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北京脫口秀:等待舞臺與笑聲的復甦

2020-12-24 澎湃新聞

7月10日的晚上,一場久違的喜劇演出,終於在單立人俱樂部的舞臺上演。

這是一場臺下觀眾只有不到20人,且只是由俱樂部員工和幾位臉熟的「死忠粉」組成的非正式演出。

他們將這場演出稱為「喜劇實驗室」。

這也是北京本輪疫情發生後,近一個月以來,單立人俱樂部公開舉辦的第一場實實在在的線下演出。

7月10日,北京新一輪疫情防控滿月前夜,一場只有不到20名觀眾的線下喜劇演出,在單立人俱樂部久違上演。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

為應對彼時升級的疫情,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曾在6月15日提出,暫停開放文化娛樂等室內活動場所。

在當時,北京的一些喜劇俱樂部剛恢復小規模的線下演出不過幾日。緊接著,就因為新一輪疫情防控需要再次暫停。

直到7月10日,隨著北京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沉寂多日的單立人俱樂部舞臺再次點亮。

儘管當晚這場演出,一些幾經醞釀、用力演繹後給出的包袱,只換來臺下的寥寥幾聲乾笑,並沒有預想中的「爆梗」,演員們依然積極而熱烈。

「觀眾笑與不笑、反應如何,是喜劇作品的一部分,我們太需要真實的舞臺。」表演了幾段原創短劇的即興喜劇演員潘越說,他們都在期待線下舞臺的逐步回歸。

段子在疫情中「過期」

「觀眾是作品的一部分。如果喜劇演員的作品中只有自認為的『好笑』,卻沒有現場的沉浸與互動,那就無法知道自己的作品中,哪些部分被觀眾喜歡,哪些會尷尬冷場。長期這樣下去,就真的失去了喜劇創作的能力了。」單口喜劇演員、單立人公司創始人、CEO石老闆告訴澎湃新聞,這場自1月開始蔓延的新冠疫情,也將他們「隔離」在了舞臺之外。

令他沒想到的是,「疫情會持續這麼長時間」,更沒想到的是,6月上旬,剛開始恢復的小規模線下演出因為北京本輪疫情而重新閉麥。

單立人演員們的上一次正式登臺,還是1月17日的年底封箱演出。那天之後,大家各自回家過年,準備攢一些有關過年的新包袱,待春節假期返程後,帶到舞臺抖上一抖。

可是疫情就在那之後發生了,所有的線下娛樂活動戛然而止。

那些萌發於過年期間「被父母催婚」、「與七大姑八大姨機智問答」、「同學聚會」等現實發生的段子,直到錯過了「有效期」,也沒能等來用武之地,勞動節、兒童節都過了,線下演出還是因為疫情防控需要而無法恢復。

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單立人經歷了搬家、開設線上欄目、「雲」說脫口秀等等節點。一面發展,一面等待,一面「自救」。

3月中旬復工後,單立人的辦公地點,從原來位於大經廠西巷的簡陋老平房,正式搬進了北京77文創園,新辦公室500平方米,兩層。

3月中旬復工後,單立人的辦公地點從老平房搬進了文創園。受訪者供圖

去年咬牙決定多花點錢給公司辦公室換檔次時,彼時已做了4年多職業喜劇演員的石老闆,覺得2020年將是中國單口喜劇發展的加速年,「觀眾的需求將會在今年得到更多的釋放和滿足。」

2017年創辦單立人時,石老闆只是一個人去酒吧、咖啡館等場地拼盤表演脫口秀,到了2019年底,公司已經有了5個合伙人、30多名員工、20多名專職及兼職籤約演員;每場限定觀眾一兩百名的周末脫口秀商演,無一例外的場場爆滿,就連工作日裡舉辦的用於試煉新段子的開放麥演出,也經常一票難求。

與此同時,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網綜的大熱,也讓石老闆更確定,單口喜劇的「風口」已經來了。

他也因此判斷,2020年是可以增加更多演出場次、拓展更多創作版圖、公司擴大發展的契機之年。

但疫情來了,一切計劃戛然而止。

「現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然後將所有的計劃換個時間重啟。」石老闆說。

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舞臺

喜劇演員郝雨也已經遠離觀眾們真實的笑聲半年之久。

以往,這位白天身著正裝在機關大院裡忙碌的公務員,到了晚上從地鐵站裡鑽出來時,就搖身變為穿著休閒文化衫、在俱樂部舞臺上講段子的脫口秀演員。

這場疫情,使他數年如一日的生活結構發生了質變。「很久沒去過俱樂部了,現在下班之後,就是直接坐地鐵回家。」

6月初,全國進入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部分小型演出活動開始在控制人數的前提下恢復舉行。

位於單立人新辦公室一樓的新劇場,也終於迎來了觀眾。

雖然演出仍以非正式的開放麥演出為主,場次少,且每場限定20人,但這仍然給蟄伏已久的喜劇演員們帶來了極大的期待。

「太想把憋了很久的段子講給大家聽了,太想念大家的笑聲了。」郝雨說,儘管這些笑聲都是在口罩的背後,但仍然是彈幕和評論無法替代的,「單口喜劇的創作,是需要和觀眾共同互動完成的。」

但剛過了不到一周,發端於新發地的疫情,使北京疫情防控重新升級。

僅僅舉辦了幾場的小型演出再次停止,已售出的票原路退款。

單立人的演員們再次恢復到寫出的段子和劇本只能表演給同事看的日常。

「大家彼此熟悉,可以很快就get笑點,但是這段表演可能對於真正的觀眾來說,並不是那麼好笑,甚至可能是尷尬。」以即興喜劇、情景短劇等為主的演員潘越說。

這個會計專業出身、為了當演員而「北漂」的26歲女孩,兩年前成了一名女喜劇人。2020年,本是她尋求突破的關鍵一年,她和幾位短劇演員準備開辦專場演出。

「以往演出頻次較多的時候,我每周都在經歷著寫劇本、排練、試演、上臺這樣的循環。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擔心可以帶上商演舞臺的新劇本不夠,壓力很大。」 潘越說,年初疫情的暴發,加之近一個月以來北京疫情的升級,使她擁有了大把的放空時間,「不需要再重複那種循環,每天就是開視頻會議、復工後在公司商量劇本,更多的時間就是在家看看劇、發發呆。」

遠離舞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久,潘越開始懷念那些被壓力追趕的日子,「如果長時間遠離舞臺、遠離觀眾,創作時就會增長出惰性。」

6月初時,俱樂部恢復了幾場小規模的試驗演出,潘越終於重回舞臺。「又開始被壓力追趕了,但是創作力也被追出來了。」

但是剛剛帶著劇本進行兩場試水,好多段子觀眾還沒笑幾次,就又停了下來。

與單立人相比,北京的大多數喜劇俱樂部仍然處於年初開始便停滯的狀態。

以往,經常受邀參與多個喜劇廠牌演出的郝雨,周末下午開始便在兩三處場地輾轉演出,他說,諸如北京脫口秀俱樂部、幽默小區、笑坊等,自年初疫情開始至今都未能恢復演出,即便是小規模開放麥也未能舉辦過。

以幽默小區為例,去年年底,長期合作的演出場地關門後,準備過了春節再重新籤約新場地,但因疫情影響,至今仍無著落。

等待笑聲的復甦

石老闆說,就算沒有這場疫情,他們也已經嘗試開闢喜劇的線上模式了,這是將「小而美」的單口喜劇進行公司化發展並實現變現的一種必然模式。

但疫情使他們的嘗試變成了必須,並且步伐加速。

多款線上產品推出後,儘管也收割了一些粉絲,但是對於演員而言,隔著屏幕的表演,逐漸勸退了大部分積極性。

等待之中,不知不覺,2020年已過半,北京本輪疫情防控亦滿月。

7月10日的夜晚,一場久違的喜劇演出,終於在單立人俱樂部的舞臺上演。

這是一場臺下觀眾只有不到20人,且只是由俱樂部員工和幾位臉熟的「死忠粉」組成的非正式演出。他們將這場演出稱為「喜劇實驗室」。

這也是北京本輪疫情發生後,近一個月以來,單立人俱樂部公開舉辦的第一場實實在在的線下演出。

北京市衛健委7月10日通報顯示,7月9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連續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報告。

19時剛過,十幾位觀眾魚貫而入,坐在臺下等待笑聲的釋放。

而在臺前與幕後,從啟用不久的新劇場,到精心打磨的新劇本,再到蟄伏多時的演員,也終於等來了觀眾真實參與創作與表演的時刻——疫情以來的半年沉寂,使他們無比懷念觀眾從臺下傳遞而來的專心注視,以及每次抖出包袱後此起彼伏的笑聲與喝彩。

即使當晚的這場演出裡,一些幾經醞釀、用力演繹後給出的包袱,只換來臺下的寥寥幾聲乾笑,並沒有預想中的「爆梗」,但演員們依然積極而熱烈。

這場演出裡,大家看到了以《乘風破浪的姐姐》、《隱秘的角落》等近期大熱的綜藝及網劇為題材的即興喜劇,也有譴責家暴、嘲諷「塑料姐妹」的情景短劇,還展示了漫才,加入了彈唱元素。

「劇本還需要改進,氣氛還不夠。」結束後,觀眾散場,潘越依舊如臺上時那樣興奮,但更多的是反思與期待,「希望接下來線下的表演可以更多,創作的積極性和靈感,才能更多起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廣州線下脫口秀 在笑聲與「羞辱」中野蠻生長
    梗有理脫口秀俱樂部主理人喪教。工作日的夜晚,廣州一間面積不大的清吧裡,近60位觀眾正在等待觀看演出。「如果好笑,就大聲笑出來,如果覺得不好笑、爛透了,就鼓掌『羞辱』他們。」這是一家脫口秀俱樂部每周固定時間的開放麥表演現場,隨著主持人的登場,不時爆發出笑聲和掌聲。脫口秀髮源於歐美,於2009年在中國內地萌芽。2017年起,得益於多檔脫口秀節目的影響力,這一喜劇形式進入大眾視野。在此期間,脫口秀也在廣州悄然紮根,從不溫不火到野蠻生長,從業者們看到困境,但仍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望。
  • 講脫口秀,光有笑聲是不夠的
    「笑」正在傳染,2017年,有4萬人開始學習單口喜劇,600人成為職業脫口秀喜劇演員,越來越多年輕人登上這個舞臺。 在李亞眼裡,脫口秀的舞臺像一個日記本,記錄著他生活中微小的情緒。他講被租房中介騙、被父母催婚、被朋友圈的朋友要求「砍一砍」。朋友們總結他的表演是「觀察式喜劇」。
  • 當魔術師站在脫口秀舞臺上.
    9 月 26 日(下周六),我們將邀請喜劇魔術師 凌浩和周舫 站到脫口秀的舞臺上,來一次「魔術脫口秀」的專場演出。可能你看過魔術,也看過脫口秀。但當這兩種看似毫不相關的藝術形式碰撞在一起,它們所產生的「魔術脫口秀」究竟是什麼,會有怎樣的效果,很難說。
  • 線下脫口秀:小劇場中的喜劇人生
    演出場地不大,舞臺上立著一支麥克風。靠近舞臺的懶人沙發已被來得早的觀眾佔滿,林婷和同事便跟數十人一起坐在略顯擁擠的階梯式觀眾席上,等待演出開始。C+脫口秀俱樂部,一支麥克風立在中央。蝸牛書館藏在一座大廈的深處,出了電梯拐幾個彎,還要穿過一扇不太顯眼的門才能到達。
  • 北京笑聲地圖:這些地方讓你把日子過成段子
    別以為脫口秀,即興表演什麼的只有講究腔調的上海才有,小編這就奉上咱大北京的笑聲地圖,搞笑,我們也是認真的!你看過《脫口秀大會》嗎?你知道「不暢銷書作家」李誕嗎?你了解「沒文化但愛講知識點」的池子嗎?你聽過交大的史炎嗎?如果上面的問題中,你的答案中有一個是肯定的,那麼說明,單口喜劇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入侵」你的生活啦。很多人會把單口喜劇叫做「脫口秀」,這是從talk show直接翻譯而來的。
  • 全球戰疫:雪梨中餐業疫情下靜待覆蘇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雪梨中餐業疫情下靜待覆蘇中新社雪梨5月15日電 題:全球戰疫:雪梨中餐業疫情下靜待覆蘇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疫情下,雪梨的餐館開放堂食的第一天中午,位於唐人街附近的「釣小宴」迎來了一撥客人。
  • 卡姆獲刑,賴寶早逝,《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悲涼中開場
    去年在《脫口秀大會》上把冠軍「一頓爆當」的卡姆,今年居然沒有機會再站上這個他可能再放異彩的舞臺。 二 周奇墨是脫口秀老將,但他不屬於上海的笑果文化,而是來自北京的單立人喜劇。周奇墨在北京的脫口秀圈成名多年,但由於基本都在線下演出,不像呼蘭、龐博一直參加線上節目,因此在全國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在脫口秀圈頗受認可。
  • 脫口秀北京往事:黃西剛剛回國,周奇墨還沒有成為周老闆
    只記得那期間他說過幾個段子,比如他很驚訝北京的計程車裡顯示「空車」,還以為是無人駕駛;他說如果有一天因為車禍去世,希望撞上來的是裝滿水泥的攪拌車,這樣剛一去世立刻就可以被做成雕像。他還說過小時候的事情,在一次表演中說到父親拿剪刀給自己理髮,那一段非常可樂,在表演的最後他又重提這個段落,臺下笑聲更加強烈。後來才知道,這被脫口秀演員叫做call back。
  • 脫口秀北京往事:黃西剛剛回國,周奇墨還沒有成為周老闆
    只記得那期間他說過幾個段子,比如他很驚訝北京的計程車裡顯示「空車」,還以為是無人駕駛;他說如果有一天因為車禍去世,希望撞上來的是裝滿水泥的攪拌車,這樣剛一去世立刻就可以被做成雕像。他還說過小時候的事情,在一次表演中說到父親拿剪刀給自己理髮,那一段非常可樂,在表演的最後他又重提這個段落,臺下笑聲更加強烈。後來才知道,這被脫口秀演員叫做call back。
  • 《脫口秀大會3.5》趁熱出爐,線下脫口秀卻又尬又冷?
    如果不是提前被俱樂部告知,謝琳很難想像到,眼前這間藏在高樓裡的小清吧,就是「索道喜劇」線下脫口秀開放麥的表演場地。臺下很快座無虛席,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7位演員輪流上場,每人進行5到7分鐘的表演。新演員在這裡練習舞臺狀態,老演員則打磨和測試自己準備的段子。「新人演員多少有些『垮』,還有人頻頻忘詞、讀稿。」
  • 《脫口秀大會3.5》趁熱出爐,線下脫口秀卻又尬又冷?
    新演員在這裡練習舞臺狀態,老演員則打磨和測試自己準備的段子。「新人演員多少有些『垮』,還有人頻頻忘詞、讀稿。」但謝琳發現,觀眾們對新演員的包容度比較高,「就算不是很好笑,也不會完全冷場,大家更多的都是持鼓勵態度,有新人演員忘詞,觀眾也常常報以笑聲。」
  • 北京喜劇藝術節將在笑聲中跨年
    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一連兩晚,「笑動京城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將作為北京喜劇藝術節的演出在北京喜劇院上演。屆時,徐德亮、王文林、郭陽、郭亮、陳印泉、侯振鵬、王玥波等眾多相聲、曲藝名家將以兩場演出作別2020年。
  • 北京喜劇藝術節在笑聲中跨年
    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一連兩晚,「笑動京城」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將作為北京喜劇藝術節的演出在北京喜劇院上演。屆時,徐德亮、王文林;郭陽、郭亮;陳印泉、侯振鵬;王玥波等眾多相聲、曲藝名家將以兩場演出作別2020年。
  • 中央芭蕾舞團重登舞臺,為戰疫英雄創作的原創交響芭蕾首演
    燈光打亮,音樂響起,站在舞臺的上場口,寧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她知道,臺下的觀眾正期待著她的亮相。這種感覺明明很熟悉,此刻卻也有些陌生。經歷了7個月疫情防控的特殊考驗後,中芭在國家大劇院重啟復工、第一時間拉開歌劇院大幕。
  • 「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將在北京喜劇院上演,笑聲中跨年
    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1日,連續兩天,「笑動京城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將在北京喜劇院爆笑上演。徐德亮、王文林、郭陽、郭亮、陳印泉、侯振鵬、王玥波等眾多相聲、曲藝名家將歡聚一堂,讓觀眾們在笑聲中跨年,告別2020,擁抱2021。
  • 「戰疫」攝影圖片展|@AQNUers,你一定不能錯過!
    還是「口罩芭蕾」寓意的, 拼搏奮鬥的「戰疫」力量? …… 心有錦緞,白衣逆行。 拾城攝影師記「疫」在路上, 用鏡頭記錄人們「戰疫」路上的點點滴滴。
  • 《石庫門的笑聲》即將「重啟」,600多名「持票等待」的觀眾終於等到了
    受疫情影響,從年初就「叫停」的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暫別舞臺11個月後,終將於12月17日-20日「回歸」中國大戲院。除了蜂擁前來購票的觀眾,還有一部分特殊的持票至今的觀眾也讓毛猛達和沈榮海感動不已。這批觀眾是今年1月那輪因疫情被取消的演出的購票者,儘管主辦方在演出取消後便立即實施了退票方案,可4場演出依然有600餘名觀眾選擇「持票」等待。
  • 脫口秀成為中國青年娛樂新風尚
    「可樂喜劇」脫口秀俱樂部主理人梁墩煌在開放麥活動中表演。新華社記者蔡馨逸 攝新華社西安9月13日電(記者周永穗、蔡馨逸)一支麥克風立在舞臺上,一束聚光燈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在西安本土脫口秀俱樂部可樂喜劇舉行的開放麥活動中,年輕的表演者依次走上舞臺,拋出一連串鮮活的「梗」,引得臺下觀眾時而鼓掌叫好,時而哄堂大笑。近年來,隨著《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中國綜藝節目在網絡上熱播,發源於歐美的脫口秀受到眾多中國年輕人的喜愛。
  • 脫口秀走進大劇場,火爆能持久嗎
    上周,笑果脫口秀《李誕和他的朋友們》第一次在千人大劇場上演,李誕、呼蘭、何廣智、豆豆等脫口秀明星一一登場,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笑聲不斷。由於《脫口秀大會》等綜藝節目的成功,線上火爆的脫口秀正轉移至線下,成為異軍突起的舞臺表演形式。
  • 53天,12組對比圖,見證北京的復甦!
    是的,我們熟悉的北京,醒了我們曾用影像記錄了這座城市「暫停」的瞬間。如今,北京已經復工復產半月有餘,這座城市已逐漸復甦。今天,我們回到曾經拍攝的地方,見證北京復甦的每一個瞬間!等待通行的時候,兩側的車輛、行人,也恢復了往日的頻率。回望一個月前,判若兩座城。情不自禁感嘆:北京,就是這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