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在失戀時會
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
會有不同的表現
失戀的痛苦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有的人會深陷失戀的泥淖
失戀時,在一段時間內感覺到痛苦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因為我們有感情的投入和真正的愛過。但這種感情喪失不利於我們心靈的驅使,會導致我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應,這種痛苦的表現也是我們緩解自己焦慮的方式,為這段感情的喪失做好終結和心理準備,但有的人卻深陷其中。
我們主要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分析有的人會深陷失戀泥淖的原因。我們往往會對在心理上重要的人投注特殊的意義,如會在潛意識上把他們當做親密的人,這也會潛意識勾起我們童年早期與父母互動的模式。當與父母的互動中形成的是安全依戀模式,離開父母時,有一段時間會顯現焦慮和不安全感等情緒,但會逐漸減緩消退;當形成的是不安全的依戀模式時,在父母的離開,會感到極度的恐懼、不安全感等情緒,這種情緒不會消退而是隱藏在心理中,當親密關係喪失時,這種情緒會被再次激活。所以不安全依戀類型的人,在失戀時,深埋在心理潛意識層面和情緒感受層面的不安全感等的情緒會被再次激活,會有活不下去的感受,會通過一些自殘自傷的方式來挽回對方,就像是父母回到自己身邊,讓自己有活下去的勇氣和能力。
還有一種我們覺察不到的情緒,捨不得又放不下的情緒。失戀真正感到痛苦的原因,不是我們捨不得這個人的離開,而是捨不得我們投入在這個人身上的付出以及在這段關係上的願望憧憬的丟失。所以我們失戀時,應該抓住的不是那個人,而是重新獲得這種投入付出的能力。將這個人放開,這些能力才能再次擁有。
從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講,每個人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欲望,而是讓欲望不斷的滑動,並在滑動中成長和發展,這才是一種心理健康的表現。人們獲得幸福的來源,就是在實現欲望和目標的過程中,目標的實現並不是獲得最終的幸福。而戀愛也一樣,我們追求的是一段美滿的關係,而不是一個固定的人,當我們把這個欲望的目標指向一個固定的人時,不管最後這段關係是否建立,最終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欲望得到了滿足,後續沒有新的目標去追求,會感到空虛。
我們戀愛的目標是建立美好的關係,尋找一個可以建立美好關係的人,這樣欲望才能正常滑動。
而這裡又有另一個誤解,指向美好追求欲望的目標應該指向關係,我們卻指向一個人。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就可以了解到目標要得到實現,就得讓欲望得到滑動。欲望是為了欲望,不是為了實現的,是為了讓我們去追求,去渴望。所以,我們應該弄清楚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真正捨不得放不下的是什麼,想拉回來的是什麼?
你可以不做諮詢師,但你必須會解夢,如果你想更深刻地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成長自己,如果你是一個諮詢師或準備做諮詢師,不懂解夢將是你的職業硬傷。 詳情點擊下面連結
張曼老師心理學釋夢初中高級班招募
童年的創傷怎樣療愈,關係中的情商如何提高,聊聊婚姻中的那些事,教育孩子的困擾……海量精彩微課,加我微信邀你入群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