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將設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評審主席是劉太格(前)。後排左起是文化中心總裁朱添壽、貢獻獎工委會副主席何偉山、文化中心董事曾憲民、工委會委員餘登鳳、工委會主席兼評審胡文雁和文化中心副總裁潘宣輝。(梁麒麟 攝)
據新加坡媒體報導,今年底落成啟用的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將設立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表彰在不同領域為新加坡本地華族文化傳承、推動、提升和傳播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與團體。
新獎項分成兩個組別——個人獎和團體獎,獎金各為1萬新加坡元(約合50000人民幣)。兩個組別還另設以1萬新加坡元為限的項目資助,鼓勵得獎者把所推動的文化變成可持續項目,繼續發揮影響力。
公眾即日起可提名個人或團體角逐這一獎項,提名截止日期是2017年2月28日。首屆文化貢獻獎得主預料會在明年5月出爐。
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總裁朱添壽說,新加坡華族文化由傳統中華文化、移民文化和建國文化構成,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本地華族文化有別於中國和東南亞的華族文化,具有極其鮮明的本身特色。
不過,新加坡日益國際化,不同文化的衝擊及融合進行得更快,新加坡的文化也深受外來文化影響。
評審委員會主席劉太格博士說,設立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是要肯定及表揚那群矢志不渝、長期默默耕耘,為新加坡華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付出時間、精力與財力,做出無私奉獻和貢獻的個人與團體。
他說:「希望這一獎項能鼓勵更多人加入推動我國華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團隊,讓新加坡華族文化延綿不絕地在當地茁壯成長,形成特有的新加坡華族文化。」
目前已有「新加坡文化獎」,華族文化中心的新獎項是否與文化獎重疊?劉太格解釋說,文化獎表揚的是個人的藝術成就,貢獻獎卻強調對當地華族文化的推動與貢獻。貢獻獎的範圍也更廣,除了涵蓋文化藝術,還包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據主辦單位設定的範圍,新加坡華族文化可分七個範疇:藝術(例如話劇、戲曲、音樂、書畫、舞蹈)、設計(廣告、服飾、家具等)、飲食(中式、西式、南洋風味、多元食譜等)、建築(宗廟、房屋、園林等)、民俗(宗教、婚禮、葬禮、風水等)、生活(古玩、收藏、棋藝、武術、養生等)和其他。
個人組別歡迎在世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參加,角逐者不拘年齡、性別和種族。團體組別則歡迎在新加坡註冊的非商業團體提名角逐,參與者可以自己報名或由他人提名。
其中,主辦方所設定的評選標準,包括推動的力度與廣度、矢志不渝的耕耘、影響力和示範性、傳承和持續發展、促進與其他種族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倡導創新、加深對華族文化及語言的理解與認識等。(謝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