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誠實是美德,但你能保證一輩子不撒謊嗎?
小時候,爸媽教育我們一定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不和撒謊的壞孩子玩耍。長大後,誠實不再是我們下意識的反應,而是權衡利弊之後的選擇。
《半個喜劇》赤裸裸展現了社會上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對領導就得唯命是從,點頭哈腰;千萬不要得罪能給你帶來好處的「好哥們」,哪怕他只是把你當成一條狗;和領導有關係的人,就要拼命巴結,總有一天會對自己有利……
主角人設很有衝突性:一個有顏的渣男富二代鄭多多,一個這輩子沒撒過謊的耿直女孩莫默,還有一個沒有背景,母胎單身,工作,戶口都要靠「好哥們」鄭多多的孫同。
主角之間的牽制和衝突,為了一個謊言而不斷撒謊的困境,每個人都在自己堅持的價值觀裡做出一次次選擇。
影片中莫默相親時說的那句話,不僅是對相親對象的嘲諷,也是對我們發出的拷問:你覺得社會不論對錯論什麼呀?規則不對我幹嘛適應它呢?
電影《後會無期》中有句臺詞: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分利弊。
是啊,成長的過程就是變得越來越現實的過程,我們在意的不再是美德,而是如何在社會上生存。
但這真的對嗎?當你最終變成了自己當年最討厭,最看不起的那類人的時候,你會不會後悔?真的不能活得真實一點嗎?真的沒有辦法嗎?
「我不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樣,我快三十了,我能不知道嗎?我就是想試試這樣行不行?我撞撞看嘛,撞不死我,我就還撞,我OK的嗎?我這樣OK的吧?」
莫默是影片中自始至終堅持誠實的人,她信仰對錯,不看利弊,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可能有點傻,有點憨。但就像她說的那樣,她不怕被別人穿小鞋,因為她就沒脫下來過。她不怕孫同媽媽知道她和鄭多多的事情後會對她有偏見,她只是想忠於自己的內心,活得無愧於心,無愧於人。
莫默是影片中的理想主義,她活出了孫同嚮往的人生。
人總是容易被與自己互補的人吸引,孫同之所以能夠喜歡上莫默,就是愛她的真誠。
但孫同最終還是抵不過「好哥們」的要挾,當愛情和麵包只能選一樣,迫於母親的壓力,他必須選擇麵包。
所謂理想主義,不過是如莫默一般少數人的堅持。
因為這條路太難了!正如《聞香識女人》中的那段經典臺詞:「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總是清楚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都清楚,但我從不走。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太他媽難了。而查理,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他選擇了對的路,這是一條正確的路,充滿原則,通往個性之道,讓他繼續他的行程吧。他的前途掌握在你們手裡,諸公。絕對是有價值的前途,相信我,別毀了它,保護好它,支持它。有一天你們會深感自豪的,我保證。」
這個社會需要莫默這樣的人。靈魂不可能有義肢,堅持對的路,註定要付出代價,甚至頭破血流,但那又怎樣呢?
影片通過放大說謊的好處來折磨男主角孫同,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孫同內心的糾結和掙扎。
說謊可以有工作,有戶口,有富二代「哥們」。一旦選擇誠實,工作會丟,戶口泡湯,富二代「哥們」也會和自己絕交,把自己趕出家門,只能流落街頭,一無所有。
我們都是成年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成年人,毫無懸念,前者肯定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孫同在一開始也選擇了前者,選擇和鄭多多一夥,就是選擇了哄騙高璐,選擇了和莫默分手。
但我們都無法脫逃真實的渴望,最終,孫同說出了一切,和鄭多多在婚禮酒店扭打在一起,高璐得知了真相,選擇反悔。孫同丟了工作,戶口,「哥們」,卻再次和莫默走到了一起。
影評作者凌睿寫道:你撒一個謊,就會再撒第二個謊來圓上一個謊。而當你的謊言被識破的時候,下場一定會比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講真話嚴重得多。撒謊就是埋雷,謊言被識破的時候就是地雷爆炸的時候。
鄭多多註定無法得到真愛,因為說謊是他的本能,渣男是他的體質。
好在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希望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重新做出選擇,把陷入謊言垃圾桶的腳,勇敢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