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真的很「差」?這些車企表示不服!你的車「中槍」了嗎?

2020-12-20 騰訊網

中國的汽車工業雖起步較晚,但好在眾多車企們足夠努力,通過不懈的努力研發,如今我們的造車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

但是很多人如今依然對於自主品牌有著比較嚴重的歧視心態,認為合資品牌在技術上依然更領先一籌。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帶著這個疑慮,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如今的國產車技術水平到底怎麼樣。

其實,今年權威媒體公布的《2020年度十佳發動機名單》,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在這份榜單上,有很多自主品牌旗下的新款發動機榜上有名。當中甚至有不少國產發動機佔據了前列位置。我們就一起和大家盤點一下。

排名第一位的是來自一汽紅旗的1.5T發動機,這款代號CA4GB15TD的汽油發動機採用了米勒循環、雙VVT等新技術,採用了11.5:1的高壓縮比,熱效率可達39.06%。

從最終效果來看這是一款燃油經濟性極佳的發動機,同時還支持國六b的排放標準,目前它搭載於紅旗的三款車型以及四款奔騰車型。

來自東風的1.5T發動機排在第三位,這款代號DFMC15TDR的發動機採用了電控廢氣渦輪增壓、350bar缸內直噴,雙VVT等技術,與此同時熱效率為39%,高效版本甚至可達41.07%。

得益於採用了博世的直噴系統,燃油霧化效率得到了提升,燃燒得以更加充分。不僅如此該發動機在保證國六b的情況下,甚至具有靠優化達到國七排放的潛力。目前該發動機搭載於東風AX7。

來自比亞迪的驍雲1.5Ti高功率發動機排在了第四位。這款發動機由弗迪動力開發的發動機意味著比亞迪能夠具有更獨立的自主研發能力。

該發動機採用了雙流道渦輪增壓器、電控渦輪放氣閥、中置VVT等技術,從中還能看出比亞迪在ECU、TCU等電控方面以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它搭載於比亞迪宋PLUS上。

此外,來自長安的藍鯨1.5T發動機、來自長城的4N20 2.0T發動機均榜上有名。

當然,光有先進的發動機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國產車而言,變速箱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但是國產車企早就給我們交出了滿意的答案。

來自長城的7DCT450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型變速箱,同時它也是我國唯一入選全球十佳變速箱的產品,具有79項專利技術,與此同時長城哈佛團隊的不斷研發與優化這套傳動系統可以將油耗降低10%,最大承受扭矩為450N·m,廣受業界好評。

同樣備受好評的還有萬裡揚CVT25變速箱,這款變速箱是奇瑞旗下的萬裡揚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變速箱,能夠承受的最高扭矩為250N·m.

從體驗上來看換擋非常平順,甚至可以說接近日系CVT標準,同時還非常省油,故障率較低非常可靠。當然美中不足是沒法用在大排量發動機上。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意識到了,國產車的技術水平其實並不比合資差多少。在同等價位下,買國產車可能會顯得有些「失面子」,但是卻能收穫同樣出色甚至更優秀的性能。

而且從綜合體驗來看,自主品牌在舒適性配置上更佔優勢,一些自主品牌甚至能在較低價位的車型上配備駕駛輔助系統。

相較之下合資品牌中這些配置是要選裝的。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很清楚自主品牌的真實造車水平到底怎麼樣了吧?

相關焦點

  • 「上攻」的自主車企份額卻下滑,它們為何兩年跌破「紅線」?
    而眾所周知,近年來,自主車企頻頻發起品牌向上的攻堅戰,一汽紅旗H7、上汽榮威950、長城哈弗H9、廣汽GS8等一系列承擔自主品牌向上重任的車型加入戰局,為何一邊「叫囂」著上攻的自主車企,另一邊卻遭遇著市場份額的大幅滑坡?
  • 中國車企員工返崗率已達86%,自主品牌兩極分化加劇
    隨著3月份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據中汽協公布的復工復產調查情況統計,目前全國整車生產基地已全面復工,員工返崗率86%,復產情況達到2019年平均水平的75%,這些都在表明,車市正在恢復中。由於豪華車品牌產品布局不斷下探,價格也隨之下壓,在此情況下,市場普遍認為對合資/自主車企的衝擊較多,主流合資品牌走勢總體偏弱,自主品牌兩極分化則愈發明顯,邊緣車企面臨加速淘汰的命運。
  • 2019這些銷量腰斬的車企,2020還會再見嗎?
    也就是說,在有數據統計的車企中,去年有三分之二的車企,處於銷量下滑的情況。其中,跌幅在50%以上的,有二十多家。而在這些「腰斬」的名單中,不乏長安福特、東風雷諾等主流合資車企的身影。 1 我們先看看合資品牌。
  • 臺灣車評人花式誇讚大陸「新勢力」:你想不到自主品牌強到什麼地步
    「你想像不到(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強到了什麼地步。」在日前臺灣東森財經新聞的《夢想街57號》節目中,「汽車達人」程志熙盛讚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稱其是能夠比肩奔馳、寶馬的豪華品牌。「大陸汽車一日千裡」「大陸的汽車,真是一日千裡,絕對不誇張。
  • 圈地造車還拿國家補貼!這些有「準生證」新能源車企,真的在認真造車嗎?
    現在等待生產資質的企業超過200家,不乏一些頗具實力的新能源車企,後者只能選擇代工。那這些已經獲得生產資質的幸運兒都是什麼水平呢?有量產車並上市交付的陣營這個隊列的名單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奇瑞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以及8月份剛剛上市交付的前途汽車7家車企。
  • 以前豪車才有的定製化服務,現在這些自主品牌都在做
    政策不開放、配件市場魚龍混雜、改車技師水平有限等諸多問題,都限制著國內改裝文化的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車主們開始追求車輛「個性化」,這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這兩年來,很多自主品牌都在自家的服務中提供了定製化模式,即顧客下單後可根據自身的用車需求向廠家提出定製方案,廠家接到定製要求後按照用戶需求進行生產。
  • 打破日系車壟斷?頭部自主品牌組建動力聯盟 華系車終於發力了
    不愧是「中」字打頭,乘動會基本把國內所有與汽車發動機研發有關的單位全吸收進了一起,這在中國汽車工業中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各大自主品牌組建聯盟早已先例,在2018年時長安、吉利、長城等八家自主品牌組建了「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用以對抗有組織、有利益分工的黑色鏈條——黑公關黑媒體。
  • 東風嵐圖等傳統車企新品牌:慘敗先例、照貓畫虎、重蹈覆轍
    不光所有車企都拼了命的往這個詞上靠,連延遲了近半年的北京車展都將「智領未來」作為主題,旨在向外界傳達智能汽車理念。「提到造車新勢力你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麼?」「科技。」一位潛在購車用戶想了想說道。如此標籤正是傳統車企所欠缺的。
  • 造車大躍進,我們真的是缺車嗎?
    第三次創業下,長安汽車終於決定打造智能高端新能源品牌,當然這一次不是單打獨鬥,長安汽車綁定了華為和寧德時代。在追求質變的同時,長安汽車還在追求量變。長安汽車表示,未來五年將推出105款車型,其中包括23款新能源汽車。大步快走真能趕超其他新勢力嗎?未來的年輕人僅僅是缺一輛車嗎?
  • 拔高品牌調性 自主品牌用新能源行得通嗎
    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仔細想來,漢一直承載的就是比亞迪向上突破的角色,它需要一個十分硬核且相對完美的產品力形象作為包裝,顯然,不管是從售價,還是從產品表現上,比亞迪都不希望漢燃油版「拖後腿」。表面上是通過一個時間差的形式讓消費者自然地將新能源與燃油作出區隔,背後的實質,是以比亞迪為首的自主品牌們目前推行的通過新能源拔高品牌調性的市場戰略,這招行得通嗎?
  • 本土車企「一窩蜂」上馬高端電動車,誰在拼命誰又在裸跑?
    在這些車企幹勁十足地朝這個相對嶄新的領域蜂擁而上時,我們不禁懷疑,高端電動車未來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能養活這麼多品牌嗎?在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品牌各自已經打下一片天地,而BBA等傳統豪華品牌以及合資品牌也在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情況下,這些傳統自主車企的高端電動車品牌,將成為攪局者,還是陪跑的炮灰?
  • 中國車企逆風「走出去」
    《華爾街日報》文章稱,這些公司迅猛的漲勢推動其市值比肩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等大型傳統車企。  另外,《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品牌白皮書》顯示,中國智能汽車品牌是紮根於本土市場的汽車品牌,培育中國智能汽車品牌,對提升我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擴大我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影響力、建立國際汽車品牌新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汽車產業目前正處在一個顛覆性的時代。
  • 激變大潮中的車企生存實錄 那些在2020年「消失」的汽車品牌_易車網
    ,且近幾年過度依賴華晨寶馬,除導致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持續弱化意外,其在華晨寶馬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低,2018年華晨與寶馬籤署協議,2022年前寶馬將持華晨寶馬75%的股權,這對以華晨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雖然由政府的幫扶,但其債務問題積重難返。
  • 車企員工禁止開其他品牌車輛合理不?
    其實,這些操作我們都能理解,畢竟是流量時代,小卉有了曝光量,不用白不用,說不準也能為業績貢獻一份薄力。本以為小卉領導已經夠會算帳了,沒想到有合資車企要更上一層樓。此前,有消息稱,某一線合資車企將實施員工停車場使用新規,未來新購與更新車輛的員工,選擇本公司品牌車輛才能停入員工停車場。
  • ...工信部開展新能源車下鄉,10家自主車企參與;途虎雙星合作升級
    雙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明表示,此次與途虎養車達成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可實現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大規模定製。 據了解,籤約後,雙方會在品牌共建、產品研發、消費者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以期實現雙星工業4.0智能化工廠與途虎養車「線上預約+線下安裝」的一體化服務無縫對接。
  • 全是英文的車內按鍵,真的只是崇洋媚外?你願意換成中文嗎?
    自主品牌的發展更是勢不可擋。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的中國車,一輛車上連一個中文按鈕都找不到呢?明明絕大多數都看不懂,還為了一個逼格去整成英文。改成中文它不香嗎?自己人何苦為難自己人。更有甚者,揚言買車只買合資車,不買國產車,崇洋媚外,更可氣的是國內企業紛紛換上英文標識,令人嘆息。看了都頭大的按鍵,需要專門去看說明書。
  • 2019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榜單出爐 自主品牌佔幾席?
    全球有將近55%的新能源車在中國銷售。既然中國市場份額如此之高,那世界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中,中國品牌又佔多少席位?請看下圖。自主品牌依然是營運需求為主_在2019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排行榜前20位中,中國品牌車型佔據了9個席位。
  • 中國網際網路車企為何扎堆新能源車?忽悠別人還是忽悠自己?
    2014年特斯拉開放專利,算是圓了Elon Musk「人生苦短,恩怨皆休」的心結,但也歷史性的推倒了兩塊多米諾骨牌——其一,讓網際網路車企看到了智慧型手機之後又一個逆向破解、彎道超車的機會;其二,也讓跨國車企和自主品牌感到莫大威脅,不得不群起應對。
  • 車企尋錢記:傳統車企融資也瘋狂
    對此,長安汽車表示,此次定增將全方位擴大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等方面投入,助力長安汽車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同時,亦將提升爆款車型產能,提升自主動力平臺、碰撞試驗等核心系統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此外,也有助於增強公司的資金實力,滿足公司轉型發展的資金需求,優化資本結構。
  • 做自主品牌要一顆謙卑的心
    自主品牌一直都比較浮躁,在市場爆發式增長時期,戰線都拉得很長,聲勢也造得很大,跨國車企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產業鏈我們幾年之內就建立起來了。但等到市場增速放緩之後,我們才發現,如果沒有自己的東西,市場地位是維持不住的。近期,有關自主品牌的話題籠罩著濃重的悲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