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並不是電影,而是之前我對我之前發過的一篇電影的解析,具體來說是一個人物的解析,今天的主角,諾蘭三部曲中第二部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一直以來都是DC裡面人氣很高的反派,有人疑問為什麼一個反派這麼高的人氣,不應該都是那些正義的英雄才最值得人追捧讚揚嗎?不不不,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這個人做了什麼英雄般的事跡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心理犯罪專家,我將帶領大家通過電影的內容剖析和解釋小丑的內心。
影片開始小丑策劃了一起銀行搶劫案,我會以為小丑原來也是和其他反派一樣,也是為了錢,這也是諾蘭大導演在誤導我們,後來你會知道,並不是為了錢。搶劫過程中很是有趣,幕後策劃者小丑給每個人都說了一句話:「幹掉同夥,最後你就會多分到一分錢。」而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職責,於是過程中每個人在搶劫的同時又在時刻堤防隊友,每個人幹完活後免不了被隊友槍殺,是不是很可怕?明處的炸彈不可怕,暗處的毒蛇才致命。就這樣,搶劫完成,最後一個人摘下面具,正是滿面濃妝的小丑。其實小丑是公平的,他給了每個人都有選擇:殺了隊友或者被隊友殺了,可人都是自私的,都會選擇讓自己活下去而幹掉同夥,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毫不費力而且絕對安全的完成搶劫。
之後介紹到小丑搶劫的那家銀行是哥譚市黑幫勢力的錢,然後,他居然還在人家開會的時候找上門,一針見血的說出問題的關鍵,而且全身綁滿了炸彈這群黑幫也奈何不了他,這是小丑給的第二個選擇:要麼和我合作我殺了蝙蝠俠,要麼你們一分錢也拿不到最後被蝙蝠俠一網打盡。很直接的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利益驅動人們的行為,也正因如此他們所做的選擇可能並不是他們心甘情願做的選擇,而是小丑最想要的選擇。
和黑幫商議事情的時候,其中一個頭目很不滿意小丑的態度,揚言要殺了他,小丑暫避鋒芒。事後,讓自己的手下帶著自己的「屍體」回到頭目處,趁機控制住頭目和他的手下,提一下,這裡小丑的演技爆表,給頭目解釋自己臉上的傷疤從何而來的時候,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殺了頭目之後,手下的三個人,小丑表明你們可以投靠我幹活,但是名額只有一個,你們自己選擇吧。
接著就是小丑與蝙蝠俠的正面對決了,小丑殺死一個人將他掛在市長辦公室後面,各大媒體紛紛報導,還有一段發給媒體的視頻,內容是講述了如今的哥譚混亂不堪都是因為蝙蝠俠的出現導致的,如果想要哥譚市恢復秩序,就得摘下面罩過去找小丑,不然,小丑會一天殺一個人。這次的選擇是利用了蝙蝠俠是一個正義的英雄,有自己的原則和道德,而小丑則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惜任何手段,這在性格和做人上和蝙蝠俠形成對立面,可以說是一面硬幣的正反面,而電影中也多次描寫哈維丹特(新上任的檢察官,被譽為哥譚市的「光明騎士」象徵正義與法律)投擲硬幣,這樣形容蝙蝠俠和小丑才更合適。蝙蝠俠也為了阻止他準備暴露身份,這時哈維丹特現身說自己就是蝙蝠俠,引來小丑關注,也是為了讓小丑停止殺人。
哈維丹特說自己是蝙蝠俠之後,被逮捕押往其他地方,途中小丑出現想要殺死丹特,被蝙蝠俠阻攔未能得手,反而將自己送入警局,之後丹特和瑞秋約會被小丑手下抓走,蝙蝠俠知道是他幹的,前往獄中審判小丑,被告知兩個人關押在不同方向的兩個地方,而且炸彈馬上就會爆炸你們只能救一個。又到了蝙蝠俠做選擇的時候,是救自己的青梅竹馬瑞秋還是為了大局考慮救這個好不容易出現的哥譚市光明騎士?一個成熟的英雄永遠是出自大局觀考慮的,所以他選擇了去救丹特。
之後救出丹特,瑞秋死於爆炸。小丑則趁警察離開引爆炸彈逃出警局,這時戈登才發現原來他是故意設計被捕,這樣才能和蝙蝠俠交流並且告訴他這道選擇題。最終的選擇還是要來的,碼頭兩艘輪船都準備出發,一艘載滿了普通市民,另一艘則是監獄的犯人,兩艘船上都安裝了大量炸藥,而引爆器在各自對面的船上,按下引爆器對面的船就會爆炸,十二點之前哪艘船爆炸了,則另一艘船沒事,如果都沒按,那麼兩艘船都會面臨被炸毀。人性的陰暗面始終是要被照耀的暴露於光明下的,就像現在,面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命,是整艘船的生命。
很幸運,最後兩艘船都沒按,蝙蝠俠控制住小丑,所以兩艘船都倖免於難,因為這本來就是小丑的陰謀,考驗人的陰暗面,面臨死亡都是自私的。小丑這個角色可以說是DC塑造的最完美的反派,他想要錢嗎?不,他想要的是毀掉哥譚市的光明形象——丹特和蝙蝠俠,他做到了,成功讓蝙蝠俠背負黑暗,代價是自己也面臨一輩子的牢獄之災,他怕死嗎?不,他巴不得蝙蝠俠殺了他,因為這樣蝙蝠俠就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和道德底線,成為了和自己一樣的人。想要有一個完美的英雄那麼首先你要有一個與之對立的人或事物,經歷這次的事件也讓蝙蝠俠更加配得上超級英雄這個名字,可能背負黑暗才能在黑暗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