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計劃」心理諮詢師手記:治癒後復陽的抗疫護士「經歷疫情後最...

2020-12-24 瀟湘名醫

5月12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啟動「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項目,聯合中國心理學會、中科院心理所的專家團隊,為醫務人員本人及醫務人員家庭免費提供心理支持服務。

王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此次作為「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項目心理諮詢師,為感染醫務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她說,「疫情期間,看到一線的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前線,為了全國人民的安危保駕護航,心中一直被她們英勇而偉大的行為所感動著」,這次能為醫務人員做點什麼,王潔感覺自己也是有價值的,希望自己能成為一道光。

周倩(化名)護士是一位普通的醫務護理工作者,工作期間感染新冠肺炎,歷經治癒又復陽,前後兩次住院。她是一位堅強的女兒,因怕家人擔心,一直沒敢告訴家人,只因住院得讓家屬知道,周倩才不得不告訴自己的愛人。

(以下為「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項目團隊的心理諮詢師王潔的自述)

安頓好小家才能安心

"我的孩子老是說害怕,我已經疏導很久都不緩解,今天晚上還害怕得連飯也沒吃了!"當安心計劃心理支持小助手把這條信息轉給我的時候,我看到一位因為女兒的情況而擔心,非常急切想要幫助到女兒的媽媽。周護士的小女兒在媽媽身體恢復健康的居家隔離期間出現失眠、害怕、身體發抖的症狀。最近孩子飯也吃不進去,晚上12點多也不敢睡覺,早晨也很早就醒來。

溝通之後,了解到疫情期間周倩的愛人也很忙,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兩個孩子是由周倩的媽媽——孩子的姥姥來照顧。姥姥對孩子總是處於擔心害怕的狀態很是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目前周倩身體也漸漸恢復,重新返回工作崗位,家裡的事還沒有理順,單位領導又給安排了新的工作任務,這些事情都讓周倩焦頭爛額。想起自己談起自己住院的經歷,周倩哽咽著,稱自己都不敢再回想,但當下最最放心不下的是她6歲的小女兒。

聽著周倩的經歷,讓我很受感動,我先分享自己的想法,"疫情期間,您前後兩次住院,怕家人擔心,瞞著孩子和孩子姥姥,可想自己當時自己經歷了怎樣的不容易,您又是怎樣勇敢的走出來的?從剛開始救助病人,到最後自我支持,精神可嘉,讓人敬佩。"談到這裡,周倩聲音有些哽咽,"當時確實非常不容易"。隨後周倩再次談到當下最擔心孩子,希望能支持到孩子。

我非常理解周倩的情緒感受以及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同時,好奇周倩及身邊家人是如何看待和應對孩子的行為。周倩談到,她會和孩子講很多道理:"世上也沒有你描述的那些事情","沒有什麼好害怕的,總是害怕小心臟會受不了,身體會長不高", "總說這些不好的事情媽媽也會很擔心" 等。姥姥認為孩子總說害怕是因為自己沒帶好孩子,對自己有自責,所以不是很允許孩子總說害怕。

我邀請周倩做換位體驗,"假如您是孩子,是悅悅(化名)。聽到媽媽這麼說你會是什麼感受?"周倩沉默片刻回應道,她似乎能感覺到她這麼和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有被責備的感覺,而且內心很有壓力。同時周倩也分享了自己內心的困惑,"可我就是有些想不明白,她說的那些都是騙人的,那些恐怖的畫面確實生活中沒有,她老是說這些,我也不知怎麼應對。"

這時我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是啊,6歲的孩子想像力很豐富,有很多描述會是她們想像的。假如我們先不把孩子的話看成騙人的,我想那一定也是孩子真實的感受,我們嘗試去理解,接納她的害怕情緒,孩子可能會有什麼不同表現?"

周倩再次表示:"我也理解她,所以也帶她去公園玩玩,到處讓她看看,確實沒有她害怕的那些事情,但她還是很害怕。"

"假如孩子的症狀是一個信號,它在提醒媽媽什麼?"

停頓幾秒之後,周倩意識到,"兩個月沒回家,孩子想媽媽了,孩子希望得到媽媽的關心。嗯,我也忙,希望她趕緊好,她不好好吃飯,睡覺也睡得不好,我也真的很擔心。"

"是啊,您也是身體剛剛恢復,本應該先好好休養,可還得先照顧孩子,看得出來您也是非常負責任的媽媽,非常關心孩子。"

"最近事情太多了,我都顧不上老大,精力全都放在小女兒身上,她總說那些,我真是不知怎麼做。"

我能感受到周倩希望解決孩子問題的急切心情,嘗試再次調整語氣、語速慢下來,再次分享自己的想法,"假如是我和孩子交流,我會允許孩子害怕的情緒自然流露出來,我會和孩子表達:'媽媽知道了,你有些害怕,同時媽媽也希望悅悅知道,不論什麼情況下,媽媽都愛悅悅!不過,媽媽也很好奇,你描述的這個故事還很奇特,能和媽媽多描述一些嗎?'假如你是悅悅,聽到媽媽這麼說會有什麼感受?"

"嗯,確實很舒服一些,那就讓她多說說,我聽聽她的想法,晚上我摟著她睡覺。剛才聽你的聲音很溫柔,我以後和孩子說話聲音也柔和一些,慢一些,好好聽她說,白天有機會也帶她多出去玩一玩發散她的注意力。現在想想,孩子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我感覺心情舒暢很多。" 周倩長出了一口氣。那一刻能感受到周倩語氣平緩,心情放鬆了很多。

我進一步邀請周倩看到老人的不容易,疫情期間,老人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很不容易,感受老人這種想法背後的聲音,"老人的付出也需要被看到,讓老人感覺自己在這個家是有價值的。"周倩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媽媽也是需要被看到的,也更理解媽媽了。

周倩從一開始情緒低落、擔心,焦慮孩子的現狀,想要知道有什麼辦法,到後來感覺自己身體放鬆,開始理解孩子。從剛開始希望孩子不要去想那些不好的、恐怖的事情到後來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這也就是我們心理教練理念裡有的看到不同,感受到不同,結果就會不同。能讓我們一線的英雄放心、安心,有信心,有力量面對生活,也讓我倍感欣慰。

當然,這也不是我們傳統的諮詢和教練,想想周倩談到自己疫情期間的那段經歷時哽咽的場景,我知道她內心一定也渴望關懷,也需要我們多提供支持。

為了家人,我就是要活下去

我:"您上次談過,在疫情期間您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病毒,治癒後復陽又再一次入院,兩次住院期間怕家人擔心,沒有告訴家人,住院得通知家屬,您才通知的您愛人。您勇敢、堅強、獨自的面對這一切,特別讓人感動,我也很想知道,在那段過程特殊的經歷中,你是怎麼走出來的,這次經歷帶給你哪些的成長和想法?"

周倩:"我那個時候其實也是非常悲傷、難過,很著急,就是難受得都不能吃藥,很久都不能吃藥,然後一睡就睡不著,一直都是這樣,那段時間人都瘦了10多斤,但現在都恢復了,體重也恢復了。那時我就想,萬一我要是死了,我首先想的是我的家人怎麼辦?所以我一定要堅強地挺過來。我就想,我不是為了什麼榮華富貴,什麼財富,那些什麼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活下去。"

我:"是啊,為了家人,活下去最重要。那麼在堅強挺過來地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周倩:"在我住院期間,我有一個最好的閨蜜嘛,我哭了,我心情很沉重,已經很晚了,我也知道她已經睡了,可我打電話給她,她還不厭其煩地聽我訴說,還讓我蠻感動的。那個時候我生病住院,特別想找人傾訴了,傾訴的話就感覺壓力會小一些。那時就是說平時不怎麼來往的人,別人一聲問候、或者微信上一個小小的鼓勵的話語,都蠻感動的,蠻感動的。我的老院長退休了,我那天去醫院做CT檢查,當時病情還有些嚴重,我還喘著氣啊,呼吸有些不通暢,當時我那個老院長他打電話給我,我特別感動,眼淚控制不住。"

周倩抽泣著,我能感受到她內心複雜的心情,我的眼圈也已溼潤。我知道,她有很多話想要表達,於是我輕聲回應"是啊,不容易"。

周倩:"本來我身體都蠻好的,怎麼就生病了。老院長給我說了一些鼓勵的話,我感覺好多了。因為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要活下去,一定要堅強活下去,不為別人,只為自己。如果有什麼意外的話痛苦的還是自己的家人。"

我:"一定要活下去,不為別的,只為我自己。"

周倩:"我老公是那種不太細心的人,我感到很難過的時候給他打電話,他只能默默地聽我訴說,但他不能體會理解我的心情。我當時查出來復陽後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我都感覺他可能都無法接受那個事實,所以我反過來安慰他。有時候每個人承受能力不一樣。"

"嗯,嗯,你非常勇敢。"我輕聲回應,耐心傾聽周倩繼續訴說。

周倩:"讓我感動的是,到了隔離點了,小區管得很嚴不能出去,我老公每天都堅持視頻與我見面,雖然他沒有太多的語言上鼓勵,但他的舉動也還是蠻讓我感動的。"

我:"聽你說了這麼多,也讓我蠻感動的,老公那麼堅持的陪伴著你;還有你剛才提到的老院長也會在你住院時給你打電話;閨蜜也會耐心聽你訴說;我很好奇你平時是怎樣對待她們,平時做了什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這麼關心你。"

聽著聲音,我能感覺到周倩內心有了力量,她爽快的聲音繼續談道。

周倩說道,"我其實是很樂觀的人,平時是積極向上的那一種。我不是說誇讚自己話,以前,我在單位我們5月12號護士節都是被評為優秀的那一種。領導安排的事情,我做的都會很讓他們放心,同事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我感覺我對別人有一種啟發和啟迪,我不是說去感化別人,就是說我的行為帶給別人積極向上,帶給別人啟發。"

我:"別人有啟發啟迪的作用,哇,太棒了,您的行動啟發大家的思維,促進大家更多的行動。我也很是好奇,經過了這樣一段特殊的人生歷程,您看待自己未來的人事物和以前有哪些不同?"

周倩:"我感覺不論什麼事情還是看淡一點,有些不開心的事,或者是說不愉快的事,真的沒有必要去斤斤計較,那段時間有些人昨天還見面,今天就沒了,感覺真的是人生太短暫了,真的沒有必要計較太多,好好的度過每一天,而且要開心的過。"

人生路上,我們並不一定是給了別人什麼重要的啟迪,也許真的只是做好自己,以自己生命的狀態去讓別人感覺到我們生命的能量。或許身邊的人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感覺到是被我們所影響,但是在某些特殊時刻,他們會像我們曾經的樣子去幫助身邊的人,當然這裡面也包括我們自己。

一個人的生命長河,看似源遠流長,其實不過彈指幾十年,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天,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開心的過好每一天,或許才是對生命最重要的尊重。

戰勝病魔的秘訣:心情比藥重要

周倩談到自己二次復陽的時候都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了。

"第二次是在火神山醫院,晚上也不能入睡,自己感覺都快已經快神經了,但還是想到病情還沒有要了自己的命。看到很多護士們年齡都很小,讓人都想像不到,有些和我大兒子差不了幾歲。她們剛剛大學畢業就參加工作,所以作為前輩,得換位思考一下,從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中體會到,對待這件事情就得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果總是去想,這個病怎麼怎麼不行啊,什麼時候能好,那種新聞/死亡病例,天天都有,想太多沒有什麼用,想太多改變不了自己患病的事實,只有自己轉換一種方式,多配合醫生好好治療,我的心情也好多了。我想心情比藥重要。"

在我們的對話中,我感覺到醫護們比想像的要堅強很多。不同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心情自然不同。

如此寶貴的經驗,讓我忍不住進一步想知道:"您這種寶貴的經驗,"心情比藥重要",帶著這麼寶貴的經驗,以後面對工作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怎樣不一樣的方式?"

周倩:"以前做事有些要求完美,要做到最後,現在就想不求完美,盡力做好就行。那個結果可能沒有預期的那麼完美,但我們盡力了,就不用去糾結。"

我:"就是過程中我盡力了,不去追求那個完美的結果。"

周倩:"因為有些事情不是我們預期能夠預料的,就像別人說的計劃沒有變化快嘛。就是有一點,國家對我們這種情況都這麼照顧,不管是單位集體還是同事他們都是很照顧啊,然後就很關心我覺得就是要有一種感恩的心,好好的把工作搞好,然後在平時別人有困難什麼的,能夠幫到的儘量幫忙,一些閨蜜、同事關係更緊密一些。"

真的是太好了,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樂於幫助別人的人,老天也會眷顧的。

"除了這些之外,就您剛才總記得寶貴的經驗,"心情比藥重要",帶著這麼寶貴的經驗,以後面您的病人、您的孩子可能和以前不同的方式是什麼?」

周倩爽朗地笑著,我能感覺到她喜悅的心情。

"呵呵,我覺得那個之後我可以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一樣的,就是說自己換個別的角度來想一下這個事情就沒有那麼哪裡。"周倩接著舉了一個例子,就像有時候我們打預防針的話,有些家長不理解他就會和你扯皮、插隊,跟他們解釋不聽,還會和我們吵架,以前解釋不清我也會著急和他們就吵起來,以後,我會更耐心地解釋。遇到不耐煩的人我也不能跟他較勁,我好好解釋,讓他人認識到我們其實是為他好。

對話快要結束了,我還想進一步引導周倩回到自己最初關心的小女兒話題。

"通過今天咱們這樣的交流,後面對您的小女兒,可能有的不一樣的方式是什麼?"

"我現在覺得可能是我和我媽太關注她了,以後我就點到為止,不要去給她講那麼多道理什麼的,我看是不是要好一點。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下周咱們什麼時間再談談?"

就這麼愉快的結束了這次的交流,我想有一種諮詢療愈叫做:盡情表達,有一種諮詢方式叫聆聽。當我們給到對方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機會,有時看似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實際是當來訪者將心中想法表達出來的時候,答案自然也浮現出來。

此刻我內心忽然冒出一句話,"你是否相信來訪者能從困境中走出來?你是否相信來訪者有足夠的力量?"來訪者一直在說,聽起來千頭萬緒,我們都接納,所有的回應和提問都指向"我相信你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相信你有足夠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好"。這種相信的力量,讓來訪者在不停的講述中慢慢理清思路,找到方向,慢下來,等一等,就會出現奇蹟。

【來源: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陳振鑫:新冠出院又復陽,這一年我都經歷了什麼
    疫情爆發後,他在回國隔離期間被確診新冠,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為「33號床患者」,親眼見證醫護抗疫全過程。  2020年,想必是一個令人難忘、載入史冊的年份。開年沒多久,我們就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天災人禍,讓人感嘆:能否將2020年一鍵重啟?這次疫情徹底地改變我的計劃,留學生活被迫中斷,回國不久被確診新冠,但也正因為此,我有了一段不凡的經歷。
  • 80後心理諮詢師:每晚接聽四五個電話,對抗社會性恐慌 | 三·八策劃
    受訪人姓名:鄧業針公益關鍵詞:真誠城市:北京年齡:80後本職:心理諮詢師抗疫志願服務:心理援助熱線支持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封閉在家的你,一切還好嗎?壓抑的武漢城內人悄悄拿起手機,撥通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只問一句「我到底會被隔離多久?」
  • 援鄂護士 抗疫手記
    情緒平穩了一些才想起在武漢機場接到的那條老家的信息,村支部得知我請戰支援武漢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慰問了我的父母。但是他們知道二老身體不好,所以委婉的幫我隱瞞了這件事。感謝組織的鼓勵與支持,市我更加堅定抗疫的信心,定不會讓家鄉人失望。
  • 誰更容易「復陽」?治癒後抗體持續多久?來聽聽專家怎麼...
    國內連發兩例新冠肺炎復陽病例專家:復陽整體發生率不高8月12日,荊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對外通報了一起新冠病毒復陽的病例情況。而該女性為2月8日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數月後再次復陽,非新發病例。同時,通報中提到,尚無證據表明復陽病例存在傳播風險。同時,吉林延邊也發布官微消息,延邊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8月11日接到通報,8月10日,琿春市一男性居民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醫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 治癒者為何復陽、疫情何時結束 鍾南山有幾個新表態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治癒者為何復陽、疫情何時結束,鍾南山今天有幾個新表態在各國採取積極措施的情況下,疫情可以在6月結束。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3月12日,廣東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
  • ...復陽」者是否具有傳染性?感染專家分析滬鄂新冠「復陽」病例...
    8月12日和13日,湖北荊州、上海各通報了一例新冠肺炎治癒數月後「復陽」病例。其中,湖北荊州一例為2月曾確診的女性,治癒數月後,8月9日再次檢測為陽性;上海一例為吉林來滬就醫男性,此前於4月確診、7月解除隔離,8月10日再次檢測為陽性。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關於「復陽」的討論始終沒有停止。這究竟是「假陰性」還是愈後再次感染?
  • 中山公布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後復陽病例的...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翎11月11日,中山市發現一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後復陽病例。11月13日,針對該例復陽病例,對廣大群眾提出的問題,中山市疾控中心作出相關解答。問:中山市風險等級會因此變化嗎?粵康碼的顏色會變嗎?
  • 公益機構心理諮詢師:疫情結束之後,社會更需要我們
    作為一家公益機構的HIV/LGBT友善心理諮詢師,這是Mabel第二次經歷疫情了,也是她第二次在疫情來臨之時被恐懼侵襲。 從疫情初次浮出水面到全面爆發,Mabel和大多數人一樣,經歷了從忽視到恐慌、悲傷、憤怒、再到無奈接受的全過程。
  • 聆聽餘杭兩位心理治療師的「安心」故事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大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紛紛撤離。當疫情來臨時,迅速傳染的不僅僅是病毒,還有恐慌與焦慮,與眾多「逆行」醫療人員一樣,餘杭有兩位心理專家的故事也同樣精彩:一位是餘杭區司法局調研員、國家級二級心理諮詢師梅彩菊,另一位是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心理醫生沈禹澤。
  • 護士瞿江月的暖心男友:疫情結束後我就向她求婚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2月10日,在海南省人民醫院,護士瞿江月下班後不能走出隔離區,同為護士的男朋友邢曾臣特意為她送來食品。為避免感染風險,兩人簡單見面後便揮手告別,全程不到1分鐘。這次疫情結束,我就向她求婚!」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護士邢曾臣在電話裡,跟海南日報記者講著他的求婚計劃。  2月10日,海南日報攝影記者在省醫院隔離病房的醫護休息區捕捉到了這樣一個畫面:省人民醫院護士瞿江月護理新冠肺炎患者下班後不能走出隔離區,同為護士的男友邢曾臣特意送來食品。「你把吃的放那兒就行了,不要過來!」
  • 吉林延邊:兩夫妻新冠肺炎確診治癒出院後復陽
    10月29日治癒出院,在上海轉入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1月9日夫妻二人核酸檢測均為陰性。11月12日集中隔離期滿,從上海乘坐MU5651航班,抵達延吉機場,隨即進入居家隔離管控。經專家會診,夫妻二人為新冠肺炎復陽病例。
  • 本文分析:出現無症狀感染和復陽,為控制疫情需要全民檢測嗎?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目前國內的疫情控制狀況還是非常好的,如果再與國外目前的疫情形勢一比較,那就更讓人覺得安心許多了,就連疫情最初爆發的武漢地區,也已經連續多日沒有報告新增病例了,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狀況,但近期相關報導也顯示,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時候,核酸檢測呈陽性而無症狀的感染者是不上報的
  • 杜斌教授在國務院疫情防控首場英文發布會上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杜斌教授在國務院疫情防控首場英文發布會上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2020-03-06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築牢「心理」防線 打造「安心」社區 天津社會組織攜手開展心理...
    ,你們不顧安危、不講條件、不計報酬,義無反顧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你們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切實體現對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的關心關愛和對困難群眾的服務幫扶,天津社會組織攜手開展心理援助志願服務——「築牢心理防線,打造安心社區」專項行動於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正式啟動!
  • 歷經風雨後,山河無恙人間皆安——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工作人員手記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發熱門診的醫護團隊,看一看他們的手記,聽一聽他們在疫情發生後的這50天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故事……時間:2020年3月5日手記作者: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質管辦副主任 霍曉我來到發熱門診是在2月22日,
  • 八位抗疫英雄動情講述抗疫經歷 他們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昨天下午,由市委宣傳部等部門共同主辦的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友誼會堂舉行。來自全市抗疫一線的八位英雄,用動人事跡講述抗疫經歷。他們以捨生忘死、無私無畏的高度敬業精神,成為無數抗疫英雄的優秀代表,他們更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 「抗疫 安心」正確疏導及應對疫情期間心理健康
    「抗疫 安心」正確疏導及應對疫情期間心理健康 2020-04-1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
    報告會上,仁濟醫院90後護士、第八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戴倩,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之一,作了題為《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的報告。很榮幸代表上海458位援鄂的90後護士,代表火線入黨的55名90後的醫務工作者,匯報我們在疫情和考驗面前,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
  • 關注|武漢一醫院護士疫情期間上崗 疫情穩定後被辭退
    誰想到,入職沒多久,武漢的疫情就爆發了,隨後武漢採取了城市管制措施。「當時我們科室有5個護士因為『封城』回不來,還有一個護士被徵調到抗疫一線的發熱門診去,科室內人手還是挺缺的,工作量也挺大的。」陳曉莉說。1月30日原本是陳曉莉結婚的日子,這個時間是家人很早就定下來的,當時武漢還沒有封城,陳曉莉將這個好消息轉告了醫院的同事們。
  • 他治癒後捐血漿,他們翻譯疫情信息為國發聲……廣西學子如此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數年輕身影活躍在抗疫防控一線,其中不乏高校學子。在廣西,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大學生,他們毅然逆行,用自己的方式接力抗疫。有的獻血漿救人,有的志願到基層防控,還有的以譯戰「疫」為國發聲。他們經歷了什麼,收穫了怎樣的感悟?近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