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繩上的魂》:若靈魂重新來過,你能超越自己的命運嗎?

2021-03-02 心探索


撰文 | 道豐

圖片 | 網絡

我們每天忙著上班、下班,忙著戀愛、結婚,忙著生子、養育,而後期待孩子長大,考個好成績,找份好工作,然後找個好人結婚、生子……

這樣的輪迴,每天都在上演,你覺察到了嗎?

《皮繩上的魂》則是一部幫你超越輪迴,看清楚自己的故事。確切地說,它更像是另外一個版本的西遊記,一個沒有脫離五欲六塵者的東行故事!

3條敘事主線:

第一條:塔貝殺鹿得到天珠,將之送到掌紋地,路途中遇到某些人,一路成長,最終在終點獲得新生;

第二條:倆兄弟復仇追殺塔貝,追尋過程中,哥哥也曾扮演塔貝的保護者,一心只想守護弟弟回家。弟弟雖然終結了塔貝的生命,但也終結了自己;

第三條:作家找小說中的塔貝,其實也是在尋找自己的過程。這也是一條虛實結合的敘事線,給電影本身增加了更多的懸疑色彩。

4個時空:

第一個時空,作家的追尋;

第二個時空屬於作家筆下的人物塔貝;

第三個時空,追殺塔貝的兄弟兩人,是十五年前的故事;

第四個時空,最後作家和故事的主人公出現在了同一個維度中。

3個故事,4個時空,你看到了什麼?

我看完後,也一遍遍問自己,這部電影,最本質的核心是什麼?

如果說《西遊記》是一個出家人西天取經,成就無上佛果的故事;那麼《皮繩上的魂》則是一個未脫離五欲六塵的凡人東行找尋自我的故事。

唐僧一路取經,面對著外界的妖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有悟空、豬八戒、沙僧的護送;塔貝東行護送天珠,經歷108天,這其中也有牧羊女瓊、具有預知能力的普、滿懷親情責任的佔堆的護送。

塔貝經歷108天,走到了掌紋地,靈魂得到了淨化。看似他護送的是聖物天珠,其實是自己內在的佛性。

108,也正是佛法中所說的,人有108種煩惱,佛法可使其斷之。

掌紋地:

在電影中的典故是蓮花生大師在降魔過程中,最後一個妖魔妄想逃脫,蓮花生大師從空中舉起右掌拍下,降服妖魔,因而留下了這片「掌紋地」。

「掌紋」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掌紋,也就是「手相」,世人熱衷於通過手相看命運,而這「命」,有固定的部分,也有很強的可變性,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因果」。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走在同一條路上,路僅僅只是個形式而已,但它代表的是命運的遞進。

所以,這個電影也是塔貝走出自己的命運的過程。

塔貝是一位殺生無數的獵人,在獵殺一頭鹿時被一道閃電劈死。本世的因果原本是墮入惡道,但因遇到聖物天珠,扎託活佛將其喚回,護送天珠去傳說中神秘的掌紋地。

一開始,他遇到了瓊,一個美麗的牧羊女。晚上,他們在一起了,可是白天,他卻百般拒絕她的跟隨。此刻,面對這份責任,他懷有恐懼、不敢承擔,就像在酒館的那一幕,瓊懷了他的孩子,看著他的眼睛說:「你是懦弱的。」

瓊,是勇敢、無畏的,可這一切皆是因為愛情,她愛他,所以無所懼怕,可她也很傻,她無法走進這個男人的心,不了解他身上的苦,更不了解曾經從死亡線上回來的他,內心究竟有著怎樣的恐慌。

所以,有時候,瓊看似會有些無理取鬧,甚至有些莽撞。但更多的時候,她是塔貝東行路上的悟空,負責尋找各種食物、提供資糧,無條件地給予支持和陪伴。

瓊隨著塔貝不斷東行,她越來越了解這個男人,也願意和他一起承擔、面對,對他多了一份理解和接納,她的生命也似乎柔和了許多。

而另一邊,塔貝也經歷著命運的考驗和歷練,內在的生命也在發生改變。

當聖物天珠被人盯上,以高價抵換時,塔貝不願。這一次,他毫不猶豫擋住了財富的誘惑,這樣來之不當的財富,佛教稱之為「毒蛇」。

遇到復仇者,他沒有像以往一樣躲避,而是大聲喊出「倒酒」,選擇與之一桌對飲。雙目注視之下,他沒有了以往的恐懼,或許,這其中便有「愛」的力量。

他遇到了即將去世的老人,坐在那片鏡湖邊上,老人握著他的手,觀看祭祀的舞蹈。塔貝慢慢感受著老人生命的離去,他轉而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妄想抓住什麼,可是什麼都留不住。

對面的舞蹈中,緊接著在慶祝孩子的新生,擁抱著孩子的父母臉上露出的欣喜的表情,與塔貝滿臉的淚水、悲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在為老人哭泣,也在為死亡哭泣,更是為自己曾經造作的惡業而哭泣。

這一夜,面對著平靜的湖水,他大聲地哭泣,內心的各種情緒蜂擁而至。祭祀者走過來,告訴他「有什麼煩心事都說出來吧,說出來就乾淨了」。這也正是佛教中所說的懺悔,當我們敢於把自己的事情真實地說出來,不加掩飾,這樣真誠的心本身已經開始接納自我。

離開時,塔貝一路上平靜而祥和地唱道:

「眾星之主的滿月即將升起,

降臨人間的孩子純潔的臉請讓我靠近,

請讓我伸出溫柔的雙手歡迎你,

孩子,引導我在仇恨的土地長出仁愛的花果,

讓惡魔的詛咒變成寬恕的微笑,

讓我了解別人而不求被了解,讓我愛別人而不求被人愛。」

這正是他經歷過兩次死亡以後覺醒的標誌。

再次見到瓊,塔貝身上多了一種溫柔,他的目光是柔和、滿懷愛意的;所以即使知道山底是要殺掉自己的人,他依然決定營救對方,因為眾生平等;面對復仇者,他希望這份仇恨可以在自己這裡終止,千萬不要告訴孩子復仇者的姓名,他一遍遍叮嚀瓊。與復仇者中的弟弟決鬥,明明一刀可以殺死他,在半空中,他選擇了停手,因為仁慈,他已決定不殺生。

雖然他最終還是離開了,但是他已經抵達了自己的掌紋地,108天,他的靈魂已經淨化,他獲得了新生。

在途中,塔貝曾遇到「普」,一個擁有預知能力的啞巴小精靈男孩,他與塔貝共同踏上聖途,指引著塔貝找到正確的方向。普更像是一個指引者,只存在於內心的力量。

塔貝還遇到了復仇者中的弟弟郭日,郭日的世界裡只有兩個名字,一個是親人,一個是仇人,雖然他與塔貝素未謀面,但他一直在追逐,直到死。

復仇者中的哥哥佔堆,因為弟弟一心要殺掉塔貝,但是他覺得這樣下去,殺戮永遠不會結束。因為如果弟弟把塔貝殺掉,塔貝的孩子就會殺掉他們。為了化解仇恨,他放下自己的愛情去尋找弟弟郭日。

佔堆的內心一直在思考,仇恨到底是什麼。他明白把塔貝殺了也不一定會幸福,只是希望可以把弟弟帶回家,好好過日子。

小說中的人物塔貝走丟了,一頭扎進自己的命運裡消失不見,這令作家格丹瘋狂,仿佛丟掉的是他自己的影子,眼看著他如機警的野獸般一次次逃脫,在愛恨交織的渡劫中升升墜墜,但刀扎在那人身上,血仿佛從自己的這一側流出,刻在他背上的道路延伸到自己的腳下,掛在塔貝脖子上的使命重又交還到自己手中。作家格丹的追尋,也正是現實「輪迴「的最好詮釋。

塔貝的尋找,其實也是作家的尋找,作家通過追尋塔貝,而找到自我。這樣的故事像極了張揚自己的人生經歷:

他畢業開始做導演、拍電影,似乎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就好像作家就是要寫作;塔貝重生就註定要護送聖物天珠一樣自然。

▲《愛情麻辣燙》劇照

他拍了電影《愛情麻辣燙》,在當時獲了50萬票房,電影《洗澡》、《落葉歸根》、《無人駕駛》……收穫了名利,他卻一直憂慮沒有一部票房過億,也會幻想如果《愛情麻辣燙》在現在,是不是該過億了?於是,他總想著拍一個能夠過億的電影。他也一次次,面對著金錢、名利、事業的誘惑。

2006年,他開始接觸《西藏,系在皮繩上的魂》這部小說,07年劇本完稿,而後選景,這個時候《皮繩上的魂》的劇本,還是偏向於商業性,會考慮票房、市場回報,會有更多的劇情衝突、愛恨情仇。

很多事情,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因為西藏的問題,這部電影被暫時擱置。就像這個作家,小說沒了結尾,只得不斷追尋。而張揚,也沒有停下腳步,這中間,他拍攝了《無人駕駛》、《飛越老人院》,大家聊的都是票房、明星,清一色的商業電影。

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感覺找不到自我了,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似乎距離自己最開始的東西越來越遠。「電影對我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我非得拍電影嗎?」他開始重新思考,他去大理蓋房子,看著洱海,他問自己「為什麼拍電影?電影到底對我意味著什麼?不拍電影我還能幹點什麼?我要拍什麼樣的電影?怎麼拍電影?」此刻西藏電影開始回到自己的內心,似乎一切時機成熟了。

《皮繩上的魂》、《岡仁波齊》開始拍攝,他想要去做一個導演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去考慮那些外在因素,只是單純地想做這麼一件事情,就如同一開始導《愛情麻辣燙》一樣。

在這個過程中,指引他的是內在的「普」,指引自己要往哪裡走,何時要停下,何時要開始!過程中,給他力量,提供資源的是周圍的「瓊」,身邊有朋友提建議,有朋友可以出資……

這部電影的主角到底是誰?是護送天珠的塔貝,是一直在尋找小說主人公的作家還是在復仇之路上,不斷追尋的兄弟?是牧羊女瓊?小精靈普??

都是,或者,都不是!或許主角也是導演張揚自己。

就像他說的「對於我來說,就是尋找和救贖的主題。我在做這兩部電影時都是在尋找,作為一個創作者,本身也是尋找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我和那個作家的感覺非常接近,作家所謂的在尋找他小說中的人物,其實就是在尋找自我。」

《岡仁波齊》一路在探討真實和虛構的關係;《皮繩上的魂》的作家也在尋找真實和虛構間的關係,而對於導演來說,何嘗不是這樣,而這份「真實與虛幻」,其實更確切地說是「理想與現實」,你是遵從內心的聲音?還是聽從外在的標準?

有個粉絲特別喜歡張揚,讓他籤這四個字:順其自然;這句話來源於披頭四的歌詞, 「陰雲密布的夜空,有一個聲音指引我的方向,順其自然」。張楊很開心的籤字,他說,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狀態。

「順其自然」,何嘗不是佛法中的「隨緣」。隨緣,不是隨便,而是不執著於結果,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也是他能夠等待這麼多年,聽從內心的聲音拍攝這部電影的原因吧!

《岡仁波齊》中有一句話:「以前我們耕地至少要三天,之前要跳舞、祭祀,現在的年輕人半天就幹完了,耕牛也累得直喘氣,為什麼現代人就這麼著急呢?」

《皮繩上的魂》也有一句活佛的話:「目標在北方,道路是身上,距離在腳下。」

你呢?你在哪裡?

現代人總是很容易迷失,因為誘惑太多,我們把眼光放到了未來的結果上,而不是腳下。「忙「,也是心亡!

我們佩服藏人對信仰的忠誠,但是落到自己身上,信仰很容易與迷信掛勾。我們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業,看似站在科學的立場上,卻距離真相越來越遠。

相信金錢萬能者,財富是TA的信仰;把感情作為唯一依賴者,「對方的愛」是TA的信仰;為追求事業成功,因而捨棄其他者,「事業「是TA的信仰……

這些都是「迷、信」,都是不穩定的。一旦這些執著的東西發生變故,人生則會瞬間崩塌。就好像曾經流行的一句話:越在乎,傷害越大!

而你,在乎的是什麼?

《皮繩上的魂》是靈魂的淨化器,它讓我們看清楚自己,多問問自己:我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究竟要做什麼?此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就像塔貝醒悟後,所唱的那首歌一樣:眾星之主的滿月即將升起,降臨人間的孩子純潔的臉請讓我靠近,請讓我伸出溫柔的雙手歡迎你,孩子,引導我在仇恨的土地長出仁愛的花果,讓惡魔的詛咒變成寬恕的微笑,讓我了解別人而不求被了解,讓我愛別人而不求被人愛。

靜下心來,去誦讀這部分內容,你的心也會被慈愛、溫暖包圍。

作家從塔貝手中接過了聖物天珠,帶著瓊一起尋找那條淨土。塔貝的故事暫時完結,而作家的尋找還在繼續,找到塔貝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路標。就好像對於導演張揚而言:《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也是他找尋自我路上的路標,這,就是修行。

對於我們而言,看這部電影進行思考,也是自己修行路上的一個路標。生命還要繼續,工作、事業、家庭我們都要維護,與其糾結,不如把它們當做修行的道場,把覺醒的種子種在心裡,時時提醒自己。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探索、前進的過程,你會遇到各種妖魔鬼怪,而他們更多地是來自於你的心魔,跨越了心魔,你也就會更容易跨越現實的障礙。

有人問,這個過程不會很難受嗎?

我想問,你待在自己的困境中,就很舒服嗎?

修行不是拋棄所有,而是擁有了所有,因為心是無限的,自我也是無限的。

就好像醒悟後的塔貝,面對死亡,他沒有恐懼;面對愛人,他能夠自如地表達愛意;面對仇恨,他能夠轉化為仁慈的力量;面對接下來的使命,他知道有人會接棒。

找到柔和有力量的自我,了解別人而不求被了解,愛別人而不求被人愛,堅定地走在自己的路途上,或許,這才是修行的意義。


原創文章,轉載請公眾號後臺回復"轉載"

按提示操作即可;投稿及簡歷:

xintansuozhenggao@aqrage.com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心探索好物!

相關焦點

  • 《皮繩上的魂》裡的魔幻現實
    評分8分東莞時間網訊 《皮繩上的魂》三百多萬的票房只有《岡仁波齊》的零頭,出自同一導演之手,同為一年內拍完的西藏題材姊妹篇,前者情節更複雜,後者故事很單純其實,從本質上說,魔幻現實主義所要表現的,並非魔幻,而是現實。「魔幻」為手法,表現「現實」才叫目的。《皮繩上的魂》通過負罪的迷失者塔貝、糾結的復仇者郭日兄弟、純真的追隨者瓊、道路的指引者小啞巴、命運的啟示者活佛、真相的追尋者格丹共同演繹著虛實相生,復仇與救贖的故事,傳遞著現實世界人類的困境與掙扎。現代文明拯救了我們的生活,卻無法拯救我們的靈魂。
  • 盤點電影《皮繩上的魂》
    可那居然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開幕式上「鼓樂聲和千萬人的合唱」。塔貝沒有得到解脫,他永遠留在了掌紋地。於是作者代替了塔貝,他帶著瓊往回走,時間重新開始。瓊的皮繩上整整系了一百零八個結......是誰的魂系在皮繩上呢?是瓊的,但瓊的靈魂卻真正得到了解脫。她成為了一個「新」的人,一個能夠活下去的人。那麼,塔貝真的死了嗎?過去的記憶,只有徹底放棄了嗎?不,」據經書記載,在香巴拉這個雪山環抱的國家,將發生一場戰爭。經歷數百年的惡戰後,妖魔被消滅,甘丹寺裡的宗喀巴墓自動打開,再次傳布釋迦的教義,將進行一千年」。此後,末日將來到。
  • 《皮繩上的魂》行走在刀鋒之上的魔幻故事
    行走在刀鋒之上的魔幻故事《皮繩上的魂》是個東方魔幻現實主義故事。它將凡人的痛苦、宿命、輪迴及愛、使命與救贖層層嵌套,實時拷問著觀眾的智力和內心,逼你不斷接近和面對,直至共同揭開一個包含愛與救贖、犧牲與原諒、責任與使命的故事,降服自己的「心魔」,在影像風格上,《皮繩上的魂》打破的魔幻題材的慣有的虛無窠臼,反而呈現出西部公路片的真實冷硬,敘事宏大,人物命運跌宕,延多時空同步行走,充滿粗糲的力量。
  • 《皮繩上的魂》殺手、情人、荒原與靈魂的分岔路
    《阿吾》唱給所有迷失的靈魂:生活沒有真相,但生命有。《皮繩上的魂》曾獲得金馬獎最佳作曲提名,主題曲《阿吾》改編自「拉伊」情歌:「心中的布穀鳥啊,當你在山頂鳴叫我會在山腳聽到,這聲音讓我憂傷,當憂傷心中生起,思念牽腸掛肚……」。
  • 《皮繩上的魂》:一部值得珍視的電影
    8月18日上映的張楊導演作品《皮繩上的魂》是今夏非常值得走進院線觀摩的一部影片——前提是觀眾有足夠耐性,能聽著藏語對白,坐足兩個小時——《岡仁波齊》的票房成功,證明以上顧慮,至少對相當部分的觀眾而言,已不構成欣賞障礙。《皮繩上的魂》對觀眾最大的挑戰是敘事節奏和敘事手法。
  • 《皮繩上的魂》:我哪裡不如《岡仁波齊》了?
    《皮繩上的魂》劇照為什麼這樣兩部相似度極高的影片「命運」如此不同?那就不妨來分析一下二者的差異所在。話說,《岡仁波齊》是張楊原創的作品,既然是原創,那麼影片基本可以等同於原著。而《皮繩上的魂》則是改編自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
  • 《皮繩上的魂》獲上海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由和力辰光、樂視影業、雲南尚立文化傳播出品、張楊導演的執導的魔幻現實主義題材力作《皮繩上的魂》榮獲最佳攝影獎。評委會的頒獎詞稱,郭達明在影片《皮繩上的魂》中,「用魔法般的影像記錄了西藏生活的日夜流轉,為我們呈現出了生命的真諦。」
  • 《皮繩上的魂》能否複製《岡仁波齊》的成功
    《岡仁波齊》的票房甚至超越了之前因為方勵驚天一跪造就了社交網絡上超高討論熱度的《百鳥朝鳳》。《皮繩上的魂》劇照。影片原定8月4日公映,現在調至8月18日。得益於《岡仁波齊》的成功,張楊導演另一部在同一時期、同一地區拍攝完成的《皮繩上的魂》將於8月4日全國點映,8月18日正式上映。
  • 《岡仁波齊》火了, 姊妹篇《皮繩上的魂》來了
    當被問及對《皮繩上的魂》票房有何期待時,路偉說:「走一步看一步,不急不緩。」&nbsp&nbsp&nbsp&nbsp《皮繩上的魂》改編自西藏著名作家扎西達娃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
  • 《皮繩上的魂》:解開張揚的西藏繩結
    六月份上映的《岡仁波齊》票房幾乎破億,這對於一部「朝聖」題材的類紀錄片已是上佳成績,更何況200%的投資回報率,讓他同時套拍的另一部西藏題材劇情片《皮繩上的魂》,票房壓力頓減。《皮繩上的魂》海報說起來張揚和西藏的情緣已經延續了二十多年,從當年還是中文系的慘綠少年開始,他就是第一批進藏的背包客。2012年,在《飛越老人院》遭遇票房滑鐵盧之後,張揚隱匿了頗長一段時間。
  • 首部西藏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皮繩上的魂》曝終極mv
    《皮繩上的魂》曾獲得金馬獎最佳作曲提名,主題曲《阿吾》改編自「拉伊」情歌:「心中的布穀鳥啊 ,當你在山頂鳴叫我會在山腳聽到 ,這聲音讓我憂傷 ,當憂傷心中生起,思念牽腸掛肚……」。《皮繩上的魂》改編自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此前,提到「魔幻現實主義」大家往往會想到南美洲,馬爾克斯、博爾赫斯、魯爾福……電影作品中最為普通觀眾熟知的恐怕是李安的《少年派》,《皮繩上的魂》則接續了這一流派「元敘事」的方式,套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在敘事上「打破次元壁」,直面靈魂的內部探尋。
  • 《皮繩上的魂》一定不會賣座,不然中國觀眾都成精了
    但即使如此,《皮繩上的魂》也很難作為類型片來衡量和討論,因為它沒有複製公路片或西部片的元素——這也正是我認為這部片子非常值得推薦的原因——這不是一部複製出來的電影。它把魔幻現實主義這一舶來的藝術,聰明地裝在了藏地故事的殼裡,與當地原生的文化融和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在華語電影中,顯然是具有開創性的。
  • 《皮繩上的魂》:走出這一步有多難
    但兩部電影有著相同的終點,《岡仁波齊》中的藏民,磕著長頭,一路跪拜前行,目的是神山岡仁波齊,也是自己;《皮繩上的魂》中,護送天珠去聖地的男主角塔貝和漂亮女人瓊,一心追殺仇家,絕不認輸的兄弟二人;陷入寫作瓶頸,不瘋魔不成活的作家,三組人馬都有著自己堅定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慢慢發現,兜兜轉轉,自己一直在找尋的,也還是自己。
  • 張楊《皮繩上的魂》今日上映 真相海報解謎命運
    網易娛樂8月18日報導 《皮繩上的魂》全片跨越西藏境內8個不同地方,輾轉2000多公裡,其中90%取景自阿里無人區:森林、草原、沙漠、沼澤、皚皚白雪、鮮紅的丹霞地貌、一望無際的神山聖湖和傳說中「蓮花生大師」的掌紋地……作為上海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得主,普通觀眾首先會驚嘆於它的美,業內人士則會驚呼「這群人不要命了!」。
  • 《皮繩上的魂》:宗教信仰上的類型片
    如果說《岡仁波齊》是導演張楊隨性而至的「偽紀錄片」,將朝聖隊伍裡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等人運用不加修飾的手法呈現,那《皮繩上的魂》則是一部精心打造,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藏刀油茶都設計過的「類型片」。它擁有鮮明的人物,幾經反轉的劇情,好看的戲劇衝突。懸疑、西部、復仇、魔幻、愛情,每一個元素都被細緻的表現。
  • 為愛奮不顧身的曲尼次仁就是那《皮繩上的魂》
    影片《皮繩上的魂》正在全國影院熱映,與之前上映《岡仁波齊》一樣備受矚目,同樣是由張揚執導,同樣是直面少數民族的題材,但影片的走向、故事的發展以及對人性的探討卻各有千秋。曲尼次仁出演的瓊,對待愛情有自己堅定無比且獨有的愛情觀。瓊表面上看起來是「沉默的羔羊」,而當愛情來敲門時,她內心的理智與情感產生劇烈碰撞,對愛情的渴望躍然銀幕,化身為追尋愛情的猛獸,可說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可以義無反顧的為愛走天涯,哪怕獨自一人深入不毛之地長達半個月之久,是一位為愛奮不顧身、勇闖天涯的奇女子。
  • 《皮繩上的魂》曝人物版預告 張楊藏地啟示錄
    今日,張楊導演新作《皮繩上的魂》發布了人物版預告片。《皮繩上的魂》是導演張楊在西藏拍攝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影片講述一個背負原罪與世仇,死而復生的獵人經活佛點撥,一路降服心魔,最終將聖物天珠護送進入蓮花生大師掌紋地的故事。
  • 《皮繩上的魂》:作家和導演的故事成功與否在於受眾的凝視
    《皮繩上的魂》:作家和導演的故事成功與否在於受眾的凝視1984年,扎西達娃創作了《西藏,系在皮繩扣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2014年,張楊與他聯合改編了這兩部小說。2017年《皮繩上的魂》公映,電影與原著都充滿了豐富的多義性和歧義性,澄淨優美的鏡頭和分層敘事的驚喜,有人提及萊昂內與《布達拉斯大飯店》等,其實從小說到電影都是在遊戲文本,敘事圈套和宗教蘊含都在明處,西藏生活的本質與玄冥之思,無法不聯想起阿來、馬原等其他的漢藏作家,西藏的自然風雲與藏人的內在心靈。第六代導演的姿態與先鋒作家的文學書寫的合力,就貢獻出悲欣交集的《皮繩上的魂》。
  • 《皮繩上的魂》導演張楊:信仰是宏大的母題,任何事,恐怕都不脫離信仰
    低調的張楊導演這幾年鮮少露面,直到《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兩部作品的上映,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從《愛情麻辣燙》到《皮繩上的魂》,張楊導演這些年的作品風格迥異,是什麼讓他發生了改變?西藏對他又意味著什麼?8月17日晚,張楊導演親臨豆瓣討論區,帶病堅持和豆友們展開交流和討論。
  • 《皮繩上的魂》:還在路上
    在《岡仁波齊》的觀後感(我不太想用 影評 那個詞,那個詞太專業了,我還不夠)裡,我說導演是個懂得藝術上取捨的人,看過《皮繩上的魂》之後,我更堅定了這個觀點。懂得藝術上的取捨,選擇,用什麼樣的方法拍什麼樣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