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萊蕪區西杓山村:以「長勺之戰」文化旅遊為載體 「一鼓作氣」打造和諧美麗新農村
☝☝點擊查看視頻☝☝
7月16日,記者來到萊蕪區苗山鎮西杓山村,悠久的文化底蘊,美麗的鄉村環境,整齊的路燈,漂亮的3D彩繪都讓人印象深刻。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長勺之戰展館、村史館和一排排的優質蔬菜大棚。
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曹劌論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通過一幅幅圖片讓人身臨其境,給大家一個親臨現場,重溫歷史的機會,學習和發揚長勺精神。
「我們村是著名的「長勺之戰」遺址所在地,也是魯中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域所在地,著名的成語「一鼓作氣」即起源於此。以此為依託,在歷任第一書記的幫助下,我們修建了長勺之戰展館和村史館,發展特色旅遊產業。」西杓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愛永介紹,現在有很多人慕名來到我們村參觀,特別是大棚內蔬菜水果成熟的時候,參觀歷史體驗文化,採摘蔬菜水果,帶動村民致富。
西杓山村是省級貧困村,位於萊蕪區苗山鎮西北部,有338戶,共810人,由於缺乏支柱產業,集體經濟薄弱。「引得來項目、留得住人才,村莊才能快速發展,百姓才能生活更幸福,然而確定西杓山村的發展方向是重中之重,有了方向大家才能心齊,才能有勁往一處使。」駐村第一書記李軍介紹,根據西杓山村發展實際和扶貧工作的要求,我們確定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路子,促進村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通過發展蔬菜大棚項目,一方面,通過藉助承包農戶的技術優勢、渠道優勢帶動其他村民發展蔬菜大棚種植。另一方面,明確大棚用工優先聘用貧困家庭人口,安排力所能及工作增加勞務性收入,通過打工,每年每人增收800元到1800元不等。除建設大棚以外,李軍還幫助村裡向上級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資金,建設了光伏項目,通過這些產業項目的實施,每年都將為村裡帶來7萬元左右的收益,經過村兩委以及全村人的共同努力,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駐村工作之初,李軍便堅持將黨建工作作為西杓山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健全「三會一課」制度,制定村級黨務、政務公開公示制度,完善村委議事規則、決策程序和主題黨日制度,認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進一步推進基層黨建規範化。加大黨員教育力度和管理,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好廣大黨員的帶頭作用,調動起廣大村民的作用,推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今年五月,西杓山村被市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村黨組織。
第一書記李軍與90歲貧困老人交流
目前,西杓山村已經完成了硬化路面1000多平方米,鋪設瀝青主幹道420米,安裝路燈70多盞,改造提升村文體廣場,綠化廣場周邊近1000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12戶。
在貧困戶張桂香家中,今年已經90歲的她告訴記者:「李書記人很實在,沒事時就來和我拉呱,問我有什麼需要的,看見有活就幫我幹這幹那,這個書記怪好啊。」
記者手記
農村發展受地域限制,集體經濟薄弱,但是農村也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文化底蘊。只要多調研多思考,因地制宜確定發展方向,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投入到項目建設中,通過項目帶動,一方面可帶動貧困人口就業,有效鞏固貧困人員脫貧成效。另一方面可吸引遊客前來觀賞旅遊,增加貧困人口受益,增加村集體收入。如今的西杓山村以「長勺之戰」文化旅遊及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努力抓好基礎設施再提升,富民產業上水平,民生保障全覆蓋,「一鼓作氣」打造和諧美麗宜居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