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和「盲山」之後, 獨立電影還是摔死在了銀幕上.

2021-03-01 電影天堂

獨立電影沒有招安,作者要永遠秉持著自我的創作態度。


獨立電影沒有招安

 

這記耳光是摑在導演李楊臉上的。

 

被稱為中國獨立電影脊梁的李楊的電影作品掛上龍標本來是夠稀奇的了。

 

作品表裡赫然放著神作《盲井》、《盲山》的他,拿出品質遠遜於前兩者的《盲·道》,就更加讓人瞠目結舌。

 

作為「盲」系列三部曲的完結之作,觀眾們期待的自然是可與《盲井》、《盲山》比肩甚至有所超越的《盲·道》

 

可是《盲·道》的表現的確是太不如人意了。

 

對於起點高、作品質量高的導演,觀眾向來是不寬容的。

 

像這次《盲·道》就在豆瓣上遭遇了報複式的打分,評分跌落到4.7。

 

和《小時代》、《三生三世》比肩而立,這片子能爛到這個地步?

 

答案是否定的。

只是中國的粉絲向來有「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壞毛病。

 

《盲井》的成功以後,不少人帶著粉絲濾鏡看《盲山》,恨不得把《盲山》捧得比《盲井》還高。(在我看來,《盲山》不如《盲井》)

 

《盲·道》的確不好,很多人恨不得上去踩兩腳才覺得出氣。

 

平心而論,《盲·道》又何至於是一部及格都到不了的作品?

 

大家只是接受不了這是李楊的作品罷了。

 

不過不同於大家首先關注影片本身,我比較在意的是李楊帳下無員親身上陣為影片掛上龍標的執念。

 

中國獨立電影在地下深耕已久,甚至給大家一種錯誤印象:獨立電影就是地下電影。

 

獨立電影回歸地面,爭取更大範圍的傳播或是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在我看來是獨立電影走向健康、正常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過程中大家存疑的可能就是,走上地面,表達的自由是否會受到妨礙。

 

我們國家電影的話語環境並不寬鬆,審查的確會讓人聞之色變。

 

但我們的獨立電影中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取向與主流價值觀並不背道而馳,只是在劇情和表達上走了刁鑽、尖銳的路子。

 

帶著鐐銬跳舞,是可行的。

 

反而是獨立電影投入市場,電影作者的創作態度的變化,真的可能限制電影的表達。

 

簡言之,獨立電影的作者開始考慮電影能不能回本能不能賺錢,甚至把這種強烈的目的性帶入電影創作中,影片的表達自由就大大被削減了。

 

這部《盲·道》,劇組有多缺錢我是真的看到了,導演自己都要兼任主角。

 

作為一個導演,可以像畢博士一樣對自己的導演水平一無所知,但是對於自己的表演能力應該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李楊對這個角色的把握是很失敗的,面部的表情和動作都顯得很粗糙。

 

但導演的選角功力又是看得到的,李易祥、王雙寶、王寶強、黃璐,一個個都完美地契合了角色。

 

他自己演主角,我真的只能理解為拍攝經費不足。

 

除了這個重要失誤之外,影片還是有不少迎合市場的舉措,最明顯的就是頻繁而無意義的煽情

 

煽情對於絕大多數觀眾來說是行之有效的,近來在票房表現上最為成功的一部電影——《前任3》,導演田羽生就是深諳此道的好手。

 

這也就是我最擔心的,電影作者為了迎合市場而扼住了自己發聲的喉嚨。

 

作者不受幹擾的創作態度,才是獨立電影的靈魂,無關題材,無關技法。

 

獨立電影的慢慢成熟,慢慢突破商業電影的桎梏打開一番新局面,可以預想是個並不短暫的過程。

 

就像馮小剛炮轟觀眾爛一樣,的確很多電影觀眾在審美上並沒有更高層次的需求:

 

「我看電影,就是圖一樂」,

 

「茲要是看見嶽雲鵬那張臉,綜藝大電影我也笑得出來」

 

那其實獨立電影跟觀眾就該是個互生互促的關係,觀眾的審美得到鍛鍊了,自然獨立電影的市場表現也就好了。

 

去迎合市場,但是又怎及得上正經八百的商業電影,真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昏招。

 

就像我開頭講的,獨立電影沒有招安,向審查、向市場低頭,改易自己的創作態度,那這片子真的已經稱不上獨立電影了。

 

不過就算導演在創作態度上並無改變,但這部影片還是有兩個先天缺陷,即便是拍《盲山》、《盲井》那時候的導演都未必能克服。

 

那些個經不起推敲的劇情和演員的表現不佳,我就不囉嗦了。

 

首先,《盲·道》這部影片是導演《盲井》、《盲山》中所熟稔的鄉村題材和方言語境的一次嘗試

 

很可惜,這次嘗試無疑失敗了

 

《盲井》中的河南話和《盲山》中的陝西話可以說是兩部電影的骨架,臺詞幹練有味兒,人物也隨著方言立體起來。

 

而鄉村題材也讓他的敘事更有真實性和震撼力,《盲山》中最後村民圍堵帶走白雪梅的警察,這一幕乍看多麼駭人,仔細一想,這還真就是那裡的農民。

 

而《盲·道》就不一樣了,導演對城市人的話語、行為模式都沒有很深入的理解,最後趙亮被殺時反覆迴響在畫中的「不要多管閒事」的呼聲顯得太生硬太刻板了。

 

臺詞也組織得很囉嗦,沒味兒。

尤其聽到盲女對趙亮的那句「長大以後我要嫁給你」,硬生生把兩人的父女之情給扭曲了,已然不是俗套可以形容,簡直就是惡俗了。

 

只有隨著劇情,鏡頭再次回到鄉村時,我才覺得,那個對鄉村熟悉的導演回來了。

 

尤其是晶晶被繼父性侵,軟弱的母親只敢在屋外痛哭懺悔的那一幕,我覺得導演是真懂鄉村。

 

另一處就是對「盲」的處理,前兩部的盲其實指的都是以主角的經歷來展現周圍人的心盲。

 

以主角離奇的經歷展現的是周圍人對罪惡的視而不見甚至反為倀鬼。

 

言在此而意在彼

 

《盲·道》裡則真的出現了盲人,把盲女晶晶被控制去乞討和萍水相逢的大叔趙亮的解救作為主線,但是對周圍人的刻畫太流於表面,太單薄了。

不論是控制盲女甚至將另一個小孩打成殘疾來乞討的犯罪分子,還是晶晶那母親、繼父,形象都不立體,看過之後都沒有很深的印象。

給人的感覺就是配角僅僅為劇情服務,沒有深層的含義和象徵。

 

完全就是言在此而意在此,只是想講一個大叔解救盲女的溫情故事。

對於被人販子控制的兒童乞丐這一社會問題欠缺深度的拷問和挖掘,只是簡單地隔靴搔了搔鄉間重男輕女的癢。

 

這兩個缺陷比起劇情、演員來,我覺得是更致命的問題。

 

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要打一個及格分:題材不新穎但鮮有人觸及,故事雖俗套但是完成度高。

 

畢竟要當一個好觀眾還是要不偏不倚一些,不能老「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這樣對電影是很大的傷害。

 

我們當然期待獨立電影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

 

但在此之前自己要學會當一個好觀眾,客觀地評價和對待電影。

 

如果不想電影行業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好觀眾會是最後一道防線。

/END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電影爬蟲(film5252)授權轉載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精彩

▲更多精彩,長按圖片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這部以「拐賣」為背景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那些不為人知的事實
    《盲井》同時,《盲井》還提名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而這部電影,是導演李楊的處女作。只要你看過《盲山》這部電影,就會感到「真實而震撼」。這種真實感,正是來自現實。《盲山》始於一件大案。李楊導演正是通過這一個個「亡目」,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麻木。不過,也有人質疑為什麼電影設定的這麼極端,為什麼結局不是美好的,為什么女主角不光長得漂亮,還是女大學生。但是,電影從來沒有現實獵奇。
  • 盲山電影是真實的嗎?盲山豆瓣評分多少?盲山劇情介紹
    這部電影講述被拐女大學生被拐賣至山區,逃脫數次均被毒打,多年後終獲救,而女主為救父親砍死「丈夫」。該電影的導演李楊發微博表示:「如果我的電影《盲山》《盲井》能人們帶來一點思考我就非常滿足了。我不想用鏡頭去粉飾什麼。而是想告訴觀眾一個真實的世界。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是殘酷的。因為真相往往都是殘酷的。
  • 《盲山》《盲井》:山與井
    在《盲山》和《盲井》中雪梅和鳳鳴都被人領到了讓他們受傷的路。他們兩個悲劇的導火索就是他倆輕易的相信了陌生人。他倆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同樣是面臨著生活所迫,貧窮給人帶來的傷害不僅僅是貧富差距,貧困的人與富有的人的力量差距懸殊,貧窮的人很難與富人對抗,就像《盲井》中礦工與礦長對抗不了,礦長可以用金錢來掩飾一條幾條甚至更多的人的生命;《盲井》中身無分文的雪梅和其他的婦女無法逃出大山一樣,而雪梅有五十塊錢時,她就能逃到縣城,更多的悲傷不在於這吧,在於同是貧困的人而相互壓榨,他們是弱勢群體,他們的目光投向了比他們更弱的群體
  • 手機電影「上山」記
    但值得關注的是,依託於手機媒介誕生的「手機影像」(包括手機電影、手機短片等形式)如今頗有被業界逐漸接納且正名的趨勢——今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首次和vivo合作設立了「超短片單元」;平遙影展的開幕式上,被稱為快手宣傳片的《煙火人間》作為開幕影片亮相大銀幕;即將要舉行的金雞獎頒獎典禮,和華為合作了「新影像手機電影論壇」;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男女主、最佳新導演的影片《怪胎
  • 不為錢,傾家蕩產拍電影,拍了《盲井》、《盲山》以及《盲道》
    在看完《盲·道》之後,估計就比較難得看到李楊導演的作品了,說實話,在了解了李導的導演生涯之後,我很有感觸,他為了這三部作品犧牲了太多,曾經擁有著在北京買十套房的資產,結果全心全意投入到導演事業上去了,而幾乎沒怎麼賺到錢,第三部還是在朋友的接濟下才勉強度過難關。
  • 「工夫」和「功夫」這部電影都做到了
    那一個月她沒有的睡,記憶中就是累得不行了倒頭迷瞪幾十分鐘,起來繼續工作,全組人都是一樣。原本需要至少三個月完成的工作,被壓縮到30天。 但李芳芳說這些的時候臉上很平靜。沒有疲憊,沒有委屈,什麼都沒有。仿佛那「折磨」倒是讓她生了定力。她有點像個男孩子,大學社團裡那種,二十歲出頭的聰明有主意又不會衝動過頭。
  • 雷娘影院 這位良心導演,又用一部「禁片」打我們的臉
    )從白雪梅杯水下肚,醒來開始,娘娘心中就壓著一塊大石,直至電影結束也沒落下白雪梅成功逃離村子了,卻在公交車上被抓回去的時候;父親來了,雪梅抱著孩子與父親相視而立,沒有奔向對方,也沒有相擁而泣,簡單的一句「你怎麼才來呢?」
  • 椅子樂團:「意外」之後的「重生」
    但所幸做出的所有「天馬行空」的嘗試沒有白費,相反,還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此之後,椅子樂團的生活開始發生「意外」轉變:比如,他們未曾想到接下來會面臨一個巨大的「瓶頸期」;比如,他們會幸運地遇見擔任音樂製作人和夥伴角色的黃榮毅;比如,他們做出了比上一張專輯更加豐富且更受歡迎的《Lovely Sunday》。
  • 走出「孤島」之後
    這些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電影行業工作者及影迷。在全球疫情蔓延、影視行業萎縮的2020年,他們依然齊聚西寧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一個小時後,今年FIRST訓練營的長片作品《孤島》,將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呈現。
  • 《盲井》之後,《盲·道》真就不行了???
    《盲山》在這樣的電影裡,我們可以發現太多熟悉的內容,是與身邊的、真實世界相呼應的。尤其在這幾年看過太多類似新聞之後,《盲山》更是被很多人在微博和微信中反覆提起。能被一直想起,也是因為這樣的電影,確實有其存在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說明它是稀缺的。所以,當拍了《盲井》與《盲山》兩部良心華語片之後,我們對李楊導演的期待自然會高了太多。當他的第三部「盲」電影——《盲·道》上映之後,自然是吸引太多人關注。只不過,這一次的評價,實在有點可怕:
  • 聲影「留」傳現銀幕經典 港電影資料館修復16部作品
    影后談分享修復過程「這次的聲影『留』傳是資料館比較嶄新的嘗試,每部電影之前都有一個短篇的介紹,除了介紹電影本身,也找到修復的同事為大家介紹修復過程中的問題等。而每一次活動之後都會有一個影后談,這對影迷來說是不容錯失的。」
  • 「漫威模式」:「電影宇宙」生態下的超工業化景觀
    而基於媒介融合趨勢的「電影宇宙」實踐,則推動了作為「當代資本主義隱性意識形態霸權中好萊塢文化殖民的秘密裝置」的高預算商業電影在媒介形態與技術上的延展,並由此提示我們「電影宇宙」的發生與其背後新媒介技術生態間的曖昧關係。
  • 黃渤,「百億影帝」和「文藝中年」的雙面人生
    」一詞的解釋為,「希望它更佳,它不是形式上的,是態度上的。」事實上,「有點意思」也是黃渤電影處女作發布會的主題。2018年初,《一齣好戲》的片名還沒定,黃渤就舉辦了一個形式新穎的發布會,無論是現場沉浸式的體驗,還是出於對影片的好奇,都讓人覺得這確實是個有點意思的事兒。
  • 看看電影?| 「愛情/動作/科幻原聲集結」
    而那些純粹的愛情電影,則造就了永存於銀幕最不朽的浪漫故事。在媒體評選出的各大愛情片榜單中,總有一部電影頻頻上榜。Unchained Melody在溫柔而悠遠的歌聲陪伴下,銀幕上的二人纏綿悱惻、你儂我儂,銀幕前的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 「沈馬」組合、「唐探」組合……解讀國產電影CP現象
    ——還沒等到《唐探3》,先看看「唐探組合」也行。——這不,「唐季禮+成龍」也來湊熱鬧了,齊活!滿載著復工之後的期望,即將到來的國慶檔,冥冥中似乎集結了一眾中國電影的黃金CP檔。就拿被很多網友議論的鄧超+俞白眉組合來說,大概也是因為最早他和俞白眉相識就是當時他和同學們主演的畢業大戲《翠花,上酸菜》,涉嫌抄襲俞白眉編劇的作品《網蟲日記》,這其中的曲折當年也被訴諸報端。 或許就是不打不相識,無論是對戲劇還是對電影都有著相同的目標。也正因此,他們才能夠在一起合作多年。
  • 「花木蘭」國慶檔「橫空出世」,下一部爆款動畫電影?
    當花木蘭帶著一點戲謔無奈的感嘆,挑釁著草原來的王子,且乾淨利落地將他打到在地,只一句「你還有話要說嗎」,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以往有別的銀幕形象。沒錯,這是動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所塑造的「女俠」木蘭。
  • 哪些被「吹上神壇」的電影你認為很一般?
    )很早以前在《環球銀幕》雜誌上做過一個專題,就叫《十大被高估的經典電影》。可無論是美國電影協會(AFI)還是英國電視 4 臺評出的「100 部最偉大的電影」,或者 IMDB 網站上的「TOP Movie」名單上,都不見本片的蹤影。影片僅得到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音樂——提名,與所有主要獎項無緣。比起同一年的電影,例如《憤怒的葡萄》、《費城故事》和《蝴蝶夢》,《魂斷藍橋》恐怕只能老老實實地呆在「優秀」愛情片的位置上了。
  • 「金剛」「哥斯拉」之後,電影宇宙中真正的怪獸之王究竟是…?
    獨立魚電影5年前,美國傳奇影業又重拍了這個火爆半個世紀的打怪獸「哥斯拉」。《江湖兒女》上映,用的就是「賈樟柯電影宇宙」的宣傳噱頭。今天魚叔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正兒八經、跨度百年的電影宇宙:怪獸宇宙。最先說的,當然是怪獸界的頭號明星——金剛。
  • 是時候輪到「檢察官」上場了,電影市場靜待「風雲」
    作為國內首部以檢察官視角拍攝的罪案庭審題材影片,《檢察風雲》無論對於觀眾還是市場而言,都具有獨特且新鮮的吸引力;而在疫情之後,影片還能如此順利完成拍攝,且擁有實力班底保駕護航,更讓觀眾對其內容充滿好奇和期待。
  • 復工一個月,「無名」電影「炮灰」記
    可以看到,在剛開始,真正算得上「有份量」的國產新片並不是太多,更多的影片處於觀望狀態。不過,在這其中,依然有一些新片積極上映——可能沒有知名的主創班底,沒有相對吸引人的劇情,甚至游離於主流市場之外,屬於小成本院線片,可被稱之為「無名」影片。放在過去,通常情況下,這類影片也往往會被當成「炮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