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得到過良好家庭教育,或是沒有人管教的孩子,差別分化其實是很大的,有眼力見的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一些孩子小時候家庭缺乏疏忽管理,從小就不給孩子樹規矩,不讓孩子養成遵守規矩的意識,讓孩子變成了不懂規矩,不按規矩做事,不尊重別人,輕視別人,只會重視自己的性格。
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出現的毛病,不同的家庭教育會教出不同的孩子,不同程度失敗的家庭教育,也會在孩子身上有所體現。到底如何從小做好孩子的家風教育,傳承一個好家風給孩子呢?
萌萌已經6歲了,但是6歲的萌萌,現在都不願意自己拿筷子和勺子吃飯,都要父母喂。父母稍微兇一下,爺爺奶奶出來護著,萌萌又被爺爺奶奶喂,自己根本不願意動手吃飯,非常懶惰。萌萌的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不用教太多規矩,不聽從鄰居的勸告。
其實,從小不懂規矩的孩子,以後行事做人都不會講究大家心中的規矩,被大家所排斥和邊緣化。從小家庭溺愛的孩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從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以後出了社會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可以服眾。
怎麼樣給孩子樹立家庭中的規矩
1.生活規矩
生活上首先給孩子規定生活規矩,孩子幾點上床幾點睡覺,早晚必須刷牙,睡覺之前必須洗澡,在家必須穿拖鞋,這些都是生活規矩。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小事情,但是只有做好小事情的人,以後其他方面才不會出錯,孩子從小就有生活規矩,知道怎麼收拾,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有個時間概念是好事情。
2.做人規矩
孩子要有做人的規矩,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事不能做的。從小孩子就要有道德意識,知道不可以欺負別人,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偷盜行竊。從小就有做人規矩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會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這樣就避免了孩子走上歧途。有強烈的道德感的孩子,以後也不會出現比較大的人品問題。
3.學習規矩
規定孩子學習的時間,規定孩子學習必須有的效率,讓孩子知道每天在學校必須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必須乖乖的做完作業才可以玩,這是學習規矩。一個從小有著良好學習規矩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績也差不到哪裡去。
都有著學習規矩的孩子,學習是非常自覺的,是非常主動的,不太需要大人操心,這是因為父母在小時候就把孩子的學習概念教好了,把孩子的學習規矩培養好了。所以長大了大人反而省心了,所以小孩子不要看他小,學習規矩要從小樹立。
怎麼用家風教育孩子
1.父母言行一致
想要通過好的家風去教育一個孩子,想要家庭有一個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氛圍,那麼父母的言行首先就要一致,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早睡早起,父母首先就要早睡早起。父母希望孩子回到家裡可以快快做作業,那麼父母回到家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一回到家就躺著。
2.代代相傳
好的家庭教育塑造出來的家風,是可以代代相傳,成為幾代人的精神財富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好了,孩子以後自己成家立業之後又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一代一代的下來,幾代人的精神面貌都會很不錯。
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塑造的良好家風,對於家庭而言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的孩子吃了飯就跑,不知道幫著父母收拾,有的孩子從小不喜歡學習,回到家,就躺著玩手機。這和父母平時的行為影響,以及服務平時給孩子帶來的觀念都是相關的。
3.堅持不懈,長此以往
想要家風教育和影響孩子可不是一天就能照的好的,而是一年兩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父母都必須堅持不懈,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並且不能鬆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是鬆懈偷懶的一面。父母的一分鐘的放縱很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印象,父母都放鬆了,我也可以放鬆一會兒,反正也無所謂。
而且父母對自己的要求首先就要嚴格,這樣父母才可以嚴格的要求孩子,孩子也會服氣。時間長了,遵守家庭的規矩,已經成為孩子日常的習慣了,長此以往下來孩子自然就有了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