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人在語言表達方面是非常含蓄的。用國內的思維去理解,可能跟日本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大相逕庭的。
在日語學習和初來日本的適應的過程中,可能很多朋友就對此深有體會。有一個詞叫做『KY』,來源於日語的『空気が読めない』,直譯過來就是『不會讀取氣氛的意思』。
在日語表達中,有些『潛臺詞』是可以通過提前科普了解,確保以後可以正確地『讀懂空氣』,從而流暢地跟日本人交流。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日本人那些委婉的『潛臺詞』。
下面就來舉幾個例子,一起來看看日本人的言語表達究竟可以多委婉。
過度讚美,也許是委婉地表達不滿
比如:
〇 「您家孩子鋼琴彈得真好」(「お子さん、ピアノ上手にならはったねえ(なられましたねえ)」)
如果是鄰居特地來敲門,來讚美孩子的鋼琴彈得好,這時候第一反應先別沾沾自喜,這不一定是讚美。很有可能是練習鋼琴的聲音太吵,惹來了鄰居的不開心。
〇 「那花真漂亮」( 「そのお花、綺麗やねえ」)
同理,如果是沒有太多交往的同事或者同學,突然在你面前讚美一朵平平無奇的花,也許是花香的氣味太過刺鼻,用讚美的方式來委婉地表達不滿。
很少直接表達對食物的喜好或嫌棄
比如:
〇 「這道菜的味道真特別」 (「この料理、面白い味やなあ」)
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菜很難吃。在關係一般的人面前,日本人遇到不合口味的食物一般不會直接說『まずい』,而是用「特別」來委婉的表達。
〇 「味道還過得去吧」 (「これは、まあまあやね」)
絕大多數思想陳舊、做派保守的日本人,說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很好吃。而個性活潑的日本人、和非常親密的人之間的交流,也有直接說『おいしい』的。
委婉的逐客令
比如:
〇 「給客人上茶」(「お客さんにお茶出したげて(出してあげて)」)
在上門拜訪的過程中,之前準備談的事情如果已經得到了結果,這時候主人提出給客人上茶,那就是委婉地下逐客令了。
如果真的要給客人上茶,應該是在一開始或者是直接上茶,而不是用嘴說要給客人上茶。
〇 「您要吃茶泡飯嗎?」(「お茶漬けでも召し上がりますか」)
在日式餐飲中,茶泡飯一般都是最後上桌的。如果是在別人家作客,或者是即將打烊的餐廳,主人或者服務員會提問是否要吃茶泡飯,這是在委婉地表達「現在已經很晚了,您是時候離開了」。
日本人一般很難直接地把心中的情緒或者想法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傳統教育中「不給他人添麻煩」的觀念讓他們的語言表達變得更加的委婉,難以理解。
在和日本人交流的過程中,經常因為不能準確揣測語意鬧出一些誤會。希望今天的普及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