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天下無賊》是王寶強的處女座,其實《盲井》才是。
而且憑藉著在這部電影裡優異的表現,王寶強獲得了第一個重量級大獎——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盲井》更是獲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第5屆法國杜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影評人、最受觀眾歡迎等五項大獎,第2屆美國紐約崔貝卡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等多項大獎。
豆瓣評分8.8分,可以稱得上優秀。
王寶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叫元鳳鳴,父親半年不歸,為了供妹妹讀書,輟學出來打工卻無門路。
當時的王寶強其實已經20歲了,但體型瘦小再加上淳樸憨厚的外表,讓導演李揚從1000多個群演中看中拉來當主角。
面對陌生的世界,充滿恐懼,眼神躲閃,不敢與人交流,這一個片段就可以超過拿上千萬片酬的小鮮肉了。
王寶強,用他最本色的出演,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淳樸少年,對一切的新鮮、恐懼和對陌生人的無抵抗信任。
在私人小煤礦做工的唐朝陽,看到傻乎乎的元鳳鳴,決定套近乎將他騙到礦上,然後再製造事故殺死他,目的是為了找礦主私了騙錢。
然而在相處的過程中,「二叔」宋金明發現之前殺害的元姓工人,竟然是元鳳鳴的父親!
「二叔」開始動了惻隱之心,還漸漸被純樸、天真、體貼的元鳳鳴所感動,遲遲下不去手。
在一次上街中兩人走散,「二叔」找到他後就是一耳光,然而元鳳鳴一句話讓他淚目:
「二叔,我給你買了只雞。」
唐朝陽不停催促著「二叔」下手,「二叔」以元鳳鳴還沒拉過女孩子手為由,拖延了他。
於是,兩人帶著元鳳鳴進城找女人。
看這無辜又有點害怕的小眼神,還帶著一絲期許的悸動。那種羞澀的青春懵懂,真的被王寶強演活了。
故事的結局,「二叔」與唐朝陽在井下內訌,最後只有元鳳鳴活著出來。
有點諷刺卻也令人深思的是,元鳳鳴作為「二叔」的親屬,領到了一筆三萬塊的賠償金。
電影的場景很小,但描述的卻很大,它展示了一個底層社會群體,面臨生存壓力時放棄了所謂的人性良知,彼此算計,掙扎著苟延殘喘。
《盲井》這部電影,是導演李揚在2003年的作品,也是著名的「盲系列」第一部。
可以說是小成本製片的典範,拍攝手法很獨特,電影從頭至尾無配樂,鏡頭也是乾脆利索,鋒利如刀,之所以會這麼處理,主要還是為了讓這個故事更具有真實的粗糲感。
電影的故事情節改編自作家劉慶邦的小說《神木》,但這個題材,則完全是來源於真實事件改編,1998年陝西潘申寶團夥和遼寧餘貴銀團夥的偽造礦難詐賠案。
儘管李揚已經盡力在逼近現實,但一查資料我才發現,這個故事背後的真實事件,遠比電影中講的更加觸目驚心。
可以說,現實世界中的「盲井案」,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兇殘和惡劣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電影。甚至,從來沒停止過。
①元鳳鳴父親的鞋
元鳳鳴的父親憨厚老實,一心想著憑藉自己的力氣賺錢,供養自己在老家的兒子和女兒上學。卻不幸被兩個惡人唐朝陽和宋金明盯上,騙到了煤礦,並製造挖煤意外事故將其殺害,向礦廠的廠長詐取撫恤金。
愛佔便宜的宋金明在廠長和元鳳鳴父親的「哥哥」唐朝陽之間傳話周旋,自己私自扣下了兩千元。同樣,愛佔便宜的宋金明看上了元鳳鳴父親的鞋,將人殺死後,把鞋穿到了自己身上。
而故事結局,宋金明「意外死亡」,屍體被焚燒前穿著的還是這雙鞋。
有句話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當一個人各種造惡時,何曾想過有償還的一天?
②小紅
兩人帶著元鳳鳴進城找女人。「二叔」宋金明看上了小紅,長相清秀,個子高挑,輕昂著頭抽菸的女人。
都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可就是這樣的女人,卻把自己賣身的錢郵寄回家裡。
在郵局碰見元鳳鳴時,小紅一改在洗髮店的作風和妝容,樸素的如鄰家女孩,元鳳鳴看見她羞紅了臉,扭過去頭。
環境是複雜的,人心是紊亂的。
有時候你很難從表面現象來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這是一部講人性善惡的電影,也是一部底層窮人的電影。
為什麼要和「貧窮」掛鈎?因為人性之惡,就像病毒,在惡劣的環境下更容易滋生。
但並不是說,窮等於惡,富等於善。什麼時候都不要輕易的定義人性的善惡。它受環境影響,因時事而變。
為什麼惡人宋金明最後救了元鳳鳴呢?
第一,因為他有個這個大年紀正在上學的兒子。
他把對兒子的感覺「移情」到元鳳鳴身上。
李玫瑾教授曾說,她見過的殺人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感情麻木,所謂感情麻木就是缺乏移情和感同身受的能力。
第二,他曾經也是個讀書的少年。
儘管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始終爭論不休,但可以理解的是,年少的孩子都有一個天真淳樸的心靈。
宋金明看到元鳳鳴在看歷史書,讓他別看了。元鳳鳴說,「等我掙夠了學費,還要再去上學!老師告訴說的。」
宋金明說,「我的老師也這樣跟我說。」
誰敢否認殺人不眨眼的壞人曾經莫不也是個天真少年呢?
第三,是唐朝陽先動的手。
唐朝陽打他,是出於看穿了宋金明對元鳳鳴的「拖延式」保護。誰擋他的財路他殺誰。而宋金明在當時的情況只是想「打回去」,這一打回去,就救下了在鐵棍下面的元鳳鳴。
人性!世道翻覆,塵象萬變,永恆不變的是人性。善也罷,惡也罷,不過是人性在極端情境下的選擇。
這樣我想到另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裡面兩個窮人肚財和菜埔出現的鏡頭都是黑白色。唯一的彩色,就是他倆偷看的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儀。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兩部電影都有一種讓人無法適從的窒息感。
不同的是,《盲井》裡元鳳鳴孩子的天真與成人世界的欲望形成強烈的對比!
欲望本身並無邪惡,關鍵在於如何控制。
大家肯定都玩過俄羅斯方塊兒吧?
從天而降的一個個俄羅斯方塊,像極了人性的一個個欲望,淪落凡塵,在屏幕下面不斷堆積,直到消除,便瞬間獲得快感,上癮!談及「癮」,癮君子最難戒掉的不是毒癮,是心癮,所謂心癮,指的就是人性慾望。
人之所以比動物更高級,就在於對欲望,有所節制。
結合電影和真實事件來看,《盲井》中的「盲」大概有這麼兩層意思:
第一,是井下的世界漆黑一片,往往就成了惡魔橫行的法外之地,對於井底的真相,法律是滯後的,制度是缺失的。
第二,是人性之複雜同樣猶如深井一般,人心為什麼會如此之惡,它又到底還能惡到何種地步?對此,我們更是「盲」的。
所以第一層是關於真相的「盲」,對應的是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疏漏;第二層是關於人心的「盲」,這則是對於人性的拷問和審判。
當然,我覺得《盲井》的主題還是更側重於後者。導演李揚的「盲系列」下一部《盲山》也是揭露人性的電影。
就像我們看電影中角色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唐朝陽、宋金明、元鳳鳴,唐宋元明,中國幾個大的朝代都概括其中,這大概也就是在暗示著,人性中有些醜陋的東西是具有永恆性的。歷經朝代更迭,它們始終和我們如影隨形。
有一句玩笑話是,「你這麼真誠,一定是個騙子。」
其實,變壞不變壞,是相對而言的,畢竟,這世上最難解的,就是人心。
(作者: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