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評論』從小說到銀幕——淺析電影《奧蘭多》「雙性同體」理論的呈現與藝術特色

2021-02-08 拖鞋哥MFA考研

作者 | 六 六

編輯 | 尤裡卡

本文為 拖鞋哥MFA考研 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

2021拖鞋哥MFA考研QQ2群:491889722

官方微博帳號:@拖鞋哥MFA考研v5

電影《奧蘭多》是由英國女導演薩莉•波特根據弗尼吉亞•伍爾芙的著名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弗尼吉亞•伍爾芙是英國20世紀初期的著名作家、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人物和女權主義者。導演莎莉•波特同樣也是倡導女權主義,電影《奧蘭多》可以看作是兩人關於「雙性同體」理論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法的呈現。該影片獲得了1992年威尼斯電影節以及1993年歐洲電影獎的多項獎項。

「雙性同體」最早出現在柏拉圖的《會飲篇》中,後來伍爾夫將其引入到文學創作領域,在她的作品《一間自己的房間》中了提出了「雙性同體」的文學創作主張,她認為,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兩個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個女性的力量。

在男人的腦子裡男性勝過女性,在女人的腦子裡女性勝過男性。伍爾夫的《奧蘭多》將「雙性同體」理論發揮到了極致,這部小說也成為了她的經典著作之一。

影片講述了擁有不老容顏和永久青春的主人公奧蘭多從1600年起的400年間,不但在性別上經歷了由男至女的奇妙變化, 也經歷了人生的種種奇遇。從跨越了死亡與愛情的折磨,到在詩歌的殿堂裡連連受挫,她最終選擇了遠走他鄉。最後因戰爭的荒謬而從性別的錯亂中覺醒過來,成為了一個20世紀的獨立女性, 一位獨自撫養女兒的單身母親。

伍爾夫的原著的小說採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現實與想像交叉出現,沒有交代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這種天馬行空的形式不利於影視化的呈現。相對於小說的內向化傾向,電影則在敘事中更加趨向於外在情節的清晰展現以及提煉出更加明確化的概念。

通過改編,導演保留了故事的主要情節,並將奧蘭多經歷的四個世紀清晰地劃分為七個段落——「死亡」「愛情」「詩歌」「政治」「社交」「性」「新生」,每個關鍵詞象徵著對奧蘭多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的高度概括。七個標題段落串聯起來,展現出一個獨立個體的生命歷程。

七個方面構成了主人公空間意義上的人生,突出和強調了在時間的流逝中主人公身份和意識的改變,具有一種強烈的時間感和清晰感。同時,影片以「死亡」作為開篇,以「新生」作為結束,首尾形成一種呼應,體現了導演對生命的理解和禮讚。

導演將奧蘭多的人生嬗變融入電影的視聽語言中,儘量從電影的視聽語言和敘事入手,使之簡單化和具象化。如使用肅穆的宗教音樂表達奧蘭多人生中的孤獨感,為配合音樂的使用,在鏡頭運用方面,也儘量採用薄暮之光的色調,鏡頭仿佛被蒙上了時間的灰塵,折射出影片故事跨越四個世紀的歷史滄桑感。

又例如在影片中,當奧蘭多拒絕了哈雷公爵的求婚後,導演採用長鏡頭的手法拍攝奧蘭多在植物迷宮中的奔跑,在她的奔跑過程中,她的禮服顏色也發生了變化,頭淺色逐漸加深,這暗示了她心理的變化,表達了她對男權社會的不滿以及爭取女性自由的決心。

此外,在影片中多次出現 「凝視鏡頭」,這在文學作品中是無法表現的。每次奧蘭多突然凝視鏡頭,不僅僅是與自我內心的對話和一種自省,更像是與觀眾進行交流引發受眾的思考。這樣的鏡頭使我們窺探了人物的內心,從而以奧蘭多的身份、立場去對待性別的兩面性。它打破了長期佔統治地位的男性話語中心地位,在影像美學上再現了原著中奧蘭多的性別覺醒意識。

正如伍爾夫在小說中所說的那樣,「性別不是固有的,而是由規訓的壓力產生的。除此之外, 主體認知過程中權利的運作並不只是通過壓制欲望實現的, 而是強制身體將那些抑制性的法則作為他們行為的本質,風格和必然存在而加以接受和表現」。導演在影片中所要表達的恰恰也是對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追求,對人權平等的渴望,呼籲性別平等反對性別歧視。

奧蘭多的性別是流動的。這種可變性將人權的重要性放大。同樣作為人類, 因為有了社會化的性別,人的權益也隨之改變。四百年中的社會裡,深深淺淺的社會文化規則,有階級性問題,更有人權問題, 而奧蘭多所要做的, 便是與其抗爭。

當奧蘭多從男性變為女性,她審視著鏡子中自己的身體,坦然地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在那個對女性並不溫柔的時代裡,她反抗著嘲諷她身份的人們,勇敢地追求愛情,充滿希望的生活,獲得了思想上的獨立和精神的解放。

影片結尾的她穿著中性的夾克,洽談詩集的出版,騎著摩託車,瀟灑的穿梭在大街上,儼然一個獨立自強的形象。這既是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故事,也是一個人尋找自我的過程。漫長的四百年,從男性到女性。奧蘭多終於找到了方向。

拖鞋哥MFA考研

線下班、專題班、全程班正在報名中!

更多課程相關信息

請掃碼添加六一學長

和小燈學姐微信名片諮詢~

相關焦點

  • 「雙性同體」的靈魂厚度——《奧蘭多》 從小說到電影
    這樣一部人物傳記兼容了真實與虛構、歷史性與超越性,而對於奧蘭多這樣一個「雙性同體」的特殊人物,是符合了伍爾夫在《現代小說》一篇中對英國所熱愛的人物形象的描述「我們對幽默和喜劇、塵世之美、知性活動和身體之美妙有著天然的喜愛。」
  • 【林佳絮語】雙性同體——卡森·麥卡勒斯小說創作的另類主題
    ,她的小說創作延續了對孤獨與雙性同體的主題不斷挖掘,本文著重探討「雙性同體」主題在麥卡勒斯筆下的形態及其意義。從描摹個體生命的各種孤獨形態到通過愛情、友情、親情、宗教來尋求解除孤獨的可能性,最終說明孤獨的絕對性。是卡森小說最重要的主題線索。卡森筆下與精神隔絕的孤獨主題緊密相連的另一個話題,即卡森作品中的人物具有的「雙性同體」特徵。在某種意義上,「雙性同體」主題為卡森小說中打上了一個更醒目個性化印記。也是對孤獨主題的延伸和拓展。
  • 雙性同體是致命的:徐克電影中的性別越軌和易服裝狂歡節
    讀完這些經典著作,大家都會感嘆:雙性同體是最致命的。01《刀馬旦》在男女面孔的演員中,林青霞的美幾乎是年輕一代藝人不可逾越的高山。事實上的電影《刀馬旦》並不是反角色。早在23歲的林美美就曾主演過一部《金玉良緣紅樓夢》電影,在電影中她扮演了英雄賈寶玉。公子哥兒的圖像非常成功,這使得觀眾第一次看到林青霞引人注目的一面。
  • 『影視評論』青春之愛,化作塵散於風——評析電影《戀戀風塵》的藝術特色
    本文將從鏡頭語言、敘事方式和音樂音響三方面淺析影片的藝術特色。在影片《戀戀風塵》中,侯孝賢導演用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為觀眾呈現兩位少年之間的情感故事。開篇正是由一個1分10秒左右的長鏡頭展開的,在一片黑暗中,搖搖晃晃的火車上,滿目的青翠樹木撲面而來。
  • 『勢力淺析-黃巾之亂 張角』
    『勢力情報』今天的勢力淺析為大家要介紹的是黃巾之亂劇本的主角之一,張角勢力。『主要武將』武將方面除了張家三兄弟和張燕外實在是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武將,多半都是有武力沒智力的黃巾武將,也難怪,黃巾軍的士兵都是農家出身,質量自然比不了官軍的。
  • 伍爾芙的《奧蘭多》:最早的性轉小說?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我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少年跨越四百年的一生,在沉睡中完成從男到女的蛻變的荒誕故事。這部作品是二十世紀初期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的《奧蘭多》,是獻給她的「密友」維塔·薩克維爾·韋斯特的「情書」,更是伍爾芙獻給文學的「情書」。同名電影是1992年由蒂爾達·斯文頓主演的(沒錯就是演古一的那個女演員)。
  • 『勢力淺析———251劉焉』
    『先說君主』『優質武將』適性方面,戟弩雙S外加一個槍A已經超過了很多一線武將,配合特技『弓將』,搭配嚴顏等人可以讓敵人感受到川蜀弓陣的強大威力。值得一提的是,張任對劉焉家族的忠誠,使得很多勢力即便抓到張任,尤其是劉備,即便抓到也是不可能收服他的。
  • 『影視評論』暴力與血腥下的女性復仇故事——淺析電影《殺死比爾》的藝術特色
    這一故事通過「暴力美學」的電影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得以呈現,以詩意的畫面、音樂的營造構建起略帶夢幻感的暴力場面。本文將從人物形象、視聽語言和導演風格三方面來分析影片的藝術特色。伴隨著暴力復仇之路,女主人公碧翠絲也完成了母性回歸的過程。
  • 「英國最後的散文家」伍爾夫: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本期《心理學簡報》特邀作者Bear將從文學和心理學雙角度為讀者們相繼介紹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伍爾夫的一生,愛情,死亡,寫作(主要是介紹「雙性同體」作代表作品《奧蘭多》)和並升華到意識流文學甚至意識流這一心理學概念的社會影響和個人作用,希望讀者可以在意識流文學中感知生命的真諦。#讀書跨年季節#引言 伍爾夫是誰?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 淺析電影《全民目擊》藝術特色!
    父愛如山——化作了一面「龍背牆」——淺析電影
  • 金鑲玉和邱莫言:雙性同體的女性想像
    這部電影現在再看,故事已經覺得多有經不起推敲之處,但這其實已經不是我第一次重看龍門客棧。之所以看再看,是因為我特別喜歡裡面的兩個女性角色,尤其是金鑲玉。這部電影的故事主軸其實是以男主角周淮安為中心展開的。但是我想恐怕很多觀眾,都不會對周淮安有太深的印象,但金鑲玉和邱莫言的形象,卻深入人心。飾演兩個角色的張曼玉和林青霞,剛好是華語世界我最喜歡的兩位女星。
  • 電影《芳華》的敘事藝術特色淺析
    該部影片有著極為豐富的敘事藝術特色,能夠打動人們內心,促使現代社會青年群體去深入探討上一輩人的如歌歲月。電影《芳華》的敘事拍攝創新採用了綜合敘事方式,導演科學地將文學多視角敘事與電影多視角敘事有機結合在一起,構建出了多向度敘事藝術結構,向觀眾呈現出一種具有時代人文情懷和質感的電影畫面。文章進一步對《芳華》敘事藝術特色展開分析與探討。
  • 1992:「雌雄同體」林青霞丟邱莫言,「雙性合一」張曼玉成金鑲玉
    ,純粹到連飛來飛去都「不好看」的拳拳到肉,劍劍鏗鏘,構成了一部讓人莫名惆悵的大漠武俠畫卷。雖然,「龍門客棧」的故事其實是以男主梁家輝飾演的周淮安為中心發展的,但其中「雌雄同體」的林青霞飾演的邱莫言,以及「雙性合一」的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只其一就十分耀眼,何況雙姝同在?
  • 《替身》『不存在』現象的淺析
    不得不承認,小說在世界觀、情節等諸多方面有著不盡人意之處,如渺弱的線索、突兀的轉折以及主人公等人對如此沉重的一系列事件做出的反應--僅僅靠人力量解釋謎題,不僅衝淡了緊張的氛圍,也給讀者留下了困惑。然而,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對『不存在』這一狀態的精細描摹。 故事的開篇便塑造了一個系列關於存在與否的場景--帶有眼罩的玩偶少女,逆光下飄渺的身姿,諸如此類。
  • 熙頤影業《極智追擊》盛大啟動 奧蘭多吳磊組合「石頭開花」
    提示:點擊上方"電影製片人"↑免費訂閱本刊『電影圈最大的商業社群』
  • 沉默的銀幕:第二電影工坊 x CathayPlay 影視藝術交流
    而這兩部影片將在11月1日--11月8日「沉默的銀幕」中共同展映並進行學術交流。這兩部影片也於之前在CATHAYPLAY上線。在商業電影盛行的市場氛圍和投資環境下,獨立電影、藝術電影從業者的作品少有與大眾接觸的渠道。大約五年前,Cliff在海外影展上看到一批中國電影,其中包括顧桃、張贊波、趙亮等紀錄片導演的作品。
  • 『皇帝聖印戰記』輕小說動畫化明年一月開播 中日合拍電影『妖貓傳』染谷將太阿部寬參演-日刊和邪晚間版
    輕小說『皇帝聖印戰記』動畫化確定 2018年1月播出『皇帝聖印戰記』是由『羅德島戰記』的作者水野良創作的小說,故事發生在亞特蘭大大陸,大陸上的兩個國家之間常年戰亂,某天兩個國家決定通過聯姻的方式來終結永無止境的戰爭,但是在婚禮舉辦時發生了被稱為「大講堂慘劇」的事件,兩個國家的君主被暗殺,大陸再次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而為了拯救故鄉踏上旅程的年輕君王提歐,遇到了魔法師希露卡,後來二人的威名震懾整個大陸。
  • 『觀影』這部電影看睡了無數人……
    (見徐皓峰《無道之器——武俠電影與傳統文化》)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作品,包括紀實文學《逝去的武林》、《武人琴音》,包括小說《道士下山》、《大日壇城》,包括參與編劇的《一代宗師》,我們所看到的套路,都是俗稱『硬派』的風格,力求寫實。他說他描繪的是『武行』,不是『武俠』。在過去,張徹重於文戲,武戲交給武術指導。
  • 單口喜劇的『冒犯』史
    很多評論稱讚其打破疆界,通過「反單口」來重新定義單口喜劇;但也有眾多觀點認為,這種極具衝擊力的坦誠與勇氣,正是單口喜劇本身包容性與批判性並舉的力量。但別誤會,單口喜劇並不完全是什麼「正義的藝術」,更不是所謂道德的傳聲筒。相反,在所有引起熱議的流行文化中,它長期並至今都是最『政治不正確』的那一個。
  • 『紅豬』的故事
    『紅豬』是寫給孩子的童話,他們一定會為影片裡紅豬與空中盜賊搏鬥的精彩故事而歡呼雀躍。然而,『紅豬』更是寫給中年人的一封情書,是經歷悲劇命運的勇者面向世界與命運的一次新的抗爭。由於早先的『天空之城』、『龍貓』等的票房不佳,出於縮減開支的考慮,『紅豬』最初是以動畫短片的形式提入議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