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 我國拜佔庭文化研究的新動向

2021-01-17 世界中世紀史研究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改革開放政策激勵下重新興起的中國拜佔庭研究首先從拜佔庭文化研究開始。1986年,我國世界史學科專門學術刊物《世界歷史》刊發了《應該加強對拜佔庭歷史的研究》一文,其中建議:「著手進行資料建設和人才建設,要同世界有關研究中心建立聯繫,從各種渠道廣泛搜集有關文獻資料,取得各方面的信息,在若干年內建立起我國自己的拜佔庭史資料體系;同時要組織史學工作者到這塊處女地上耕耘,挖掘我國古代著述中的有關資料,翻譯當代世界有關名著;在大學開設有關課程,選派留學生出國學習」,從而拉開了相關研究的序幕。此後,《歷史教學》、《世界史資料》和部分地方刊物相繼刊發了《拜佔庭文化特徵初探》、《拜佔庭文化在中世紀歐洲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論文,《歷史教學》連續6期開闢專欄,以圖片和文字說明的形式對拜佔庭文化進行全面介紹。


應該說,這個時期我國學者撰寫的關於拜佔庭文化的文章大多具有外國學術成果引進性質,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論文,其中介紹多於論述,描述多於分析。這與當時我國拜佔庭研究的總體水平有限密切相關。當時,該領域研究的局限性不僅表現在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基本史料比較缺乏,可資參考的專著書目屈指可數,更不用說原始文獻資料,而且當時的研究人員掌握外語比較單一,即便對相關語言具有初步知識,使用也很不熟練。


經過我國拜佔庭學工作者的努力,20年來該研究領域出現了可喜的發展。


最明顯的變化是有關拜佔庭文化研究的視野更加廣闊。舉凡拜佔庭文化的重要方面大體都有涉及,本文上面提到的近年來見諸期刊發表的八十多篇文章,涉及拜佔庭文化特徵和歷史作用的不足5篇,而涉及拜佔庭宗教文化的有11篇,涉及拜佔庭物質文化的有30篇左右,其中僅關於我國發現的拜佔庭(東羅馬)貨幣的文章就佔了1/3以上。同時,諸如涉及拜佔庭經濟制度、商業活動、染織藝術、城市建築規劃設計、器物裝飾造型風格、拜佔庭音樂、聖索非亞教堂建築、玻璃製造技術、拜佔庭式家具、拜佔庭式園藝、拜佔庭教育、拜佔庭史詩文本、拜佔庭曆法等拜佔庭文化具體細節的文章也不時問世,顯示出研究興趣和關注點的多樣化,這是我國拜佔庭文化研究邁出的極有發展前景的重要步驟,為今後的研究開拓出巨大的空間。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主要是研究理論的變化帶來了研究視野的擴大。我國拜佔庭學工作者從理論層面上突破了傳統的「狹義文化」概念,以「廣義文化」的概念界定拜佔庭文化研究的範圍。眾所周知,自19世紀西方人類文化學者提出「文化」的定義後,無論是「生活方式論」,還是「工具製造過程論」,或「人類生活複合體論」,人們大體將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前者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後者則專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1986年《試論拜佔庭文化在中世紀歐洲和東地中海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在涉及拜佔庭文化時提出:「所謂拜佔庭文化,是指古典的希臘與羅馬文化在拜佔庭帝國內與基督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化融匯、發展而成的精神財富的總和。」這裡,學者們理解的拜佔庭文化還大體局限於精神文化。但是,此後拜佔庭文化的概念不斷擴大,使我國拜佔庭學者的研究視野從拜佔庭文學、藝術、雕刻、音樂等方面擴展開來,逐漸關注包括拜佔庭社會物質生活及其相關制度的其他方面。


僅就拜佔庭宗教文化研究而言,不僅研究選題的範圍得到極大擴展,而且一些微觀研究將一些長期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課題深入到具體的細節。毀壞聖像運動是決定拜佔庭東正教發展的重大事件,理所當然受到高度關注,《拜佔庭毀壞聖像運動的原因》、《拜佔庭毀壞聖像運動的影響》、《聖像與破壞聖像運動》等文章比較全面地探討了這一歷史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和歷史意義。有關拜佔庭宗教問題的研究涉及的課題非常廣泛,例如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的宗教政策、拜佔庭早期歷史上的宗教問題、拜佔庭聖像畫、拜佔庭教堂壁畫等,均有專題論文問世。在這些文章中,《世界宗教研究》發表的《試析東正教的遁世主義修道理念在拜佔庭時期的發展》長篇論文分量最重,該文突破了拜佔庭史學研究籠統談論拜佔庭宗教及其作用的傳統方法,深入探討遁世修道理念在拜佔庭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的發展,分析了其不同於羅馬天主教入世主義修道觀的特點,明確提出:「西部基督教世界和東方拜佔庭帝國在修道理念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前者把修道手段與教化社會的目標緊密結合,早在6世紀即將修道活動的原初理念———遁世主義理念異化為入世主義修道觀;後者則繼續以否定塵世生活的方式去追尋上帝,完美地保持和發展了該理念,從而使東部基督教會的修道活動和靈性生活顯現出與西部教會迥然不同的精神氣質。」又如在拜佔庭經濟制度研究方面,學者們不僅注意到拜佔庭社會主要的發展趨勢,還關注關於查士丁尼、朱利安統治時期的經濟制度。一些文章甚至注意拜佔庭人物質交流的某些細節,他們在文章中指出:「4— 6世紀間,東方帝國的經濟復甦無疑得益於東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但帝國政府的各項經濟政策也在經濟復甦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拜佔庭的農產品和各種精美絕倫的絲綢、布匹、金銀製品、雕刻的象牙、細緻的玻璃、瑪瑙杯子、雕鏤的和琺瑯的花瓶、鑲嵌物、水果、醇美的酒和其他特製的奢侈品運往東西方的重要港口;與此同時,拜佔庭人又從阿拉伯和東方商人手中,購買來小亞細亞······各地的珍貴商品:香料、香水、寶石、稀有金屬、檀香、麝香與樟腦、生絲與棉花、絲織品和精美的羊毛織品······」。


顯然,研究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的變化是20年來我國拜佔庭文化研究領域最重要的變化,其引發的研究視野的擴展和研究角度的調整徹底地突破了我國拜佔庭學研究只關注政治經濟領域的局限性,使拜佔庭學在我國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相關焦點

  • 拜佔庭帝國千年興衰史,你需要了解這14本書丨書單
    前兩章作為全書的序言,主要討論君士坦丁的早年生活與掌權歷程——這不但是段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是接下來敘述內容必不可少的鋪墊;直到第三章才開始討論「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而羅馬帝國也自此可以被稱為拜佔庭帝國。從君士坦丁到查士丁尼,再到希拉克略,再到本書最後的攝政皇太后伊琳妮,多位人物依次登場,精彩紛呈。
  • ...記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院總工陳志強
    導讀 ID:RailWorld  為高鐵裝上「智慧大腦」 記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院總工陳志強  陳志強  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陳志強就是其中之一。  列車控制技術被稱為高鐵列車的「大腦」和「中樞神經」。要控制高鐵列車發車停車、運行區段、時速等,都離不開列控技術。十幾年來,從瑞典學習到國內實踐再到研發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從C2到C3再到C3+ATO,陳志強和研究團隊砥礪前行,推動中國高鐵列控技術在十幾年內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精彩蝶變。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註:歷史上帖木爾帝國是僅次於蒙古帝國的存在。拜佔庭社會實際上分為三個文化階層:一是極少數文化精英,他們形成一個封閉的等級,他們曾在專門的學校裡學習過古希臘語法和修辭學,然後有資格進入各級行政機構工作或充當教會的上層神職人員。他們無法與公眾在文化上溝通,因為他們的文化是用死文字表達的。二是人數較多一些的、相對而言能讀會寫的公眾。三是大量文盲,他們很可能佔到人口的95%以上。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為何撼動了當時已經趨於穩定的國際局勢?
    公元1453年,新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領導下突入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使其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拜佔庭帝國同步宣告滅亡。 在隨後的時日裡,拜佔庭帝國曾經的領土大部分被奧斯曼帝國所接收,這對於西歐諸國來說是一個極為不利的信號。在此之前,拜佔庭帝國憑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為西歐諸國抵擋了一次又一次地入侵。
  • 陳志強的「劍膽琴心」 | 守藝福建
    有一次,陳志強發現河南一個被拆下來的寺廟門板是上好的桐木,裡層木質已經發黃,「木材足夠老足夠穩定,聲音也越脆」。陳志強看了一眼身旁的古琴,「在斫琴技藝上,如果總是受制於他人的審美和表達,你就會發現自己團隊在古琴的傳承和推廣方面受限,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研究將古琴製作技藝沉澱下來,並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能夠在各個級別的琴上得以適用。
  • 小餐桌大視野,打開拜佔庭的「餐桌」,了解背後的千年飲食文化
    而在日後的政權建設,以及其他文化思想方面,卻深受黑海、中亞甚至是遠東地區政權的影響,這使得拜佔庭文化,更加多元化和複雜化。正是因為拜佔庭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當時東西方世界的交互程度不斷加深,這使得拜佔庭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不斷強化。
  • 2020-2026年中國文化娛樂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產業現狀  隨著國家各種利好政策的支持,文化產業已經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企業改制、產業資金扶持、民營資本建立和海外市場的推動,都帶動了中國文化娛樂產業的升級。我國文化產業是伴隨改革開放步伐而迅速崛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茁壯成長的文化新領域。黨的十七大以來,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認識逐漸達成了共識。
  • 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中世紀拜佔庭帝國醫學體系的傳承與發展
    在西方文明歷史上,延續千年的拜佔庭帝國是西方文明技術的藏寶庫。正是因為拜佔庭帝國千年的歷史延續,歐洲古典文化的諸多方面才得以傳承下來,這其中尤以醫學體系最為寶貴。拜佔庭人對希臘——羅馬古典醫學文化的繼承如果我們從拜佔庭帝國在時間和空間的跨度來觀察的話,拜佔庭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域一直位於巴爾幹半島以及小亞細亞半島之上,而巴爾幹半島正是古代歐洲希臘——羅馬文化的核心影響區域。因此,拜佔庭帝國對古希臘——羅馬醫學體系的繼承也是西方中世紀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 拜佔庭與中世紀服飾
    拜佔庭與中世紀歷史背景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在近千年的時間裡穩定昌盛,它自稱是凱撒,和奧古斯都的繼承者,延續了古羅馬帝國的輝煌文化,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的中東文明、伊斯蘭文明,並通過絲綢之路保持著與東方中國的貿易往來,文化上更加具有多元性。
  • 我局陳志強同志榮獲「東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1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印發《中共東營市委、東營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東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決定》,對170名「東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70個「東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進行了表彰。我局陳志強同志榮獲「東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 拜佔庭將軍問題?
    中本聰創建比特幣之前,需要在去中心化網絡中解決拜佔庭將軍問題,現有的算法和協議都是基於中心化網絡的解決方案。中本聰創造性的使用了POW共識算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到底什麼是拜佔庭將軍問題?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萊斯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在1982年提出拜佔庭將軍問題,老爺子當年在研究分布式系統容錯性的時候,為了方便理解編了一個拜佔庭將軍的故事,論文發表後,該故事廣為流傳。
  • 探索方言文化研究新範式
    用方言形式所表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即為「方言文化」,包括地方風物、民俗活動、口彩禁忌、俗語諺語、民間文藝等。筆者認為,隨著語保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應當推動方言與文化研究相結合,探索科學的研究範式。 方言與文化研究的科學範式尚未形成把語言與文化(思維)結合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在西方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也有幾十年的歷史。
  • 陳志強:遠在東莞厚街的「熱心腸」
    正當許先生一籌莫展的時候,陳志強獲知了許先生的境況。一番了解後,原來,欠許先生貨款的是一名臺灣人,陳志強早年與其打過交道,彼此之間甚為熟悉。為了幫助許先生,陳志強當起了「和事佬」,積極為雙方解決問題尋找辦法。「我找了幾次那個朋友,跟他說明許先生的情況,希望他諒解,並最終說服了他。」在陳志強的幫助下,12月17日,許先生的銀行帳戶上終於收到了170萬元貨款。
  • 拜佔庭帝國的雙頭鷹標誌,為現在的哪些國家繼承?憑藉土耳其的實力...
    李達 2020-05-07 多頭動物的符號在古波斯與古希臘文化之中都頗為多見,鷹旗或鷹徽在羅馬帝國時代也多有使用。
  • 描述分析我國文化發展新成就新態勢
    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湖北貢獻  《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20)》以2018—2019年國家最新的相關統計數據,和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的問卷調查及其統計結果為實證依據,立足於我國文化發展現狀,從文化事業、文化生產、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國內和國際傳播與影響等六個方面,對2018-2019年我國文化的新成就
  • 陳志強: 把消防事業融進生命裡
    紅門戰鬥英雄紅色消防車呼嘯而過,警報聲急促且緊張,陳志強聽著熟悉的聲音,心裡默念這個聲音越少越好。「20年了,消防警報聲一直沒有變,但消防事業卻一直在發展變化著。」陳志強有些感慨。今年39歲的陳志強,是九原區消防救援大隊防火監督員,一級指揮員。2000年12月,懷揣著對消防工作的好奇和憧憬,他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消防員。
  •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一城三名,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中心
    君士坦丁堡希臘人興建拜佔庭之時,我國正處於齊桓公的首霸時期,而中東地區則是亞述帝國的全盛時期,亞述帝國剛剛徵服埃及,殘暴和血腥的亞述屠戮了人類最早的雙子文明——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這一時期的古希臘剛剛進入城邦文明階段,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尚未在這裡相遇,拜佔庭(君士坦丁堡)的戰略價值尚未體現出來。2、君士坦丁堡——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羅馬階段拜佔庭(君士坦丁堡),坐擁亞歐兩大洲,「襟三洲而帶五海」。
  • 11世紀拜佔庭歷史書寫轉型探析——以鄒伊和塞奧多拉的「紫衣女性」形象為例
    在古希臘神話中,歷史女神克裡奧()居九位文藝女神之首,足見史學在古典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拜佔庭文明中,史學同樣延續了這樣的特點。拜佔庭史家對古希臘典範的研究和承襲以及他們在歷史作品中展現出對史料記述的高度精準性和對歷史事件發展的敏銳洞察力,足以令那些貶低拜佔庭文化其他領域的學者為之傾倒。
  • 拜佔庭帝國的末日:被內鬥葬送的末代拜佔庭王朝
    眾所周知,巴列奧略王朝和拜佔庭帝國一起,被1453年烏爾班大炮的怒吼和君士坦丁堡的沖天烈火所埋葬,,奧斯曼帝國的鐵蹄並非人力所能阻擋。人們往往歸罪於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徵佔領君士坦丁堡,使得拜佔庭再難振興。然而在蝸居小亞細亞西北尼西亞的時代,拜佔庭人還能擒殺羅姆蘇丹國的蘇丹。
  • 我國課程知識研究70年的歷程審思
    (二)術語多元與話語分立階段(1978-2000年)  這一階段,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一批學者積極把西方國家關於課程研究的新概念和理論成果引入國內,使我國的課程知識研究打破了上一階段單一視域、統一概念術語和結構框架的狀況,在研究視角和研究內容方面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