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勺子》,比黑色幽默更現實的人生

2021-03-03 電影大指南

電影《一個勺子》自11月20日全國公映以來,收穫無數好口碑。這部由陳建斌自編自導自演,蔣勤勤、金世佳主演的電影在映前就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多項金馬、金雞獎入圍,並斬獲重量級獎項。而一向給大眾女神形象的蔣勤勤,這次更是讓大家看到了她顏值下的演技和實力。小南決定今天趁著這部電影的熱度來推薦下這部電影。 

「勺子」這個故事,令人想起了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名劇《四川好人》的上半段兒。「勺子」中的主人公拉條子頗似《四川好人》中的沈黛,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單純善良,對人沒有戒備,他們共同的處境是因為善良被人佔盡便宜,因為善良被人嘲弄。布萊希特寫的是一部受到全世界讀者尊敬的社會寓言,「勺子」的故事則可以看做一部中國當代社會的寓言。

對陳建斌的大致印象,一半是《人山人海》的民工,還有《甄嬛傳》的雍正。演員轉型當導演,觀眾並不陌生,徐崢趙薇鄧超陳思成……贏得吆喝,也賺了彩頭。但陳建斌執導的《一個勺子》好像不太一樣,它沒有讓我聯想起那些快銷一時的商業片,而是跳到了黑色荒誕,帶有粗礪感,氛圍凋敝的獨立電影畫面,比如同在去年金馬的《錘子鐮刀都休息》。

《一個勺子》講方言,並且方言沒有被用來進行抽剝調侃。它還保留了西北當地的生活方式,加上人物衣著服飾,路邊的炒貨店和臨時搭建的舞臺,電影並不避諱那些窮山惡水,黃土狂沙。這種藝術追求和處理手法,也令《一個勺子》呈現了當下中國電影最最缺乏的真實和質感。也有些人說,影片令他們想到了第五代和上世紀90年代的電影。但我更想說,電影並不存在「適應於哪個時代」的說法。只要有閃光亮處,它可以逾越時代。

被傻子纏著的拉條子,拉條子纏住了大頭哥……電影講的,就一「誰是傻子」的問題。導演不惜在最後窮追猛打,一番追問,接連訶難。相信只要不是傻子,誰都能看懂《一個勺子》要講好人沒好報,最後拋出來個開放結局:這一切又是為什麼。

有些事情是要反著看的,比如《一個勺子》,表面上是喜劇,實則一齣悲劇。還不能說影片是黑色幽默,至少故事不夠荒誕,人物也不變態(沒有人的言行像個變態),也談不上做了藝術性的誇張和扭曲,反而更像是從生活的大染缸裡隨意舀出了一勺,呈現了生活的一些原汁原味,讓我們看到了熟悉中的陌生、陌生中的熟悉,領略了一種現實人生。
  
影片其實講了一個很小的問題:一個傻子(西北方言音同「勺子」)為什麼會被人爭來爭去?拉條子(陳建斌飾)搞不明白,於是他變成了眾人眼裡最大的傻子;成功人士李大頭(王學兵飾)同樣搞不明白;片中似乎沒人能搞明白這是為什麼。
 
不是片中的人傻,不知道傻子也有利用價值,而是這個問題同「柴米油鹽」一樣,不在於自身的大小長短,而在於「小中見大」,大到甚至可以代表整個生活。所以對這個問題,大家搞不明白、說不清楚,但卻給出了一個非常樸素的答案——人生就是這樣。這顯然是種無奈,而非答案,但這種事情現實生活中又何嘗有真的答案?
  
作為現實題材,情節的推進自然要符合情理邏輯和生活常識,影片這點做得不錯,至少不像有些IP電影,生活不夠,靠做夢甚至胡編來湊。


  
設想一下,如果有個陌生人糾纏你,但並沒傷害你,你要怎麼做?作為常識,我們會首先自己處理,不行就報警。片中拉條子同樣如此,只不過中間多了一個找村長解決的環節,這符合人物的身份。美中不足的是第一個環節的過程有點冗長,讓人懷疑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有些久遠,人物行為已不大合時宜。
  
當然從整體上看,拉條子這一好人形象塑造得不錯,尤其有個地方值得稱道:拉條子和老婆(蔣勤勤飾)吵架,老婆抱怨他收留了傻子,給家庭帶來了麻煩甚至災難,拉條子生氣地說,當初你也是我收留的,我不收留,你早凍死了。
  
這個細節讓拉條子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行為更加真實可信。拉條子雖是個大好人,但好人就必然收留傻子?顯然不是,而拉條子之所以這麼做,除了他人好外,還在於他曾收留過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後來成了他老婆。人往往就是這樣,做好事不圖回報,但有好報,會做更多好事;再好的人,街頭扶個老人被訛掉半年工資,你看看他下次還扶不扶。
  
所以這個細節,道出了潛意識裡的原因,讓拉條子的行為跟單純的好人動了惻隱之心,或者「學雷鋒做好事」區別開來,也讓這部文藝片在傳遞正能量上,顯得更為細膩,貼近常態人生。這個細節可謂輕描淡寫,卻能畫龍點睛。
  
《一個勺子》關注的是現實人生,自然也難掩沉重。拉條子其實是一個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是好心讓他變成了眾人眼裡的傻子,變得連李大頭那樣的無良商人最後也鄙夷他;那麼,很多不如拉條子的人,在那種環境和語境裡,又如何能做個好人?
  
也許正是有著這樣的情境,片中那群少年才會無緣無故地歧視和毆打傻子;甚至連片中的執法者也顯得蒼白無力;而拉條子對執法者的最大認知,竟然是可以拿五萬塊錢去運作兒子的減刑——和被騙子詐騙相比,這種可悲更讓人覺得沉重。
  
當下像拉條子那樣的好人,如何做了好事不吃虧?不被人當成傻子?也不覺得自己犯傻?好人怎樣才能多一些挺身而出?《一個勺子》從正向維度上留給了觀眾思考的問題,不過影片能實現的最大價值,也許就是讓人去想一想,如果你是拉條子,你願不願做那樣一個勺子?

相關焦點

  • 《一個勺子》——黑色幽默揭示了社會的病態
    《一個勺子》是陳建斌自導自演的處女作,這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喜劇片,這部劇的故事發生在我國西北地區,人物角色說的也都是西北方言,而片中「勺子」也是西北方言,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傻子」。劇中拉條子(陳建斌飾)是一個農民,有一天他上街看見了一個討飯的傻子(金世佳飾),傻子一直跟著拉條子到了家,拉條子幾次想把他甩開卻總是甩不掉。無奈拉條子讓他住在羊圈裡,給他吃喝,第二天拉條子把傻子送到了一個特別遠的地方,但是晚上傻子還是回來了。
  • 黑色幽默文學現實處處黑色幽默
    託馬斯·品欽說到黑色幽默文學手法,不能不說到當下的現實生活.處處透露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和幽默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不合常理的無奈一種自嘲,在某軍事部隊有這樣一句話,沒有錯誤的命令只有錯誤的行動。這就是黑色幽默的一種。
  • 黑色幽默真的有市場麼?
    近幾年類似於《驢得水》、《瘋狂的石頭》、《一個勺子》 等黑色幽默電影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包括最近的《餘歡水》的超高話題也可以證明,這一類型的影視作品正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觀眾的審美。那什麼是黑色幽默呢?黑色幽默是一種荒誕的、變態的、病態的文學流派,把痛苦和歡笑、荒謬的事實以一種喜劇的方式展現出來。魯迅曾說悲劇是把美撕碎了給人看,那黑色幽默或許是把殘忍融進了喜劇成分,荒謬的事實與平靜做一個結合體。20世紀60年代黑色幽默成為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對於黑色幽默而言,搞笑他們是認真的。比起傳統的喜劇處理方式,他們往往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思考。
  • 影向標:《一個勺子》
    1. 《一個勺子》不但呈現了處女作少有的成熟,還具備著新導演那種井噴的述說欲望,恭喜陳建斌導演,不只是收穫了一個職業身份。 2.奇愛博士:8分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文慧園路三號」微信公號運營者
  • 黑色幽默的現實人生,借古諷今的妙用,只可惜少了一點專業
    之後發現豆評有觀眾紛紛說它是話劇的既視感,說白了整部片子帶給小編的觀感就一個字——累!不論鋪天蓋地多少好評,它不是偶滴菜。不過這倒是讓小編想起另一部片兒《被嫌棄松子的一生》那也是一部高分,卻讓偶喜歡不起來的電影。主要原因是,明知道它們在諷刺一種社會現實,但看後卻在心裡留不下半點感慨。黑色幽默片拍起來確實有難度,不僅要有「黑」點(人性惡,社會病等),更有要「幽默」,因此需要更多的文化內涵。
  • 黑色幽默:一種大難臨頭時的幽默,或者更傳神地叫絞刑架下的幽默
    「黑色幽默」中的「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觀現實,「幽默"是指有自由意志的個性對這種現實所採取的嘲諷態度,黑色與幽默加在一起,即是陰慘悽涼、悲觀絕望的幽默;它實際上是一種用喜劇的形式,表現悲劇內容的新的文學形式。
  • 《一個勺子》|好人真的沒好報嗎?
    陳建斌導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入圍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5項提名,最終陳建斌摘得「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演」兩項大獎。片名中的勺子既是用來喝湯盛飯用的工具,又是西北方言,在甘肅方言裡,說某人勺子,就是說傻的意思,這也與該片的英文名《A Fool》(一個傻子)相契合。
  • 陳建斌自導自演《一個勺子》這世界上有兩種人:傻子和騙子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根據胡學文的小說《奔跑的月光》改編,將目光聚焦於西北鄉村的小城鎮,不僅保留了西北方言,還體現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與西北的自然環境,更重要的是電影體現了中國邊遠地區真實的社會生存樣貌,將不為人知的真實與粗獷呈現在觀眾面前。
  • 黑色幽默
    原因也簡單,一件瑣碎的家事,竟然被編寫的如此大氣磅礴,旋律如此優美,真有些「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的逆向感覺!       我一向是個喜歡玩黑色幽默的人,越是面對認真、嚴肅的話題,越是討厭「端著說理、裝…」,調侃「高大上」幾乎成了一種生理本能,也常常樂此不疲。可是我知道,真正黑色幽默的境界,自己是很難達到的。
  • 好萊塢電影裡的「黑色幽默」,與現實相反,卻展現人物的真實內心
    在電影中的「黑色幽默」與文學作品中的不太一樣,電影中更加趨向於描寫一些與現實反方向的事件,但又不是「幻想派」。這樣的影片雖然還不是很多,也沒有佔據主流市場,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黑色幽默」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影迷們所接受和推崇。筆者就來盤點一下,好萊塢電影裡的「黑色幽默」。
  • 影向標 《一個勺子》是瀕危的電影
    《一個勺子》6.5分1.本南丹蒂:8分上海國際電影節策展人古樸的困境,帶著今時今日已瀕危的某種力量,支配著這個小小的寓言王國,在各種自設的涇渭交錯中進行著遊刃有餘的調度遊戲。《一個勺子》不但呈現了處女作少有的成熟,還具備著新導演那種井噴的述說欲望,恭喜陳建斌導演,不只是收穫了一個職業身份。2.
  • 電影《瘋狂的石頭》:黑色幽默與卑微人生
    開啟&34;計劃之初,劉德華在內地導演中原本看中陸川,但《可可西裡》一路得獎,陸川已經走紅,劉德華覺得名額應該給更需要機會的導演。《瘋狂的石頭》劇照三、主題分析:黑色幽默與卑微人生《瘋狂的石頭》使新生代導演的喜劇天賦被真正發現和認識
  • 一個勺子
    《一個勺子》是面鏡子,照出你是不是傻子看完陳建斌導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
  • 以《大佛普拉斯》為例,淺析黑色幽默喜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通過行車記錄儀,他們看到了有錢人的另外一個世界,也發現了黃啟文殺死情人的秘密。電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將社會邊緣人物與上流官商的強烈反差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對比、上帝視角的旁白,將社會的滑稽、醜惡、荒誕無限放大,展現出濃厚的人文社會關懷和哲學思辨。今天我就以黑色幽默為切入點,帶你一起解讀《大佛普拉斯》這部荒誕喜劇背後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 以《大佛普拉斯》為例,淺析黑色幽默喜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通過行車記錄儀,他們看到了有錢人的另外一個世界,也發現了黃啟文殺死情人的秘密。 電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將社會邊緣人物與上流官商的強烈反差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對比、上帝視角的旁白,將社會的滑稽、醜惡、荒誕無限放大,展現出濃厚的人文社會關懷和哲學思辨。
  • 夜叉助力陳建斌導演作品《一個勺子》 攜單曲《中國人的方式》首次「觸電」
    (夜叉樂隊)繼不久前助力公益項目「媽媽的逆襲」之後,夜叉樂隊又參與到另一項跨界合作當中——11月20日,由陳建斌自編自導自演,已榮獲金雞、金馬三項大獎的荒誕冒險喜劇電影《一個勺子《一個勺子》海報《一個勺子》是著名影人陳建斌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長片,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在荒誕離奇中映射人性現實的故事:西北淳樸農民拉條子機緣巧合下把「勺子」(西北方言中對傻子的稱謂)撿回家後張貼告示
  • 反諷與黑色幽默
    反諷與黑色幽默(一)反諷:要注意把它作為修辭手法含義與作為寫作技法的含義嚴格區別開來。1、含義:(1)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它是指用戲謔的語言表達與字面意思迥異或相反的一種手法。(二)黑色幽默(1)含義: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形式(冷嘲熱諷、玩世不恭)表現悲劇內容(人生的荒誕、無意義底色。)的文學創作技法。「黑色」代表死亡是荒誕、無意義的可怕現實,「幽默」是對這種現實的賣萌般的嘲諷態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絕望的幽默。
  • 豆瓣8.4《鋼的琴》:黑色幽默背後,是對命運的抗爭與救贖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沒有用悲劇的基調來展現這群邊緣人的悲苦人生,而是通過黑色幽默的方式,來彰顯一群人的樂觀與無奈。不管是表現手法,還是視聽語言,通過融入黑色幽默的元素,更添了一份荒誕感,今天我就以黑色幽默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 《一個勺子》:一個純真的人會在這個世界上遭遇什麼?
    「勺子」在西北方言中就是「傻子」的意思,片名已經簡明扼要的說明了它的故事:一個傻子會在這個世界上遭遇什麼。這是一個結結實實的故事,也是一個當下中國社會的寓言,導演試圖向我們展現:一個人如果還想保留純真與善良,他會遇到多大的阻礙。
  • 西方:你不知道的黑色幽默
    實際上,與傳統的幽默不同,「黑色幽默」是一種特殊的幽默,它是絕望的、瘋狂的、深沉的、玩世不恭的幽默,這是「黑色幽默」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其實,「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現代派文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流派,對現代世界文學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影響最大也最有代表性作的經典「黑色幽默」派作品有《第二十二條軍規》《萬有引力之虹》《菸草經紀人》和《第五號屠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