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為著名的八個「革命樣板戲」中,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最為優秀的劇目之一,該劇曾一度排在樣板戲的首位。由童祥苓飾演的「虎膽英雄」因此劇風靡全國,成為一代人心中永恆的英雄形象。
藝術不等同於現實,即便藝術創造的人物形象有其原型,也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對等。英雄楊子榮壯氣凌雲、打虎上山,殲滅座山雕的事是否真的存在呢?
01、「打虎上山」是真是假?
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要從曲波於1956年寫成的40萬字的小說《林海雪原》說起。
曲波在1945年初,曾擔任牡丹江軍區二團的副政委。1946年冬天,他帶領小分隊深入茫茫雪原,與牡丹江一帶的許大馬棒父子、座山雕、李德林、謝文東、馬希山等匪軍展開了激烈鬥爭,消滅了眾多匪軍。
後來曲波重傷轉業,便以這段的經歷為基礎,寫出了小說《林海雪原》。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就是出自小說《林海雪原》,電影《智取威虎山》中203的原型就是曲波自己,楊子榮則是一位真實存在的偵查英雄。這些事情在曲波與其夫人劉波的記述中都得到了印證。
02、楊子榮「智取威虎山」
電影《智取威虎山》沒有交代楊子榮的結局,當時電影的內涵也不足以包含如此多的內容。
可能很多看過《智取威虎山》 的電影會思考楊子榮殲滅座山雕之後會有什麼舉動?會向下一波敵人發起衝鋒?還是投身於現代化建設中去?
戲劇的想像中有無數種可能,但現實的楊子榮只活了30歲。楊子榮的大名叫楊宗貴,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東北地區,而楊子榮是地地道道的山東煙臺人。若是看電影中身穿毛皮大氅,錯把他當東北人就大錯特錯了。
楊子榮一生與東北有著莫大的關係:幼年時跟著父母闖關東流落東北;後來因為反抗日本工頭壓迫,被迫跑回山東;1945年楊子榮參加八路軍,成為一名炊事員,跟隨隊伍到東北剿匪。
楊子榮曾與匪首巧妙周旋,最後不費一彈就使數百土匪投降。楊子榮因此被評為偵查英雄,後來當上了偵察排排長——這是遇到座山雕之前的事。
1947年1月,部隊得到座山雕在海林縣的線索,楊子榮主動請纓,帶領5名戰士化裝成土匪吳三虎的殘部,前去海林縣偵察敵情。
楊子榮帶著幾位戰友打入虎穴;在2月7日,一舉將座山雕土匪團夥全部活捉。電影《智取威虎山》所描述的就是這段故事,故事的情節框架基本屬實,只是人物形象有藝術上的加工。
03、楊子榮的犧牲與紀念
2月7日,楊子榮帶領戰士殲滅了座山雕團夥;23日,楊子榮就犧牲於黑龍江海林縣。當時部隊在追剿鄭三炮等土匪,楊子榮身先士卒,因為氣溫過低而凍住了槍栓,他不幸被擊中胸部而犧牲。
楊子榮長眠於白山黑水之間,他的一生是短暫的,犧牲時年僅31歲,而從他參軍到犧牲一共才只有520天。電影中講述的楊子榮「智取威虎山」只是他犧牲前最後一個月發生的事。
現在黑龍江海林縣(楊子榮犧牲的地方)和山東煙臺(楊子榮的家鄉)都有楊子榮紀念館,煙臺的紀念館總投資甚至達到了五千萬,規模相當大。
2017年時,煙臺還成立了「楊子榮精神研究會」,會員約有150人,該機構目前出版了《信仰如鐵》、《忠誠如山》等著作和《楊子榮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牢記使命的膠東共產黨人》等文章。
研究會若僅立足楊子榮研究是很難做出來學術成果的,楊子榮的一生很短暫,而且留下的資料很少,甚至都不足以支撐起一部書。
總結
京劇《智取威虎山》將楊子榮的英雄虎膽、機智敏捷渲染得淋漓盡致,楊子榮成了「孤膽英雄」的代名詞;歷經半個世紀,楊子榮的英雄形象不朽,那些精彩的唱段也流入了人心,成為了經典:
京劇《智取威虎山》唱段之【迎來春色換人間】
穿林海跨雪源氣衝宵漢!
抒豪情寄壯志南對群山 。
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
迎來春色換人間!
京劇《智取威虎山》唱段之【今日痛飲慶功酒】
今日痛飲慶功酒,
壯志未酬誓不休。
來日方長顯身手,
甘灑熱血寫春秋。
你會唱幾句嗎?
參考文獻:
劉波《曲波和智取威虎山的英雄們》
師永剛、張凡《樣板戲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