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金剛川》狂飆方言,方言電影到底是大趨勢還是小技巧?

2020-11-16 網易新聞

  

方言電影有沒有可能取代普通話,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頂流?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電影採用方言敘事,尤其是2018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有不下10部的方言電影上映,無論是上海話、武漢話、南京話、四川/重慶話、貴州話還是東北話,好像全國各地的方言都要扎堆兒在大熒幕上找個機會秀一下。

  
包括今年熱映的《八佰》,以及最近上映的《金剛川》,戰爭題材電影中都已經開始大量使用方言,甚至完全使用方言敘事,難道方言電影真的要替代普通話電影,成為中國電影市場頂流?

  方言電影這種以往被視為「小眾」的電影形式,為何被電影市場熱捧?背後究竟有哪些邏輯?

  

  

  方言具有極強的代入感極強,是地域文化的縮影

  電影是視聽語言的藝術,而「聽」的講究除了音樂外,語言也是一方面。而方言的魅力在於有些風土人情和文化是普通話所不能概括的。

  方言具有煙火氣,生動而鮮活的,它所帶來的戲劇效果,不像普通話那麼單薄,更契合電影裡小人物的生活底色。尤其是在喜劇題材上,諧音、抖包袱、甚至只是一句當地人才懂的「梗」,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笑」果。

  2018年,饒曉志導演的作品《無名之輩》中,任素汐飾演因為車禍導致全身癱瘓、只能在輪椅上度過餘生的女子馬嘉祺,在兩個低配劫匪誤闖家門之後,她憑藉彪悍的毒舌將人物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帶來酣暢淋漓視聽效果。

  試著體會一下,如果馬嘉祺罵的不是「憨皮」而是「山炮」、「傻逼」或者「小癟三」之類的,是不是就差了點生猛的感覺?「憨皮」,念出來粗俗、市井,帶著濃鬱的嘲笑譏諷和鄙視的意味。

  

  而《受益人》中吳海(大鵬飾),何嘗不是靠「婆娘」「幹代駕」「曉得」這些重慶方言中特有的詞彙,塑造了一個有賊心卻沒賊膽的小人物。他滿臉黝黑,不修邊幅,頭髮凌亂,從電影的開頭就奠定了基本的人設和劇情的大致走向,方言交鋒間既讓人忍俊不禁,也渲染了巴蜀地區小人物的生存現狀和某些共同的地域性格。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方言,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不同地域文化的「活名片」。

  只要一張嘴,就能快速激活觀眾頭腦中該地域的「人物」模型,這個人物模型中包含:地理位置、氣候特徵、飲食文化、風土人情、長相特徵、性格特徵等,尤其是有過該地域旅居經歷、或者社交圈子裡有來自該地區的人,都會更快速地產生代入感。

  

  

  導演個人的鄉土情懷

  熟悉賈樟柯的人都知道,他的電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色就是——不變的方言對白。不管是汾陽話、大同話,還是太原話,賈樟柯電影裡,山西話才是通用語,也正是這一個個來自山西小縣城的人物,構成了「賈樟柯電影宇宙」。

  賈樟柯出生於山西汾陽,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賈樟柯對山西方言的執著,從他的第一步作品就已經初露端倪。自《小武》入行到《江湖兒女》,《海上傳奇》《時間都去哪了》《三峽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兒女》,賈科長用他慣用的山西方言,用電影的藝術形式,讓世界看到了山西,看到了山西人和他們的精神世界。

  

  導演刁亦男也很痴迷方言敘事,但與賈樟柯不同,他並不執著於某個地域的方言。由他導演的電影《白日焰火》故事發生地是哈爾濱,全片演員講東北話。

  而《南方車站的聚會》,則取景武漢,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奇道全程使用武漢方言演繹。通過對潮溼南方的視覺復刻,令武漢方言生猛的力量感與這個華中地區的黑色故事具有了美學上的統一性。

  隨著青年電影人的介入和成長,他們大多先從講身邊的故事和身邊人的開始。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80後導演徐磊的處女作,作為一個河南人,故事取材於他家親戚的真實事件,演員全都是河南農村村民,主演是他父親。

  該片講述了超英與佔義為好友樹河尋找肇事司機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影片採用河南方言和樸實的鏡頭畫面真實還原了北方農村的社會面貌,也將河南農村的生活場景真實地呈現於觀眾面前。

  

  80年出生的饒曉志,則是貴州人,由他執導的電影《無名之輩》全程使用貴州方言,投資成本僅3000萬,卻狂攬7.94億的票房,成為2018年度實至名歸的「黑馬」。不但該片獲得第10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獎最佳影片 ,饒曉志與雷志龍也憑藉該片共同獲得最佳編劇提名。

  2018年最後一天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全片講貴州凱裡方言。導演畢贛出生於1989年,熟悉他的影迷都知道,凱裡話不僅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特色,在他的處女作《路邊野餐》中凱裡話就已登場。

  

  資本在背後的助推

  在我國電影發展中,陸續出現過諸如《秋菊打官司》、《一九四二》、《瘋狂的石頭》、《讓子彈飛》川話版等頗具分量的方言電影。

  時間線拉到近兩年,不僅使用的方言種類更加豐富,方言電影所涉及的題材也更廣泛,除了常見的喜劇片之外,犯罪、家庭、歷史等各類主題幾乎全都能找到。

  方言電影的不斷增多,與其商業價值密切相關:

  2006年,《瘋狂的石頭》用350多萬的製作成本,換回了2500多萬的票房,

  5000萬成本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斬獲2.82億票房;

  投資成本僅3000萬的《無名之輩》狂攬7.94億的票房;

  地方投資出品方的助推,驅動各地電影勢力的培育和孵化,增大影視創作投資促成了大量的有地域特色、用方言表達、又最能反映本地風貌的影視作品的出現。

  

  但市場仍然被二八法則支配著,大多數方言電影票房都無法過億。

  賈樟柯第九部劇情長片《江湖兒女》,票房僅6994.7萬;

  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票房僅5126萬;

  擁有頂級流量的楊冪參演的《寶貝兒》,票房2472.4萬;

  全程採用潮汕對白,在珠三角掀起觀影熱潮的《爸,我一定行的》,儘管票房達到了4706.6萬,卻並沒能「吸粉」到珠三角之外的地方。

  電影雖是視聽語言的藝術,聲音佔有極為重要的比重,但對於創作者來說,最核心的還是能不能把故事講好,打動人。

  故事講得好,方言就是錦上添花;故事講不好,方言或許就成了譁眾取寵的笑料。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八佰》的潰兵、方言、詩意:創新還是矯情?
    南腔北調的方言,標註省名的皮影地圖,呼報省籍與姓名,既是對個體與鄉土的強調,又揭示出地域之從屬於國家的家國同構關係。近代之後中國屢戰屢敗的深層原因之一便是現代民族國家意識的缺乏,「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而抗戰則完成了一次最廣泛最深刻的全民動員,中國就此真正開始向有組織力的現代民族國家轉型。《八佰》無疑寓言化地展現了這一轉型過程。「覺醒」主題一直是抗戰電影最經典的敘事模式之一。
  • 從電影《金剛川》裡的四川方言,我想談談川軍
    《金剛川》作為一部製作周期緊湊的主旋律電影,有它的槽點,比起管虎的八佰,它高潮戲份不足,比起郭帆的《流浪星球》,它特效不佳,比起路陽的《繡春刀》,它劇情略顯薄弱這次我不再分析影片劇情如何,我想談談電影裡的各種方言
  • 《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國「廣普」是桂林口音,「阿拉」還不是上海話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八佰》單日票房連續10天破億,以絕對優勢蟬聯全球周末冠軍。影片罕見地使用了全方言的表達形式,讓各地觀眾倍感親切,出場人物也更加真實鮮活。然而,影片中方言的使用也帶來不少質疑。遼寧人王千源講起了陝西話、北京人李晨演山東兵、福建人歐豪則全程湖北方言……片中的方言還原度如何?有哪些使用錯誤?正規軍中口音天南地北原來跟蔣介石有關?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邀請到文史撰稿人郭曄旻,詳解《八佰》片中方言的問題。片中,杜淳飾演的「謝晉元」一角,因口音問題招致許多爭議。部分觀眾表示其「廣普」不夠標準。
  • 《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國「廣普」是桂林口音,「阿拉」還不是上海話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八佰》單日票房連續10天破億,以絕對優勢蟬聯全球周末冠軍。影片罕見地使用了全方言的表達形式,讓各地觀眾倍感親切,出場人物也更加真實鮮活。然而,影片中方言的使用也帶來不少質疑。所以,無論是以現在方言的標準去看謝晉元的口音,還是從原型角色的出身地來看,謝晉元的「廣普」不標準是合理的。至於片中呈現的「不標準」是片方有意而為,還是考據不足,尚無從判斷。
  • 《八佰》裡方言眾多,其中一種基本沒人能聽懂,卻是最真實的歷史
    電影《八佰》中充斥著很多地方方言,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有湖北方言、江西方言、上海話、天津話、河南話、山東話、陝西話、客家話等等。對此,有的人在看完電影以後吐槽說:要是沒有字幕,真的不知道電影裡面的人在講啥!殊不知,這正是電影《八佰》導演管虎的用心良苦之所在,現在的電影製作能關注到如此細微末節,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良心製作。
  • 方言電影被熱捧,背後到底有哪些邏輯?
    方言電影有沒有可能取代普通話,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頂流?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電影採用方言敘事,尤其是2018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有不下10部的方言電影上映,無論是上海話、武漢話、南京話、四川/重慶話、貴州話還是東北話,好像全國各地的方言都要扎堆兒在大熒幕上找個機會秀一下。
  • 從《八佰》到《金剛川》——見證了中華民族從沉淪到榮光的歷史
    一、犧牲《金剛川》的籌備和拍攝時間較短,但並不妨礙其成為一部可看性很強的電影,特別是抗美援朝這個久違的題材,國人多少對其都有一些特殊的情感,所以一公映就迫不及待買了電影票。,片中的很多演員都是他的固定班底,相同的演員也曾出現在之前上映的《八佰》之中,觀影時很難不讓人對兩部電影進行比較,在這裡對這兩部電影的品質不想談太多,反而想從兩部電影的歷史背景:1937年和1953年分別切入,看看這16年間,整個中華民族經歷了怎樣一個覺醒的歷程。
  • 遲到的「八佰番外篇」《金剛川》,一部不知所云的電影
    這是一篇遲來的觀後感,《金剛川》我又喜歡把它稱為八佰的番外篇。看這部電影之前,說實話我是十分期待的,畢竟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國內頂級導演聯手執導、張譯、吳京兩大影帝聯手飆戲的電影陣容,足以滿足我對這部電影的任何幻想,但電影究竟好看不好看是不是一部好電影,看過之後才能見分曉。
  • 電影裡「假方言」頻出,口音巨尷尬,方言模仿不來還不如不說
    近幾年電影中都流行"普通話+方言"的臺詞表現形式,它不僅可以豐富電影的層次,又能夠更接地氣的表演。但是不標準的"假方言"卻降低了電影的檔次,聽完之後尷尬無比。尤其是近日大火的電影《八佰》,杜淳在其中的假方言表演更為明顯。觀影的觀眾一直以為杜淳演的是一個大舌頭團長,誰知道杜淳講的是廣東話,很多觀眾都表示口音痕跡太重聽不出來,讓人出戲。
  • 《八佰》演活朱勝忠完美轉型,《金剛川》搭檔吳京,表現令人期待
    今年是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23日,一部講述那段歷史的電影也悄然上線。《金剛川》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出演,首次場次就壓破15.84萬次,刷新國產電影首日場次紀錄。、8月開拍,拍攝不足3個月,但演員張譯卻願意用人格擔保說,這部電影不比《八佰》 ,這無疑是給觀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 《集結號》到《八佰》再到《金剛川》:國產戰爭電影崛起還要多久
    《八佰》海報《八佰》沒過多久,《金剛川》便攜洶湧勢頭而來。如果《集結號》是第一人稱敘事,《八佰》是第三人稱敘事,那麼《金剛川》對於國產戰爭類型的拓展,顯然更進一步。多視角和多重構架之下,《金剛川》的立體感比《八佰》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相較於《八佰》,《金剛川》的聚焦更接近普通人的心理期許。
  • 《金剛川》不次於《八佰》!真的嗎?
    1、不弱於《八佰》,是真的嗎?在《金剛川》上映前期,張譯曾在發布會上放出「豪言」: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其實誰評論《八佰》和《金剛川》都不太合適,除了都在《八佰》和《金剛川》有出演的演員。張譯就是其中之一。《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最終成功渡江的故事。
  • 方言的運用可以增加影視作品的魅力。八佰和血色湘西做的都不錯
    我覺得,方言和方言詞彙在電影和電視劇中運用,更加寫實,更加貼近觀眾的體驗感。湖南曾經拍過一部電視劇,叫做《血色湘西》。這部電視劇,將湘西的文化拍活了。上刀梯,過天坑,賽龍舟,祭屈原,哭嫁,都很有湖湘特色。
  • 《八佰》《金剛川》後,李九霄三十歲立住了
    電影《八佰》中飾演上海小混混「刀子」。電影《金剛川》中飾演志願軍戰士劉浩。  「管虎導演的戲,戰爭題材」,李九霄只知道這兩點就進了電影《金剛川》劇組。  李九霄在電影《金剛川》裡飾演志願軍戰士劉浩,是主演裡少有的90後,大多數觀眾對他的了解來自2016年上映的電影《火鍋英雄》中的「八戒」,去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送我上青雲》中的「毛毳」,以及今年熱映的《八佰》中的「刀子」。
  • 《八佰》《金剛川》後,李九霄三十歲立住了
    《八佰》中飾演上海小混混「刀子」。《八佰》中的「刀子」。但李九霄完成得很好,「他會用四川涼山方言來表演,有時甚至會忘記自己是一個演員,能把氛圍襯託得真實舒服。」  很多人都對電影《八佰》中的「刀子」印象深刻,尤其是他自告奮勇獨自衝橋的片段。李九霄說,這要歸功於導演管虎和攝影指導曹鬱。
  • 《金剛川》中你聽出幾種方言?意義為何?觀影后侄兒的話讓我欣慰
    觀影后,小侄子也哭了,雖然他還不是完全明白什麼,但他卻哭得很傷心,甚至一度泣不成聲。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委屈,敵人太壞了,我們太可憐了,甚至說出了要去當兵打仗,保家衛國等等的豪言壯語。但在我聽來,其中有一句話就足夠了:我不粉NBA球星了,我更喜歡中國軍人!
  •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這句話是張譯說的。10月16日晚,張譯在平遙電影節上對媒體說"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他旁邊的魏晨也表示"我贊成譯哥"。
  • 《八佰》的白馬在新電影《金剛川》中出現,這匹馬到底有何意義?
    就在今天,一部集齊多位名導和演技派的主旋律電影正式公布上映時間,這部電影便是《金剛川》,電影由管虎、郭帆以及陸陽聯合執導,演員陣容堪比2020開年大戲《八佰》,吳京、張譯、魏晨、李九霄、鄧超等演員都為這部電影獻出無數汗水和演技。
  • 揭秘《金剛川》裡那些加密的方言,最難懂的部分來自鄧超即興發揮
    看見這標題,我估摸著有的小夥伴要發問了:你說方言就方言唄,還整個「揭秘」兩字,怪唬人的。不好意思,我還真不信你們看《金剛川》的時候去掉字幕全程都能聽得懂。咱們言歸正傳,就說說這電影《金剛川》裡出場的方言以及它們背後暗藏的那些「小心思」。
  • 管虎張譯吳京鄧超電影《金剛川》:比《八佰》好看?為何
    投資6個億,由管虎、郭帆與路陽拍攝的《金剛川》電影,已經成為很多觀眾年內最期待的戰爭巨製電影。 管虎的《八佰》已經爆收30億票房,影片以過硬質量贏得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