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啟動「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項目,聯合中國心理學會、中科院心理所的專家團隊,為醫務人員本人及醫務人員家庭免費提供心理支持服務。
王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此次作為「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項目心理諮詢師,為感染醫務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她說,「疫情期間,看到一線的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前線,為了全國人民的安危保駕護航,心中一直被她們英勇而偉大的行為所感動著」,這次能為醫務人員做點什麼,王潔感覺自己也是有價值的,希望自己能成為一道光。
周倩(化名)護士是一位普通的醫務護理工作者,工作期間感染新冠肺炎,歷經治癒又復陽,前後兩次住院。她是一位堅強的女兒,因怕家人擔心,一直沒敢告訴家人,只因住院得讓家屬知道,周倩才不得不告訴自己的愛人。
(以下為「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項目團隊的心理諮詢師王潔的自述)
安頓好小家才能安心
"我的孩子老是說害怕,我已經疏導很久都不緩解,今天晚上還害怕得連飯也沒吃了!"當安心計劃心理支持小助手把這條信息轉給我的時候,我看到一位因為女兒的情況而擔心,非常急切想要幫助到女兒的媽媽。周護士的小女兒在媽媽身體恢復健康的居家隔離期間出現失眠、害怕、身體發抖的症狀。最近孩子飯也吃不進去,晚上12點多也不敢睡覺,早晨也很早就醒來。
溝通之後,了解到疫情期間周倩的愛人也很忙,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兩個孩子是由周倩的媽媽——孩子的姥姥來照顧。姥姥對孩子總是處於擔心害怕的狀態很是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目前周倩身體也漸漸恢復,重新返回工作崗位,家裡的事還沒有理順,單位領導又給安排了新的工作任務,這些事情都讓周倩焦頭爛額。想起自己談起自己住院的經歷,周倩哽咽著,稱自己都不敢再回想,但當下最最放心不下的是她6歲的小女兒。
聽著周倩的經歷,讓我很受感動,我先分享自己的想法,"疫情期間,您前後兩次住院,怕家人擔心,瞞著孩子和孩子姥姥,可想自己當時自己經歷了怎樣的不容易,您又是怎樣勇敢的走出來的?從剛開始救助病人,到最後自我支持,精神可嘉,讓人敬佩。"談到這裡,周倩聲音有些哽咽,"當時確實非常不容易"。隨後周倩再次談到當下最擔心孩子,希望能支持到孩子。
我非常理解周倩的情緒感受以及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同時,好奇周倩及身邊家人是如何看待和應對孩子的行為。周倩談到,她會和孩子講很多道理:"世上也沒有你描述的那些事情","沒有什麼好害怕的,總是害怕小心臟會受不了,身體會長不高", "總說這些不好的事情媽媽也會很擔心" 等。姥姥認為孩子總說害怕是因為自己沒帶好孩子,對自己有自責,所以不是很允許孩子總說害怕。
我邀請周倩做換位體驗,"假如您是孩子,是悅悅(化名)。聽到媽媽這麼說你會是什麼感受?"周倩沉默片刻回應道,她似乎能感覺到她這麼和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有被責備的感覺,而且內心很有壓力。同時周倩也分享了自己內心的困惑,"可我就是有些想不明白,她說的那些都是騙人的,那些恐怖的畫面確實生活中沒有,她老是說這些,我也不知怎麼應對。"
這時我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是啊,6歲的孩子想像力很豐富,有很多描述會是她們想像的。假如我們先不把孩子的話看成騙人的,我想那一定也是孩子真實的感受,我們嘗試去理解,接納她的害怕情緒,孩子可能會有什麼不同表現?"
周倩再次表示:"我也理解她,所以也帶她去公園玩玩,到處讓她看看,確實沒有她害怕的那些事情,但她還是很害怕。"
"假如孩子的症狀是一個信號,它在提醒媽媽什麼?"
停頓幾秒之後,周倩意識到,"兩個月沒回家,孩子想媽媽了,孩子希望得到媽媽的關心。嗯,我也忙,希望她趕緊好,她不好好吃飯,睡覺也睡得不好,我也真的很擔心。"
"是啊,您也是身體剛剛恢復,本應該先好好休養,可還得先照顧孩子,看得出來您也是非常負責任的媽媽,非常關心孩子。"
"最近事情太多了,我都顧不上老大,精力全都放在小女兒身上,她總說那些,我真是不知怎麼做。"
我能感受到周倩希望解決孩子問題的急切心情,嘗試再次調整語氣、語速慢下來,再次分享自己的想法,"假如是我和孩子交流,我會允許孩子害怕的情緒自然流露出來,我會和孩子表達:'媽媽知道了,你有些害怕,同時媽媽也希望悅悅知道,不論什麼情況下,媽媽都愛悅悅!不過,媽媽也很好奇,你描述的這個故事還很奇特,能和媽媽多描述一些嗎?'假如你是悅悅,聽到媽媽這麼說會有什麼感受?"
"嗯,確實很舒服一些,那就讓她多說說,我聽聽她的想法,晚上我摟著她睡覺。剛才聽你的聲音很溫柔,我以後和孩子說話聲音也柔和一些,慢一些,好好聽她說,白天有機會也帶她多出去玩一玩發散她的注意力。現在想想,孩子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我感覺心情舒暢很多。" 周倩長出了一口氣。那一刻能感受到周倩語氣平緩,心情放鬆了很多。
我進一步邀請周倩看到老人的不容易,疫情期間,老人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很不容易,感受老人這種想法背後的聲音,"老人的付出也需要被看到,讓老人感覺自己在這個家是有價值的。"周倩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媽媽也是需要被看到的,也更理解媽媽了。
周倩從一開始情緒低落、擔心,焦慮孩子的現狀,想要知道有什麼辦法,到後來感覺自己身體放鬆,開始理解孩子。從剛開始希望孩子不要去想那些不好的、恐怖的事情到後來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這也就是我們心理教練理念裡有的看到不同,感受到不同,結果就會不同。能讓我們一線的英雄放心、安心,有信心,有力量面對生活,也讓我倍感欣慰。
當然,這也不是我們傳統的諮詢和教練,想想周倩談到自己疫情期間的那段經歷時哽咽的場景,我知道她內心一定也渴望關懷,也需要我們多提供支持。
為了家人,我就是要活下去
我:"您上次談過,在疫情期間您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病毒,治癒後復陽又再一次入院,兩次住院期間怕家人擔心,沒有告訴家人,住院得通知家屬,您才通知的您愛人。您勇敢、堅強、獨自的面對這一切,特別讓人感動,我也很想知道,在那段過程特殊的經歷中,你是怎麼走出來的,這次經歷帶給你哪些的成長和想法?"
周倩:"我那個時候其實也是非常悲傷、難過,很著急,就是難受得都不能吃藥,很久都不能吃藥,然後一睡就睡不著,一直都是這樣,那段時間人都瘦了10多斤,但現在都恢復了,體重也恢復了。那時我就想,萬一我要是死了,我首先想的是我的家人怎麼辦?所以我一定要堅強地挺過來。我就想,我不是為了什麼榮華富貴,什麼財富,那些什麼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活下去。"
我:"是啊,為了家人,活下去最重要。那麼在堅強挺過來地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周倩:"在我住院期間,我有一個最好的閨蜜嘛,我哭了,我心情很沉重,已經很晚了,我也知道她已經睡了,可我打電話給她,她還不厭其煩地聽我訴說,還讓我蠻感動的。那個時候我生病住院,特別想找人傾訴了,傾訴的話就感覺壓力會小一些。那時就是說平時不怎麼來往的人,別人一聲問候、或者微信上一個小小的鼓勵的話語,都蠻感動的,蠻感動的。我的老院長退休了,我那天去醫院做CT檢查,當時病情還有些嚴重,我還喘著氣啊,呼吸有些不通暢,當時我那個老院長他打電話給我,我特別感動,眼淚控制不住。"
周倩抽泣著,我能感受到她內心複雜的心情,我的眼圈也已溼潤。我知道,她有很多話想要表達,於是我輕聲回應"是啊,不容易"。
周倩:"本來我身體都蠻好的,怎麼就生病了。老院長給我說了一些鼓勵的話,我感覺好多了。因為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要活下去,一定要堅強活下去,不為別人,只為自己。如果有什麼意外的話痛苦的還是自己的家人。"
我:"一定要活下去,不為別的,只為我自己。"
周倩:"我老公是那種不太細心的人,我感到很難過的時候給他打電話,他只能默默地聽我訴說,但他不能體會理解我的心情。我當時查出來復陽後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我都感覺他可能都無法接受那個事實,所以我反過來安慰他。有時候每個人承受能力不一樣。"
"嗯,嗯,你非常勇敢。"我輕聲回應,耐心傾聽周倩繼續訴說。
周倩:"讓我感動的是,到了隔離點了,小區管得很嚴不能出去,我老公每天都堅持視頻與我見面,雖然他沒有太多的語言上鼓勵,但他的舉動也還是蠻讓我感動的。"
我:"聽你說了這麼多,也讓我蠻感動的,老公那麼堅持的陪伴著你;還有你剛才提到的老院長也會在你住院時給你打電話;閨蜜也會耐心聽你訴說;我很好奇你平時是怎樣對待她們,平時做了什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這麼關心你。"
聽著聲音,我能感覺到周倩內心有了力量,她爽快的聲音繼續談道。
周倩說道,"我其實是很樂觀的人,平時是積極向上的那一種。我不是說誇讚自己話,以前,我在單位我們5月12號護士節都是被評為優秀的那一種。領導安排的事情,我做的都會很讓他們放心,同事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我感覺我對別人有一種啟發和啟迪,我不是說去感化別人,就是說我的行為帶給別人積極向上,帶給別人啟發。"
我:"別人有啟發啟迪的作用,哇,太棒了,您的行動啟發大家的思維,促進大家更多的行動。我也很是好奇,經過了這樣一段特殊的人生歷程,您看待自己未來的人事物和以前有哪些不同?"
周倩:"我感覺不論什麼事情還是看淡一點,有些不開心的事,或者是說不愉快的事,真的沒有必要去斤斤計較,那段時間有些人昨天還見面,今天就沒了,感覺真的是人生太短暫了,真的沒有必要計較太多,好好的度過每一天,而且要開心的過。"
人生路上,我們並不一定是給了別人什麼重要的啟迪,也許真的只是做好自己,以自己生命的狀態去讓別人感覺到我們生命的能量。或許身邊的人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感覺到是被我們所影響,但是在某些特殊時刻,他們會像我們曾經的樣子去幫助身邊的人,當然這裡面也包括我們自己。
一個人的生命長河,看似源遠流長,其實不過彈指幾十年,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天,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開心的過好每一天,或許才是對生命最重要的尊重。
戰勝病魔的秘訣:心情比藥重要
周倩談到自己二次復陽的時候都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了。
"第二次是在火神山醫院,晚上也不能入睡,自己感覺都快已經快神經了,但還是想到病情還沒有要了自己的命。看到很多護士們年齡都很小,讓人都想像不到,有些和我大兒子差不了幾歲。她們剛剛大學畢業就參加工作,所以作為前輩,得換位思考一下,從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中體會到,對待這件事情就得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果總是去想,這個病怎麼怎麼不行啊,什麼時候能好,那種新聞/死亡病例,天天都有,想太多沒有什麼用,想太多改變不了自己患病的事實,只有自己轉換一種方式,多配合醫生好好治療,我的心情也好多了。我想心情比藥重要。"
在我們的對話中,我感覺到醫護們比想像的要堅強很多。不同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心情自然不同。
如此寶貴的經驗,讓我忍不住進一步想知道:"您這種寶貴的經驗,"心情比藥重要",帶著這麼寶貴的經驗,以後面對工作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怎樣不一樣的方式?"
周倩:"以前做事有些要求完美,要做到最後,現在就想不求完美,盡力做好就行。那個結果可能沒有預期的那麼完美,但我們盡力了,就不用去糾結。"
我:"就是過程中我盡力了,不去追求那個完美的結果。"
周倩:"因為有些事情不是我們預期能夠預料的,就像別人說的計劃沒有變化快嘛。就是有一點,國家對我們這種情況都這麼照顧,不管是單位集體還是同事他們都是很照顧啊,然後就很關心我覺得就是要有一種感恩的心,好好的把工作搞好,然後在平時別人有困難什麼的,能夠幫到的儘量幫忙,一些閨蜜、同事關係更緊密一些。"
真的是太好了,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樂於幫助別人的人,老天也會眷顧的。
"除了這些之外,就您剛才總記得寶貴的經驗,"心情比藥重要",帶著這麼寶貴的經驗,以後面您的病人、您的孩子可能和以前不同的方式是什麼?」
周倩爽朗地笑著,我能感覺到她喜悅的心情。
"呵呵,我覺得那個之後我可以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一樣的,就是說自己換個別的角度來想一下這個事情就沒有那麼哪裡。"周倩接著舉了一個例子,就像有時候我們打預防針的話,有些家長不理解他就會和你扯皮、插隊,跟他們解釋不聽,還會和我們吵架,以前解釋不清我也會著急和他們就吵起來,以後,我會更耐心地解釋。遇到不耐煩的人我也不能跟他較勁,我好好解釋,讓他人認識到我們其實是為他好。
對話快要結束了,我還想進一步引導周倩回到自己最初關心的小女兒話題。
"通過今天咱們這樣的交流,後面對您的小女兒,可能有的不一樣的方式是什麼?"
"我現在覺得可能是我和我媽太關注她了,以後我就點到為止,不要去給她講那麼多道理什麼的,我看是不是要好一點。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下周咱們什麼時間再談談?"
就這麼愉快的結束了這次的交流,我想有一種諮詢療愈叫做:盡情表達,有一種諮詢方式叫聆聽。當我們給到對方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機會,有時看似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實際是當來訪者將心中想法表達出來的時候,答案自然也浮現出來。
此刻我內心忽然冒出一句話,"你是否相信來訪者能從困境中走出來?你是否相信來訪者有足夠的力量?"來訪者一直在說,聽起來千頭萬緒,我們都接納,所有的回應和提問都指向"我相信你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相信你有足夠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好"。這種相信的力量,讓來訪者在不停的講述中慢慢理清思路,找到方向,慢下來,等一等,就會出現奇蹟。
【來源: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