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02||易怒的學子(微課)+(1954年)1月18日-2月10日

2021-02-22 晴空一鶴飛

《傅雷家書》01.易怒的學子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

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直立在月臺上,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時沈伯伯再三勸慰我。但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流淚。敏一直抽抽噎噎。昨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矇矓闔眼,又是心驚肉跳地醒了。昨夜月臺上滋味,多少年來沒嘗到了,胸口抽痛,胃裡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今兒一天好像病之後,一點勁都沒有。媽媽隨時隨地都想哭——眼睛已經腫得不像樣了,幹得發痛了,還是忍不住要哭。只說了句「一天到晚堆著笑臉」 她又嗚咽不成聲了。(注1:傅聰應波蘭政府邀請,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全家到上海火車站送傅聰去北京準備出國。)真的,孩子,你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著笑臉」,教人怎麼捨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贖,不能洗刷!(注2: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爭論激烈。傅聰根據自己的音樂感受,不同意父親認為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最為重要的觀點,認為《第十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雙方爭執不下。父親認為傅聰太狂妄,「才看過多少書!」而當時國外音樂界一般都認同第九首最為重要。所以父親堅持己見,導致雙方嚴重衝突。在父親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毛楚恩家一月餘。後因傅雷姑夫去世,父親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遂讓傅敏陪同母親接傅聰回家,雙方才和解。)

話題概括:

送別、愧疚、親情、.

內容概括:

送傅聰去北京準備出國,離別時和離別後的情形。

情感簡析:

作者對家人的謙卑熱愛的態度與曾經對待孩子的暴怒苛刻的言行形成對比,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懺悔(愧疚)。抒發了一種至真至善的赤子情懷。

佳句摘抄:

1.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

2.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贖,不能洗刷! 

字詞積累:

冗長:rǒng cháng  指(文章、講話等)廢話多,拉得很長,含貶義。

補贖:滿足一些因某些行為而產生的合理的要求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麼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麼相似呢?我也知你從小受的挫折對於你今日的成就並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麼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裡,對你和你媽媽做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不去,像噩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父性才真正覺醒!   今兒一天精神仍未恢復。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分析這兩天來精神的波動,大半是因為: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這關對我,對你媽媽都是從未有過的考驗。別忘了媽媽之於你不僅僅是一般的母愛,而尤其因為她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為你受的委屈——當然是我的過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   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批註賞析:

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

運用比喻(類比)的手法,以園丁捨不得將自己灌溉的花送出去來刻畫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的情形,運用反問,把父母難捨之情渲染的鮮明強烈,富有感染力。

佳句摘抄:

1.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

2.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3.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

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每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傅雷譯羅曼·羅蘭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翁)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囉裡囉嗦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真的,你這次在家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最愉快的時期;這幸福不知應當向誰感謝,即使我沒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謝謝上帝了!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別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於惹你厭煩。也希望你不要以為我在高峰的頂尖上所想的,所見到的,比你們的不真實。年紀大的人終是往更遠的前途看,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得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並沒大錯。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你走後第二天,媽媽哭了,眼睛腫了兩天: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淚。我們可以不用怕羞的這樣告訴你,也可以不擔心你憎厭而這樣告訴你。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佳句摘抄:

1.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2.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思考探究:

1.傅雷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           ,最愉快的時候是________的時候。(2分)
2.「落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4分)

3.語段中運用了             和           的修辭方法。 (2分)

1.和兒子成為朋友 和兒子相處 2. 比喻人或事物落在時代發展和形勢要求的後面。 3.排比   對比  

設問自答:

1.傅雷渴望怎樣的父子關係?(2分)

更親密如朋友般的關係。

2.語段中表現了傅雷怎樣的情感?(2分)

對兒子諄諄教導之情;和兒子相處的愉快幸福之情;從兒子身上獲得收穫的自得之情。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日 

      親愛的孩子:

等了多久,終於等著了你的信。你忙,我們自然想像得到,也自然原諒你寫信寫得遲。只擔心一件事,怕你吃東西不正常不努力,營養不夠希望你為了我們,「努力加餐飯」!我指的特別是肉類,不一定要多米飯。剛才打電話去問中國旅行社,說琴已經裝出,在路上了。你可請張寧和代向旅行社囑咐一番,琴到時搬運要特別小心。北京壞了琴,沒人修;這是一件大事,不用怕麻煩人家。運到團裡時,外面包的篾,幹萬不要自己拆,很容易刺壞手,而你的手,不用說該知道特別保護!粗繩子也容易傷手。你一定要託工友們代辦。以上兩點,務望照辦為要!勃隆斯丹夫人(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蘇聯籍教師,一九五一年傅聰自昆明返滬後,曾正式教過傅聰一年,一九五二年移居加拿大,從事演奏與教學)有信來,附給你。看過了,仍望寄回。昨晚七時一刻至八時五十分電臺廣播你在「市三」彈的四曲Chopin(蕭邦), 外加encore(加奏)的一支polonaise(《波洛奈茲》),效果甚好,就是低音部分模糊得很;琴聲太揚,像我第一天晚上到小禮堂空屋子裡去聽的情形。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 colour(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峰頂。從你的錄音中清清楚楚感覺到你一切都成熟多了,尤其是我盼望了多少年的你的意志,終於抬頭了。我真高興,這一點我看得比什麼都重。你能掌握整個的樂曲,就是對藝術加增深度,也就是你的藝術靈魂更堅強更廣闊,也就是你整個的人格和心胸擴大了。孩子,我要重複布朗斯基信中的一句話,就是我為了你而感到驕傲!今天是除夕了,想到你在遠方用功,努力,我心裡說不盡的歡喜。別了,孩子,我在心裡擁抱你!

佳句摘抄:

今天是除夕了,想到你在遠方用功,努力,我心裡說不盡的歡喜。別了,孩子,我在心裡擁抱你!

設問自答:

請你給這封信加一個你認為比較合適的小標題。

孩子,我在心裡擁抱你!

文學常識:

1.傅雷:男,漢族,字怒安,號怒庵,生於江蘇,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傅雷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2.傅聰:英籍華裔 ,生於上海。鋼琴演奏者。2020年12月28日,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3.傅敏:1937年出生於河南林州 ,是傅雷次子。傅敏是特級英語教師,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難中始終沒有泯滅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一九五四年二月十日

   孩子:

七日兩信同時收到。北京當地鋼琴運費,過幾日中旅會派人來收,屆時必有圖章(此章務必妥存! )及遷出證等交給你。(琴上用的粗麻索一一非草繩一一望妥存,前有明信片提及。)
   屋內要些圖片,只能揀幾張印刷品。北京風沙大沒有玻璃框子,好一些的東西不能掛;黃賓翁的作品,小幅的也有,盡可給你;只是不裝框不行。好在你此次留京時期並不長,馬虎一下再說。Chopin[蕭邦]肖像是我二十三歲時在巴黎買的,又是浪漫派大畫家Delacroix[德拉克洛瓦]名作的照相,Mozart[莫扎特]那幅是百器遺物,也是好鐫版,都不忍讓它們到北京光禿禿地吃灰土,故均不給你。
   讀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頭來過,犯不上。一開頭必須從容不迫,位與格必須要記憶,像應付考試般臨時強記是沒用的。現在讀俄文只好求一個概念,勿野心太大。主要仍須加功夫在樂理方面。外文總是到國外去念進步更快。目前貪多務得,實際也不會如何得益,切記切記!望主動向老師說明,至少過二三月方可加快速度。上海這兩天忽然奇暖,東南風加沙土,很像昆明的春天。阿敏和恩德(牛恩德,傅聰青年時期的琴友,傅聰出國後,常去探望傅雷夫婦,後被傅雷夫婦認作乾女兒。)一起跟我念詩,敏說你常常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二句,現在他也背得了。我正在預備一樣小小的禮物,將來給你帶出國的,預料你一定很喜歡。再過一星期是你媽媽的生日,再過一個月是你生日,想到此不由得悲喜交集。這幾日開始看伏爾泰的作品,他的故事性不強,全靠文章內若有若無的諷喻。我看了真是慄慄危懼,覺得沒能力表達出來。那種風格最好要必姨、錢伯母(必姨即楊必,薩克雷名著《名利場》的譯者。錢伯母即錢鍾書夫人楊絳,楊必之姐)那一套。我的文字太死板,太「實」,不夠俏皮,不夠輕靈。

網選配圖:

請你從網絡上選一張你認為符合本書的配圖。

字詞積累:

1.諷喻:一種修辭手段。用說故事等方式,含蓄婉轉地說明事物的道理。

2.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意為每天退朝歸來,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邊舉杯暢飲,盡醉而歸。

3.慄慄危懼: lì lì wēi jù ,意思自己感到恐懼和危險。出自 《尚書·湯誥》。

文學常識:

1.錢鍾書: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鍾書君,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南饒北錢」。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1935年與楊絳結婚。

2.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

相關焦點

  • 《傅雷家書》中英文版-精選篇1
    雙語 | 品讀《傅雷家書》(一)傅雷家書Two Fu Lei’s Family Letters(Fu Lei)1954 年 10 月 2 日October 2, 1954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
  • 由《傅雷家書》引發的,關於寫作的幾點思考
    也無怪乎在讀《傅雷家書》的過程中,居然能夠讀出寫作的感悟了。傅雷家書始於1954年1月18日,終於1966年6月13日,跨度長達13年,傅雷對長子傅聰的教育就是靠著一封一封的家書完成的。家書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宗教、戲曲、音樂、文學、哲學、繪畫,當然還有一些做人、處事、生活的智慧,還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何安排時間?如何處理感情?如何規劃生活?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財富,讓人受益匪淺。
  • 再讀《傅雷家書》:它比隨波逐流好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終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長子,他的成長几乎是與幾百封父親寫予他的《傅雷家書》「同步」。本文《它比隨波逐流好》收錄於作者隨筆集《老派:閒話文人舊事》,略有刪減,以饗讀者。
  • 《傅雷家書》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但真的想要這樣的父母嗎?
    2020年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在英國去世,這個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圍繞著傅聰的討論也在網絡上持續發酵,當然,討論最多的還是那本《傅雷家書》。絕大多數人知道傅聰也是因為這本書,書裡記載了傅雷夫婦在1954-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的信。
  • 傅聰逝去《傅雷家書》成絕唱,父子情深離散歸屬成往事!
    傅雷1928年負笈法國,在巴黎大學攻讀藝術理論時接觸大批法國作家的著作,為後來翻譯巴爾扎克、羅曼·羅蘭等法文作品埋下伏筆。1931年回國後,傅雷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從此之後,傅雷的外文翻譯事業開始起步。與此同時,傅聰的音樂才華在國內外脫穎而出。1952年,年僅18歲的傅聰舉辦了人生首場公開演出,受到中國音樂界矚目。次年,他作為青年才俊被國家選派參加了在羅馬尼亞舉行的鋼琴比賽。
  • 父子通信集《傅雷家書》影響一代人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傅雷家書的寄信人和收信人都走了
    許多人認識傅雷傅聰這對父子,是因為《傅雷家書》。《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近40年來一直暢銷不衰。這本書摘編了傅雷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7000多字。白紙黑字間,傅雷以慈父和摯友的身份,和兒子促膝談心,家常話語間,包含了脈脈親情、道德理想、藝術感悟和生活瑣事。金庸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 三讀《傅雷家書》
    作為學者的傅雷,普通家長只能望其項背。最後看應用。以中國目前的教育狀態,總是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怪圈,包括讀了十年書的八年級孩子,考試練就了他們刀槍不入的護心神衣:考,是法寶;不考,誰鳥它!很顯然這本書很難設計題目,能出的題目很有限。這也是我一周之內再讀《傅雷家書》的原因。這一次所讀的版本是北京日報出版社的,淡雅的藍色很具有平和的力量,正如學者傅雷的一生。
  • 《傅雷家書》收信人因新冠去世,曹可凡、郎朗憶「鋼琴詩人」傅聰
    他有一對「音樂耳朵」1934年3月10日,傅聰在上海出生。兒時的他活潑頑皮,傅雷對這個長子很是嚴厲。平時,父親在家,傅聰和弟弟傅敏聽話又乖巧。 家書的內容便是父子間書信的合集。它們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自盡。在這100多封遠寄歐洲的家書中,傅雷談到了做人的道德,藝術的修養。
  •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 他和父親的通信集《傅雷家書...
    都市快報綜合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傅雷家書裡的鋼琴大師傅聰去世了,曾在西安留下鋼琴絕響
    他活在幾代中國人熟悉的《傅雷家書》裡,他活在鋼琴流瀉的音符裡。當地時間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一代世界知名華人鋼琴家泰鬥隕落,成為中國音樂界的巨大損失。一部《傅雷家書》是兩代名家生活與情感的寫照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中國讀者對他們一家最初的熟知、了解,幾乎都來源於那部情感真摯動人的《傅雷家書》。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 傅聰今天染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鮮為人知的家事
    據媒體報導,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肺炎於當地時間12月28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 86歲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他和父親的通信集《傅雷家書》影響了一代人,80歲時還在杭州開過鋼琴獨奏會
    《傅雷家書》,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聰,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十二年通信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傅雷夫婦非常細心,兒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點內容則分類抄錄成冊。2014年5月30日,80歲的傅聰在杭州演出。
  • 86歲傅聰逝世,寫下《傅雷家書》的那對父子,永遠離開了
    2020年的最後幾天,又一位大師離我們遠去。奧地利時間12月28日,86歲的著名鋼琴家傅聰去世了,死因是感染新冠病毒。此前,傅聰的學生孔嘉寧曾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誰也沒想到,傅聰逝世的噩耗來得這麼快。在多數中國人心裡,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之子,還是那個《傅雷家書》中受父親諄諄教導的青年人。
  • 《傅雷家書》主角傅聰因感染新冠今日去世,重溫《傅雷家書》: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聰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8歲半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傅聰的父親傅雷是著名的翻譯家,今天和大家分享他寫給孩子的兩封家書。
  • 傅聰逝世 | 重讀《傅雷家書》
    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 86歲傅聰因新冠病逝,寫下《傅雷家書》的那對父子,永遠離開了
    【爸媽營說】本文是爸媽營【爸爸教育專題】的一篇好文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爸爸」可查看超過200篇【爸爸教育專題】好文奧地利時間在多數中國人心裡,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之子,還是那個《傅雷家書》中受父親諄諄教導的青年人。實際上,傅聰已經年至耄耋。作為老人,他遠離《傅雷家書》很久了。除去父親光環,傅聰本人亦是當代著名鋼琴音樂家,在國際比賽上一戰成名,鋼琴方面造詣極深,被譽為「中國蕭邦」和鋼琴詩人。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
    ▲傅雷長子——「鋼琴詩人」傅聰感染新冠在英去世 享年86歲。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1934年3月10日,傅聰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傅聰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
  • 讀《傅雷家書》第四十九期
    讀《傅雷家書》第四十九期   誦讀:青楓讀《傅雷家書》第四十九期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聰,五月十七日航空公司通知有電唱盤到滬。媽媽五月初病了一個月,是一種virus[病毒]所致的帶狀皰疹,在左胸左背,很難受。現已痊癒。附錄■傅聰寫給父母親的一封家書此信系母親朱梅馥抄寫寄給香港友人蕭芳芳的母親,信中英文由父親用毛筆譯註(現排作腳註)。抄件第一頁右上角有父親的批註:「紐西蘭5月20日郵戳,上海5月27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