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蓮:永不停歇的紅舞鞋

2020-11-21 新民晚報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今天凌晨逝世,享年81歲。她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蛇舞》《小刀舞》等至今留在觀眾的記憶中。她曾主演的《紅旗》《白毛女》《文成公主》《紅樓夢》等舞劇也是新中國舞蹈史上的經典之作。《夜光杯》在2018年曾刊登過吳霜撰寫的關於陳愛蓮從藝65周年的文章,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當天那個星光閃爍的聚會,以茲懷念。


星光閃爍的聚會

吳霜

去年底,朋友喬智就幾次問我,新年1月2日出得來嗎?有一個很好的聚會你一定要來。我問是個什麼聚會?他說,是舞蹈家陳愛蓮從藝65周年的一個紀念活動,有很多人參加的。

我當然知道陳愛蓮,她是我們的長輩,著名的民族舞蹈家。很小的時候,我就曾經在電視鏡頭裡看到過她窈窕曼妙的舞姿。舞臺中央站立著一個男演員,獵人打扮,他的腳下是一條美女蛇,那條蛇把身體蜷縮成一圈緊緊圍住獵人的雙腳,獵人邁出腿試圖離開蛇的身體,那條蛇又從另一個方向翻過來再次蜷住了他。而那條蛇,就是陳愛蓮扮演的。當時我想,人可以把腰蜷成這樣的角度,她是怎麼做到的啊?那個印象好深啊,一直記到今天。

幾十年以後,那個扮演過美人蛇的女演員已經進入她的八十歲人生旅途了。我知道,陳愛蓮老師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舞蹈,她曾在七十幾歲的時候還領銜主演過舞劇《紅樓夢》,她的身姿依然柔軟靈活,她如何能夠戰勝高齡的挑戰,活躍在舞臺上?應該是許多內行外行人心中的疑問吧。1月2日,我去。

77歲時的陳愛蓮扮演林黛玉

那天的宴會定於北京工會大樓內的一家江浙餐廳。我們去的時候,廳裡已經或站或坐了不少客人。一進門,發現了許多熟悉的面孔,忽然間有一種驚豔的感覺。因為這些人大多是熟人,在舞臺上或者是頻幕上見到的。

我先看到了長沙發上坐著電影演員陶玉玲老師,當年的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那個俊秀柔美的農村少婦春妮的形象依然在記憶中栩栩如生。如今的她年過八十了,頭髮花白了,臉上有皺紋了,衣著不講究了,唯有那笑容,還是甜美的,彎彎的笑紋依然和當年沒有兩樣,這笑紋遮住了她眼中的那一點昏黃。隨後我看到了老演員王鐵成,人們因為他飾演的老年周恩來而記住了他,他的表演實在是太成功了,即便是面頰上的一點老人斑都完善了我們心目中周總理的形象特點,還有鏡頭中他的眼神,睿智和疲憊共存,晚年的周總理曾經是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痛,被他詮釋得幾近完美。

坐在一邊有一點沉默的那個人,我注意到了他。那是我熟悉的電影導演丁蔭楠大哥,他是我先生的兄長彭寧的同班師哥,也是好朋友。我有段時間沒見他了,他比先前消瘦了一些,過去問候他,他說:嗨,不是瘦吧,是老了。我都七十八了。記得丁導幾年前還拍過《魯迅》,我買了票去電影院看的。那種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味道被他拍得好地道。

還看到了趙忠祥,我也要喊他大哥。早在1987年我剛從美國回到北京的第一場獨唱音樂會就是請他來主持的。那時是他的盛年時期,記得排練的時候一邊串詞一邊逗笑。觀眾一定不知道其實身為地道北京人的趙忠祥是一個適合做相聲演員的料子。大家都被他在新聞聯播時嚴肅認真不苟言笑的印象給迷惑了吧?這次終於又見到他,發現他的腿腳似乎不那麼靈敏了。他對我說,我都兩三年沒有主持任何活動了。你要再開音樂會,恕我不能為你主持了,不過我一定會去現場給你捧場啊。是啊,1987年,可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然後我的「項目」就是到每一位在座的前輩大家面前問候安康。朗誦家殷之光、一頭標誌性白髮的老牌主持人陳鐸、歌唱家耿蓮鳳,芭蕾舞前輩馮雙白,還有我的大學同學、曾經的中央樂團合唱團團長、男高音黃越峰,如今都退休了。見到他,我們聊起了當年學院裡的往事,還有那些老同學。對了,還有老樹皮樂隊的薩克斯管演奏家範盛琦,我和老先生是老相識,當年我只有十八九歲,到中國鐵路文工團做歌隊學員的時候和他是一個團的同事。如今範老師已經是八十六歲的老人了,只是他的狀態和當年幾無兩樣,除了肚子比以前大了不少,精氣神兒、說話聲音甚至講話內容都和當年幾乎一樣。哈哈,他可真是老當益壯。當他在現場又開了話匣子,不停地絮叨當年怎樣在中南海給總理吹奏表演的那段故事,耿蓮鳳走過來,拽著他的手請他坐下:「吃飯吃飯,說累了啊。」他才乖乖坐下了。大家哈哈笑著,看看,只有耿蓮鳳能治住範老爺子。

陳愛蓮老師是晚宴的主角,她那天穿了件白色的長衣,有點飄飄欲仙的風採。她穿梭在各位朋友中間,笑著和每個人輕聲暢談。我走過去問候她,她講起當年和我父親一起開會的趣事,細節都記得清晰。晚宴開始了,又來了一位重量級客人,是我的老師、中國聲樂界泰鬥、九十歲的郭淑珍。老人家一直在給學生上課,說是剛才在課堂上跟一個學生發脾氣,批評學生怎麼就是唱不好,以至於拖堂了。這場景似曾相識,要知道我可是上過她五年的聲樂課哦。

郭老師到,賓客就都齊了。那一桌坐的是平均八十歲以上的,而這一桌則是小輩人。最高興的當屬陳愛蓮老師了。我坐在晚輩這一桌的位子上,心中感嘆:多好的一次聚會啊,歡聲笑語,星光疊疊。平時想見都很難。謝謝朋友喬智,讓我又見到了如此多的大師級長輩,希望他們永遠精神矍鑠,年年相聚盡歡顏。(吳霜)

相關焦點

  • 陳愛蓮:再舞天堂月夜花
    視頻中的陳愛蓮,頭戴慄色假髮,身著飄逸長裙,在通州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現場,展示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和身段,推廣普及中國舞蹈的魅力。彼時的陳愛蓮看起來精神矍鑠、身體康健,沒想到在那之後兩個星期,她便查出胃癌骨轉移。「極少數老朋友知道這個消息,但是媽媽堅持不讓他們來探望。」21日中午,陳愛蓮的小女兒陳妤哽咽著回憶。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就多次被她拒絕探望。
  • 81歲舞蹈家陳愛蓮「謝幕」
    人民網韋衍行攝「她的舞蹈宛如春江的皓月,清澈透明;又如天邊的雲霓,豔麗飛揚……」11月21日凌晨,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因病去世,享年81歲。陳愛蓮,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1939年出生於上海,因舞劇《魚美人》一舉成名。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因病逝世,用一生貫徹什麼叫生命不息,舞蹈不止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陳愛蓮老師於一個月前被發現患胃癌並已發生骨轉移,21日凌晨在家中去世。而更讓人感到不幸的是,陳愛蓮老師的母親也是患胃癌去世的。還記得陳愛蓮老師的代表作嗎?《春江花月夜》、《小刀舞》以及舞劇《白毛女》等,都讓人印象深刻。作為一代標誌性舞蹈家,陳愛蓮老師無愧於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 79歲陳愛蓮每天練功3小時,永遠年輕的女神舞蹈家!(值得收藏)
    1939年陳愛蓮出生在上海,10歲時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父母因病雙亡,從千金小姐一夜淪落為流浪孤兒,風餐露宿、飽嘗冷眼的陳愛蓮和妹妹一起被送進了上海的孤兒院。     1952年從上海一心孤兒院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團學習班,1954年考入中國第一所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
  • 永不停歇——試析電影《阿甘正傳》
    只有一直往前方奔跑,永不停歇,道路才會不斷向前延伸。於是,給浮囂以寧靜,給燥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安。唯其這樣,人生才顯靈動,世界才顯精緻,歷史才有風韻。影片《阿甘正傳》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移步換景,詳細敘述了阿甘如何在奔跑中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更多的人生價值的勵志故事。片中阿甘是一位普通人,出生在美國一個平凡的家庭。他擁有平凡的身軀,平凡的面孔,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 今天,送別陳愛蓮
    那天,她在日記本上一字一句寫下:要強的個性讓陳愛蓮成為班裡的優等生「我是個窮孩子,天天沒什麼可盼的,練功便成了我唯一的樂趣。」學員班的學生每天早晨六點鐘起床練功陳愛蓮就五點半起床晚上下課後,同學們都跑出去玩了陳愛蓮卻一個人到附近劇團觀看演員排戲
  • 送別 東方舞神---陳愛蓮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81歲。從陳愛蓮女兒處獲悉,陳愛蓮此前發現患胃癌,病程發展很快,「查到時已是晚期,並發生骨轉移」。此前曾很多朋友想去醫院探望病中的陳愛蓮,但均被陳愛蓮婉拒,因為不想讓人看到病中的自己。臨終前,陳愛蓮要求家人為其換上《春江花月夜》的演出服,沒有帶任何遺憾離開這個世界。▲陳愛蓮。
  • 陳愛蓮:在天堂起舞弄清影
    11月21日,舞蹈家陳愛蓮去世,社會各界紛紛緬懷這位傑出的舞蹈家。在陳愛蓮家鄉廣州番禺辦學33年的郭蘭英說起陳愛蓮:「我們同事多年,感情很深。我知道:舞蹈已經融入她的靈魂,融入她的血液,她無愧於摯愛的舞蹈事業!」著名舞蹈家白淑湘說:「舞蹈是她,她就是舞蹈。」
  • 陳愛蓮 在天堂起舞弄清影
    這段經歷雖然只有四年左右的時間,但成了陳愛蓮刻骨銘心的記憶,她的自傳也據此為名——《我是從孤兒院來的》。    1952年,北京專家到上海孤兒院選拔舞蹈幼苗,13歲的陳愛蓮以一段《找針》小品被選中。到了北京,陳愛蓮有機會看到蘇聯影片《芭蕾舞大師》。
  • 陳愛蓮:每個起舞的瞬間都是永恆
    【追思】  光明日報記者 李笑萌  11月21日,中國著名舞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陳愛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27日上午,陳愛蓮遺體告別儀式將在北京八寶山東禮堂舉行。  陳愛蓮是中國第一批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員,是新中國舞蹈事業奠基人之一。她曾說:「把最好的舞姿展示給更多的觀眾,是我一直以來不停追趕的夢想。」
  • 著名舞蹈家陳愛蓮逝世,一路走好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記者從陳愛蓮女兒處了解到,陳愛蓮一個月前發現患胃癌並已發生骨轉移,21日凌晨在家中去世。
  • 生命恰似一座永不停歇的時鐘
    在傑西卡·裡斯金的《永不停歇的時鐘——機器、生命動能與現代科學的形成》一書中,我們會見識到理解機械與生命的別樣風景——生命機械學。機械成為「勞動者」或許,今天的讀者依然會將機械想像為未來的景觀,無數的科幻作品也似乎在不斷地確證機械的未來屬性。但是在歷史的深處,機械早已在人類歷史的舞臺上粉墨登場,並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法院要聞】戰「疫」決勝當前 法院執行永不停歇
    【法院要聞】戰「疫」決勝當前 法院執行永不停歇 2020-03-04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修·伯恩的《紅舞鞋》天橋高清放映
    由於疫情原因,原定於今年將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的馬修·伯恩新冒險舞團的《紅舞鞋》無法如期而至,9月30日,由新現場引進的該劇高清放映版本在天橋藝術中心亮相。他回憶,正是《紅舞鞋》這部電影為他打開了通向舞蹈世界的大門:「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幾乎沒有接觸過芭蕾藝術。劇中散發出的精緻迷人和神秘氣息,都讓我為之著迷,它帶領我進入了舞蹈世界。」2016年,馬修·伯恩將《紅舞鞋》改編為舞劇,被稱為「一封寫給劇院與舞者的情書」。
  • 那一雙有魔力的紅舞鞋,暫時停止了舞動.
    作為此次中國巡演北京站的主辦方,天橋藝術中心《紅舞鞋》的籌備工作從去年年底已經開展,在過去數周,我們一直在努力推進項目的落地工作。疫情初期,團方多次來信詢問與關心中國疫情的狀況,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緩解,我們對七月演出的如期進行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並且通過駐地人員採訪探班,線上活動等多種方式致力於為觀眾朋友們呈現更立體、更多面、多豐富的《紅舞鞋》。
  • 陳愛蓮:80歲仍堅持每天練功,生命最後很堅強
    中國第一代舞蹈家陳愛蓮於11月21日凌晨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81歲。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今年七八月份陳愛蓮就開始感覺到不舒服,到10月份的時候已經明顯覺得不好了,後來檢查的時候發現已經是胃癌晚期。「病魔帶來了非常大的疼痛,但陳愛蓮老師在生命的最後是非常堅強的。」
  • 馬修·伯恩的《紅舞鞋》將在天橋高清放映
    由於疫情原因,原定今年將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的馬修·伯恩新冒險舞團的《紅舞鞋》無法如期而至,9月30日,由新現場引進的該劇高清放映版本將在天橋藝術中心亮相。2016年,馬修·伯恩將芭蕾《紅舞鞋》改編為舞劇,被稱為「一封寫給劇院與舞者的情書」。該劇曾榮獲英國奧利弗獎最佳表演及最佳編舞雙料大獎,還獲得2017年英國國家舞蹈獎最佳現代舞蹈獎提名,以及2017曼徹斯特戲劇獎羅伯特·羅布森最佳新舞獎提名。
  • 舞蹈家陳愛蓮去世,彌留之際換上《春江花月夜》演出服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1月21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處獲悉,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於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81歲。據馮雙白透露,此前他本人曾多次想去醫院探望病中的陳愛蓮,但均被陳愛蓮婉拒,因為不想讓人看到病中的自己。
  • 創業志丨萬豐集團當家人陳愛蓮:一個拖拉機手被「逼上梁山」
    陳家家境不錯,但家中卻有5朵金花, 陳家姊妹當中,4個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的溫柔女子,唯獨陳愛蓮柔中帶剛。陳愛蓮上初中的時候,堂哥開著部隊的大卡車回到家鄉,陳愛蓮一下就被迷住了,爬上卡車轉著方向盤,坐在副駕駛不肯下來。
  • 突發——著名舞蹈家陳愛蓮逝世,去年還在舞蹈風暴和劉伽共舞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零點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陳愛蓮,中國舞蹈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戲曲與舞蹈研究所所長、中國歌劇舞劇院舞蹈家兼編導、陳愛蓮藝術團團長、北京市愛蓮舞蹈學校校長。曾主演《魚美人》《紅旗》《白毛女》《文成公主》《紅樓夢》等舞劇。看到這條消息,不禁讓人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