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盲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心盲比眼盲更可怕

2021-01-10 向日葵是瓜子

今天小編無意的翻了一下以前的報紙,在報紙上面有這麼一個篇幅寫的是冠冕婦女兒童的報告。當小編看完了之後,在小編腦子裡面首先出現的是,我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它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女大學生被騙到山窩窩裡面,被迫被買了她的男人生孩子的故事。這部電影好像是叫《盲山》,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小編是非常建議大家去看一看的,尤其是家裡面有女兒的,可以帶著她去看一下,告訴她不是所有人都爸爸媽媽一樣對她那麼好,人在外面不要隨便相信別人說的話,也不要怕隨便的好心。不是說要教孩子冷漠,而是我們首先要先孩子自保,最有自己安全了,你才能去幫助別人。對弈這部關於拐賣婦女兒童的電影,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講一講。

小編還記得在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因為整天就是學習,被父母保護的很好,不用出去做兼職什麼的,感覺自己傻到相信任何人都是好人。但當我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給我的震撼很大,原來在我們這個社會裡面還有這麼多醜陋的事情的發生,還有這麼多女孩子受到這樣的待遇。沒有任何人會幫助她們,就是完全是求告無門的感覺。要知道,現在的中國可是一個公平的法制社會,在一些偏遠的地區,竟然還會有這樣的事情。小編認為一個可能是因為,國家的法律力度比較的有限,暫時顧及不到那麼遠山窩窩,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些人都是一些文盲,眼盲,心也盲。因為心盲和貪婪吞噬了他們的良知,使他們這些人看起來過於醜陋。

電影裡面講的是,一個女大學生白雪梅因為自己沒有錢,所以要急著找工作,應該是太過於單純,太過於相信被人,於是她就被這兩個人販子給騙了,被一對謊稱事收中草藥營生的男女給騙到了這個吃人的山窩窩裡面。被這兩個人販子帶到出錢的這戶人家,之後被他們迷暈之後,拿著7000塊錢走了。小編當時就在想,他們以這種的方法賺著這樣的前,也不怕有一天被抓起來坐牢嗎?心裡鬧到就不會有一絲絲的愧疚嗎?或許他們早就已經麻木了,不要忘了,他們都是心盲的人,心盲的話就什麼都沒有了,在他們的內心只有貪婪。之後出錢的這家人把白雪梅的身份證和身上僅有的錢給藏起來了。我想著應該是因為,他們怕白雪梅拿著身份證偷跑出去吧。

之後在白雪梅醒過來了,她說她要回家,但是這家人想沒聽到一樣,誰都不理她。是在是被問急了,那個買她的老頭子告訴她,她是他們家買來給他兒子當媳婦的,。讓她別有什麼想法,乖乖的在這給他兒子生孩子。當時小編看到這裡的時候,真的是抑制不住的像衝出去打那個老頭子一頓,真實一大把年紀了,也不怕不得好死,天打雷劈嗎?你要是有個閨女也被別人同樣的對待,不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真的是一大把年紀都白活了,浙沿海的人就應該早點死,省的禍害別人。

小編還要說的是戲中還有一個該死的人物就是德貴的母親,對於這種人小編在她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可以為女人爭光的地方, 小編在她身上看到的是老練世故,讓人看了都想弄死她的感覺,一個女人的內心是何等的硬如磐石,才會幫著自己的丈夫,對著一個小女孩做出這樣的事情。最後竟然還一點都不害臊的安慰著白血每放棄掙扎。在小編心裡,她就是一個極富心機的農村婦女的代表。她身上有中國傳統女人的特性:三從四德,相夫教子,溫婉順從。在白落梅還沒搞清楚狀況時,她是第一個上前告訴她真相的人。有別於丈夫和兒子的野蠻,這種方式,似乎更加能打動人心。

就像她先前說的,我們不會虧待你的,似乎也說到做到,縱使白落梅天天逃跑,她依舊每日給她兒媳婦準備熱騰騰的麵條。我甚至想,假若她能一直那樣溫婉下去,或許會是女主生命中的一點光亮吧。但往往世故和圓滑只是她在這農村裡生活的處世之道,而她的血液中流淌極深的心機和自持,甚至會令所有的對手嘆服和感慨。白落梅逃跑的時候帶上孩子,她是第一個有意識去把孩子奪回來的人;她的丈夫借錢買豬,她深知不妥,在遭遇到丈夫的阻撓後深沉不語;白落梅的每次出逃都是她通風報信;德貴的母親,在小編眼裡都不如黃德貴他們壞的光明正大,真心的讓小編感噁心,但凡你別這麼虛偽,我都會在心裏面敬你是條漢子。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小編只希望在過家的治理下,這樣的事情儘快不要再出現了,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噩夢,每一個女孩子都是天使,青大家一定要善待她們。

相關焦點

  • 《盲山》:女大學生被拐賣至山村,比「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
    與其說《盲山》是一部文藝電影,倒不如將《盲山》稱作是一部文藝電影中的紀錄片,而電影《盲山》的爭議性也正是在這裡,《盲山》的故事是有原型的。而李揚導演的作用正是將這個故事接件放大,帶到觀眾的面前,通過電影的手段去強迫人們關注到人口拐賣的問題,《盲山》的作用相比較於內地大多數以拿獎為目的的文藝片,更深一個層次和意義上,《盲山》的真正影響力和作用接近於放大陰暗處的苦難。
  • 《盲山》:女大學生被拐賣至山村,比「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
    《盲山》的上映將長久以來一直存在卻從未被全面曝光的人口拐賣問題第一次最大幅度的從社會的陰暗角落拉到了現實生活中,讓所有長期以來一直生活在平安穩定生活環境下的人們第一次真正的看清楚了世界陰暗角落的可怕。與其說《盲山》是一部文藝電影,倒不如將《盲山》稱作是一部文藝電影中的紀錄片,而電影《盲山》的爭議性也正是在這裡,《盲山》的故事是有原型的。
  • 電影《盲·道》2.2將映,李楊導演「盲三部曲」收官
    繼前兩部引發社會普遍反響的《盲井》、《盲山》之後,此次李楊攜新片《盲·道》歸來,已是砥礪十年,才有此收官「盲系列」的力作。電影《盲·道》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一個落魄搖滾大叔與流浪失明女童的冒險與救贖的故事。本片中,李楊導演首次嘗試自導自演,塑造片中的「落魄大叔」趙亮一角。從官方發布的海報看,作為主人公的盲女晶晶雙膝跪倒,面前是乞討用的破舊瓷缸和盲杖。
  • 電影《盲•道》首曝海報定檔2月2日 「盲三部曲」正式收官
    繼前兩部引發社會普遍反響的《盲井》、《盲山》之後,此次李楊攜新片《盲•道》歸來,已是砥礪十年,才有此收官「盲系列」的力作。電影《盲•道》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一個落魄搖滾大叔與流浪失明女童的冒險與救贖的故事。本片中,李楊導演首次嘗試自導自演,並成功塑造了片中的「落魄大叔」趙亮一角。
  • 電影《盲•道》曝三部曲海報特輯 底層故事十年絕響
    《盲·道》三部曲海報日前,由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自導自演、聚焦都市流浪/乞討兒童真實困境的電影《盲•道》發布「盲三部曲」導演特輯及「盲系列」海報。作為一個有底層情結的導演,處女作《盲井》根據真實的黑煤窯偽造礦難、殺人詐保案改編,真實地記錄了煤礦業底層工人的生存現狀,可視為「底層男人的悲歌」。而當年年僅16歲的王寶強正因成功塑造了片中的懵懂少年礦工「元鳳鳴」,才有機會摘得當年臺灣金馬獎最佳新人,並在接下來的《天下無賊》中,以「傻根」形象,迅速紅遍全國。
  • 下過《盲井》上過《盲山》,這次一起過《盲·道》還欠李楊的那張電影票吧!
    這部電影歷經一年時間與電影審查部門不斷溝通、修改,終於拿到公映許可證。李楊導演為電影《盲·道》籤名,留檔中國電影資料館,這是個紀念性的時刻!一個裝瞎的落魄大叔,一個真看不見的流浪乞討女童,一段騙中有騙的中國式「碰瓷」,一段冒險與救贖之旅;浮華都市的燈下黑,地鐵裡的乞討江湖,從農村到帝都的千裡摸黑,近在身邊的流浪蘿莉小史詩!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四部國內電影,每一部都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四部國內電影,每一部都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近幾年,國內影視行業蓬勃發展,湧現出了很多的優秀電影,其中既有大氣磅礴,讓人熱血沸騰的戰爭片,也有最近大熱的科幻片像是《流浪地球》,當然還包括反映現實情況的劇情片。
  • 《盲井》之後,《盲·道》真就不行了???
    《盲山》在這樣的電影裡,我們可以發現太多熟悉的內容,是與身邊的、真實世界相呼應的。尤其在這幾年看過太多類似新聞之後,《盲山》更是被很多人在微博和微信中反覆提起。能被一直想起,也是因為這樣的電影,確實有其存在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說明它是稀缺的。所以,當拍了《盲井》與《盲山》兩部良心華語片之後,我們對李楊導演的期待自然會高了太多。當他的第三部「盲」電影——《盲·道》上映之後,自然是吸引太多人關注。只不過,這一次的評價,實在有點可怕:
  • 林夕改《約定》歌詞支持羅冠聰 香港網友:眼盲心更盲
    正被通緝的「亂港頭目」羅冠聰,近日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自己「人在英國,心繫香港」,這一說法還得到了香港作詞人林夕的回應,7日,林夕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更改歌曲《約定》的歌詞,稱「還記得當天抗爭多難捱」、「仍未忘跟你約定心念沒有死」,文末還帶上了羅冠聰的話題,並配圖「約定」。
  • 林夕改《約定》歌詞支持羅冠聰 香港網友:眼盲心更盲!
    正被通緝的「亂港頭目」羅冠聰,近日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自己「人在英國,心繫香港」,這一說法還得到了香港作詞人林夕的回應,7日,林夕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更改歌曲《約定》的歌詞,稱「還記得當天抗爭多難捱」、「仍未忘跟你約定心念沒有死」,文末還帶上了羅冠聰的話題,並配圖「約定」。
  • 林夕改《約定》歌詞支持羅冠聰 香港網友:眼盲心更盲
    正被通緝的「亂港頭目」羅冠聰,近日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自己「人在英國,心繫香港」,這一說法還得到了香港作詞人林夕的回應,7日,林夕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更改歌曲《約定》的歌詞,稱「還記得當天抗爭多難捱」、「仍未忘跟你約定心念沒有死」,文末還帶上了羅冠聰的話題,並配圖「約定」。
  • 能拍出來已經是奇蹟了,6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盲山》中被拐女的逃走,無論如何也逃不出去,則是反映了現實生活的嚴酷和毫無希望,對於拐她的村民和她自己,這個社會都是沒有希望的。盲山盲的是心,太可怕了。情節毋庸置疑,背後是個沉重的話題,通過電影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更深刻體會背後的殘忍和艱辛。 緝毒犬犧牲的時候淚崩了。真實事件改編又是最戳人心的點。 從來都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致敬所有的緝毒警察和他們的家屬。
  • 盲山電影是真實的嗎?盲山豆瓣評分多少?盲山劇情介紹
    《盲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人物也是有原型的,一起認識下關於《盲山》電影的真實案件。《盲山》的故事取材於確有其人的被拐姑娘鄭秀麗,來自東北農村的她曾在珠海打工,1994年被騙賣到廣東羅定市生江花坪村,給49歲的農民郭美南做老婆。
  • 作詞人林夕改《約定》歌詞支持「漢奸」羅冠聰,香港網友:眼盲心更盲
    對此,有香港網友表示,「以扭曲事實的心寫出的歌詞」,「他為什麼不寫暴徒的惡性,眼盲心更盲,他要歌頌暴力。」林夕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林夕原名梁偉文,1961年生於香港,為香港知名文字工作者,尤以填詞人及多媒體創作人身份為人熟悉,是香港樂壇創作作品最多的填詞人之一。
  • 盲山之盲與微渺的希望
    盲山之盲與微渺的希望 文:問心淨念 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頒給了
  • "心盲"比文盲更可怕!
    諸不知,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權謀,不單單沒有其表演的舞臺,更會加速在政治上的自我羞辱和滅亡。  臺灣現在確實存在這種非常可怕的現象。比如蔡英文當局利用「去中國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和炎黃子孫,利用「臺獨」否認大陸和臺灣同屬一中。這種「心盲」的種種表現,數典忘祖,與大陸「文盲」相比,更讓人氣憤不已,也讓人更加認清了連自己血統都背叛的醜惡嘴臉。
  • 導演李楊就電影《盲·道》向影迷致歉
    繼《盲井》、《盲山》之後,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盲三部曲」收官之作《盲·道》目前正在全國熱映中。
  • 影片熱薦||《 盲 · 道 》只為扒開現實 直戳人心
    電影《 盲 · 道 》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以乞討為生的盲女晶晶(杜函夢飾)由於一次地鐵 「 爭地盤 」 事件,偶然 「 碰瓷 」 假扮盲人的落魄搖滾大叔趙亮(李楊飾),而引發的一段冒險與救贖的故事。
  • 《盲山》眼不盲心卻盲了!揭露中國社會問題:拐賣失學貧困……
    這是李揚導演「盲」系列第二作,豆瓣8.2分,IMDb7.5,好評率很高,可惜叫好不叫座。這是李揚導演「盲」系列第二作,豆瓣8.2分,IMDb7.5,好評率很高,可惜叫好不叫座。在電影《盲山》之前,李揚導演還拍攝過反映底層百姓飽受礦難摧殘與苟且偷生的《盲井》,《盲井》由王寶強主演,同樣禁止在內地公映,卻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讓我們感到諷刺的是,後來某個縣真的發生了偽造礦難殺死礦工的案件,當地政府信口開河非說村民是從《盲井》裡面學會的,也不知道村民哪來的資源,政府又是哪裡來的資源,可笑至極。
  • 看完《盲·道》,我想說不是所有現實題材電影都要打高分 | 沸騰
    ▲電影《盲·道》劇照文 | 西坡拍過《盲井》、《盲山》的導演李楊又拍了一部《盲·道》。這三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底層故事,反映的是底層的粗礪、殘忍、艱辛。 相比前兩部,中間加了點的《盲·道》更溫暖一些,但也缺少了不少「盲味」。 首先我必須說,其藝術成就大大低於前兩部,任何一個完整看過這三部電影的人都會認同這個結論。 看了一眼《盲·道》的豆瓣評分,竟然只有4.5,還不如《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