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詐騙罪?有哪些行為構成詐騙罪?

2021-01-08 法妞問答

騙子行徑,人人喊打,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騙子的騙術也越來越多樣化,什麼樣行為叫做詐騙行為?針對社會上的不同詐騙行為,未來我國刑法還會不斷改進,如何識別詐騙罪行為?四川豐宜律師事務所張江律師解析。

什麼叫做詐騙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於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是刑法分則第五章規定的侵犯財產罪中的重要罪名之一,同特殊詐騙罪相比屬於普通詐騙罪。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個人詐騙公私財物8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金融詐騙罪這是違反金融、票據、保險管理法規的犯罪。主要包括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票據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保險詐騙罪等。

張江律師補充:

有哪些行為構成詐騙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

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

(1)詐騙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詐騙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

(2)慣犯或者流竄作案危害嚴重的;

(3)詐騙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急需的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或者造成其他嚴重損失的;

(4)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後果的;

(5)揮霍詐騙的財物,致使詐騙的財物無法返還的;

(6)使用詐騙的財物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7)曾因詐騙受過刑事處罰的;

(8)導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9)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經濟詐騙罪?經濟詐騙罪的常見行為
    #經濟詐騙#什麼是經濟詐騙罪「經濟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刑法在第193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 民間借貸什麼時候能構成詐騙罪
    民間借貸與詐騙罪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係,多數情況下不能轉化。只有,符合詐騙罪構成要件的時候,才有可能構成詐騙罪。民間借貸,受民事法律關係調整。1、通俗的說,可以理解為,民間借貸就是發生於民間的,發生於老百姓之間的借貸行為。
  • 套路貸案件中,什麼樣的套路才是構成詐騙罪的欺騙行為?
    金翰明:詐騙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什麼是符合詐騙罪構成要件的欺騙行為?要求該行為有給一般人以及特定案件中的相對人產生認識錯誤的現實風險。現實風險,可以簡單理解為可能性。如果出借人實施了一個足以使借款人產生認識錯誤的欺騙行為,借款人因為上當受騙而支付高額利息,那麼出借人成立詐騙罪、既遂。
  • 保險詐騙罪最高定刑輕於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的思考
    但隨之而來的保險詐騙犯罪日益成為經濟犯罪的一個熱點,有必要對保險詐騙行為的準確定罪加以研討。司法實踐中,保險詐騙罪與詐騙罪、合同詐騙罪,在騙保數額巨大、損失巨大或後果特別嚴重時如何準確定罪、如何罰當其罪,是理論界爭議的問題。 我國刑法第198條保險詐騙罪,其法定最高刑(15年有期徒刑)不僅輕於詐騙罪的最高法定刑(無期徒刑),也輕於合同詐騙罪的最高法定刑(無期徒刑)。
  • 詐騙罪與商業欺詐行為的區別
    首先,區分詐騙罪和商業欺詐行為關鍵是看行為人主觀上是以騙取他人財物為目的,還是通過履行民事法律行為而獲得利益。民事欺詐人主觀上所追求的是通過欺詐行為和對方成立的民事法律關係的客觀實現。而詐騙犯罪人對事先和他人訂立的民事法律關係無實際履行的誠意,主觀上是虛構的。
  • 充值看20秒「小黃片」的APP經營者是否構成詐騙罪?
    用戶在瀏覽網頁時,這些有著暴露畫面的彈窗廣告就會彈出,用一段色情小視頻吸引用戶下載觀看「完整版」。要充值會員才能繼續看,每次充值只能看一段,一段只有15-30秒,小視頻由伺服器自動分配。用戶可以從會員一直充值到白金會員、黃金會員、鑽石會員、黑鑽會員等。
  • 借錢的人注意了:「借錢不還」可能構成詐騙罪!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羅小兵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依法判處羅小兵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罰金50萬元。羅小兵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認為其與李興梅之間是借貸關係,不構成犯罪。
  • 詐騙罪的相關問題
    將什麼行為作為禁止對象,是由以什麼為目的而禁止來決定的。在此意義上說,對實質的違法性概念、違法性的實質的理解,由來於對刑法的任務或者目的的理解。」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因此,刑法只能將違反這一目的的事態作為禁止對象(當然要同時考慮過度的介入可能對國民自由的侵害),所以,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都是對違反保護法益目的事態所作的記述。既然如此,刑法上的違法性便與其他法律上的違法性存在區別。
  • 詐騙罪辯護需要注意的問題
    (三)詐騙罪與其他特殊詐騙犯罪刑法除規定了本罪以外還規定了其他特殊犯罪,比如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票據詐騙罪、保險詐騙罪等金融詐騙罪,以及擾亂市場秩序的合同詐騙罪等十餘種特殊的詐騙罪。這些特是詐騙罪在詐騙對象與手段上同本罪存在著區別,《刑法》第266條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 合同詐騙罪無罪案例:不符合合同詐騙罪法定構成要件的,無罪
    上訴人魏麒仁的辯護人認為:1、聖榮公司在借款時沒有向中強公司虛構項目事實或隱瞞嚴重負債真相;2、魏麒仁主觀上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借款用途用於公司經營;3、《資金拆借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的民間借貸行為而非詐騙行為;4、聖榮公司借款時有履約償還借款的能力。綜上,魏麒仁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本案是民事糾紛,應宣告魏麒仁無罪。
  • 透支信用卡做生意後無法歸還是否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分歧】陳某透支信用卡用於正常經營活動後未能償還是否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現存在以下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陳某透支信用卡的目的是用於正常經營,經營不善導致無法及時歸還欠款屬於客觀原因,陳某主觀上沒有非法佔用的目的,不屬於惡意透支。
  • 從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看:不構成「貸款詐騙罪」的兩種常見情形
    本文導讀:【貸款詐騙罪】的關鍵構成要件在於「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實際中,有很多申請貸款後未能按時歸還的情形,那麼【未按時歸還】是否就能認定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構成【貸款詐騙罪】呢?本文根據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來分析兩種不構成【貸款詐騙罪】的情形——1、以合法手段申請貸款,未能按時歸還貸款的2、以欺騙手段申請貸款,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按時歸還貸款的*《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 「以案說法」合同詐騙罪和集資詐騙罪的區別!
    2014年4月,竇某顯向鍾某謊稱其有能力幫助姚某辦理承包格爾木鉀鹽地項目,後指使鍾某與姚某洽談籤訂委託工作服務合同,並收取被害人馬某1通過劉某、姚某向鍾某的銀行帳戶轉款支付的合同款項人民幣400萬元。此後,被告人竇某顯指使鍾某向其本人及馬某2先後轉款人民幣22萬元及人民幣290萬元用於個人消費及償還對馬某2的欠款。
  • 辛本華律師: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萬 構成保險詐騙罪嗎?
    構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論處。可見,保險公司銷售的產品未必一定是保險。安邦公司前執行長吳某涉嫌什麼犯罪,相信還沒有被遺忘。三、延誤險是個什麼東東?按照本人的觀點,以保險名義出現的東西未必就是保險產品,那麼延誤險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坦誠地講,延誤險實際上是保險公司基於大數定律研究出來了一種與投保人的對賭產品,二者之間實際是對賭關係。
  • 招搖撞騙罪VS詐騙罪,你知多少?
    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有何區別,下面就讓小編通過具體案例帶大家來學習一下。 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 重慶法律顧問:什麼是合同欺詐?合同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法律風險,其中很多來自細節,甚至使防不勝防,而法律顧問主要負責這些風險的篩查和防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企業經營中的高危犯罪——合同詐騙罪。什麼是合同詐騙罪?律師:合同詐騙罪屬於《刑法》第三章,屬於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因為本罪不僅侵犯他人財產權,而且影響正常市場秩序,因此本罪與經濟糾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難將其與經濟糾紛區分開來。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有四個。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行為人必須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騙取對方財產,數額巨大。主觀上,行為人具有直接故意,具有非法佔有對方財產的目的。
  • 成都刑事辯護律師「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
    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兩個不同的罪名,但是,還是有不少人不能很好的去區分他們,搞不清楚他們的區別有哪些,集資詐騙罪與詐騙罪有一定的聯繫,但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卻與詐騙罪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那麼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哪些區別呢?
  • 什麼情況下,欠錢不還會被定為詐騙罪?
    不涉及詐騙罪、非法經營罪、集資詐騙罪等罪名的欠借款不還屬於民事案件,一般情況下警方介入的會很淺,不會給予刑事立案,最多也就是調解調解,欠借款人有權不接受調解,那麼警方也無權繼續幹涉。此時最有效的且最有強制力的方法還是去法院起訴。  至於想以涉嫌詐騙罪、非法經營罪、集資詐騙罪讓欠借款人被刑事立案,從而通過警方的強制力威懾對方快速還錢的,那就要仔細看看下文。
  • 貪汙罪與侵佔罪、盜竊罪、詐騙罪在法條上的特殊關係
    【例1】在甲單位徵用土地的過程中,土地管理局的工作人員A與被徵用土地的農民B相勾結,由B多報土地上的莊稼數,A加蓋土地管理局的印章予以證實,進而從甲單位多領取補償款的,不成立貪汙罪,只能認定為詐騙罪。乙行為構成貪汙罪。答案:該選項是錯誤的,乙行為構成詐騙罪。【例3】村民A謊稱危房翻新,村長B代其填寫虛假材料並以村長的名義籤字同意後上報鎮政府,從鎮政府騙取了10萬元的危房補助給A。本案中,雖然B因從事扶貧管理等事務從而屬於國家工作人員,其也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但對B不能認定為貪汙罪,對B與A只能認定為詐騙罪的共同犯罪。
  • 虛假訴訟罪與詐騙罪的區別
    導語 虛假訴訟是發生在「訴訟活動中」的行為;詐騙是發生在「訴訟活動以外」的行為。兩者時間界定不同,主管界定不同。 概念 虛假訴訟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為了謀取非法利益採取的非法行為。虛假訴訟是侵犯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手段。詐騙罪是指直接為了獲取非法利益,虛構隱瞞事實真相,侵犯他人公私財務的所有權,而採取非法手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