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盲·道》,我想說不是所有現實題材電影都要打高分 | 沸騰

2021-02-08 沸騰

《盲·道》是一部來源於現實而低於現實的作品。其現實關懷是值得尊重的,但又想往商業電影的路數上靠,最終就顯得不倫不類。

▲電影《盲·道》劇照

文 | 西坡

拍過《盲井》、《盲山》的導演李楊又拍了一部《盲·道》。這三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底層故事,反映的是底層的粗礪、殘忍、艱辛。

 

相比前兩部,中間加了點的《盲·道》更溫暖一些,但也缺少了不少「盲味」。

 

首先我必須說,其藝術成就大大低於前兩部,任何一個完整看過這三部電影的人都會認同這個結論。

 

看了一眼《盲·道》的豆瓣評分,竟然只有4.5,還不如《小時代》。當然我不認為它真的有那麼爛,觀眾報復性地給予低分,只因為《盲山》《盲井》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人們不相信這是同一個導演的作品。如果《盲·道》是另外一個導演拍的話,我估計可以得到6.5左右的豆瓣評分。

 

及格,也僅僅是及格而已。

 

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我一直告誡自己:現實題材的電影太少了,看一部就少一部,不要太挑剔。所以很多槽點我都裝作沒有看見。但是走出電影院,一直感覺嘴裡像吃了一顆壞掉的花生米又吃了一塊糖,吐也不是,咽也不是。

 

如果只因為導演拍的是現實題材,我們便不得不藏起所有批評意見,那麼這不是對導演的尊重,反而是對導演的極大不尊重。成年人之間沒必要應不應該玩哄小孩的遊戲。

 

《盲·道》中有許多情節都來源於現實,說它是由新聞改編的電影都不為過。主題是關於強迫兒童乞討。許多人應該還記得前幾年微博上盛行一時的「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活動,以及鳳凰衛視做的「東莞丐幫」調查,講述了犯罪團夥用各種非常手段把孩子致殘,逼他們乞討。

▲電影《盲·道》劇照

 

大故事來源於現實,許多小細節同樣來源於現實。比如有個鏡頭是自行車佔了盲道,這是媒體關注了許多年的議題。正常人假裝盲人博取愛心、小女孩被繼父性侵等情節也都有新聞報導的影子。

 

問題在於,導演把這些現實情節撮合在一起的細節過於超現實,屢屢讓人出戲。

 

昔日著名歌手趙亮因為酒駕害死自己女兒,出獄後淪為靠裝盲人騙愛心為生的混子,後來通過救助一名被犯罪集團利用的盲人女孩來實現靈魂救贖,最終被犯罪分子捅倒在路邊。這是《盲·道》的故事主線。

 

歌手是怎麼淪落為假盲人的,電影沒有交代,我們可以不管。但他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過程簡直太小兒科了。打了一輛計程車就跟蹤到了犯罪分子的老巢,給計程車司機點讚,也替警察尷尬。後來又小女孩被犯罪分子從警察手裡接走,再次為警察尷尬。當然這裡導演或許是在暗示執法工作的短板,我們表示理解。

 

但接下來,趙亮直接從路邊搶了一輛汽車開走,再次輕而易舉地追蹤到犯罪分子的老巢。貓到半夜直接打著手電筒進去,三下五除二就把小女孩接走了,而犯罪分子毫無察覺。如此缺乏警惕性的犯罪分子,還是儘快到警局自首的好。

 

最尷尬的地方是電影快到結尾的時候,之前哭著喊著要認趙亮當爸爸的小女孩,突然對他說:「我長大之後要嫁給你」。看到這一幕,傻子都能想到《這個殺手不太冷》。如果這是致敬,那也太生硬了。因為觀眾至此已經把他們當成父女了,來這一出十分不倫不類。

 

總之,《盲·道》是一部來源於現實而低於現實的作品。其現實關懷是值得尊重的,但又想往商業電影的路數上靠,最終就顯得不倫不類。

 

最後還是勸大家去看看《盲·道》吧。讓李楊導演賺點錢,好再拍出《盲井》、《盲山》一樣的佳作。

我們發布了一個「稿事」計劃!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新吾  實習生:嘉木  吳庸   校對:陸愛英

推薦:

「名醫院長自殺事件」中的楊玉忠是什麼樣的人大代表? | 沸騰

女孩被全家「性侵」案:要用證據證明是《素媛》還是《狩獵》| 沸騰

唐山版「白日追蹤」:有種「死者為大」會羞辱了正義  | 沸騰

鄧麗君65歲了:依然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沸騰

擼貓養蛙成風尚,中國就進入低欲望社會了? | 沸騰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相關焦點

  • 導演李楊就電影《盲·道》向影迷致歉
    然而這部揭露流浪乞討兒童現實困境的《盲·道》,卻因「尖銳不足、溫情有餘」以及臺詞配音等問題而受到了部分影迷的批評。李楊日前也通過「致《盲·道》觀眾的一封信」做出了回應,表示坦然接受。他承認這部電影「因為經濟和各種原因不夠完美,有許多遺憾」,也為了能夠與觀眾見面,「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妥協。許多地方不盡人意,對這部《盲·道》我也不十分滿意」。
  • 電影《盲·道》2.2將映,李楊導演「盲三部曲」收官
    所謂劍客,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面對強大對手,即使不敵,也要毅然亮劍」。李楊的對手,是社會底層群體的現實困境。譬如前作《盲井》、《盲山》兩部影片,都是聚焦底層的現實主義作品:《盲井》根據真實的黑煤窯偽造礦難、殺人詐保案改編,並寫實地記錄了煤礦業底層工人的生存現狀;而《盲山》依舊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女大學生被販賣至山區、慘遭強暴的故事,這在當時一度引爆社會輿論。
  • 電影《盲•道》首曝海報定檔2月2日 「盲三部曲」正式收官
    所謂劍客,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面對強大對手,即使不敵,也要毅然亮劍」。李楊的對手,是社會底層群體的現實困境。譬如前作《盲井》、《盲山》兩部影片,都是聚焦底層的現實主義作品:《盲井》根據真實的黑煤窯偽造礦難、殺人詐保案改編,並寫實地記錄了煤礦業底層工人的生存現狀;而《盲山》依舊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女大學生被販賣至山區、慘遭強暴的故事,這在當時一度引爆社會輿論。
  • 《盲井》之後,《盲·道》真就不行了???
    實際上,去年4月,本片就曾在北京的中國電影資料館放過一場,而關於《盲·道》的差評,也是從那場開始的。印象中,主創一度以為他們是被水軍黑了,因為那場之後的評價,確實有點讓人發慌。不過,以我的了解,去資料館的那場觀眾,不但不是黑子,反而都是李楊的粉絲,是將其《盲井》或《盲山》視為影史經典的影迷們。
  • 豆瓣高分韓國現實題材電影,每一部都讓人倍感沉重?
    韓國優秀的「現實題材電影」層出不窮,這些電影根據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或以現實人物原型改編,強調關注生活、剖析人性、映射現實、展望未來。這些電影將藝術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不僅在韓國國內引起了轟動,也在國際社會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小編看過後非常震撼的韓國高分現實題材電影。
  • 【綠芽推薦】電影《盲·道》:每個孩子,都該回家
    在電影《盲•道》中,導演李楊首次嘗試親自出演男一號。出生於西安表演世家,並曾在國家話劇院度過七年職業演員生涯的他,在電影中狂飆演技,將一位中年失意的落魄大叔的頹廢、溫情與擔當完美表現。此次曝光的海報中,女主晶晶面容憔悴,臉頰上的淚痕清晰可見。無法想像雙目失明而又流浪街頭的她,都遭受了什麼苦難。
  • 新片推薦|《盲·道》讓每個孩子都讓光芒環抱!
    終於等到你由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自導自演聚焦流浪/乞討兒童真實困境的電影《盲·道》明日上映"盲三部曲」完美收官繼《盲井》、《盲山》以赤裸裸展現社會底層生存狀況震撼無數觀眾之後,作為「盲三部曲」收官之作的《盲•道》更走溫情畫風。
  • 電影《盲•道》曝三部曲海報特輯 底層故事十年絕響
    《盲·道》三部曲海報日前,由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自導自演、聚焦都市流浪/乞討兒童真實困境的電影《盲•道》發布「盲三部曲」導演特輯及「盲系列」海報。《盲•道》作為李楊「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用了整整10年時間才能與觀眾見面,李楊甚至一人身兼編、導、演、美術、剪輯五項職責,其間艱辛可想而知。影片已定檔於2月2日全國公映。16年3部曲 一個硬脊梁導演的堅持在德國學習電影的李楊2000年才回到中國的電影圈,在 42歲的年齡上開始拍自己的電影處女作《盲井》。
  • 湯姆哈迪高分運動題材電影《勇士》
    運動題材電影《勇士》運動題材的電影其實並不是太好拍,既要拍攝出運動中熱血的感覺,又要在故事中鋪墊好人物的生活背景,毫不誇張的說,看了這麼多年的電影,《勇士》是本人看過最優秀的運動題材電影,還是看完讓人熱血沸騰的那種,目前某瓣評分8.9,好於80%的運動電影。
  • 《盲·道》導演李楊:流浪兒童,多年來一直放不下 | 一刻 · 專訪
    他說:「我的電影一定是給有思考能力的人拍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拍的,如果那些逃避現實的人,他肯定不會進來,不會看我的電影,也不喜歡我的電影。」繼《盲井》、《盲山》之後,李楊電影「盲系列三部曲」收官之作《盲·道》於2月2日全國上映。他的新片《盲·道》如何堅守那個「盲」字承載的來自社會人文的意義? 《盲·道》是講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幫助與被幫助的故事。
  • 頭條丨李楊《盲·道》北京盛大首映 底層三部曲公益收官
    李楊導演表示,「3年多了,(上映)比結婚還難,但好在終於要和大家見面。」 蘇同表示,「一個社會、民族的成長需要正視歷史、正視現實,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缺少觸動人心的故事,《盲·道》足夠震撼人心。」宗慶平表示,「我們不做票房白日夢,關愛孩子才是我們要做的。」發布會上,片方承諾每張電影票捐出兩元,用於救助罹患眼部重大疾病以及存在失明危險的兒童,「EYE明天公益行動」正式啟動。
  • 電影盲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心盲比眼盲更可怕
    當小編看完了之後,在小編腦子裡面首先出現的是,我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它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女大學生被騙到山窩窩裡面,被迫被買了她的男人生孩子的故事。這部電影好像是叫《盲山》,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小編是非常建議大家去看一看的,尤其是家裡面有女兒的,可以帶著她去看一下,告訴她不是所有人都爸爸媽媽一樣對她那麼好,人在外面不要隨便相信別人說的話,也不要怕隨便的好心。
  • 頭條丨電影《盲·道》曝先導預告海報 流浪女童碰瓷落魄大叔
    柏林銀熊獎導演飆演技  騙中有騙「喜當爹」在電影《盲·道》中,導演李楊首次嘗試親自出演男一號,出生西安表演世家並曾在國家話劇院度過七年職業演員生涯的他,在電影中狂飆演技,將一位中年失意的落魄大叔的頹廢、溫情與擔當完美表現
  • 一部超現實題材的電影,電影講述了理想與現實的真實碰撞
    我們現今的生活裡,往往也會有與電影不謀而合的橋段。有人說電影也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有的是我們夢裡的理想,有的是我們走過的漫長經歷。今天我要講的這部《我的青春期》包貝爾主演的電影,真實地刻畫了我們少年時有遇見或者經歷的片段。
  • 不可錯過的豆瓣高分電影《盲流感》
    《盲流感》這部影片改編自諾貝爾獎得主、葡萄牙作家若澤·薩拉馬戈的小說《盲目》,或許您看電影名字會覺的是一部災難片,但其更大的深意是對人性的拷問。影片使用手法影片中刻意營造的光影效果讓人驚豔,映入眼帘的色調只有慘白色且鏡頭時常會出現過度曝光,導演對色調的運用十分熟練,影片中的美學體現的淋漓極致。
  • 影片熱薦||《 盲 · 道 》只為扒開現實 直戳人心
    電影《 盲 · 道 》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以乞討為生的盲女晶晶(杜函夢飾)由於一次地鐵 「 爭地盤 」 事件,偶然 「 碰瓷 」 假扮盲人的落魄搖滾大叔趙亮(李楊飾),而引發的一段冒險與救贖的故事。
  • 導演李楊:一部好電影的價值比抄10萬遍金剛經有用得多|導演公開課
    李楊導演多年來一直堅持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創作,從電影處女作《盲井》到第二部作品《盲山》,他的電影曾多獲得過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提名和獎項。暌違10年,李楊再次回歸,完成「盲」系列三部曲影片《盲·道》。 1月27日的公開課上,我們有幸邀請到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導演李楊來分享「要表達還是要控訴,新現實主義題材怎麼拍?」
  • 張紀中現身現實題材電影創作論壇
    有專家表示,越來越多創作者意識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需要有效對接網際網路時代的觀眾群體,想觀眾所想,急觀眾所急,進而講好有筋骨、有態度、有道德、有溫度的中國故事,傳遞積極、健康的精神價值,如此才能打造不負時代的現實題材電影精品,真正彰顯中國電影的文化自信、藝術魅力和審美風格。
  • 下過《盲井》上過《盲山》,這次一起過《盲·道》還欠李楊的那張電影票吧!
    這部電影歷經一年時間與電影審查部門不斷溝通、修改,終於拿到公映許可證。李楊導演為電影《盲·道》籤名,留檔中國電影資料館,這是個紀念性的時刻!一個裝瞎的落魄大叔,一個真看不見的流浪乞討女童,一段騙中有騙的中國式「碰瓷」,一段冒險與救贖之旅;浮華都市的燈下黑,地鐵裡的乞討江湖,從農村到帝都的千裡摸黑,近在身邊的流浪蘿莉小史詩!
  • 《盲·道》:白天裝瞎子,晚上找樂子,是恬不知恥還是浪子回頭?
    之前,我們聊過了李楊導演「盲系列三部曲」的前兩部,今天我們來說說第三部《盲·道》。如果說《盲井》是個體性的失智,那《盲山》便是群體性的淪陷,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盲·道》卻是真正意義上的眼盲帶動心盲的失真。故事的男主角趙亮(李楊飾)是一個過氣歌手,當年的他意氣風發,事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