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港股特約香港財經大V 龔成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BYD COMPANY LTD.
股票代號:1211
市盈率:45倍
每股盈利:$1.06
市值:$440億(H股)
業務類別:汽車及零部件
集團主席:王傳褔
主要股東:王傳褔(A股)(18.8%)
集團網址:http://www.byd.com.cn
5年業績
年度:2014/2015/2016/2017/2018
收益(億人民幣):554/776/1000/1030/1220
毛利(億人民幣):76.2/119/190/179/181
盈利(億人民幣):4.34/28.2/50.5/40.7/27.8
每股盈利(港元):0.22/1.33/2.09/1.68/1.06
每股派息(港元):0/0/0.61/0.20/0.23
毛利率:13.8/15.3/19.0/17.5/14.8
ROE:1.71/9.79/12.1/7.65/5.05
--企業簡介--
比亞迪創立於1995年,主要從事電池、手機,以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產業,以及雲軌等業務。比亞迪現有員工約22萬人,在全球建立了30多個生產基地。
比亞迪為全球領先的電池製造商,利用垂直整合模式運作,為全球手機廠商提供產品設計、製造、測試、裝配及售後等「一站式」服務。主要客戶為三星、華為、蘋果、聯想、vivo、小米等全球品牌。
比亞迪2003年拓展汽車業務,汽車業務實現高速增長,累計產銷超過兩百萬輛轎車,近年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2008年獲巴菲特入股,現時佔總股本約8%。
--業務發展布局--
【圖1】--按產品分類的營業額
比亞迪不斷將重點放在汽車業務上,現時已佔生意的一半,而近年新能源汽車開始有較明顯的增長,成為增長的動力,近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混能汽車)的銷量,每年都以幾十個百份比的模式去增長,現時銷量已達十多萬架,居全球第一,與另一新能源汽車巨頭Tesla,均成為行業的領導。
現時,中國的汽車市場,近年已進入平穩狀態,甚至有些年份出現下跌,但新能源汽車則保持快速增長。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佔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約4成的市場份額。
2003年,比亞迪宣布收購秦川汽車,由電池業進入完全不相關的行業,不過背後其實是將眼光放到一件長遠的產品身上,亦即是電池與汽車的結合,電動車。
這項產品的成與敗將會對比亞迪有重大的影響,因為當中的投資已十分巨大,若電動車最終失敗了,比亞迪不止會浪費了多年的時間,更會有相當的損失,但若成功了,比亞迪將成為汽車行業新秩序中,其中一個國際級領導者。故此,分析的焦點將會落在電動車身上。
當2003年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後,先發展傳統車市場。其後銷量取得高速增長,2003年由零開始,十年內銷量已有數十萬輛,增長相當快速,近年傳統車的業務放緩,增長動力依靠新能源汽車業務。
從營業額中,見到比亞迪的生意保持增長,而毛利卻較為波動,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反映當業務出現不景氣的情況,就會令整體毛利受壓,從毛利率中更反映出這情況,情況並不穩定。
【圖2】--比亞迪各類型汽車
【圖3】--比亞迪汽車
--潛力分析--
以過往的業績看來,此企業的質素是一般的,雖然生意保持增長,但盈利有波動。
不過若觀察遠一點及仔細一點,在當中亦能看出此企業的一些特質,其中之一就是高速發展。
比亞迪最初做電池起家,最初公司只有20人,其後發展至全球數一數二的電池生產商。而在汽車領域同樣有類似情況,2003年從零開始,十年內已有數十萬輛,在中國自主品牌中數一數二。
兩個不相關的行業,且都獲得巨大成功,可見比亞迪擁有一些特質,一些企業的獨有優勢,讓其在市場上取得相當的地位。無論是眼光、研發能力、將研發成果市場化、以至產品定位、成本控制、市場推廣等。所以,就算比亞迪此刻還不是很優質,但潛力是不可忽視的。
--現金流供發展--
投資者在分析潛力股時,除要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因素外,該企業能支持這項目的能力亦不容忽視。因為發展這些新項目,需要持續性的資金支持,在量產落地之前都是淨流出,而何時能有現金回流則很難說,強大的資金支撐力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若企業其他業務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提供,企業就只能以融資等方式去為新業務提供資金,有可能在產品成功前已胎死腹中,無以為繼。但如果有現有業務的支持,這便能使項目得以持續發展,成功機會大增。
比亞迪有電池、手機、傳統車業務,這些都是有實在的盈利,有正現金流的業務,能夠為電動車業務提供持續的資金,憑這一點,可見比亞迪有能力支持這個新業務的發展。
從現金流量表可見,比亞迪的經營現金流量,保持理想的正數,這提供了一定資金支持企業發展。不過,負債也不少,這是比亞迪扣分的地方。比亞迪現在仍不斷投資新業務,無論是研發還是建立新的生產基地,都要大量的資金,可見這企業仍處在新的發展階段。
--電動車--
其實電動車早在100年前已出現,但因電池性能問題而被燃油車淘汰。而本身已擁有電池技術的比亞迪決心要做電動車的先行者,但在商業模式還未成形的情況下,先行者無疑要承受較高的風險,但一旦成功就能創造一片新的藍海,回報則無法估量。
現在很多人都質疑電動車的可行性,很多因素都讓車主卻步,例如充電時間長,充電站等各種配套不足,信心不足等。
種種問題都有待解決,但我們仔細想想,這些問題是否無法解決呢?
也不是。
隨著研發投入、技術更迭、電站建設推廣……這些問題最終都會得到解決,只是的確要一段時間,所有的配套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建成,信心也要時間建立。
只要是時間可以解決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雖然近年電動車市場有較明顯的增長,不過要有更大的突破,甚至到普及階段,可能是3、5、7年後的事。當引爆點發生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但在引爆點發生之前,大家通常不會看見這些改變。正如在90年代初期,只有極少數人擁有手機,但在幾年之後,手機的普及程度十分驚人,由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當世界正蘊釀改變時,很多人都不會察覺。
電動車終有一天會改變世界,只要時機到了,各種配套都完善,消費者會自動投向電動車。
--電動車的優勢--
首先電動車有環保的概念,政府會加以幫助,而市民也會支持。
但其實,電動車真正的價值並非在環保,而是省錢!用電比起用油便宜得多,如果以現在汽油價格來比較,電動車一次充電的費用只需油價的四分之一。因此只要各種配套都完善,車主沒有理由不選擇電動車。
有金錢利益推動,人們的習慣將輕易改變。70年代的石油問題,完全改變了美國人使用汽車的習慣,由追求大汽車的習慣,轉變到鍾情於小排量省油的日本車,讓日本車大舉入侵市場,當其他車廠發覺時已經太遲,最終成就日本車霸主的地位。
因此電動車的優勢會隨著配套的完善愈來愈明顯,成為一個大趨勢。
【圖4】--比亞迪在日本的電動大巴
【圖5】--比亞迪在歐洲的電動大巴
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其實已在中國多國城市,以及全球多個地方行使。在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長沙、 西安等主要一二線城市大規模投入運營有效推動城市公交電動化進展。
近年在海外市場,比亞迪也陸續接獲來自法國、智利、匈牙利、丹麥、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全球各地的訂單。目前比亞迪推出的純電動大巴已在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城市運營(這是有利的指標,因歐洲、日本的標準甚高的),雖然還只是起步,但情況不錯。
--中國國家戰略--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汽車產銷量超過2000萬輛,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可見中國汽車市場龐大,若將其中的部分以新能源汽車代替,市場可想而知。
中國為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行業得到中央政府從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充電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 雖然補貼有時會有調整,但整個大方向可見中央仍是支持電動車的發展。
比亞迪在中國發展電動車,可說是佔盡地利因素。政府的支持對建設配套設置十分重要;另外,政府帶頭使用也對推廣很有幫助。現在比亞迪的電動巴士已經行走在中國多地的公路上,由公共運輸開始發展,可見政府的態度。
此外,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電動車背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石油。
中國並非產油大國,未來的石油供應難以滿足中國的汽車需求,而發展電動車就成為解決辦法之一,中國在青海擁有不少能生產電池的鋰資源(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地方)。
如果能用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中國對石油的依賴可減少,對別國的依賴能減少,從整個國家發展的戰略角度分析,中國發展電動車的誘因並不少。加上中國經過貿易摩擦後,會更明白依靠別國的危險,必定會強化自身的資源、技術。
以中國政府之決心,要建立配套及支持業界,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容易(在西方國家,石油業的既得利益者並不希望見到電動車的出現)。
投資中國的企業有一個要點,就是順勢。這不是指政府個別一兩個政策,而是一個大方向,因這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從上述因素可見,中國政策是支持行業發展(特別是資源、技術這兩方面的誘因),不過,中短期一定會有不同的政策調整。
胡亂投放資源支持行業,只會讓行業胡亂發展、浪費資源、質量參差,所以中短期一定有策略調整,補貼就是其一。
近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標準,目的是推進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在2018年,已調減新能源汽車補貼,這一定會對相關企業的盈利有影響。
不過,新補貼政策通過提升技術因素,鼓勵優質企業的發展,即達到某些技術要求的企業,才能取得補貼。
目的當然是鼓勵行業的技術提升,逼企業進步,因為政府明白,長期發放補貼,只是「養」企業,但卻無法在全球平臺立足,要讓中國電動汽車躋身全球前列,就用逼企業提升技術這方法進行。
新政策一定會讓電動車行業出現汰弱留強的情況,但對於較有優勢及規模的企業,長遠反而有利。
--持續發展--
【圖6】--比亞迪在全球各地的生產基地
近年比亞迪其中一個投資發展基地,是位於中國青海的比亞迪動力電池工廠,佔地1500畝,相當於14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這一巨型電池廠的年產能可達60GWh,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若以比亞迪的汽車唐(插電式混動版本)計算,最高可滿足300萬輛唐的電池需求。
可見,比亞迪的野心相當大。而這家企業仍處於不斷投資的階段,只要市場進入爆發點狀態,這股的潛力會相當大,當然,這不是短期能實現的事,可能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見到收成。
--投資策略--
綜合各種因素,比亞迪的潛力仍要時間才能發揮,所以投資者一定要長線投資,而以上的觀點均以長期角度出發的。
由於潛力及前景這些因素,總存在某些不確定性,而此企業在這刻並不算很優質,故承受風險程度較低的投資者,投資此股時不宜太大注,同時要明白股價會波動較大。
以現價計,還處於合理水平,雖然比之前的低位升了不少,但仍不算貴,只是投資值博率比之前略減。
因此,投資買入時最好以分注,又或月供的模式進入,避免一次性在高位買入的風險。同時要留意,由於潛力股不確定性大,因此佔總組合的比例,不宜過多。
由於是潛力股,因此期望的回報必然是倍計,所以投資者若只為賺10%、20%的回報而投資此股,策略是錯誤的。
因此,投資策略最好是長期或超長期,期望回報是倍計甚至多倍計。最好是等待市場開始接受電動車,甚至是普及的一刻才考慮賣出,到時的回報必然是巨大的,這也是長線投資者收成的時期。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持有上述股票)
=================================================
7/2
【一定要睇企業價值】
散戶常不睇業務基本面就投資,這種無知的投資模式,終有一天會令散戶得到「教訓」,緊記,價格終會回歸價值。這裡舉一個發生在幾年前的例子。
--股價嚴重偏離價值--
印刷電路板生產供應商恩達集團(1480),在2014年尾以$1.23上市,以當時的市盈率來推算,這個價位算是合理價,與其價值接近。
在數個月後,由於有一些利好的因素,股價很快倍升至$2、然後是$3。以其印刷電路板的本業來看,就算有利好的因素,這企業的價值都不會有如此急速的增長。因此,股價如此的升幅,已是價格高於價值的表現,明顯地此股已純粹由情緒因素而推動,並沒有實質因素的支持。
其後,此股的炒味更濃,在沒有實質因素支持下,股價居然不斷上升,更在一個月內升至超過$10,成為熱炒的倍升股,這明顯是進入了瘋狂階段,買入的人完全不理會他的實質因素,只是單純地認為這是倍升股,是當炒股,因而不斷追入。
--$1升到$100的神話--
在瘋狂因素,加上股價可能被某些力量操控的情況下,此股在短短數天間急升至$100,相信破了香港股票由$1升至$100的記錄,就在升破$100的那天,這股在下午時段急跌至$30。跟據當天的成交記錄,在$100就有數十人接貨,以2000股一手計,當時一手的入場費就要$20萬!
更可悲的是,一個月後這股的股價跌至$3以下,若之前不幸在$100買入,每手帳面虧損$194,000!令不少投資者損失非常慘重,沒有價值的股票,根本不會返回之前的高位,因此投資者翻身無望。另外順帶一提,此股不但不是優質股,而且股價甚為人為,任何時間都不要沾手。
在這個事例大家可以看到,當價格升是由一些非實質的因素推動,暴跌也是遲早的事。為何有人在高位仍追入,因為他們認為這股仍有得升,認為這股過去倍升所以將來倍升,認為這刻不賺便沒有機會賺,因而以心急、非理性的態度去高追這股,造成巨大損失的後果。
【作者簡介】龔成
暢銷書作者:《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
財經節目主持人:香港Now TV
致富教練:《經濟一周》理財真人Show
專欄作家:《經濟一周》
財經類人氣博主:Facebook 10萬+粉絲,在線答疑10000餘條
股票課程導師:香港、澳門2000+學員
【版權聲明】龔成老師授權鳳凰網港股於內地發布其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鳳凰網港股不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