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絮語】雙性同體——卡森·麥卡勒斯小說創作的另類主題

2021-02-18 尕藝見


摘要:美國作家卡森·麥卡勒斯,因其特立獨行的個性和情感方式在南方小說家中獨樹一幟,基於她自身生命體驗和她對生命本質屬性的深入思考,她的小說創作延續了對孤獨與雙性同體的主題不斷挖掘,本文著重探討「雙性同體」主題在麥卡勒斯筆下的形態及其意義。

離婚、復婚、酗酒、派對、戀愛,寫作,這就是卡森主要的生活。卡森獨特的生命體驗,也對她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0歲開始寫作的卡森,共留下了5部小說,2出戲劇,以及一些散見的隨筆與詩歌。長篇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和短篇小說《傷心咖啡館之歌》是卡森的代表作。到2005年,這三部作品都有了中譯本。因為卡森小說作品在主題上的相對統一性和聯繫性,所以梳理並闡釋她小說作品的主題脈絡是把握這位作家的有效路徑。從描摹個體生命的各種孤獨形態到通過愛情、友情、親情、宗教來尋求解除孤獨的可能性,最終說明孤獨的絕對性。是卡森小說最重要的主題線索。卡森筆下與精神隔絕的孤獨主題緊密相連的另一個話題,即卡森作品中的人物具有的「雙性同體」特徵。在某種意義上,「雙性同體」主題為卡森小說中打上了一個更醒目個性化印記。也是對孤獨主題的延伸和拓展。

「雙性同體」(Hermaphrodite),原本是一個是生物學術語,用來描述動植物的雌雄同株或一些罕見的生理畸形等現象。心理學中使用的是「雌雄同體」(Bisexuality)著重表達心理的雙性化:這源自弗洛伊德曾提出「潛意識雙性化」理論,以及榮格在此基礎上提出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概念(分別指「男性的女性意向」和「女性的男性意向」,說明人類先天具有的雙性化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而社會學意義上的雙性同體 (Androgyny)則更多地具有一種精神和文化意義上的性別超越的內蘊。「雙性同體」觀念後來還在女權主義文藝理論的闡釋演化中得到了再現。比如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一個優秀的作家必須在人格上、精神上具有雙性同體的能力,才能超越性別局限,創造出偉大的作品。她認為:「我們之中每個人都有兩個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個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腦子裡男性勝過女性,在女人的腦子裡女性勝過男性。最正常,最適意的境況就是這個力量在一起和諧的生活,精神合作的時候。」。可以說,隨著人類斷對自身與自我意識的關注,「雙性同體」逐步演變為一種人文蘊涵的文化概念。

卡森筆下人物的雙性同體特徵兼具心理學和社會學意義。最典型的是《心》中的米克和《傷》中的愛密利亞小姐。米克剛出場時從短褲的穿著打扮到大大咧咧的行為方式都像一個男孩子。她外在的男性特徵和真實的女性身份的統一象徵著這時米克人格的完整性。音樂作為一種細膩的文化符號進入米克內心世界,加速了她「裡屋」,即內在人格的建構。辛格被米克放置在她的「裡屋」,是因為她相信辛格與他心靈相通。「裡屋」與「外屋」的對稱與完整再一次強化著米克人格的完整帶給她美妙生命體驗。但是成長,對於米克來說,卻是這個完整人格痛苦分裂的過程。艱難的成長中包含著走出少年期時心理上伴隨著的莫名孤獨,更意味著對米克越來越清晰的女性性別認同,即雙性同體的完整性逐漸被割裂的痛楚。小說中那個不算成功的派對,就是米克生命體驗的轉折點,「經過這次派對,她已經長大了,不能再穿短褲了。今晚過後,不能了。不能了。」從那以後,她意識到自己需要為家庭承擔責任了,她開始為此做出犧牲某些個人快樂的心理準備。從那以後,米克的雙性同體特徵在呈現出明顯的減弱趨勢。辛格,這個米克「裡屋」中的重要元素的突然消失,使她遭受的失去傾聽者的失落,隨之而來的「裡屋」世界的坍塌更讓她無所適從。因為辛格死後,她的「裡屋」中的裡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音樂也在米克的世界中漸漸消失。「裡屋」的徹底消失意味著米克人格、心理完整性的撕裂。小說結尾是處中學還未畢業的米克就在烏爾沃斯商店上班,這時,她「身上有了難以言喻的纖細氣質和女人味。」女性性別的最終確定,意味著她跟所所有只有「外屋」的人一樣,喪失了雙性同體的完整本質。但這種內在傷害有無法言喻。最終接受自己的性別身份,同時也意味著米克對社會性別認證體系的妥協。這個12歲的少女懵懂地經歷和慢慢地接受著這個「成長」的過程和脫變,但她也隱約嗅到了其中隱藏著某種危險的氣味:「仿佛被關到了『裡屋』外面,……她也想呆在『裡屋』,但是不知道怎麼辦。」雙性特徵的喪失讓米克陷入了迷茫。

《傷》中愛密利亞小姐在小鎮上如同一個強壯的男人。她喜歡常年穿著工褲和長統雨靴,做各種男人們幹的活,一個人在屋子裡喝酒,每次吃完飯後都要不自覺地「用手去摸摸她右臂乾淨的藍布襯衫下的堅硬的肌肉。」,而且,她還有著很多小鎮男人佩服的社會能力。她繼承了父親的小店,還開了家釀酒廠,後來還買下一家鋸木廠,成了方圓幾英裡內最有錢的女人。英俊的馬文·馬西根本滅有贏得她的芳心。「老實說,她對待新郎和對待進店來買一品脫的酒的顧客根本沒什麼區別。」馬文·馬西竭盡所能討好她,但是「只要她男人來到她手夠得到的地方,只要看到他喝醉,二話不說就揍。」愛情的絕望最終把馬文·馬西內心中的惡都激發了出來,他搶劫加油站、食品商場,成為聞名數縣的大惡棍,被關進了亞特蘭大監獄。愛密利亞僅10天的婚姻生活就這麼結束了。男性化的舉止、孤僻的性格、對異性的冷漠、處理問題的決絕作風都強調著愛密利亞的男性氣質。但作為女性,小說也寫到了她女性的纖細和柔情。這主要體現在為別人看病和遭遇愛情兩件事上。愛密利亞有很多親自配製的藥水,遇到小孩子生病,她會像一位心思細密的母親一樣,特別為他們耐心地配製「一種完全不同的藥,溫和得多,也甜得多」的藥水。但有趣的是,「要是有個病人上門,說自己害的是婦女病,愛密利亞小姐就束手無策了。」她甚至會因羞愧而臉色發暗,「像個張口結舌、無地自容的大孩子。」即使在婚姻中,愛密利亞也表現出對最體現性別特徵的、婚姻中的性的深惡痛絕。很明顯,卡森賦予這個人物對其性別身份的強烈的抗拒。這實際上是對完整雙性同體人格的有意識保全。因為雙性同體特徵的完整,這個時候的愛密利亞,有一種掌控一切的遊刃有餘。愛情的來臨是她最明確的認同和表現女性特徵的契機。對表哥羅鍋無可救藥的愛喚醒了她身上潛在的女性特質,表現在她變得溫和、寬容,愛笑了,也想跟人交談了。「咖啡館之所以辦起來,主要還是出於這個考慮;有了咖啡館,就有了伴侶,有了歡樂,度過黑夜也容易些。」女性對被關注、建立關係和浪漫柔情的需求和想像都象徵性地凝聚在她的咖啡館中。在這裡,人們都變得有禮貌,也不用擔心買不起喝的,因為愛密利亞準備了「粉紅色的、非常甜」的櫻桃露!人們輕鬆地交談,覺得「至少是幾個小時之內,認為自己在世界上沒有什麼價值這種極端痛苦的想法,可以暫時壓制下去。」咖啡館裡散發著溫情、同情、撫慰的祥和氣氛,給小鎮的人們提供了如母親懷抱般的休憩港灣。同時,愛密利亞對羅鍋過度的寵愛中也帶有母性的曠闊和包容。可以說這個階段愛情給予了愛密利亞女性身份可能產生的最大幸福。但那場災難般的三人決鬥後,羅鍋和馬文 ·馬西走了,也無情地帶走了愛密利亞可能有的任何幸福。於是,她開始變得「蒼白、辨別不清是男是女」。經過了顯性的男性特徵、女性特徵階段之後遭受到的重創,對愛密利亞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它摧毀的,不僅是她對的愛情的所有想像和渴望,更重要的是,還徹底砸碎了她任何一種性別完整人格。所以,她無法再回歸那個有意彰顯男性特質的強大的愛密利亞,也無法做回那個心中填滿母性柔情的愛密利亞。所以,她把自己定進提前的墳墓,這時,她的性別也變得無法分辨和可有可無。

並不僅僅在女性人物身上才會顯現雙性同體特質。《心》中男主人公比夫甚至是一位明確意識到了人的雙性同體性質。比夫說:「他就是喜歡怪物」,「如果碰巧進來一個長著兔唇或得了肺結核的傢伙,他準會請他喝啤酒。」卡森在1959年發表的散文《開花的夢:寫作札記》中概括自己的創作說:「精神隔絕是我的大多數創作主題的基礎。我的第一部作品與此相關,幾乎全部有關,此後的所有作品都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涉及到它。愛,特別是一個無力償還或承受它的人的愛,是我選擇作為表現對象的怪誕人物的關鍵所在——那些人身上的生理殘疾象徵著他們無法愛或被愛的精神殘缺——亦即他們的精神隔絕。」 因為卡森偏愛以殘疾這一視角將孤獨主題放大,所以在有些評論家眼中,她「對生活持有一種「哥德式」的觀點……而她也有「哥德式」南方小說家之稱。」實際上,哥德式風格並不是卡森的刻意追求,它更深層的意味是作家對生命殘缺體驗和認知的一種表達。比夫看似怪異的愛好卻也隱藏對自我丟失部分的戚戚呼喚。他想:「所有的人天生都是雙性人。所以婚姻和婚床當然不是全部」,「他甚至親自證明了它——他內心深處的一部分有時很渴望自己是個母親。」

他會幫露西亞很快安撫好哭鬧的孩子,「你會是很好的母親。」他高興地接受了這個讚譽:「謝謝。」「這是表揚我!」比夫很喜歡米克,這份情感成分複雜,有來自米克作為異性對他的吸引,在米克面前他甚至會呼吸緊張,臉色發紅。也有長輩對孩子的關愛。他帶著憐憫和體貼的眼光關注著米克,為她飛快地成長而擔心。他如此關心這個孩子,覺得她理應成為他所庇護的一部分。這情感中甚至還有把米克視為完美的雙性同體的人而幻想的與同樣的他進行的深刻溝通。比夫描繪自己想要的生活:「收養幾個小孩。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三四歲左右,這樣他們就會感覺他是真正的父親……他想為她做的衣服一粉紅的雙縐童衣,過肩和袖口上有精緻的刺繡。短絲襪和白色的鹿皮鞋……等他老了,他們則像鮮花一樣盛開……」。他想要的女孩,要像米克。文本中雖然用了「父親」這個詞表達了米克的希冀,但不難看出,這份細膩中也蘊藏的母親般的愛。但隨著米克長大,她的粗魯和男孩子氣質的隱退,比夫從她的「耳墜、晃動的手鐲,蹺二郎腿的新姿勢,把裙邊拽到膝蓋下的新動作」中意識米克明確的女性身份後,這份奇異的情感也消失了:「他注視她,內心產生的只是一種溫柔。舊的情感已經死去。這種愛奇異地開放了一年。」 所以,比夫不僅是以一個男性身份出現的雙性同體特徵的人物,而且,與米克和愛密利亞小姐不同的是,他始終沒有喪失這種完整性。因而,兼具了女性的敏感和悲憫情懷和男性的冷靜洞察、犀利思考的比夫是小說中唯一對與辛格的交流抱有警惕和清醒思考的人:「為什麼每個人都堅持認為啞巴正是他們心中希望的那個人——而極有可能它完全是一個奇怪的誤會。」也只有他,才有能力跳出個人視角,「在一道急迅的光明中,他目睹了,人類的鬥爭和勇氣;人性永恆的流過無盡的時間之河;那些辛勞的人們;那些——一個字——愛著的人。」作家賦予這個完整的雙性同體的形象的優越性自然包含著對完整健全人格和生命體驗的一種欲求。

卡森·麥卡勒斯,這位執拗地用自己的生命和寫作去驗證生命本質的女作家,用「孤獨」和雙性同體編織了一首憂傷但不絕望的生命之歌。「雙性同體」主題,在心理學和社會學的意義上,是對「孤獨」主題的深化和拓展,也使這位孤獨的心靈獵手得以用她更獨特的視角再一次深入人類的內心。

[題圖插畫:liubo]

[End]

林佳:

女,福建莆田人,生於青海西寧

在西關街小學、西寧五中接受基礎教育,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中文系。

曾任職青海教育學院和青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講外國文學、比較文學及其相關課程。

其後攻讀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

現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

2013-201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2013年9月始,就讀武漢大學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畢業時間遙遙無期。

++++|歡迎關注【尕藝見】|++++

主編微信:liubochina | 投稿郵箱:gaart@qq.com

相關焦點

  • 「雙性同體」的靈魂厚度——《奧蘭多》 從小說到電影
    這樣一部人物傳記兼容了真實與虛構、歷史性與超越性,而對於奧蘭多這樣一個「雙性同體」的特殊人物,是符合了伍爾夫在《現代小說》一篇中對英國所熱愛的人物形象的描述「我們對幽默和喜劇、塵世之美、知性活動和身體之美妙有著天然的喜愛。」
  • 『影視評論』從小說到銀幕——淺析電影《奧蘭多》「雙性同體」理論的呈現與藝術特色
    導演莎莉•波特同樣也是倡導女權主義,電影《奧蘭多》可以看作是兩人關於「雙性同體」理論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法的呈現。該影片獲得了1992年威尼斯電影節以及1993年歐洲電影獎的多項獎項。「雙性同體」最早出現在柏拉圖的《會飲篇》中,後來伍爾夫將其引入到文學創作領域,在她的作品《一間自己的房間》中了提出了「雙性同體」的文學創作主張,她認為,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兩個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個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腦子裡男性勝過女性,在女人的腦子裡女性勝過男性。
  • 1992:「雌雄同體」林青霞丟邱莫言,「雙性合一」張曼玉成金鑲玉
    但那幾乎分毫必現的「高清」畫面,讓人多了一份感動,失去了模糊的「臉」,增添的不僅是對那個「黃金時代」的美人們的懷念,更是一種時間沉澱後,另類視角下的「新鮮」。年歲不早不晚,所以第一次看《新龍門客棧》的時間有點模糊,但修復版是最近看的。
  • 金鑲玉和邱莫言:雙性同體的女性想像
    這也是我覺得《新龍門客棧》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邱莫言和金鑲玉這兩個角色,實際上都有一種雙性同體的美感和張力。邱莫言的雙性是顯性的,金鑲玉則是隱性的。她在表面上大概可說是「女人中的女人」,但她的性格塑造卻更像傳統上的男性角色——我們不難在她身上,看到韋小寶、田伯光這等人物的影子。《驢得水》中的張一曼,身上也有這種隱性的雙性特徵,從而使得人物傳達出一種豐富的審美和戲劇張力。邱莫言則相反。
  • 雙性同體是致命的:徐克電影中的性別越軌和易服裝狂歡節
    讀完這些經典著作,大家都會感嘆:雙性同體是最致命的。01《刀馬旦》在男女面孔的演員中,林青霞的美幾乎是年輕一代藝人不可逾越的高山。事實上的電影《刀馬旦》並不是反角色。早在23歲的林美美就曾主演過一部《金玉良緣紅樓夢》電影,在電影中她扮演了英雄賈寶玉。公子哥兒的圖像非常成功,這使得觀眾第一次看到林青霞引人注目的一面。
  • "搖滾變色龍"戴維·鮑伊病逝 曾稱有雙性取向
    他是「華麗搖滾」宗師  1969年,戴維·鮑伊以一曲民謠風格的《Space Oddity》走紅,後以中性搖滾外星人身份將「華麗搖滾」推向最高峰,其敏銳多變的音樂和個人風格令他獲得「搖滾變色龍」的稱號,他的音樂影響了無數以民謠、迷幻、朋克、電子樂、搖滾等曲風進行創作的音樂家。
  • 卡森·麥卡勒斯:生命中,唯有孤獨永不落幕
    早在《心是孤獨的獵手》大獲讚譽之前,這本書的作者卡森·麥卡勒斯就已經被公認為「出版經紀人的夢想」。年僅 23 歲(可能更小),她就穿著一身男士白襯衫,滿眼惺忪,一副剛起床不久的樣子拍下了這張照片。那就是謎一般的卡森·麥卡勒斯,一位真正的,從頭至尾的「美國傳奇」。
  • 「英國最後的散文家」伍爾夫: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伍爾夫一直倡導小說創作應儘量減少形式上的篇幅描述,淡化情節和人物形象,追求內心真實。所謂雞毛蒜皮人生瑣碎不一定沒有豐富哲理。小說沒有「最適合的題材」,「一切都是小說恰當的題材,所以生活無必要或者重要,生活處處都是靈感。那些文學的刻意,往往是內心不夠純粹通透的表現。換一句話來說,沒有寫人心。
  • 卡森·麥卡勒斯:生命中,唯有孤獨永不退場
    早在《心是孤獨的獵手》大獲讚譽之前,這本書的作者卡森·麥卡勒斯就已經被公認為「出版經紀人的夢想」。年僅23 歲(可能更小),她就穿著一身男士白襯衫,滿眼惺忪,一副剛起床不久的樣子拍下了這張照片。那就是謎一般的卡森·麥卡勒斯,一位真正的,從頭至尾的「美國傳奇」。
  • 雙性不奇情!女友變男友,你能接受嗎
    其實早在2007年,阿根廷電影《雙性傳奇》就以雙性人為主角,講述了主角的性別認同掙扎。這個題材著實不好掌控,因為同時涉及性別認同和性取向問題,比單純的男同或女同多蒙上了一層性別認同的紗。《雙性傳奇》如果性取向是以鍾情的對象是同性還是異性為標準,那麼就必須涉及我們自身的性別。對於雌雄同體的雙性人來說,首要問題就變成了性別認同。
  • 有一種好看,叫雌雄同體
    ▲Orlando這個故事一直影響她,後勁大到,她要再一次用攝影展來探討「奧蘭多」。傳媒喜歡說她雌雄同體,她爽快直認,雌雄同體是她刻意營造的姿態。▲Celine闊腿褲我覺得,雌雄同體是一種特別的美學,也是進步精神。就像伍爾夫說的,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 【小說推薦】腹黑雙J蛇妖攻X 嬌羞雙性美人受
    今天小說都是海棠網海選,海棠出品,內容大家都知道哈,就…擇喜觀看吧!文件不要在線解壓,不然一掛一大片。易失效速取。今天在這裡再次感謝小夥伴們的打賞!無以為謝,唯有更新。 可能有牛頭人出沒 強制 凌辱  囚禁 大nei   應該不會太長 再次強調美人是直男1V1/雙性/調教+甜寵/雙潔蘇文軒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上班狗,在一次單位的野外團建中,只是簡單為了避個雨,他卻是驚擾到了山洞中正修煉的蛇妖黎修
  • 挑戰性別界線,「雌雄同體」在超模圈是種怎樣的存在
    「雌雄同體」,混跡於時尚圈的肯定對這個詞並不陌生。有如中性的穿衣風格在現代如此盛行,那些「雌雄難辨」的超模們也深受大牌設計師們的喜愛。 有些人希望展現異性自我的一面,有些人可以完美hold住截然相反的兩種個性;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來就是「雌雄同體」,最讓他們痛苦的或許是被隱瞞,被「治療」。
  • 伍爾芙的《奧蘭多》:最早的性轉小說?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我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少年跨越四百年的一生,在沉睡中完成從男到女的蛻變的荒誕故事。而伍爾芙的小說則借人物展現了時代風貌。那麼我們可以看一看這部小說,讀一讀簡介也許你會感嘆:網文都不敢這麼寫!這也太超前了!
  • POGO電臺VOL.5 —— 雌雄同體真尤物
    主播:李叔 思雨 六月封面設計:piii文案整理:朱思同 在專業領域裡,「雌雄同體
  • 她躁鬱、雙性,卻讓人難逃聲音的魔力
    Halsey獨特另類的聲線與「菸鬼「的完美搭配,將這首歌演繹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所有這些悲慘的狀況都重重的壓在 Halsey身上,但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她別具一格的世界觀與思維,讓她在之後的音樂生涯中擁有不一樣的創作角度。壓力之下的 Halsey 選擇退學,也因此被母親趕出了家門。身無分文的她毅然決然流浪到紐約,她最窮的時候全身上下只有9美元,她自己回憶說和朋友偶爾吃個披薩還要分著吃。
  • 小說創作技巧
    剛開始寫作時,創作了一部短篇都市愛情連載小說《最美的時光有你,最愛的樣子是你》,現在回頭看,感覺那時的文筆清澀又稚嫩。反覆閱讀,每次都會產生新的想法,卻沒想過要動筆去改動。因為每個階段,心路歷程與經驗不同,寫出的文章肯定不同。文筆不一樣,文章水平就有層次之分。沒想過改動,也許某天回過頭來看,會有改的衝動。主要是希望會在以後的創作過程中不斷提高。
  • 雌雄同體——時尚是個圈
    因為三十多年前,張國榮也有過這種雌雄同體的舞臺表演,就是1984年的《鴛鴦舞王》。「雌雄同體」表演在之前也有一些偉大的藝術家做過演繹,著名的當屬大衛「雌雄同體古馳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在2019年米蘭秋冬時裝秀上,以面具為主題,表達了他對古老和雌雄同體的熱愛。品牌在附帶的說明中寫道「事實上,面具讓我們隨心所欲地展示自己,扮演我們認為最好的角色,」「我們有可能選擇如何行使我們的自由,通過一個強大的過濾器來展示自己,這個過濾器不斷地選擇我們想要分享的關於我們的東西,以及我們想要隱藏的東西。」
  • 禪品詩詞|溫庭筠《菩薩蠻》的雙性之美(上)
    筆者認為,溫庭筠《菩薩蠻》是唐宋詞「男子而作閨音」寫作範式的典型代表,具有獨特的雙性之美,只有從詞的文體共性及詞作的創作個性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才能更為準確地把握此詞的思想內容及其藝術成就。男子之所以能借「閨音」來抒發「離別之悲」和「棄捐之恨」,是與中國古典文學中「悲不遇」的傳統主題密切相關的。美人遭棄與文人懷才不遇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素來有之的主題表現,二者的相同本質即是「悲不遇」。懷才不遇、知音難求是中國古代大多數文人所遭受過的命運,因而以此種孤獨感為表現主題的作品在在皆是。
  • 「生死掙扎,無限轉生」——盤點幾本另類的無限類小說
    而今天豆豆在這裡打算推薦幾本比較另類的無限流小說。第一本:《一世之尊》沒得說,烏賊出品,必屬精品。這本書將無限流這個題材融入到了整本書的布局之中。在書中,主角前期在無限世界中輪迴其實是有大能在背後操縱的,而小說的劇情更多的是從無限世界中跳脫出來之後,從棋子變成棋手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