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肯德基以「食界新能源」為主題在中國推出新產品「植培黃金雞」,1.99元就能買5塊,只在上海、廣州和深圳三地試點預售,並且預售的第一天就被售罄。和以往的產品不同的是,肯德基這次是以大豆、小麥和豌豆的蛋白為原料製作成的健康「雞塊」,不過有網友調侃說:用的原料確實挺廉價的,但既然沒有雞肉那就別叫「雞塊」了。
事實上,肯德基的「新能源」雞塊是用植物蛋白技術,製作成有雞肉味的「肉」,通俗來說就是「人造肉」。原料雖然廉價,但成本卻不低,科技含量頗高。除了肯德基預售的「植培黃金雞」,在昨日,星巴克也在中國推出了「人造肉」午餐。「人造肉」瞬間成為現在最火熱的話題,網友的評論更是炸開了鍋,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眾說紛紜。
目前「人造肉」仍充滿爭議
有網友表示:堅決反對「人造肉」,我們只吃貨真價實的肉,認為「人造肉」無法保證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在中國人的傳統認知上,肉就是肉,很難接受實驗室中製造出來的「肉」,吃肉的幸福感是不能被取代的。但在眾多反對聲中也有網友表示認同「人造肉」的存在,認為這種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減脂人群的福音,也非常健康,並且不用去捕殺動物,能夠保護人與動物之間的平衡,更不會因動物身上的細菌感染上一些疾病,不管哪一方面對於人類而言都是有益的。
兩種呼聲難分高低,但不論哪一種,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人造肉」,它究竟是用什麼原料製造而成,是不是一種健康的食物,對我們人體健康是否存在威脅。
什麼是「人造肉」
「人造肉」也稱為植物蛋白肉,主要由豆製品製作加工而成,裡面富含大量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在河南駐馬店,人造肉豆皮就被作為一種特產深受大眾的的喜愛,而我國也是最早製作「人造肉」的國家之一。
國內的這種「人造肉」是用大豆製作出來的一種豆製品,非常健康,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很多河南人用它燉燴菜,做辣條,味道極好,其中的滋味也只有河南人最為了解,但很多外地人將腐竹誤認為是人造肉,其實它們並沒有關係,如果硬要把它們扯在一起,最多也就是他們的原材料中都有大豆,但兩者的製作工藝大相逕庭。
除人造肉豆皮之外,我們小時候常吃的素雞翅也是人造肉的一種。還有我們現在吃的零食逐漸也被「人造肉」所代替,前不久就有一零食品牌上新了兩款人造肉零食,一種是人造牛肉,一種是人造香腸,由此可見,「人造肉」概念的產品可能真的要在國內大範圍普及。
各大巨頭力挺「人造肉」
無獨有偶,「人造肉」不僅在國內有其深厚的根基,早在2017年比爾蓋茨也相當看好「人造肉」。他表示「人造肉」的膽固醇要比普通的肉類低很多,是種健康的肉類替代品,也能緩解畜牧業對土地資源造成的壓力,是人類不錯的選擇。
除了富豪比爾蓋茨,在快餐界的幾大巨頭公司也都紛紛力挺「人造肉」,肯德基其實在去年就推出過「人造肉」炸雞,據了解,在營業的第一天就排起了長隊,甚至不到5個小時就被售罄。除肯德基之外,麥當勞在同年也推出過「人造肉」漢堡。在人造炸雞和人造漢堡風波過後,我們熟知的必勝客將披薩也做出了一款「人造肉」產品。這些快餐巨頭陸續推出「人造肉」產品,可見「人造肉」未來可能真的會在世界美食中亮起綠燈。
「人造肉」在未來是否成為一種趨勢
試想在未來,如果「人造肉」成為一種趨勢,餐桌上的豬肉、羊肉、牛肉全都換成了「人造肉」,那真正意義上的肉類是不是要變成一種奢侈品。在《左轉》中曾有「肉食者鄙」一詞,用肉食來比喻有錢人。如果「人造肉」替代了真正的肉,是否會出現有錢人吃真正的肉,肉成為有錢人的象徵,而窮人只能吃廉價的「人造肉」,這些都未可知。
目前,在全球有兩種「人造肉」,一種是植物系的「人造肉」,也就是大豆蛋白肉,另一種是從動物細胞中製造出來的真「人造肉」,從形式上來看,第二種現在還處在研究階段,各方面還沒有健全的安全保障,而第一種大豆「人造肉」在研究方面有較大的成果,逐漸被普及。
如果植物蛋白「人造肉」成為市場的主流,大面積供應在全球,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減少對動物的宰殺,也減輕了市場上對肉的需求,更減少了殖畜牧對土地資源的使用等,但這樣的「人造肉」到底口感如何,能否應答大眾的芳心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更期待這樣的「人造肉」被普及成為一種趨勢,世間美食不盡相同,接納各式各樣的美食是我們對生活的最基本的尊重。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