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陳獨秀之子陳光美身世考證
原作者:嚴學峰、魏藍藍
最近,電視劇《覺醒年代》揭開了塵封百年的一些往事,將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陳獨秀及其家人完全展現在觀眾面前。權威資料顯示:陳獨秀共有七個孩子,與第一任妻子高曉嵐生育了陳延年、陳玉瑩、陳喬年、陳松年,與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生育了陳光美、陳子美、陳哲民。《覺醒年代》電視劇中,只有陳光美沒有露面,那麼,陳光美的身世與其他孩子相比,有什麼離奇和曲折呢?我們決定前往四川進行考證。
陳光美何許人也,名字也不在陳獨秀的家譜裡。網絡資料介紹其為一代隱士,郭沫若贊其「文採古今罕見」,他從小生長在四川一個顯赫的陳氏家族,系大清康熙帝師、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廷敬後人,南昌起義烈士、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團教導隊隊長陳守禮之弟。自幼飽讀詩書,擅長詩詞、書法,少年才學響譽民國,但因世事變遷,長期隱居蜀中,以耕田種地為生。
這個看起來與陳獨秀毫無關聯的陳光美,卻在二十一世紀以來,有了另一個說法。頻頻被曝其真實身份是陳獨秀與高君曼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民間傳說也就罷了,《人民日報》刊物(《環球人物》2012年第14期)發表文章《陳獨秀之落寞後半生》,鄭重其事用官方語氣載明陳光美系陳獨秀與高君曼所生之子。而與陳家交往密切的許多重要人物,紛紛登場佐證陳光美就是陳獨秀之子。
陳光美怎麼突然就成了陳獨秀與高君曼所生之子呢?網絡查詢陳光美系1907年出生,據說那時候高君曼還不認識陳獨秀,不可能就生下了陳光美。並且,陳獨秀雖然晚年在四川生活,之前與四川並無往來,不可能將孩子寄養在四川。看來陳光美不大可能是陳獨秀之子。在四川,我們見到了陳光美的兒子,他對父親的身世更是輕描淡寫:前輩人的事,我們不清楚。既不承認,也不反對。
這事兒難道在鬧烏龍,是陳光美冒稱陳獨秀之子嗎?還是其他人另有隱情?我們又在網上查到陳光美孫子陳恩田的資料,其中陳恩田在陳獨秀誕辰一百三十二周年的聲明進入了我們的眼帘,聲明稱爺爺陳光美在世從未承認自己是陳獨秀之子,稱自己也不是陳獨秀曾孫。如此看來,陳光美確實不是陳獨秀之子了。但是,從陳恩田的聲明中,我們發現了重大疑點。
陳恩田的聲明在竭力維護陳獨秀的形象,比如陳獨秀的黨籍不存在恢復或不恢復的問題,兒子開除父親的說法不成立,無需恢復黨籍。再比如陳獨秀生活作風問題是北洋政府造謠污衊,給陳獨秀潑髒水,想通過私德人倫來攻擊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陳獨秀。難道陳光美孫子陳恩田真的與陳獨秀無關,僅僅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去幫別人維護祖宗的形象嗎?
我們仔細辨別,發現這個陳恩田用的是避親策略,他以外人名義或口氣在幫陳獨秀伸張正義。他很清楚自己爺爺陳光美與陳獨秀的關係,是爺爺生前想維護陳獨秀,但不敢去做,現在自己替爺爺維護陳獨秀的形象,該不該去?時機對不對?爺爺沒有告訴他,只有自己做主,萬一被人指責怎麼辦?糾結之下就以外人名義或口氣發出試探聲明。看得出來,只有親曾孫才會這樣去維護陳獨秀的形象,否則就是吃飽了撐的。
陳光美既然為大清康熙帝師、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後人,如此顯赫世家,何必冒認陳獨秀為父。正如蔣緯國,既然是蔣介石之子,何必冒認戴季陶為父呢?我們決定探探陳光美生前熟悉的一些老人,以及陳光美的個別後代,通過他們的講述,事情的脈絡終於顯現出來。事實上,陳光美並不是生於1907年,而是生於辛亥革命爆發那一年,也就是1911年,當時陳獨秀32歲,高君曼23歲。
真相終於大白,陳獨秀有個宗族兄弟叫陳大成,比陳獨秀小几個月,陳大成的爺爺與陳獨秀的爺爺是兄弟。由於祖上為康熙帝師,子孫後代發散各地為官,陳大成靠著父親及哥哥在四川的地位,富甲一方。因船運途經安慶,陳大成與陳獨秀來往密切,陳獨秀本想將妻妹高君曼介紹給陳大成的親弟弟,不料在說媒的過程中,自己與妻妹高君曼相互欣賞,暗生情愫。
高君曼懷孕後,肚子漸漸顯形,便偷偷回到安慶,沒有告訴家人。陳獨秀在外面租了房子給高君曼居住。陳光美出生後,陳獨秀不敢如實與陳家、高家攤牌,權衡再三,便將陳光美託付給陳大成帶去四川,心想有朝一日再將孩子領回家。最終,陳獨秀與高君曼戀愛之事被家人發現,陳高兩家紛紛指責陳獨秀,陳獨秀索性帶著高君曼去外地生活。所以,《覺醒年代》裡面自然不會出現陳光美了。
西安事變後,陳獨秀出獄前往四川江津,陳大成帶著養子陳光美前去與陳獨秀會面,本打算邀請陳獨秀去四川樂山居住。養母生怕陳光美被陳獨秀帶走,加上陳獨秀之子陳延年、陳喬年被國民黨所殺,擔心國共兩黨對養子陳光美不利,堅決反對陳大成邀請陳獨秀前往四川樂山,甚至連陳獨秀去世了,養母也不讓陳光美去江津為陳獨秀送終。
此後幾十年,在陳獨秀問題上,陳光美默不作聲,即使面對養父家的兄弟姐妹,以及自己的子女,他都從不談論父親陳獨秀,因為陳獨秀的問題實在太複雜,在那個年代,避免禍事,家人平安,有飯吃,有衣穿才是最重要的。他甚至已經忘了江津艾坪山那座墳墓,有人說那墓被人遷走了,有人說那墓已經完全沉入地底,因為上天憐憫陳獨秀,決意要厚葬這顆文曲星。
孫子陳恩田出生時,陳光美做了一個夢,夢見父親陳獨秀找上門來,身上衣衫襤褸,陳獨秀從懷裡掏出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珠,囑託陳光美好好保管。孩子出生後,陳光美看著孩子面容輪廓越看越像陳獨秀,就迷信地認為,陳獨秀將他流落在四川江津、無處安放的魂靈降臨在了孫子陳恩田身上,所以對這個孫子格外愛護,並傾注心血栽培。孫子長大後,接受了唯物主義教育,常常嘲笑爺爺搞封建迷信,人死了怎麼可能轉世?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陳光美瞞著家人,帶著孫子陳恩田去江津艾坪山尋找父親陳獨秀的墓,無論怎麼都找不到,就問孫子陳恩田:你是陳獨秀轉世,你應該知道啊?孫子使勁搖頭。爺孫倆只好徒步去鶴山坪,隨便在石牆院附近給陳獨秀燒紙,直到孫子十二歲時,自告奮勇為陳獨秀寫了一篇《鶴山坪祭》,陳光美倍感欣慰。20世紀末,陳光美去世前夕,含淚囑託孫子陳恩田:如果你將來有了成就,你可以為他做點事。
(嚴學峰、魏藍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