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2021-12-25 一乘禪師

關注一乘禪師  轉發就是法布施


(圖:張衛)

《什麼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我們身為凡夫,智慧不究竟圓滿,相應的言行舉止及意念都不是清淨的,分別執著必然產生因果輪迴的業。

修行以開啟智慧為第一,無明是造業的因,只有智慧才能破無明,破無明才能到達覺悟的彼岸。

開啟了智慧,我們這個身體就不再成為無惡不作的,造業的機器,而是能夠眾善奉行,普度眾生的法器。

怎樣獲得智慧?佛法的六度就是獲得智慧的秘訣!哪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首先是布施,布施不只是施捨財物,凡利他之心皆為布施。布施就是種福田,為什麼要種福田?布施能修養悲心,大慈大悲的心就是大福田,只有這樣的福田才能結出覺悟的菩提之果。

接著是持戒,何為戒?戒即止,戒是戒惡,戒貪。諸惡不作,不貪婪即是戒。戒能增長慈悲,慈悲能幫助持戒。

唯有持戒,諸惡不作時,內心才會清淨,內心清淨即是定,這樣的定就是正定,能夠生長智慧。所以叫「戒、定、慧」。

第三是忍辱,忍辱就是平常心,遇到不幸的遭遇能不生情緒,不喜不憂,不焦不躁,不緊不慢,任何境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持戒是忍辱的前提,一個無惡不作的人是不可能忍辱的,能忍辱也是一種定力。

第四是精進,也就是正精進,布施、持戒、忍辱能夠讓正念相續,正見正行不懈怠,不退轉,就是正精進,只有如是正精進才能得正定。

第五就是禪定,禪定是正精進之果,又是智慧之因。因為只有禪定才能生長智慧。每個人都原本具足了智慧,也就是如來德性,只是因為貪嗔痴而不能證得。智慧在內心清淨時會自然顯現,所以,禪定是獲得智慧的前提。

第六度就是智慧,智慧是六度的核心,其它五度都是為了圓滿智慧的。前四度為了第五度禪定,禪定為了第六度智慧。

只有智慧才能到彼岸,只有智慧才能斷惡從善,只有智慧才能明心見性,只有智慧才能度眾生,智慧究竟才能頓悟成佛!

因此,智慧能生功德,智慧圓滿,功德才能圓滿,功德圓滿才能證道成佛。

可見,無論什麼宗派哪個法門,不持戒開智慧的修行都是邪行外道,不入佛道必入魔道。

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開啟智慧就是佛法修行之不二法門,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途徑,無論大小乘,都依此為唯一的途徑,故名一乘。

因此,佛法即一乘法,一乘法即不二法,不二法即無上甚深微妙法。

往期精彩內容連結

讓你的輪迴越來越精彩

佛教不是迷信的宗教

談談為什麼要修行

煩惱越多越好

你是魔,很好

(圖:張衛)

一乘禪師又名一乘和尚,一乘禪師是眾弟子對一乘和尚的尊稱。一乘禪師苦口婆心弘揚佛陀正法【一乘禪】,傳播佛法真諦。一乘禪師曾得印度古法瑜伽大師親傳,結合現代人的根機,獨創了不二瑜伽【一乘瑜伽】。一乘禪師希望自己的弟子通過參悟「一乘禪」,修煉「一乘瑜伽」,個個都能成為踐行佛法的佛弟子,行梵行的瑜伽行者


掃碼關注

本公眾號內容均為一乘禪師親授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無上甚深微妙法:就顯宗來說,無上甚深微妙法指的是般若經,要遇到佛還不那麼難,但要遇到般若經就很難了。所以,般若經就是顯宗法門裡的無上甚深微妙法,要聽聞般若經,一定要有很大的福報才行。        我們學習五部大論,需要花十五年的時間,內容主要是般若經。要遇到般若經很難,前世一定會有一個親近過的上師,不只親近過上師,還要聽過上師講經,還要背誦過經文,自己供養過佛菩薩,並且清淨持過戒律,見過菩薩、佛,捐建過寺院,才有這個福報,才能得到這個微妙法。
  • 無上甚深微妙法--開經偈
  • 《法海寶藏六》27-開經偈(1無上甚深微妙法)
    武則天是個佛教徒,在修行上也是蠻不錯的,她跟六祖慧能學佛法,經常派一個記憶力很強的大臣到六祖那邊去聽聞佛法,大臣把六祖講的內容全部記下來,然後講給武則天聽,她主要是用這種方法學習佛法。    開經偈這四句包涵了人生無常、佛法難聞、上師難遇等內容,非常圓滿地解釋了佛法難遇的道理。    無上甚深微妙法:就顯宗來說,無上甚深微妙法指的是般若經,要遇到佛還不那麼難,但要遇到般若經就很難了。
  • 《法海寶藏》(六)27-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為什麼叫無上呢?釋迦牟尼佛曾經三轉法輪,初轉四諦法輪時講的是小乘法,面對的是小乘的弟子們;二轉無相法輪時,面對的主要是菩薩眾;三轉了義和不了義法輪時,面對的弟子裡面有凡夫、聖人等各種各樣的眾生。這裡講的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指二轉法輪,二轉無相法輪是最高無上的法輪。佛初轉法輪,是為鈍根者講的;二轉法輪,是為銳根者所講的;三轉法輪,是為中等根器者講的。
  •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開經偈武則天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稱是佛陀的虔誠弟子,佛學造詣深厚,今天佛教徒常誦念的開經偈,就是武則天的作品。尤其,則天皇帝對佛教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大乘八宗的叢林,奠定了後來中國佛教八宗蓬勃發展的基礎。
  • 【正念修心坊】無上甚深微妙法,願解如來真實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許多人問我:你做心靈療愈(心理諮詢)工作,接受那麼多負能量,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態的呢?其實,了解我的人知道,心理諮詢只是我的一份此生安生立命的職業。我更大的追求,是運用我生命中的所有因緣,成就自己,超越自己。
  • 武則天的四句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傳說當年: 佛教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此女孩子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則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武則天做皇后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讚嘆佛法的四句偈言,「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成為佛徙誦經的開經偈,一直流傳了千百年。
  • 「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無上甚深微妙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 你了解法界甚深的緣起嗎?——時輪密法的真正要義
    這時從法爾時輪之中,法界自然出生妙晉,自然贊誦:吉祥時輪融攝法性、緣起的甚深秘密,示現自在降伏的法界金剛身,廣大明顯現前無間相續金剛大總持。此時心王菩薩忽然面向蓮花王太子說道:「你了解如是法界的甚深無礙緣起嗎?」這時,蓮花王太子忽然自見自身遍滿十方法界,無量時空法界之中都有蓮華生大士現身教化眾生、救度眾生,都具足無死的無量壽命。
  • 佛教沒有秘密 [ 甚深佛法(25)]
    佛  教  沒  有  秘  密[ 甚深佛法(25
  •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 《道德經》筆記
    十五 通行本: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佛說不二法是什麼意思?不離相就不可能無二
    一切法無二是什麼意思?一切法者有二種,所謂有為法、無為法。凡夫證不到這一切法無二,他老是有二,既然你認為有二,那菩薩就給你開出有為法和無為法,開出有為法,那麼你要證到有為法和無為法是不二的。什麼叫有為法和無為法不二?為什麼凡夫看成是二呢?
  • 黑忿怒母~甚深斷魔前行課誦及遷識
    法性虛空界藏·甚深斷魔前行課誦及遷識·開啟智門識 語  本法是大成就者敦炯林巴(1835-1904)所取藏《法性虛空界藏》的根本法門,一般常稱為(摧瑪)或(黑忿怒母)或依藏音更略稱為(決),依義譯為(決)(斷),或依觀修特點稱為施身法。
  • 〈大悲咒〉治心痛、火燒瘡的密法(宣化上人)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一九六九年三藏法師宣化上人講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連載53】〈大悲咒〉治心痛、火燒瘡的密法
  • 他們的善根因緣甚深,無量劫來慧光普照
    無諍念王有一千個王子,第一個王子叫不眴(xuàn),就是觀世音菩薩;第二位王子是尼摩,就是大勢至菩薩;第三位王子叫王眾,是文殊菩薩;第八位王子叫泯圖,是普賢菩薩;而無諍念轉輪王就是阿彌陀佛。那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就有父子關係;而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曾經就是兄弟。
  • 金剛經:「一切法都是佛法」,是法無定法,萬法皆法的自在之道
    佛祖在《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中有一句話叫做「一切法都是佛法」,有許多的人都只能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而難以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大智慧,從而白白讓自己錯過了悟入甚深佛法的機會,難以登堂入室而得見般若花開。
  • 玄奘西行取回的《心經》到底講述了什麼?空性和般若甚深玄妙
    也正是因為玄奘的潛心求法,才能讓大乘佛法在中國發揚光大。聽起來或許很簡單,但是《心經》中闡述的空性,卻是無上甚深的玄妙法門。佛陀是覺悟之人,斷滅了煩惱,徹悟了空性,得到了般若智慧。但是對於肉眼凡胎的我們,空性太過虛無縹緲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空」呢?如何才能得到「般若智慧」呢?
  • 甚深淨障法門——觀音齋簡介
    打完前三對,中間休息幾天,然後再從四月十二開始至四月廿一繼續後五對飢行,法會為時總共十七天。       千手千眼觀音齋戒,是一門甚深淨障的法門,圓滿一次的修持需時兩天。第一天為前行日,第二天則是正行的禁慾食日。修持者需受持大乘長淨戒,一共要持守八支戒條。第一天的前行日,修行者只進食一餐和飲料,且完全素食,餐飲中不含任何動物成分,也不含洋蔥、大蒜、蛋類等食材。
  • 佛早有預言,末法時期魔王的真實面目
    表現如下: 對佛法實際修、行、證的人非常稀有;佛教淪為「求名聞利養」、「求平安無災無病」乃至「求升官發財」的法門;正如一副對聯:「經懺可贖罪,難道閻王怕和尚?捐財能超生,豈非菩薩是貪官!」;最為痛心的是:「無廟不設功德箱,無寺不受香火錢」,名寺的高額門票致使無錢信徒常常臨其門而難以拜佛禮敬;隨佛所教的三乘菩提變成了「交易」。以上是「佛教世俗化」在世間的現狀。
  • 樂法光明三昧(宣化上人)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22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