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盲井》、《盲山》之後,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盲三部曲」收官之作《盲·道》目前正在全國熱映中。雖然受到影迷期待,但這部聚焦流浪乞討兒童的現實題材電影卻面臨著異常嚴峻的排片空間(0.2%),且大多非市中心和黃金場。
導演李楊攜主演杜函夢從北京、上海、廣州再到成都路演,與各地觀眾面對面交流。並寫信致謝全國影迷的熱情支持。面對部分尖銳影迷的批評,李楊也表示接受,承認「許多地方不盡人意,(對這部作品)也不十分滿意」,並對這部分影迷的失望表示歉意。
而從2月4日上映第3天起,《盲·道》的上座率從13%上升到了日前的18%(貓眼數據),超過同檔期其它影片,逐漸呈現出逆襲的態勢。
李楊導演的前兩部電影《盲井》(柏林銀熊獎)、《盲山》(入圍坎城電影節),聚焦「黑礦殺人騙保」和「被拐女大學生」,以直刺暗黑現實的力度贏得了無數影迷的喜愛。然而這部揭露流浪乞討兒童現實困境的《盲·道》,卻因「尖銳不足、溫情有餘」以及臺詞配音等問題而受到了部分影迷的批評。
李楊日前也通過「致《盲·道》觀眾的一封信」做出了回應,表示坦然接受。他承認這部電影「因為經濟和各種原因不夠完美,有許多遺憾」,也為了能夠與觀眾見面,「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妥協。許多地方不盡人意,對這部《盲·道》我也不十分滿意」。並在信中表示「要向廣大的我的影迷粉絲們深深鞠一躬,說一聲對不起!我讓你們失望了!!」
以下為導演親筆信原文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導演李楊。我的第三部故事長片《盲·道》2月2日正式在全國電影院上映。這是我自《盲井》、《盲山》之後第一部在全國公映的電影。我現在正在全國路演的路上,期待著跟各地觀眾面對面交流和表示感謝!儘管《盲·道》的排片非常之少和非常偏遠,但是我仍然希望你們能走進電影院,去觀看我的電影。能讓中國的廣大觀眾看到(光明正大的看到)我的電影,是支撐我繼續拍電影的一個動力。
今天我看到一個影迷觀眾的微博,讓我非常感動。這個叫「Mr哦哦隨口」的觀眾這樣寫道,「泰州不放映《盲道》嗎?那我就隨便到一個地方買幾張票了。反正也看不到了,純粹是為了流浪兒童多一點流量,和小我對多點社會困難人們的同情希望他們有更好一點生活的期待,和特困劇組不招安堅持自己想法的感動。真實比遮羞布有意義的多。我能做的很很微微小。哪怕一個兒童過得好一點,會少很多的連鎖悲劇。」
謝謝你,親愛的朋友。你不僅在無法觀影的情況下,買票支持《盲·道》這部電影。更將它當作對流浪兒童、乞討兒童的關懷和幫助。這恰恰是我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我拍《盲·道》正是希望通過電影的力量,去引發人們對底層生活的關注,對乞討兒童的關注。
謝謝你對我的支持。同時也謝謝像你一樣用行動去電影院以及用各種方法支持我的全國各地的影迷和觀眾朋友們。有你們的支持,讓我有繼續前行的動力。
我知道有許多的影迷朋友們在看完《盲·道》之後相當失望,甚至質疑我是否江郎才盡,問我:從前像手術刀一樣犀利的風格哪裡去了,為什麼《盲·道》變得如此溫情?我承認為了這部電影與觀眾見面,我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妥協。許多地方不盡人意,對這部《盲·道》我也不十分滿意。我知道你們期待我拍出《熔爐》、《素媛》一樣強有力的電影。在這裡我要向廣大的我的影迷粉絲們深深鞠一躬,說一聲對不起!我讓你們失望了!!
自從十年前我開始關注少年犯罪流浪乞討的兒童群體,就下決心一定要為他們用電影發聲,呼籲人們關注他們幫助他們。直到二零一四年,我用自己不多的存款並且抵押房產借錢去拍《盲·道》,拍攝期間資金斷裂瀕臨破產,最後在好朋友企業家蘇同、郭宇寬和一個不願署名的著名企業家的幫助下才完成了《盲·道》的製作。雖然這部電影因為經濟和各種原因不夠完美,有許多遺憾。但是我在朋友們的支持下,在如此浮華、虛幻、惡搞、虛偽的電影充滿電影院的時代,我逆風而行。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這個時代。
我希望這部電影傳遞愛、大愛,對底層的關懷和幫助。票房從一開始就不是做這部電影的目的,但是我希望你們走進電影院支持我。我和其他投資人決定將每張電影票中的兩元錢捐助給盲童。
春節將至,希望你們與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們回家。
內容均整理自網絡,
想看更多精彩勁爆內容嗎?
趕快關注微信,快手視頻帶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