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劉冀然
在按下長達數十日的「暫停鍵」後,歐美地區的汽車工廠正在迎來日漸清晰的復工時刻表。目前來看,由於各國家、地區間疫情控制情況存在差異,車企復工進度的先後順序也已基本明晰——歐洲率先復甦,英美尚待5月。
與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不同,德國從未禁止汽車工廠生產,但考慮到「出行限制令」和「店鋪限制令」,此前德國地區的汽車工廠由於工人無法到崗而紛紛停產,經銷商也全部關停。而隨著德國疫情得到初步穩定控制,該地區工廠正迎來復工潮,且各個車企均有自己的「小妙招」。
大眾宣布將於4月20日重啟德國茨維考和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工廠,借鑑大眾在中國地區30餘座工廠「零感染」復工的寶貴經驗,大眾對其歐洲廠房進行了改造,確保工人之間保持1.5米的距離,還啟用了錯開輪班和午休時間以降低工人交流頻率等約100項臨時措施。此外,大眾旗下各品牌位於俄羅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工廠也將從4月27日起陸續復產,而位於美國、南非、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的工廠將在5月後復產。
與大眾步調一致,戴姆勒也將在下周以「單班制」的「戒備狀態」初步恢復漢堡、柏林和特圖爾海姆工廠的生產,辛德芬根和不萊梅的工廠也正在為恢復生產做準備,但具體復工日期尚未公布;寶馬則尚未公布最新的復產計劃,暫時保留其此前官宣「停產至4月底」的狀態。
相比德國,法國車企面臨的復工考驗顯然更為複雜——除了政策端的「停工令」以外,法國工業復產還需得到工會的同意。
在中國遺憾做出燃油乘用車退市決定的雷諾,顯然將更依賴其在歐洲地區,尤其是法國本土所創造出的優勢成績,但法國極左翼工會CGT則以「口罩依然優先供給醫護工作者,車企工人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口罩」為由,拒絕其在4月底、5月初復產。退而求其次,無奈的雷諾只得在4月13日率先恢復了葡萄牙和俄羅斯地區的產能。
為工人發放口罩、發放單獨的菸灰缸以保證抽菸的工人無需聚集在一個區域密集接觸、讓工廠的門保持開放狀態以方便工人無需接觸門把手同行,以及每隔60分鐘對生產工具和工作檯進行消毒,並將接送工人的巴士數量提升一倍——儘管復工初期的保障措施相對完備,但PSA集團瓦朗謝訥變速箱工廠的復工申請仍未能獲得工會的允許。據法國媒體報導,工廠管理層與工人代表的復工談判已在4月17日重啟,目前尚未做出定論。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在法國工會的嚴苛管控下,反倒是日本車企豐田成為了首家與法國工會達成協議的汽車製造商——4月15日,豐田位於法國北部的工廠獲準從4月21日起復產,該工廠將生產雅力士車型,但復工後生產節拍放緩,由此前的「三班倒」降至「單班制」。
義大利方面,此前堪稱「歐洲最嚴」的經營禁令有所鬆動,但FCA集團顯然更加重視其位於美洲地區的主銷車型生產線,從目前的已公開的信息來看,FCA已有了明確的復產時間表。
4月20日,FCA墨西哥薩爾蒂洛的工廠將率先復產Ram Promaster車型,考慮到該車型經簡單改制便可用作救護車使用,最早復產該車型存在助力抗議的成分;而出於純粹的「商業考慮」,4月27日該工廠將復產北美地區熱銷車型Ram 1500 Classic皮卡;5月4日,底特律、俄亥俄州託萊多、加拿大布蘭普頓的FCA工廠也將復產牧馬人、道奇挑戰者、Charger、克萊斯勒300等主銷車型;綜合考慮地區光控力度和車型生產需求的急迫程度,伊利諾斯州的Jeep自由光工廠、生產Jeep Gladiator的託萊多南部工廠、組裝道奇酷威和Jeep指南者的墨西哥託盧卡工廠,以及位於加拿大溫莎的小型貨車工廠則被列入5月18日「最後一批」重啟生產的工廠名單。
與歐洲多地相比,英美兩國的疫情控制的拐點尚未出現,復產進度也大多延後至5月中旬。
由於英國延長了封鎖期,賓利宣布英國北部的克魯工廠停產將延長3周至5月11日。無獨有偶,在美國也做出延長封鎖期的決定後,與賓利「英雄所見略同」,斯巴魯等多家國際汽車製造商都將北美地區工廠的重啟日期由5月4日推遲至5月11日。
當然,汽車生產線停擺期延長,並不意味著英美的車企工廠處於「賦閒」狀態——包括英國的邁凱倫、勞斯萊斯,以及被納入「大美國經濟復興工業組」的通用、福特、菲克和特斯拉在內,眾多汽車車間正在全力轉產呼吸機和其他醫療物資。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作為擁有無塵車間、巨額產能,以及某些汽車零部件生產技術可轉化為醫用物資生產力等「先天優勢條件」的汽車企業,正在全球抗疫大戰中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誠然,產能復甦只是汽車產業恢復元氣的第一步,而後還將面對經銷商復工、剛需消費解放等多重考驗,但汽勢Auto-First認為眾志成城的全球汽車人定可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圖片來自網絡