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之後,《盲·道》真就不行了???

2021-02-19 桃桃淘電影

在我的華語影史十佳名單裡面,一定會有一個位置,留給李楊導演的《盲井》。

還是在剛剛痴迷電影的階段,就有遇到這樣出色的華語片,真的是很幸運。

至今仍記得第一次看《盲井》時的震撼,真是被驚到了。寫實、鋒利、一黑到底的劇情,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太厲害了。

《盲井》

瘋狂的盲井,殺人騙錢的陰謀,人心的黑洞與無盡的欲望……這樣可怕的故事,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切開這個世界的另一面給你看,那是完全不同的一面。

影片當時也非常成功,拿到了柏林銀熊獎,還帶出了當下最紅的影視明星之一王寶強。

而隨後的《盲山》,雖然力度比《盲井》略弱,卻同樣很有社會意義。被誘拐的女大學生,愚昧且邪惡的盲山,人生從此發生改變。

《盲山》

在這樣的電影裡,我們可以發現太多熟悉的內容,是與身邊的、真實世界相呼應的。尤其在這幾年看過太多類似新聞之後,《盲山》更是被很多人在微博和微信中反覆提起。

能被一直想起,也是因為這樣的電影,確實有其存在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說明它是稀缺的。

所以,當拍了《盲井》與《盲山》兩部良心華語片之後,我們對李楊導演的期待自然會高了太多。

當他的第三部「盲」電影——《盲·道》上映之後,自然是吸引太多人關注。

只不過,這一次的評價,實在有點可怕:

嗯,暫時只有4.6分,而他前兩部可都是8分以上的高分佳作。

這樣的差距,著實有點讓人意外。

實際上,去年4月,本片就曾在北京的中國電影資料館放過一場,而關於《盲·道》的差評,也是從那場開始的。

印象中,主創一度以為他們是被水軍黑了,因為那場之後的評價,確實有點讓人發慌。不過,以我的了解,去資料館的那場觀眾,不但不是黑子,反而都是李楊的粉絲,是將其《盲井》或《盲山》視為影史經典的影迷們。

正是因為他們抱著《盲井》或《盲山》那樣的期待,才會對《盲·道》如此失望,並跑去打了低分。

感受下豆瓣最受歡迎的短評們:

這可都是非常真實的豆瓣用戶哦,而且還有些非常資深影迷。

從他們的評價,也大體能看出,這部《盲·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一方面,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另一方面,是惋惜作品失去以往的鋒芒。

影片周五也正式上映了,雖然排片場次非常少,我還是專門跑去看了一下。也基本也能明白大家失望的點了。

因為,這部電影確實不好看。

越是導演的粉絲,越會對這部電影失望。

如果是路人觀眾,或許還真會有個別喜歡這樣的電影的。

這其中,就有個期待值的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之前兩部的《盲井》與《盲山》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太高,導演沉寂十年之後,推出的新片,我們又怎能不期待。

然而,《盲·道》跟前兩部在風格上和水平上,確實差得太遠。

如今還記得《盲井》,是因為寫實的畫風,底層的故事,與無盡的黑暗設定。這一切,讓整個故事,都是真實得觸目驚心。

幾個演員的表演也都非常出色,毫無痕跡,就好像真是從農村出來的幾個農民礦工。

這樣的故事,才會讓你信,信它是真實的。這是此類底層寫實故事的基礎,就是:先讓觀眾信

而《盲·道》出現的問題,首先就是,整個影片太假,各方面都缺乏真實感,很難讓人信。無論是男、女主的設定,還是他們發生的故事,都過於人為和戲劇性,缺少真實感。

尤其是,這一部相比李楊以往的電影,失去了鋒芒。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年紀大了的原因,人也變得暖了。不再控訴和犀利,而是開始溫柔起來。

《盲·道》是一部非常溫吞的電影,全片都是非常情節劇的設定,是關於一個失去女兒的中年男人,與一個流浪街頭的小女孩之間的感情糾葛。

這樣的設定,讓影片從一開始,就少了之前兩部的鋒利,變得柔情與溫吞。這也是很多人對李楊作品失望的原因。

畢竟,維繫《盲·道》整個故事的,不再是社會黑暗面與無盡的冷,而是情感與溫暖的東西,仔細想想,整個故事其實還挺正能量、很暖的。

昔日的粉絲當然會不開心。

一向犀利、冷靜的李楊,竟然在新片大玩溫暖走心。講些情感與救贖的情節劇故事,當然,這種類型不是不好。只是,與很多人期待有太多落差。尤其是,拍的也實在是不太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類型,導演拍攝那種寫實與黑暗面的電影,很精彩、也很吸引人。但拍這種溫暖走心的電影,就實在辦法不多了。

整個故事都有點繞,重複和無用的情節特別多,關於這個女孩,也是搶過來又搶過去,反覆爭奪,廢情節很多。很多劇本階段就該解決的問題,都拖到了現在。所以,看起來會覺得非常煎熬,因為太多沒意義的東西。

同時,李楊導演自己出演男主角,也是本片一大敗筆。李楊導演是好導演,但李楊導演的表演水平,實在是不太行。

這樣的角色非常假,一個中年落魄男,等著被女孩救贖,想想都老套無趣得要命。表演也是怪生硬的,尤其是,這片還是後期配音,讓寫實感弱了很多,不是特別能接受。

若說良心,那就是,這仍是一部關注底層邊緣人的故事。這次是街頭乞討兒童的話題,也稍微跟打拐沾邊。可惜,切入點太正了,毀掉了這個故事取材,現在都快成正能量宣傳片了,其實挺沒勁的。

兩個社會邊緣人相遇,相互取暖,故事沒問題,失去的是我們期待的、該有的力度。

這也是近期很多院線電影的典型,或者,他們的題材和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執行實在太糙了,使得電影失去了很多應屬於電影本體的魅力,變得老套且溫吞。

不光是《盲·道》,還有幾部評價還不錯的國產院線片,其實也都是這個問題。

越來越覺得,電影應該是有個好故事,以電影的方式講好這個故事。不過,現在很多人都只滿足於第一部分就夠了。

唉!

當然,《盲·道》中的遺憾,也不能完全怪罪主創。畢竟,這是李楊第一部上院線的電影,能上院線,自然意味著很多犧牲,以及很多的妥協。

之前看相關訪談,也能明白導演的苦處,確實是難。

不過,還是要明確,妥協並不是影片真正讓人遺憾的原因。

遺憾的,還是整體風格的變化,故事處理適當,表演出了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電影本身的。

即便如此,仍然寄希望於導演的新作。希望導演經過這麼一次,也能明白,自己可能確實不太適合這種類型或風格的電影,還是重回自己最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吧。

到時候,他們會重新支持您的。

相關焦點

  • 下過《盲井》上過《盲山》,這次一起過《盲·道》還欠李楊的那張電影票吧!
    李楊導演為電影《盲·道》籤名,留檔中國電影資料館,這是個紀念性的時刻!一個裝瞎的落魄大叔,一個真看不見的流浪乞討女童,一段騙中有騙的中國式「碰瓷」,一段冒險與救贖之旅;浮華都市的燈下黑,地鐵裡的乞討江湖,從農村到帝都的千裡摸黑,近在身邊的流浪蘿莉小史詩!近幾年,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我們習慣於把能引起人的共鳴的作品稱為好電影。
  • 電影《盲·道》2.2將映,李楊導演「盲三部曲」收官
    繼前兩部引發社會普遍反響的《盲井》、《盲山》之後,此次李楊攜新片《盲·道》歸來,已是砥礪十年,才有此收官「盲系列」的力作。電影《盲·道》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一個落魄搖滾大叔與流浪失明女童的冒險與救贖的故事。本片中,李楊導演首次嘗試自導自演,塑造片中的「落魄大叔」趙亮一角。從官方發布的海報看,作為主人公的盲女晶晶雙膝跪倒,面前是乞討用的破舊瓷缸和盲杖。
  • 「盲井」和「盲山」之後, 獨立電影還是摔死在了銀幕上.
    作品表裡赫然放著神作《盲井》、《盲山》的他,拿出品質遠遜於前兩者的《盲·道》,就更加讓人瞠目結舌。 作為「盲」系列三部曲的完結之作,觀眾們期待的自然是可與《盲井》、《盲山》比肩甚至有所超越的《盲·道》。
  • 電影《盲•道》首曝海報定檔2月2日 「盲三部曲」正式收官
    繼前兩部引發社會普遍反響的《盲井》、《盲山》之後,此次李楊攜新片《盲•道》歸來,已是砥礪十年,才有此收官「盲系列」的力作。《盲井》最終收穫了5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並助力當時年僅19歲的王寶強一舉奪得當年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後因種種原因無緣內地。而四年後的《盲山》則入圍了60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並成功為主演黃璐開啟了文藝女王之路。此次李楊導演睽違十年,終攜《盲•道》回歸「盲系列」。其間辛酸不言自明,《盲•道》因題材原因,只劇本審查階段就經歷了長達一年的修改。
  • 導演李楊就電影《盲·道》向影迷致歉
    繼《盲井》、《盲山》之後,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盲三部曲」收官之作《盲·道》目前正在全國熱映中。
  • 電影《盲•道》曝三部曲海報特輯 底層故事十年絕響
    《盲·道》三部曲海報日前,由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自導自演、聚焦都市流浪/乞討兒童真實困境的電影《盲•道》發布「盲三部曲」導演特輯及「盲系列」海報。不論是之前的《盲井》、《盲山》還是十年後終於回歸的《盲•道》,三部曲一以貫之以「盲」字。特輯中李楊首次向大眾闡述了自己做「盲三部曲」的初衷。按李楊的話說:視而不見即為盲,把底層人的命運忽略了,這本身就是「盲」。在海報中,疲憊的「少年礦工」王寶強、絕望的「被拐女大學生」黃璐,手持盲杖挽手並行的「流浪失明女童與落魄大叔」組合,盡顯社會底層眾生相。
  • 《盲·道》導演李楊:流浪兒童,多年來一直放不下 | 一刻 · 專訪
    ▼talk君想請你去看《盲·道》,要看到最後喔~
  • 新片推薦|《盲·道》讓每個孩子都讓光芒環抱!
    終於等到你由柏林銀熊獎導演李楊自導自演聚焦流浪/乞討兒童真實困境的電影《盲·道》明日上映"盲三部曲」完美收官繼《盲井》、《盲山》以赤裸裸展現社會底層生存狀況震撼無數觀眾之後,作為「盲三部曲」收官之作的《盲•道》更走溫情畫風。
  • 【綠芽推薦】電影《盲·道》:每個孩子,都該回家
    繼《盲井》、《盲山》之後,「盲系列三部曲」收官之作《盲•道》確定將於2月2日全國公映。
  • 頭條丨李楊《盲·道》北京盛大首映 底層三部曲公益收官
    ▲華揚聯眾創始人蘇同作為「盲」系列的最終章,在《盲井》《盲山》先後收穫不俗的口碑和社會反響後,《盲·道》無疑承載著主創和觀眾的許多回憶和殷切期望。▲電影《盲·道》主演杜函夢電影《盲·道》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一個落魄搖滾大叔與流浪失明女童的冒險與救贖的故事。
  • 頭條丨電影《盲·道》曝先導預告海報 流浪女童碰瓷落魄大叔
    繼《盲井》、《盲山》之後「盲系列三部曲」收官之作《盲·道》
  • 看完《盲·道》,我想說不是所有現實題材電影都要打高分 | 沸騰
    ▲電影《盲·道》劇照文 | 西坡拍過《盲井》、《盲山》的導演李楊又拍了一部《盲·道》。這三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底層故事,反映的是底層的粗礪、殘忍、艱辛。 相比前兩部,中間加了點的《盲·道》更溫暖一些,但也缺少了不少「盲味」。 首先我必須說,其藝術成就大大低於前兩部,任何一個完整看過這三部電影的人都會認同這個結論。 看了一眼《盲·道》的豆瓣評分,竟然只有4.5,還不如《小時代》。
  • 《盲·道》:白天裝瞎子,晚上找樂子,是恬不知恥還是浪子回頭?
    之前,我們聊過了李楊導演「盲系列三部曲」的前兩部,今天我們來說說第三部《盲·道》。如果說《盲井》是個體性的失智,那《盲山》便是群體性的淪陷,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盲·道》卻是真正意義上的眼盲帶動心盲的失真。故事的男主角趙亮(李楊飾)是一個過氣歌手,當年的他意氣風發,事業有成。
  • 影片熱薦||《 盲 · 道 》只為扒開現實 直戳人心
    電影《 盲 · 道 》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以乞討為生的盲女晶晶(杜函夢飾)由於一次地鐵 「 爭地盤 」 事件,偶然 「 碰瓷 」 假扮盲人的落魄搖滾大叔趙亮(李楊飾),而引發的一段冒險與救贖的故事。
  • 不為錢,傾家蕩產拍電影,拍了《盲井》、《盲山》以及《盲道》
    在看完《盲·道》之後,估計就比較難得看到李楊導演的作品了,說實話,在了解了李導的導演生涯之後,我很有感觸,他為了這三部作品犧牲了太多,曾經擁有著在北京買十套房的資產,結果全心全意投入到導演事業上去了,而幾乎沒怎麼賺到錢,第三部還是在朋友的接濟下才勉強度過難關。
  • 《盲井》導演李楊:我希望更多人聽到我的聲音,哪怕聲音支離破碎
    李楊在《盲·道》的拍攝現場。名字裡還是帶著一個「盲」字,但片名兩個字中間多了一個圓點。李楊看起來要跟大眾的漠視與遺忘糾纏到底。在這部名為《盲·道》的新作裡,他將鏡頭轉向了流浪兒童。十年了,李楊還是沒有學會圓滑。他四處尋找投資,希望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很多熟悉李楊的觀眾同樣在等,期待他拍出中國版的《熔爐》或者《素媛》。
  • 「二盲」系列,國產電影當年有這樣的佳片,也是感動!
    這就是所謂的「引起思考」,而李楊的兩部「盲系列」電影可謂是國內的代表作。之後待在大學還是不老實,想著出國,於是愛折騰的他又果斷退學,兜裡揣著東拼西湊的400美元,直奔德國。在1995年獲科隆電影電視藝術學院導演系碩士學位,之後回國,於03年便推出了導演處女作——《盲井》。至此才算老實了,安心在國內倒騰著音效、美術設計、編劇之類的幕後工作。
  • 被禁播的《盲井》:懵懂少年的淳樸與成人世界裡的欲望
    很多人以為《天下無賊》是王寶強的處女座,其實《盲井》才是。而且憑藉著在這部電影裡優異的表現,王寶強獲得了第一個重量級大獎——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01 電影中的任何一處細節設計都暗含著對結局的照應《盲井》這部電影,是導演李揚在2003年的作品,也是著名的「盲系列」第一部。
  • 又是一年畢業季《盲山》《盲井》推薦馬上要步入社會的你看一下
    那我推薦你把李楊導演的「雙盲」電影《盲山》與《盲井》看一下。多了解這個社會的另一面。電影《盲山》,女主由黃璐主演,女主雪梅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去城裡打工。初入社會,在找工作的時候,雪梅屢屢碰壁,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熱情的姑娘胡曉曉,答應幫自己工作。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雪梅跟著這兩個「藥材商」去深山「收購草藥」。
  • 《義城篇》義城有三盲:真盲,假盲和心盲
    都說義城有三盲:真盲、假盲和心盲。真盲者,名曉星塵,帥承道門,十七歲出山,一戰成名。仙風道骨,溫潤如玉,他擁有這世間最乾淨的靈魂,卻沒有維護乾淨的力量。白雪觀被屠,宋嵐遷怒於曉星塵,置氣時那一句」此生不必再相見「大概是他一生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