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和特斯拉,誰會是新能源汽車裡的王者?

2020-12-25 不賭不毒不妒不獨

特斯拉自從在中國建廠,真的是搭上了中國經濟快車,工廠建造完成速度世界第一,旗下毛豆3車型更是在世界新能源銷售排行榜一直都是狀元位置。不少人內心都挺五味雜陳,咋說呢?

(1)特斯拉為何會來到中國?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開啟新能源戰略那是比國外大牌車企整整早了五年,可惜國內這些造車的企業,一大部分人就盯著國家那點補貼資金。凡是能造車的,沒造過車的,都一窩蜂湧向新能源汽車領域,七拼八湊整輛車,噱頭滿天飛,更有一部分所謂網絡大咖出身的「造車新勢力」,更是弄得每天都上頭條,結果呢?都誰穩定交車了?除了蔚來和小鵬,理想,勉強算上威馬,還有誰?

五年啊,中國造車人白白浪費了五年彎道超車的大好機會,這五年沒有潛心專研技術,只會炒作,領補貼。結果現在國外大品牌車企也紛紛進入新能源領域,憑著品牌優勢,自主品牌彎道超車更難了。

國家為何引進特斯拉,其實就是鯰魚效應,用特斯拉這頭狼,促使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如果你是羊就趕緊跑起來,如果你是狼,就要磨好你的利爪和特斯拉來個與狼共舞。誰能帶領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與特斯拉奮起一戰?大家公認的那就是比亞迪,沒有其他,它就是自主品牌新能源造車裡的絕對一哥。

(2)為何說比亞迪最有實力與特斯拉一決高下?

造一輛新能源車,那絕對不是一個車殼子放一個電池模塊,然後把進氣格柵一封,就能上路跑了。沒那麼簡單,複雜的很,出來一輛車那是要經過各種路試和碰撞的,時間和金錢,一般企業折騰不起。

比亞迪,人家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都在做,而且人家燃油車還賣的不錯,掙到錢了,有錢了,就能好好研發新能源車,投入持續了,深入了,新能源車也掙錢了,這就是一個非常有發展前途的良性循環。人家比亞迪,手裡有錢又有技術,兩條腿走路,折了哪一條腿,人家都能活下去,屹立不倒。真有點官樣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味道。

以前幾十年,比亞迪都不被國人看好,認為國產車是比不過合資車的,但比亞迪還是在新能源車走出一條新路,並且走的很好。從08年推出全球第一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F3DM ,到累計超過3000萬公裡的穩定營運和安全可靠的E6純電動計程車,再到以DM2.0為平臺的王朝系列和「542」戰略,比亞迪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比其他自主品牌有著3~5年的優勢,在新能源方面的技術積累也是最深厚的,產品是最成熟的。

近日,比亞迪官方正式公布11月份銷量成績。數據顯示,比亞迪11月份累計銷量53943輛,同比去年同期的41295輛增長30.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6690輛,同比去年11月的11220輛增長137.9%。燃油車方面,11月份累計銷量27253輛,較去年同期的30075輛,同比下滑9.4%。

(3)比亞迪銷量大增的功勳車型

一、比亞迪新能源扛鼎之作~漢

比亞迪漢自上市後便成爆款,在11月份銷量首次破萬,達到10105輛,環比增幅33.9%,自7月上市以來,比亞迪漢在EV和DM車型的聯合發力下,其銷量逐步攀升,單月銷量分別為1205輛(7月)、4000輛(8月)、5612輛(9月)、7454輛(10月)、10105輛(11月),,目前累計銷量28467輛。

在售的比亞迪漢有EV版和DM版兩個版本供消費者選擇,售價分別為22.98萬元-37.95萬元和21.98萬元-23.98萬元。產品力方面,漢EV搭載刀片電池以及自主研發的電四驅系統,百公裡加速3.9秒,NEDC續航裡程達605km,出色的產品力也讓漢收穫了大批粉絲。

二、國內最成功的高端新能源SUV~唐

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前奔馳底盤調教轉交漢斯·柯克,整車NVH高級專家車熙範等一系列國際化的專家團隊加盟,彰顯了比亞迪的野心和決心。而這一系列的部署和規劃在全新的唐上面也得到了體現。

隨著唐二代橫空出世的第三代混動技術,讓比亞迪全面執掌了電機、電池、電控等新能源核心技術,搭載了 P0+P3+P4的DM三代混動技術,將驅動電機及發電機分開,即保證了「542」強勁的動力需求——百公裡加速4.5S,又能兼顧保電能力。同時還能提高車子的平順性,提升駕駛質感。DM3.0是在老款的唐是P3+P4 底盤上的一次技術升級,保證了產品的可靠性和延續性。

「Dragon Face」的設計語言,家族化的臉譜,龍鬚、龍嘴、龍眼、龍爪,加上22寸的大輪轂,無不彰顯著霸道與貴氣。懸浮式車頂加上貫穿式的尾燈,大大提高了車輛的辨識度。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的加盟極大地不足了比亞迪在外形設計方面的短板。比亞迪唐家族11月銷量3972輛,同比增幅達到了26.3%,截止目前,以顏值、空間、智能為賣點的唐家族累計銷量超過23萬輛。

三、秦,功不可沒!

以秦Pro為代表的秦家族11月銷量達到了7885輛,環比漲幅達到了15.8%,秦產品自上市後累計銷量達到了30萬輛,它靠著出色的產品力、可靠性和高性價比,成為很多家庭買車的選擇。電芯比亞迪提供終身保修,整車6年15萬公裡質保。至少電池方面給用戶吃了一顆售後的定心丸。

5.9秒破百,二十萬左右,八十公裡純電動,各種高科技配置一應俱全,比如什麼360度影響,高大上的遙控駕駛,17寸寬胎大腳,dts音響,全車12氣囊,13喇叭,自動大燈,電加熱通風座椅,液晶儀錶盤,冰藍氛圍燈,一鍵啟動,電子手剎,無鑰匙進入,20邁自動落鎖,後排老闆鍵,防眩目後視鏡,座椅10向電動調節,3組座椅記憶,混動市區比較堵的話4-5個左右,順暢的話2個左右是妥妥的。電量低於5純油模式的話,比較高5-7個吧,順暢的話5個內也不是不可能,前提是車子要能跑的起來穩定在40kmh以上。

四、比亞迪燃油車大功臣~宋王朝

宋家族也是比亞迪旗下一款有實力的「流量明星」,宋Pro、宋MAX、宋PLUS等成員不僅產品力出色,價格也十分親民。尤其是宋PLUS上市後,以年輕的風格、十足的智能科技感,讓宋家族在多個細分市場中站穩陣腳。11月再迎熱銷,單月銷量24647輛, 環比增幅高達21%,其推出後,累計銷量已達82萬輛,破百萬在即。作為一款B級SUV,宋PLUS上市後便獲得關注,並迅速熱銷。

宋max的空間沒得說,大7座mpv,能坐7個人,坐過別的mpv第三排很不友善,成年男子都沒沒法座,而宋max這臺,170/60kg的成年人坐上去不會覺得難受,而且兩排座椅都能完全放倒,形成-一個很平整無凸起的儲物空間。宋max的動力完全符合消費者的要求,1.5t的發動機能夠無壓力的載7個人在高速順暢的行駛。

宋max的操控中規中矩,但是聽說底盤是漢斯調教的,所以實際開上去很對得價格。舒適性沒得說,整車的隔音效果不錯,很好阻隔了發動機的煩躁轟鳴聲。座椅也舒適,包裹性很好,坐上很舒服,最值得誇獎就算第三排也很舒服,而且第三排也有空調出風口,真的完全照顧了所有車上的人!

宋max內飾最大的亮點就是中控這個大屏!可以運行各種軟體,和安卓平板電腦-一樣,可以看地圖看新聞看電影看微信和上網。可以這樣說,10w的車卻有20w汽車的體驗感!唯一吐槽那就是油耗比較高,百公裡9-10個油,畢竟mpv車型大,也就別想省油了。話說回來了,既然選擇mpv,那就得接受!

五、小型SUV~元王朝

比亞迪元家族11月銷量1260輛,環比增幅13.3%,其上市後累計銷量18萬輛,在燃油車+EV純電的雙模式下,元取得了小型SUV市場不俗的成績。

六、比亞迪燃油車裡的常青樹車型~F3

從2005年到現在,比亞迪F3的部分款式一直保留著最開始上市時的經典外觀,而且一直有人為之買單。比亞迪F3主要目標定位在家用代步,以經濟實用,和高性價比為主。

比亞迪F3內部空間較大,外形受大眾喜歡,發動機為三菱的,油耗較低,操控性能還可以,內飾做工還可以讓人滿意,就是有些細微部位有待提高,不過這麼低的價錢買那麼大的車子是很不錯了,在配置水平方面綜合性價比在同檔次車型中比較突出,總之一句話,買到值。

七、不得不提的公路坦克~S6

說到當初S6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高仿雷克薩斯」的外觀。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裡,比亞迪並沒有堅持得把這條路走下去,而是開始走自己的設計路線。導致目前銷售的S6越來越不像雷克薩斯了。

比亞迪S6被稱為公路坦克,主要是因為網絡上大量出現比亞迪S6與其他品牌碰撞的圖片,而且都是其他品牌的車損傷較為嚴重,而S6本身沒太大變形。其實是別的車與S6的碰撞部位是自己保險槓上面部分碰到S6的保險槓上,S6的保險槓相對地面高度很高,比一般的車稍高,在碰撞的時候拿自己硬的部分撞別車脆弱的部分,自然相對硬了,這是S6設計上的優勢。

(4)比亞迪未來的雄心,與華為聯手,打造中國的自動駕駛新科技革命

比亞迪聯手華為玩起了跨界營銷。12月6日,華為西南地區首家旗艦店——華為旗艦店成都萬象城正式開業並迎來首批消費者。全球超安全智能新能源旗艦轎車比亞迪漢EV也同步入駐,並成為店內唯一用於展示華為智慧出行場景的常駐展車。除華為成都旗艦店外,漢EV也正陸續入駐華為上海全球旗艦店及廣州、深圳等地的華為授權體驗店,與更多的消費者見面。

漢EV入駐全國多家華為門店,未來雙方將繼續攜手,探索行動裝置與汽車的無縫連接解決方案,將汽車硬體、系統能力、服務生態進行融合,為消費者帶來超乎想像的智慧出行新體驗。

(5)比亞迪遇到特斯拉,能戰否?

論品牌效應,特斯拉肯定高過比亞迪,不可否認有錢人就是為了面子,只買最貴的,不買最對的。

論電池技術,比亞迪刀片電池碾壓特斯拉。最近特斯拉出來的新聞大家都看到了,特斯拉毛豆3售價大降5萬元,讓早些時間高價買車的車主紛紛覺得傷不起。那些低價能買到毛豆3的北方車主,臉上笑容還散去就凝結了,為啥?降價版毛豆3行駛裡程縮水一半,而且還不是太冷,也就是在北京。後來一查詢才知道降價版毛豆3沒有用日本的三元鋰電池,而是用的寧德時代磷酸鐵電池。至於特斯拉為啥不用日本電池?

一是日本電池廠商不願意和特斯拉一起搬到中國建廠,這樣一來電池供應時間和成本就高,特斯拉要降成本就得換電池。

二是特斯拉上新聞肯定就是自燃,元兇就是日本的三元鋰電池,充電速度快,密度高,就是不安全。特斯拉不想再因為自燃而上新聞,所以換磷酸鐵鋰電池。電池是安全了,循環充放電次數也增加了,壽命長了,缺點就是受溫度波動影響大,充電時間慢。

所以買了降價版的車主紛紛開始四處找關係要買高價版的毛豆3,哪怕是二手的也照要不誤。比亞迪手中有電池技術,又有燃油車製造能力,自給自足,成本控制肯定比特斯拉有優勢。未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像手機市場那樣,眾多國產手機圍攻蘋果呢?特斯拉會和蘋果化等號麼?

結束語:比亞迪並不只有汽車,還有奔馳公司的刀片電池訂單,蘋果的ipad的訂單,還有半導體公司等等,基本在每個領域都做的相當出色。在這個時候,比亞迪被國人看好也是理所當然。

相關焦點

  • 神一樣的存在特斯拉!誰與爭鋒?拋開面子因素,誰是真的王者?
    簡書所在的公司是在國內一家大的新能源公司做工程師。眾所周知在新能源汽車裡面三大件,分別是電機、電控、電池,而技術含量最高的也就是動力電池它是決定電動汽車的成功關鍵與否。電池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就是安全、能量密度、充放電循環次數及衰減指標。
  • 動力電池將成新能源汽車的「主戰場」,誰將成為最後的王者?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今年比亞迪漢推出後,迅速走紅,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黑馬,它所搭載的就是比亞迪新型刀片電池,目前根據市場實測反映,循環壽命在3000次以上,在續航裡程上可以滿足600公裡的續航需求,充電方面,半小時基本可以到80%的充電量,但最大的特點就是安全性,之前特拉斯爆出自然等電池隱患
  • 特斯拉市值超過了豐田汽車,他風光無限的背後,是比亞迪的苦逼!
    在特斯拉風光無限的背後,是比亞迪的苦逼。據比亞迪發布了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盈利0.5億-1.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下降79.99%-93.33%。這已經不能用腰斬來形容了,盈利幾近歸零。銷量快報顯示,比亞迪2020年3月汽車銷量為30599輛,同比下降34.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2256輛,同比下降59.2%。
  •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差距在哪?內行人:一個吹牛皮,一個專心搞技術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在我們國內,新能源汽車格局和現在世界格局一樣,都是一超多強,那個超級大品牌不用說了,肯定是特斯拉,除了特斯拉以外,國內的一些自主品牌也有著非常不錯的實力,除了小鵬、蔚來和理想三大造車勢力以外,比亞迪也是少數能夠和特斯拉競爭一下的,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比亞迪和特斯拉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 為啥有人寧可買高價特斯拉,也不開平價比亞迪?原因扎心和無奈
    為啥有人寧可買高價特斯拉,也不開平價比亞迪?原因扎心和無奈特斯拉和比亞迪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的新新代表,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創造上的表現也都非常令人驚嘆。特斯拉於2003年成立,2010年特斯拉正式上市,而比亞迪於20世紀末成立,其旗下的比亞迪唐DM、比亞迪漢EV都是知名的新能源汽車。二者實力相當,按理說相比於特斯拉model s 75.69萬至85.69萬的售價,明顯比亞迪二十萬的售價更令人歡迎才是。但我們卻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儘管特斯拉的售價比比亞迪汽車貴,還是有人寧願買高價特斯拉,也不開平價比亞迪?這是為什麼?原因扎心和無奈!
  • 比亞迪的尷尬~新能源引導者,新能源不升反降,燃油車保全面子
    又一年,在波譎雲詭、討厭不快樂的2020年,比亞迪再一次沒有build your dream,「新能源汽車引導者」再一次比較尷尬:比亞迪怪現象,一而再,再而三。燃油車板塊增長,新能源汽車板塊竟然跌幅高達兩位數!不錯的背後不免尷尬2020年的比亞迪,說得上「比較不錯」,難免尷尬,數字擺在那裡,誰都可以看見。
  • 比亞迪私人小汽車深圳月銷量創新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據深圳私人小汽車銷量數據顯示,繼11月刷新深圳市單一品牌單月歷史最高銷量紀錄後,比亞迪在12月以6368輛再創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5721輛,再次刷新歷史最高銷量紀錄;漢EV(2051輛)首次超過特斯拉Model 3(1823輛),獲得單一車型銷量冠軍
  •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電池組大比拼,網友:一個真技術,一個愛吹牛!
    新能源汽車被大家認為是汽車未來發展的趨勢,而在該領域競爭最激烈的兩個品牌分別是美國的特斯拉和我國的比亞迪,雖說兩者的風格不一,但市場確實一樣的,這讓我們感到困惑,它們之間誰的技術更知道我們相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下。
  •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陷入困局,成立獨立品牌已是當務之急
    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哪款車最成功?比亞迪漢必須要擁有名字。自從7月份上市以來,比亞迪漢的銷量月月攀升,11月單月銷量首次破萬,對於一款20-30萬價格區間的國產車來說,比亞迪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新能源汽車銷量翻番
    新能源汽車為何賣得好?後市又將如何發展?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單月銷量創新高  「銀十真的來了!」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特斯拉體驗店裡,銷售經理小姜告訴本報記者,10月份,該店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成績不俗,「尤其是Model 3,賣得特別好!這款車全國每月能賣1萬多輛呢。」
  • 一汽、奧迪宣布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想和特斯拉正面battle?| 中國汽車報
    尤其在眼下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特斯拉一家獨大,保時捷的「觸電」之作Taycan也只是單一車型的試水。所以他判斷,合資公司車型很可能劍指特斯拉Model X。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對此次雙方的合資意向並不感到意外,「德國大眾近幾年在中國區的業務調整頻繁,但有一個任務仍舊沒有完成,就是拆分出良好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本次合資是完全必要的。
  • 比亞迪李柯:新能源汽車競爭激烈 但合作仍是主流
    在新能源汽車品牌中,比亞迪毋庸置疑是中國本土品牌中的佼佼者。過去,憑藉卓越的表現,比亞迪獲得了眾多中國車主的喜愛,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之一。對此,集團北美總經理比亞迪李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做得很好,且掌握了核心技術,希望更多國人可以支持民族品牌,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助威。
  • 特斯拉市值一度衝破6000億美元 新能源汽車市場被引燃?
    美東時間12月17日晚間,衍生品分析機構SqueezeMetrics發布推特表示:「自6月份以來,當看漲期權隱含波動率(IV)上升時,特斯拉的股價也隨著上升。如果這些看漲期權的炒作受到阻礙時,回報率會大大降低,將會導致特斯拉的股價急劇下滑。」
  • 新能源汽車狂歡的泡沫,是賈躍亭的傷心太平洋
    在沒有賈躍亭的日子裡,新能源汽車行業繼續在低谷中煎熬,先行者美國特斯拉都因為「產能地獄」等問題,在2019年遭遇痛擊;後來者中國蔚來也瀕臨倒閉,創始人李斌被稱為「2019年最慘的人」。但是誰能想到,疫情黑天鵝之後,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重生,資本形成的滔天洪流紛紛湧入,狂歡正式開始。
  • 特斯拉、蔚來、比亞迪電機對比,哪款車電機更好
    哪款車電機更好,特斯拉、蔚來、比亞迪都是比較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國的政策也在一直指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普通的汽車是發動機提供動力,讓汽車行駛的。對於新能源汽車,主要是由電機來驅動車輛行駛的。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的驅動電機到底哪個品牌的好呢,下面進行對比一下。首先看特斯拉的驅動電機。
  • 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制表:駕仕派 數據來源:乘聯會 特斯拉Model 3自從國產之後,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市場新能源車型的王者。比亞迪唐、元,名爵EZS純電和廣汽新能源埃安V銷量也都在1000臺以上。蔚來ES8銷量為923臺,哪吒U為818臺,小鵬G3則為551臺。 除此之外,途觀L新能源在7月還有983臺銷量,差一點就過千了。奔馳EQC也有439臺的銷量。可以說,在新能源SUV細分市場中,銷量差距並沒有被大幅拉開。
  • 深圳市消委會新能源汽車消費調查結果出爐,消費者最顧慮汽車安全性
    經綜合考量,本次調查選取了消費者關注度高、同價格區間的四款新能源汽車,其中進口新能源汽車品牌選取特斯拉-model3為代表,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選取了比亞迪-漢、小鵬-P7、威馬-EX5等3個車型為代表。調查結果如下:一、消費者淨推薦值(NPS)顯示推薦者多於貶損者,特斯拉推薦度第一
  • 特斯拉最大競爭者,會是市值第3的蔚來還是第4的比亞迪?
    儘管@不看車 一直不喜歡、一直在避免談及比亞迪,但有些事實是毫無疑問的。比亞迪確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引領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在被特斯拉超越之前,它一直霸佔著全球電動汽車交付量榜首的位置。儘管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甚至理想汽車的網絡熱度居高不下,但比亞迪的市值一直都名列前茅,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 任澤平:預計今年特斯拉Model 3將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12%以上份額
    任澤平恆大研究院任澤平、連一席、謝嘉琪發文稱,Model3可能對中國中高端傳統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造成巨大衝擊。從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2019年1-11月銷量為104.3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83.2萬輛,主要以中低端車型為主,因此Model 3競爭目標主要為比亞迪唐、蔚來ES6等。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為15萬輛/年,預計2020年Model 3將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12%以上份額。
  • 「鯰魚」特斯拉攪局動力電池,將成下一個比亞迪
    「鯰魚」特斯拉在「攪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奪走比亞迪「銷量一哥」位置後,又將給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而這家「科技感十足」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也正野心勃勃地尋求新突破——在經歷動力電池長期「受制於人」的窘境後,特斯拉終於按捺不住,要自己做動力電池了。 這也意味著,特斯拉或將形成與比亞迪類似的動力電池、汽車並行的業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