築也很有看頭。幾個熱愛生活的建築學學生經營著一個有關設計、有關靈感、有關生活的微信平臺 MissArchi,他們投來了這篇精彩又細膩的臺灣遊記,相信一定會讓愛旅行、愛建築的你充滿驚喜。也歡迎更多與建築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投稿合作,我們會酌情選擇內容在適合的時間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