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不懂規矩,孩子會變成什麼樣?讓不同的家庭告訴你答案

2020-12-22 90育兒

從小得到過良好家庭教育,或是沒有人管教的孩子,差別分化其實是很大的,有眼力見的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一些孩子小時候家庭缺乏疏忽管理,從小就不給孩子樹規矩,不讓孩子養成遵守規矩的意識,讓孩子變成了不懂規矩,不按規矩做事,不尊重別人,輕視別人,只會重視自己的性格。

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出現的毛病,不同的家庭教育會教出不同的孩子,不同程度失敗的家庭教育,也會在孩子身上有所體現。到底如何從小做好孩子的家風教育,傳承一個好家風給孩子呢?

萌萌已經6歲了,但是6歲的萌萌,現在都不願意自己拿筷子和勺子吃飯,都要父母喂。父母稍微兇一下,爺爺奶奶出來護著,萌萌又被爺爺奶奶喂,自己根本不願意動手吃飯,非常懶惰。萌萌的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不用教太多規矩,不聽從鄰居的勸告

其實,從小不懂規矩的孩子,以後行事做人都不會講究大家心中的規矩,被大家所排斥和邊緣化。從小家庭溺愛的孩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從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以後出了社會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可以服眾。

怎麼樣給孩子樹立家庭中的規矩

1.生活規矩

生活上首先給孩子規定生活規矩,孩子幾點上床幾點睡覺,早晚必須刷牙,睡覺之前必須洗澡,在家必須穿拖鞋,這些都是生活規矩。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小事情,但是只有做好小事情的人,以後其他方面才不會出錯,孩子從小就有生活規矩,知道怎麼收拾,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有個時間概念是好事情。

2.做人規矩

孩子要有做人的規矩,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事不能做的。從小孩子就要有道德意識,知道不可以欺負別人,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偷盜行竊。從小就有做人規矩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會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這樣就避免了孩子走上歧途。有強烈的道德感的孩子,以後也不會出現比較大的人品問題。

3.學習規矩

規定孩子學習的時間,規定孩子學習必須有的效率,讓孩子知道每天在學校必須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必須乖乖的做完作業才可以玩,這是學習規矩。一個從小有著良好學習規矩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績也差不到哪裡去。

都有著學習規矩的孩子,學習是非常自覺的,是非常主動的,不太需要大人操心,這是因為父母在小時候就把孩子的學習概念教好了,把孩子的學習規矩培養好了。所以長大了大人反而省心了,所以小孩子不要看他小,學習規矩要從小樹立。

怎麼用家風教育孩子

1.父母言行一致

想要通過好的家風去教育一個孩子,想要家庭有一個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氛圍,那麼父母的言行首先就要一致,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早睡早起,父母首先就要早睡早起。父母希望孩子回到家裡可以快快做作業,那麼父母回到家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一回到家就躺著。

2.代代相傳

好的家庭教育塑造出來的家風,是可以代代相傳,成為幾代人的精神財富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好了,孩子以後自己成家立業之後又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一代一代的下來,幾代人的精神面貌都會很不錯。

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塑造的良好家風,對於家庭而言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的孩子吃了飯就跑,不知道幫著父母收拾,有的孩子從小不喜歡學習,回到家,就躺著玩手機。這和父母平時的行為影響,以及服務平時給孩子帶來的觀念都是相關的。

3.堅持不懈,長此以往

想要家風教育和影響孩子可不是一天就能照的好的,而是一年兩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父母都必須堅持不懈,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並且不能鬆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是鬆懈偷懶的一面。父母的一分鐘的放縱很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印象,父母都放鬆了,我也可以放鬆一會兒,反正也無所謂。

而且父母對自己的要求首先就要嚴格,這樣父母才可以嚴格的要求孩子,孩子也會服氣。時間長了,遵守家庭的規矩,已經成為孩子日常的習慣了,長此以往下來孩子自然就有了好習慣。

相關焦點

  • 怎樣才能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3個方法輕鬆讓你教會孩子
    孩子從小不能不懂規矩,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以後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懂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懂規矩。那怎樣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
  • 從小要給孩子立這「5個規矩」,少一個都不行,最後一個很重要
    而我們身邊的每個父母也會從小給孩子「立規矩」,這些規矩小到有關衣食住行,大到有關道德品質,幾乎都有所涉及。許多父母就會認為,隨著孩子的長大,有些規矩孩子將來自然會懂。這種想法雖然也沒有錯,但是父母還是要知道,其中5個規矩是格外重要的,每個父母都要從小教給孩子,少了一個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 孩子不懂規矩?麥小姐:如果你不保持安靜,就得離開!
    書中,作者所表達的觀點讓人讚譽不絕,可以說,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心中建立起「規則意識」,不妨陪伴孩子一起看看這本充滿童趣又繪聲繪色的小故事,關於一隻「誤闖」圖書館的獅子,關於一個「規矩」而引發我們思考的故事。
  • 俞敏洪:斤斤計較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博大的孩子!驚醒無數的父母!
    我做過很多家庭調查,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強很多,他會把從書中得到的知識變成自己內心的思想,當然,書呆子型的讀書除外。有人問讀故事和看電影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反覆研究的結果表明,如果說給孩子講故事、包括孩子自己讀故事,對孩子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強化會比只看動畫片的孩子好很多。
  • 如果一個人長期不上班,會變成什麼樣子?心理專家告訴你答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就業的方向有很多,崗位也有很多,只要能夠做到認真,腳踏實地,就一定會賺到錢,養活自己不會是問題;但總有一些人因為各式各樣的問題,一直沒有去上班,一直都沒有工作;如果一個人長期不去上班,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孩子不會尊重長輩,說話總是沒大沒小怎麼辦?從小的教育不能少
    如何讓孩子養成文明用語,禮貌做事的行為習慣?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從小被寵愛長大,不僅生活衣食無憂,父母老人對他們也是愛護有加,但是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可能會不懂得尊重別人,沒大沒小。
  • 三胞胎被3個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決定孩子命運的,竟然不是基因?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 俞敏洪:斤斤計較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博大的孩子
    我做過很多家庭調查,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會強很多,他會把從書中讀到的故事變成自己內在的思想。  很多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八歲前,大部分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但想像力、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特別豐富,開發這些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這個前提之下,讀故事就顯得特別重要。
  • 無規矩不成方圓 六個給孩子必須立下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
  • 4歲前不給孩子立好規矩,以後你就管不了了!
    女兒們一本正經地「教訓」爸爸:「爸爸,你一看見煙,你就要抽,跟伯伯一起抽,你的心不會黑啊?那天你就說戒菸,你怎麼沒戒菸?」還有奶兇奶兇地對玩遊戲的老爸吼:「爸爸,怎麼還不睡覺。」小寶貝們訓起爸爸來也是頭頭是道。然而小傢伙們卻也理直氣壯,父母如果做不到,想給孩子立規矩又談何容易?
  • 沒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沒禮貌( 深度好文)
    她若有所思,因為,她懂的。後來再見面,親戚家的小孩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冰雪聰明的父母,你的心裡必須跟明鏡兒似的。中國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因為,那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兒。我培訓班裡有個小女孩兒家住學校附近,每次遇到我都不主動打招呼,我以為她內向,就主動跟她搭話,特意關照她的學習。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儘早給孩子立下幾個規矩,受益一生
    尤其是沒有原則地寵溺,會給孩子一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公安大學的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研究兒童犯罪問題過程中發現,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們養成充分的規矩意識,會讓孩子日後發展得更好。以下三類規矩,家長一定要注意!會對他們的人生有很大裨益:一、原則性規矩原則性規矩不針對特定的情境,但對於所有情況都適用,是孩子最需要明白的規矩。
  • 如何讓孩子從小把學習當回事?道理我都懂,行動還是差個「實際」
    手機和遊戲可以在時間的穿梭裡給我們帶來不同新鮮的體驗,這份新鮮和變幻多端就像是會上癮一樣觸動著我們的神經,因此想要讓孩子把學習從小當回事、就應該讓孩子對這件事情上癮,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壓根就沒有底氣,讓孩子對學習上癮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道理我都懂裡、往往在行動方面還是差一個「實際」沒有到位。
  • 正月十二:沒有規矩的家庭,比沒錢更可怕!
    同樣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守規矩,畢恭畢敬,必然也會有禮有節地相待他人。而這樣守規矩,有教養的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大家喜歡和尊重。就像陳飛宇和郭麒麟,兩人不僅事業發展很好,業內口碑也好。作家劉墉曾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 教育孩子可以用懲罰的方式嗎?怎樣既不傷害孩子又教孩子守規矩?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當孩子能夠理解規矩的含義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討論:遵守規矩,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如果破壞了規矩,將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 孩子從小愛挖鼻孔,長大變成什麼樣?無非是這兩種結果
    「挖鼻孔」一向是被視為不雅觀的舉動,在公共場合挖鼻孔肯定會招來旁人嫌惡、鄙視的目光。著名女星章子怡在出席電影《最愛》發布會時,就因為當眾挖鼻孔而被群嘲,被批沒素質、不配當演員。人人都知道挖鼻孔不雅觀,但卻還是難以控制住,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曾在孩提時期挖過鼻孔,低年齡段的孩子更是每天都會挖好幾次,甚至有個別孩子會吃鼻涕,任家長教育、打罵也難以控制住。
  • 蘇運瑩:看不懂歌詞沒關係,我的聲音會告訴你 名人背面
    這個來自海南的女孩不識譜,歌詞裡充滿各種奇奇怪怪的詞彙,很多人說聽不懂,她反倒挺喜歡這種評價,「我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那就來聽我的Live,我的聲音會告訴你。」比如說穿衣風格好了,我家裡什麼衣服都有,什麼性感的、火辣的、可愛的、活潑的、小洋裝啊,什麼旗袍啊、長裙啊,什麼樣子類型的衣服都會有。每一次跟朋友出來,他們經常,啊?你怎麼變了?然後隔一段時間,啊,我不認識你啊。你怎麼這樣子?但是我不會受傷。我就想下次別人做這個的時候,我就不要誤會他了。我會理解他,他並不是什麼怪異啊或者什麼,他只是想告訴你一件什麼事。
  • 觀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差異: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如此,學校如此,家庭亦然。可是,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哪些事需要立規矩?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可能是不同的情況。(一)兩個客廳,兩種家庭在一檔真人秀中,有兩個家庭比較引人注目。整個客廳,幾乎沒有孩子的玩具,單看這裡,仿佛家裡沒有孩子一樣,所有的東西都擺放的整整齊齊。應採兒說在jasper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玩具必須分門別類的擺放好。這是她給jasper立的規矩,所以現在jasper已經形成習慣,把玩好的玩具會在第一時間收拾起來,雖然房間看上去就會格外整潔。應採兒說:「客廳是屬於大家的,不是屬於你的。你的玩具要放在房間裡,這就是我要的。」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贊:吃飯的規矩,孩子得懂!
    01 餐桌禮儀的背後是家庭教養 飯桌上的細節,藏著一個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 我們竭盡所能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在學習上也是絲毫不敢怠慢,殊不知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教養卻不一定相匹配。
  •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的孩子沒禮貌(再度被震撼!)
    最近,很多家長都在看一篇文章《沒有人會告訴你,你的孩子沒禮貌》。在中國,沒有誰會告訴你,你家孩子沒有禮貌,但是所有人都會討厭你的孩子。我沉思良久,想到一個景象:走在中國的大街上,你敢大聲地喝斥那些不認識的孩子,教他們怎樣做嗎?在德國期間,我一直思考著這樣的問題:德國社會何以文明,德國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通過了解和體驗德國的教育,我們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在很多人看來,德國戰後之所以能崛起,與他們「嚴謹」、「勤奮」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